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对0.06%噻虫胺药肥混剂防治甘蔗螟虫进行了研究.结果显示:0.06%噻虫胺药肥混剂使用剂量与防治效果之间存在正相关,即防治效果随使用剂量的增加而提高,处理剂量a.i 180 g/hm2、270 g/hm2和360 g/hm2的防治效果分别达到57.73%~78.33%、83.61%~89.84%和86.80%~92.55%.显著优于常规药剂.  相似文献   

2.
为筛选防控甘蔗绵蚜的理想缓释长效低毒新药剂及轻简高效施药技术,选用0.12%噻虫嗪GR药肥混剂根施进行田间药效试验。结果表明,0.12%噻虫嗪GR药肥混剂对甘蔗绵蚜具有良好的防控效果,是防控甘蔗绵蚜理想的缓释长效低毒新药剂,与其他药剂轮换使用,可延缓抗药性产生和发展。0.12%噻虫嗪GR药肥混剂最适宜用量为675~750 kg/hm~2(有效成分810~900 g/hm~2),可在2—6月结合甘蔗种植管理或大培土一次性施用,对甘蔗绵蚜的防效达100%;甘蔗产量较对照增加29.6%以上,甘蔗糖分较对照增加4.4个百分点以上。缓释长效强内吸性药肥混剂一次性根施,施用方便,轻简高效,省工省时,环境友好,应在蔗区大面积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3.
为了验证呋虫胺、烯啶虫胺、吡蚜酮、哌虫啶、吡蚜·哌虫啶、吡蚜酮·醚菊酯等杀虫剂对水稻稻飞虱的防治效果,设置了对比试验。结果表明:25%呋虫胺可湿性粉剂、10%烯啶虫胺水剂、25%吡蚜酮悬浮剂、10%哌虫啶悬浮剂、30%吡蚜·哌虫啶悬浮剂、21%吡蚜酮·醚菊酯悬浮剂对水稻稻飞虱均有较好的防效。30%吡蚜·哌虫啶悬浮剂、21%吡蚜酮·醚菊酯悬浮剂、25%呋虫胺可湿性粉剂、10%烯啶虫胺水剂等4种药剂的持续防效最好,药后21 d防效都在95. 84%以上。  相似文献   

4.
几种不同杀虫剂对稻飞虱的田间防治效果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6种杀虫剂对稻飞虱的田间防效试验结果表明:25%呋虫胺24 g/667 m~2的速效性和持效性均表现较好;25%吡蚜酮(25 m L/667 m~2)持效性最好,但速效性不如25%呋虫胺;25%噻虫嗪16 g/667 m~2和50%噻虫胺15 g/667 m2防效次于呋虫胺和吡蚜酮,但防治效果也在90%以上。生产上可轮换交替使用,以减少抗性风险。  相似文献   

5.
9种烟碱类杀虫剂对棉蚜的防治效果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试验研究了常见的9种烟碱类杀虫剂对棉蚜的田间防治效果。结果表明:10%(质量分数,下同)氟啶虫酰胺水分散粒剂(WG)和50%吡蚜酮可湿性粉剂(WP)速效性稍差,但持效性好,3个剂量的持效期均可达到药后14 d;20%噻虫胺悬浮剂(SC)、10%氯噻啉WP、10%吡虫啉WP、25%噻虫嗪WG和20%呋虫胺可溶粒剂(SG)3个剂量的防效均较好,速效性和持效性表现优良,持效期达到14 d;2.0%噻虫啉微囊悬浮剂(CS)和10%烯啶虫胺水剂(AS)的速效性好,但持效期稍短(7 d左右),高剂量处理效果优于中、低剂量。  相似文献   

6.
蒋星军 《作物研究》2011,25(4):358-360
选取25%吡蚜酮可湿性粉剂、40%氯虫.噻虫嗪水分散粒剂、10%烯啶虫胺可溶液剂、400 g/L噻嗪酮悬浮剂、80%敌敌畏可溶液剂、70%吡虫啉水分散粒剂6种不同有效成分的杀虫剂,对水稻稻飞虱进行田间药效试验,结果表明:25%吡蚜酮可湿性粉剂、40%氯虫.噻虫嗪水分散粒剂、10%烯啶虫胺可溶液剂、400 g/L噻嗪酮悬浮剂,药后3 d防效分别为89.3%,82.4%,81.2%,66.3%,药后14 d防效分别为92.5%,91.2%,90.8%,83.7%,以上4种药剂对水稻稻飞虱都有很好的防效,在生产上可轮换使用。  相似文献   

7.
选用50%烯啶虫胺可溶性粒剂、25%吡蚜酮可湿性粉剂、9.7%乙虫腈悬浮剂和25%噻虫嗪水分散粒剂防治水稻褐飞虱的田间药效试验。结果表明,每667m2使用50%烯啶虫胺可溶粒剂4 g,药后1 d和3 d对水稻褐飞虱的防效分别为25.70%、81.22%,速效性稍差,但7 d和14 d对水稻褐飞虱的防效达97.06%、88.32%,明显优于其他药剂,持效作用突出;每667m2使用25%吡蚜酮可湿性粉剂20 g和9.7%乙虫腈悬浮剂31 ml,药后14 d的防效均达86%以上;3种药剂防治水稻褐飞虱均具有较好的防效性和持效性,且对水稻安全,在生产上可作为防治水稻褐飞虱的药剂交替使用。  相似文献   

8.
选用乙虫腈·异丙威60%WP、烯啶虫胺·呋虫胺15%EC、吡蚜酮25%WP、烯啶虫胺10%AS、乙虫腈10%SC防治稻飞虱,结果表明,乙虫腈·异丙威60%WP对稻飞虱表现出良好的防治效果,药后1d防效为77.09%,药后3d防效为83.16%,与其他药剂有显著差异,药后7d的防效达到93.46%,与烯啶虫胺、乙虫腈有显著差异,持效作用突出.  相似文献   

9.
近年来,黑皮果蔗深受市场欢迎,松溪农户种植果蔗面积266 hm~2。为筛选高效、低毒的新型颗粒杀虫剂,降低农残超标的危险,2015年进行0.5%噻虫胺颗粒剂防甘蔗螟虫试验,试验结果:0.5%噻虫胺颗粒药剂对甘蔗螟虫防效达88%以上。  相似文献   

10.
几种新型杀虫剂对棉盲蝽的防治效果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研究了6种杀虫剂对棉盲蝽的田间防治效果。结果表明:50%氟啶虫胺腈水分散粒剂(WDG)按照75 g·hm-2(有效成分)、20%呋虫胺可溶粒剂(SG)按照60 g·hm-2和40%稻丰散·高效氯氟氰菊酯乳油(EC)按照450 g·hm-2使用后,综合防效较好,不仅速效性快,而且持效期较长,优于常用杀虫剂97%乙酰甲胺磷WDG、45%马拉硫磷EC和2.5%高效氯氟氰菊酯EC。由于50%氟啶虫胺腈WDG、20%呋虫胺SG和40%稻丰散·高效氯氟氰菊酯EC均具有高效低毒安全等特点,对环境影响小,可作为综合防治棉盲蝽的理想药剂。  相似文献   

11.
50%烯啶虫胺WP防治稻飞虱田间药效试验表明,其剂量7.5、10 g/667m2,药后1、3、7、14 d调查,防效为24.17%~96.81%,高于用量5 g/667m2的防效,与对照10%吡虫啉WP 30 g/667m2防效相当。生产上推荐以50%烯啶虫胺7.5、10 g/667m2防治稻飞虱为宜。  相似文献   

12.
5种除草剂试验结果表明,49%蔗安、30%蔗龙乐、80%蔗农乐、保蔗等药后14d,防效均达97%以上,且对甘蔗安全。因此,它们均可用作甘蔗苗后杂草处理剂,使用剂量以商品标准剂量即可。  相似文献   

13.
为了解45%烯肟菌胺·苯醚甲环唑·噻虫嗪FSC对小麦纹枯病、蚜虫的防治效果及推广用量,室内试验以辽春10号为材料,研究了45%烯肟菌胺·苯醚甲环唑·噻虫嗪FSC对小麦生长发育的影响及对纹枯病的防效;田间试验以济麦22和中麦895为试验材料,探索了45%烯肟菌胺·苯醚甲环唑·噻虫嗪FSC防治小麦纹枯病、蚜虫的推广剂量。结果发现,133~800g·100kg-1种子的45%烯肟菌胺·苯醚甲环唑·噻虫嗪FSC对辽春10号发芽率、株高、根长及鲜重无明显影响;400~800g·100kg-1种子45%烯肟菌胺·苯醚甲环唑·噻虫嗪FSC对辽春10号小麦纹枯病有较好防效。400~800g·100kg-1种子45%烯肟菌胺·苯醚甲环唑·噻虫嗪FSC对中麦869纹枯病防效为66.4%~86.7%,明显高于对照药剂;对扬花末期蚜虫防效为95.8~97.3%,防效与对照药剂无明显差异;对济麦22纹枯病防效为55.8~62.7%,与对照药剂无明显差异;对扬花末期蚜虫防效为80.2~90.1%,与对照药剂无明显差异。45%烯肟菌胺·苯醚甲环唑·噻虫嗪悬浮种衣剂对小麦蚜虫和纹枯病具有良好防治效果,推荐剂量为400~800g·100kg-1种子。  相似文献   

14.
"云蔗"药肥防治甘蔗绵蚜药效试验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试验结果表明,“云蔗”甘蔗药肥防治甘蔗绵蚜均具有良好的效果,与常规药剂相比没有显著性差异。其中药肥2号和药肥6号防效最好,是能够满足甘蔗防治绵蚜需要的好药剂。  相似文献   

15.
试验结果表明,甘蔗大培土时,22%氟虫腈750m L/hm2对甘蔗螟虫的防治效果最好,株率防效为61.0%、节率防效为73.2%,可在各县市蔗区进行一定面积的示范防治;2%吡虫啉30kg/hm2对甘蔗叶部害虫的防治效果最好,已在甘蔗生产上进行大面积推广使用。  相似文献   

16.
甘蔗药肥对甘蔗杀虫效果报告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2009年在春植甘蔗上施用三合一甘蔗药肥100kg/667m2,二合一药肥5kg/667m2+29%市场复合肥100kg/667m2,29%市场复合肥100kg/667m2,施药肥后84天调查,结果表明:防治地下害虫蔗龟和地上害虫蔗螟达86.1%,二合一药肥防效达75.5%,实践证明该药肥有较好的防治效果.  相似文献   

17.
为甘蔗生产筛选出高效、低毒、环保的农药,进行了不同农药防治甘蔗害虫的试验。结果表明,40%溴酰·噻虫嗪在甘蔗螟虫和地下害虫防治中效果最佳,螟害株率防效为41.94%、螟害节率防效达到56.60%、螟害桩率防效为25.00%;6%吡·杀GR在甘蔗枯心苗、叶部害虫和金龟子防治中效果突出,防效依次是43.64%、77.5%、95.83%;3%甲柳·克百威+噻虫嗪在甘蔗枯心苗和叶部害虫防治中效果明显,防效分别达到34.03%、33.60%。  相似文献   

18.
不同杀虫剂对花生蚜毒力及拌种控制效果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为明确噻虫胺等9种杀虫剂对花生蚜虫的毒力和拌种处理对花生蚜虫的控制效果,采用浸渍法进行了室内毒力测定,并进行了盆栽和田间药剂拌种防治试验。结果表明,以新烟碱类噻虫胺、吡虫啉、啶虫脒和噻虫嗪对蚜虫的毒力最高,其毒力分别是毒死蜱的49.2、40.7、26.6和26.1倍;其次是吡蚜酮、高效氯氰菊酯和氯氟氰菊酯,哒螨灵的毒力是毒死蜱的3.9倍。盆栽药剂拌种处理后50d,噻虫胺、噻虫嗪和吡虫啉对花生蚜的防效达仍在89%以上。田间拌种处理后25d,噻虫胺、噻虫嗪和吡虫啉对蚜虫的防效均达100%,药后45d防效达87.07%~92.67%,其中以噻虫胺防效最高,而对照药剂毒死蜱几乎无控制效果。采用新烟碱类药剂噻虫胺、噻虫嗪和吡虫啉拌种,对花生苗期蚜虫控制效果优异,并可有效控制地下害虫,且对天敌保护作用强。  相似文献   

19.
噻呋酰胺种衣剂防治小麦纹枯病效果及安全性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探讨噻呋酰胺应用于小麦种衣剂的可行性,测定了噻呋酰胺对小麦纹枯病的防效及对种子的安全性。结果表明,噻呋酰胺对小麦纹枯病有很好的毒力,EC50为0.075 mg·L-1; 噻呋酰胺FS以不同比例包衣后能够显著提高种子发芽势及发芽率;噻呋酰胺包衣能够显著提高小麦出苗率和植株鲜重,对根长及茎长的影响不显著; 1∶200和1∶400包衣对拔节期小麦纹枯病的防效分别为90.32%和87.79%,显著高于同等剂量下对照药剂防效。说明噻呋酰胺作为小麦种衣剂应用于纹枯病的防治是安全高效的。  相似文献   

20.
采用5%噻虫嗪水乳剂防治稻飞虱田间药效试验。结果表明,5%噻虫嗪水乳剂有效成份用量为15.00、11.25、7.50 g/hm2对稻飞虱的防治效果均显著优于对照药剂25%噻虫嗪水分散粒剂有效成份用量7.5 g/hm2,药后第1天防效高达90.34%,药后第3天防效高达95.03%,药后第7天防效高达92.43%,且在试验作物上未见药害发生。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