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5 毫秒
1.
试验通过对稻茬油菜翻耕移栽、免耕移栽、翻耕直播和免耕直播在成熟期、产量、经济效益的比较,结果表明油菜免耕种植可缓解当地水稻生产与油菜生产之间抢季节和争劳力的矛盾,且免耕种植可节本增效,因此可大面积推广。  相似文献   

2.
如遇持续秋旱,有利于油菜蚜虫危害,且对翻耕和油菜移栽不利,对移栽油菜的生长不利。为确保油菜移栽面积和冬发壮苗,农民朋友要采取抗旱措施,加强培管。  相似文献   

3.
油菜板田移栽是指在前茬收获后,不经过翻耕整地,板田直接移栽油菜的种植方式。一、油菜板田移栽的好处1.抢季节、争秋发。油菜播种移栽时间往往与晚稻、棉花茬口发生矛盾,  相似文献   

4.
对比研究免耕撒播、翻耕移栽对油菜生产的影响,结果表明:免耕撒播比翻耕移栽增产225 kg/hm2,节约成本3 629.25元/hm2,节本增收4 844.25元/hm2,值得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5.
不同播种移栽方式对油菜生长发育及产量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为探索不同播种移栽方式对油菜生长发育及产量的影响,以免耕直播油菜为对照,开展了油菜翻耕育苗移栽和免耕直播对比试验。试验结果表明:与免耕直播油菜相比,育苗移栽处理能促进油菜生育前期的生长发育,增加油菜植株的绿叶数,提高油菜植株的生物学产量。同时,育苗移栽油菜有效分枝高度明显低于对照,一、二次分枝数及有效角果数则均高于对照,从而提高了油菜产量,其产量比对照增加23.49%。  相似文献   

6.
以杂交油菜贵杂5号为材料,研究了稻油复种免耕条件下杂交油菜养分吸收、分配及转移特性.结果表明:在现蕾期,油菜免耕移栽N、P、K吸收量比油菜翻耕移栽分别高31.2%、2.4%、60.1%,而在初花期和终花期油菜免耕移栽略低于油菜翻耕移栽,但均未达到5%的显著差异水平.在苗期免耕移栽油菜的N、P、K积累量比翻耕移栽油菜分别高14.9%、27.5%、26.8%,在角果成熟期,免耕移栽油菜N、P积累量分别比翻耕移栽油菜高3.8%、53.1%.油菜茎枝中的N、P、K积累量、转移率为油菜免耕移栽比油菜翻耕移栽低,但未达5%的显著差异水平.油菜对N、P、K吸收利用率表现为油菜免耕移栽比油菜翻耕移栽低,亦未达到5%的差异显著水平.  相似文献   

7.
为杂交油菜免耕移栽种植方式的推广提供一定的理论基础和实践依据,以杂交油菜贵杂5号为材料,在稻油复种免耕条件下研究了杂交油菜的干物质积累量和产量形成特性。结果表明,在苗期和角果发育成熟期,免耕移栽油菜的干物质积累量比翻耕移栽分别高28.25%和29.42%,且在角果发育成熟期达5%的显著水平。在现蕾期,油菜免耕移栽的叶面积指数比翻耕移栽高41.18%。免耕移栽油菜的产量为2 290.18 kg/hm2,比翻耕移栽略低,但差异未达显著水平;免耕移栽油菜的每角粒数比翻耕移栽油菜低,但其单株有效角果数、千粒重均比翻耕移栽高,同时影响产量高低的主要因素是单株有效角果数,其次是每角粒数。油菜的干物质积累量与产量在终花期呈显著正相关。油菜免耕移栽的净产值为2 744元/hm2,比翻耕移栽高42.99%。  相似文献   

8.
油菜不同栽培方式对产量及效益的影响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通过油菜不同栽培方式对产量及效益的影响进行了对比试验,结果表明:移栽的处理比直播的要提前1~3d成熟,免耕移栽和翻耕移栽的产量分别为2 431.5kg/hm2、2 502.0kg/hm2;移栽的产量远高于直播的产量;免耕移栽和翻耕移栽的净产值最高,分别达10 808元/hm2和10 746元/hm2,因此在油菜生产上可大力推广油菜免耕栽培技术。  相似文献   

9.
不同栽培方式对黔油28号产量及经济效益的影响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为探明不同种植方式与黔油28号产量及经济效益之间的关系,以双低油菜黔油28号为材料,采用单因素随机区组试验设计,研究了免耕移栽、翻耕移栽、免耕穴播、免耕条播等4种不同种植方式对油菜产量及经济效益的影响。结果表明:1)油菜的生育期存在差异,移栽比直播油菜生育期长;2)油菜的产量存在显著差异,翻耕移栽产量最高,免耕条播产量最低;3)油菜的经济效益存在差异,其中,免耕移栽、免耕条播和免耕穴播用工比翻耕移栽的用工少27~114个/hm2,总投入减少1 080~4 640yuan/hm2,油菜的纯利润从高到低依次为免耕穴播>免耕移栽>免耕条播>翻耕移栽。  相似文献   

10.
以双低油莱中双10号为试材.研究不同耕作方式和栽培方式对油菜产量及经济效益的影响。结果表明耕作方式对油莱产量无显著影响;纯利润以免耕移栽最高,免耕直播次之,翻耕移栽最低;利润率以免耕直播最高,免耕移栽次之,翻耕直播再次.翻耕移栽最低。  相似文献   

11.
油菜是我国重要的油料作物,为了解决稻油轮作油菜种植茬口紧张、劳动力短缺等问题,本文探讨了免耕飞播、翻耕直播、传统移栽三种种植模式的产量和经济效益比较,结果表明,移栽的产量最高,翻耕直播和免耕飞播相比于移栽减产率在16.33%和6.15%;免耕飞播的经济效益最高,每公顷达到12450元,其次是翻耕直播的6375元和移栽的3255元。总体而言,免耕飞播模式在能够达到稳产的基础上提高油菜种植的经济效益。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讨杂交油菜德油6号的轻简高效栽培方式。[方法]在水稻收获后进行了免耕直播、免耕移栽和翻耕移栽3种不同栽培方式的试验研究。[结果]免耕直播油菜开花后的单株根系、主茎、叶片、花序以及单株总干重均显著低于免耕移栽处理和翻耕移栽处理,但后两者之间无显著差异。免耕直播油菜开花后主茎干重所占单株重的比例均高于或显著高于免耕移栽处理和翻耕移栽处理。免耕直播处理的油菜单株角果数显著低于免耕移栽处理和翻耕移栽处理,而每角果粒数、千粒重以及经济产量在3种不同栽培方式处理间均差异不显著。[结论]油菜免耕直播栽培方式是一项重要的简化省工、节本增效的技术。  相似文献   

13.
稻茬油菜免耕覆盖土壤温度效应研究   总被引:4,自引:1,他引:4  
[目的]为稻茬油菜免耕技术的推广提供理论。[方法]通过测定免耕覆盖和常规翻耕模式下不同季节、不同土层的土壤温度,研究稻茬油菜免耕覆盖土壤温度效应。[结果]晚秋季节,免耕土壤温度较常规翻耕土壤高,且免耕土壤温度变化比较缓慢,而常规翻耕土壤温度变化较剧烈。免耕有助于减缓土壤温度的急剧降低,利于油菜"秋发"。早春季节,免耕土壤温度较翻耕土壤低,且土壤升温慢,而常规翻耕土壤温度的变化幅度大于免耕模式。早春季节免耕覆盖土壤温度较低,对油菜生长发育有一定的影响。[结论]不同时节免耕覆盖模式对土壤温度的影响不同,在稻茬油菜实际生产中应针对季节变化而采用适用的栽培措施。  相似文献   

14.
不同种植方式对油菜产量及经济效益的影响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以双低油菜中双10号为材料,研究了不同耕作方式、栽培方式及沟宽配置对油菜产量及经济效益的影响.结果表明,不同栽培方式、沟宽配置、耕作方式下栽培对油菜产量有极显著影响,不同耕作方式下的沟宽配置时产量有显著影响.免耕移栽纯利润最高,免耕直播次之,翻耕移栽最低;免耕直播利润率最高,免耕移栽次之,翻耕移栽最低.  相似文献   

15.
熊敏  张明刚 《农技服务》2014,(10):66-66
研究了杂交油菜不同移栽方式的效应,表明杂交油菜改用坂田免耕移栽,产量上没有显著变化,但免耕移栽在人畜工投入上,每亩节本350元,经济效益显著。油菜免耕器移栽技术,轻使快捷,同时有效带动了秸秆还田,有益于增加土壤肥力,非常符合现今农业可持续发展的需要。  相似文献   

16.
保山市稻茬田油菜半免耕移栽高产栽培技术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介绍了稻茬田油菜半免耕移栽技术的优越性;结合保山市稻茬田油菜半免耕移栽应用的实际,分析稻茬田油菜半免耕增效特点;初步总结了稻茬田油菜半免耕移栽的关键技术。  相似文献   

17.
油菜经过适宜的苗床期生长后,就要移栽转入大田生长。油菜移栽可分为2种类型:一是板田移栽,就是在前作收获后,不用机耕和人工翻地,而按照一定的行株距直接在板田上移栽;另一种是耕翻移栽,在前作收获后,进行翻耕整地,作畦,然后按照一定行株距移栽。油菜的移栽方式主要为沟栽、穴  相似文献   

18.
稻田免耕直播油菜每亩比育苗移栽减少用工5-6个,可缓解季节繁忙矛盾,节本增效达100~150元。具有重要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19.
《农技服务》2018,(6):27-29
为免耕移栽油菜钾肥的合理施用提供理论依据,以油研11号和三北98为供试品种,研究不同施钾量对稻田免耕移栽油菜产量的影响。结果表明:在土壤含钾量较高的情况下,不同施钾量对稻田免耕移栽油菜产量无显著影响;不施钾肥处理产量为196.34公斤/亩,施钾肥处理平均产量为201.81公斤/亩,增产3.49%。稻田免耕移栽油菜在移栽较迟(10月30日)、密度较低(4 000株/亩)的情况下,只要管理及时,仍可获得200公斤/亩的高产。  相似文献   

20.
为稻茬免耕移栽油菜田科学使用除草剂提供依据,采用41%草甘膦异丙铵盐与200 g/L百草枯水剂对稻茬免耕油菜进行了田间试验,研究了其对稻茬免耕油菜生长发育的影响.结果表明,41%草甘膦异丙胺盐水剂在施药当天、药后1~4 d移栽,油菜苗均出现药害症状,特别是施药当天及药后1~2 d移栽油菜苗药害最重,应间隔5 d后移栽药...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