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一、萤光极毛杆菌病的诊断方法 1、肉眼观察:病虾的体色相对变淡,鳃暗灰色.严重时鳃变黑色或黑绿色,并开始腐烂.腐烂部位中间黑色,边缘绿色或黄绿色.白天不潜入池底,甚至浮上水面.捕食能力差,应激反应迟钝.用手触摸虾体有粘滑感.  相似文献   

2.
寄生纤毛虫病:主要症状是附肢、额剑、尾扇等处有受伤处。镜检伤口、血液及鳃内有大量纤毛虫。治疗可将病虾用300ppm的福尔马林浸洗3分钟。固着类纤毛虫病:主要症状是虾鳃外观黑色。镜检有大量虫体(钟虫、聚缩虫、累枝虫、单缩虫等)附着。治疗方法可用25ppm福尔马林全池泼洒,24小时后换水。  相似文献   

3.
青虾红头黑鳃病的防治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青虾是倍受市场青睐的养殖品种,随着青虾养殖蓬勃发展,以及养殖密度、产量的提高引发的虾类疾病也愈来愈多,其中尤以青虾的红头黑鳃病为甚,对青虾危害最为严重,直接影响养殖户的经济效益。现将该病的防治方法分述如下,供养殖户参考。一、种类按病原可分为两大类:1寄生性红头黑鳃病:该病通过镜检发现虾鳃病灶处寄生有大量的纤毛类原虫,类似饼形虫。该病传染慢易于治疗。2细菌性红头黑鳃病:镜检无寄生虫,鳃部残缺糜烂,类似鱼类的鳃霉病,该病蔓延速度快,死亡率高,较难治疗。二、症状病虾行动迟缓,食欲减退,早期鳃部出现红色,后期转为黑色并糜…  相似文献   

4.
《科学养鱼》2004,(9):76-76
六、黑鳃病 [病原]引发该病的病原为镰刀菌。 [症 状]发病初期,病虾体表、附肢、鳃等部位出现浅黄色或橘红色斑块,随着病情发展,色斑变为浅褐色;鳃丝上附着有较多的污物,严重时鳃呈黑色并发生溃烂,有时可见附肢上也有溃烂斑。病虾游动缓慢,摄食减少,最后致死。  相似文献   

5.
五、黑鳃病 其病原主要是柱状曲桡杆菌感染引起。病虾鳃呈桔黄色或褐色,后逐步变暗,最后变成黑色,故称黑鳃病。开始一般由细菌、真菌感染,造成组织病变,呼吸困难,然后水流带来许多有机碎片附着鳃丝上,加之寄生聚缩虫等,更加重了呼吸困难,使虾体消瘦,游动停滞至死亡。病虾浮于水面,不久即死,主要危害对虾幼体。  相似文献   

6.
1.黑鳃病症状:病虾鳃部颜色由红棕色变成黑色,鳃内外布满菌丝,影响呼吸,导致死亡。防治方法:①抽除池底淤泥,减少病原体繁殖机会。②可用浓度为1毫克/升的漂白粉溶液全池泼洒。③用0.3毫克/升的二溴海因或0.15毫克/升的聚维酮碘全池泼洒,同时每千克饲料中添加中水VCE2克和虾宁2  相似文献   

7.
黑鳃病在对虾养殖中是一种常见的疾病,其危害程度可大可小,如处理不当,可引起对虾大量死亡。一、对虾黑鳃病的病原、症状及解剖变化1.病原:取病虾鳃丝磨片直接镜检及实验室检验,确定黑鳃病的病原主要为细菌,但池塘底质与水质不良会促使该病的发生。2.症状:病虾在水面慢游,尤其在傍晚及早晨日出之前多见;病虾不摄食,肠道空虚,外观其鳃部发黑;增氧机周围的池底有死虾。3.解剖变化:解剖病虾,可见鳃部发黑,胃、肠空虚;镜检鳃片,可见鳃丝发黑、肿胀及溃烂。病虾往往因鳃部呼吸功能受损、机体严重缺氧而死亡。二、对虾黑鳃病的病因经过大量的病例…  相似文献   

8.
正3.黑鳃病产生原因:底部环境恶化,澳洲淡水龙虾鳃丝受细菌感染所引起。表现为鳃丝由肉色变为褐色、深褐色,直至完全变成黑色,引起鳃萎缩,病虾往往伏在水边不动,最后因呼吸困难而死。防治措施:先用久效底安、臭氧底安或强效解毒底改片改良底质,然后用护鳃宁泼洒1次,过  相似文献   

9.
《海洋与渔业》2009,(6):24-24
病名:固着类纤毛虫病病原:最常见的为聚缩虫、单缩虫、微孢子虫、吸管虫、累枝虫和钟形虫等。症状:虾类(南美白对虾、罗氏沼虾、青虾等)被固着类纤毛虫附着时,虾体外观呈黑色,体表有灰黑色绒毛。当大量虫体寄生在虾体、鳃、附肢时,轻者病虾活动能力下降,不摄食、不蜕壳,生长缓慢,影响鳃的呼吸,重则与细菌性疾病并发,引起虾的死亡;成虾感染寄生虫后体表粗糙,  相似文献   

10.
正三、细菌性疾病虾蟹细菌性疾病是虾蟹最常见、危害非常严重的疾病,有虾红腿病、虾蟹肠炎病、虾蟹烂鳃病、虾烂尾病、蟹水肿病、蟹黄斑病、蟹肝坏死病等,其中虾红腿病、虾蟹肠炎病、虾蟹烂鳃病是最常见的几种,现将防治措施介绍如下。1.虾红腿病病原:弧菌或气单胞菌。病症:病虾一般在池边缓慢游动,随后逐渐沉底死亡;厌食或食欲不振,附肢变红,鳃变黄,肝胰腺  相似文献   

11.
一、对虾纤毛虫病纤毛虫病 (Protozoan Epizoism)是绿纤毛虫目的钟形虫和累枝虫附着于对虾体表、眼部、触鞭等处,使虾体得病病虾被一层土褐色的毛状物,且有部分病虾鳃部溃烂或变成黑色,附肢逐渐脱落,尾节腐烂,眼球向两侧突出甚至变瞎,游泳速度慢,严重者  相似文献   

12.
斑节对虾不仅个体大、生长快、肉质鲜美、经济价值高,并且斑节对虾杂食性,很适合人工养殖。在养殖斑节对虾过程中,大多数疾病是由于水质、底质恶劣或温度、盐度不适,影响正常蜕皮而引发的。今简略介绍斑节对虾常见疾病和防治方法如下: 一、黑鳃症(烂鳃症) 病虾的鳃部附着大量污物呈黑色或棕黄色。真菌感染,水质不良,重金属中毒,缺乏维生素C等都可能导致黑鳃。黑鳃病全年都可发生,以夏秋季节较多。  相似文献   

13.
一、萤光极毛杆菌病的诊断方法1、肉眼观察:病虾的体色相对变淡,鳃暗灰色。严重时鳃变黑色或黑绿色,并开始腐烂。腐烂部位中间黑色,边缘绿色或黄绿色。白天不潜入池底,甚至浮上水面。捕食能力差,应激反应迟钝。用手触摸虾体有粘滑感。2、镜检:将病虾的鳃用无菌操作法取出,按在准备好的无菌载玻片上,使留一印迹,在酒精灯上烤干固定后用革兰氏法染色,镜检。如每视野的细菌数在20个以上,且以萤光极毛杆菌为主便可确诊为萤光极毛杆菌病。萤光极毛杆菌:一种短杆状细菌,0.7~0.75×0.4~0.45um。两端呈园形,极端单鞭毛,有运动…  相似文献   

14.
《科学养鱼》2007,(7):83-83
一、虾类黑斑病 虾类黑斑病病因主要是水质和底质败坏,一些可分解甲壳质和腐屑的细菌大量繁殖所致。其症状表现为病虾的甲壳上出现黑色溃疡斑点,通常在鳃部和腹部,包括步足和游泳足,严重时病虾活力大减,或卧于池边处于濒死状态。  相似文献   

15.
三、细菌性疾病1.弧菌病病原:弧菌属中的副溶血弧菌、溶藻弧菌等感染引起。症状:发病虾表现为运动能力差、摄食能力下降,身体弯曲、浑浊,体表和附肢刚毛上常有大量污物附着,有时引起眼球溃烂及脱落,并常伴有体色改变。濒死虾可见肝胰腺颜色略深、附肢变红、肌肉浑浊、鳃部呈黄色或黑色、烂眼等症状可初步确诊。  相似文献   

16.
<正>7月份是本市养殖鱼、虾、蟹、鳖等水生动物的生长旺季;但此时也是各类病原微生物滋生蔓延的高峰期。水产养殖中的细菌性败血症、烂鳃病、肠炎病、虾烂鳃病、虾红腿病、甲鱼穿孔病、甲鱼腐皮病等细菌性疾病的发病率将显著增加;同时虾类白斑综合征、桃拉综合征等病毒性病害将进入集中暴发期。一、病情预测1.鲫鱼、团头鲂、鲢、鳙等淡水养殖品种易发细菌性败血症、烂鳃病、肠炎病、赤皮病、锚头鳋病等,重点关注区域为本市淡水鱼类池塘高密度养殖区。2.草鱼易发出血病、烂鳃病、肠炎病、赤皮病等,重点关注区域为本市草鱼池塘高密度养殖区。  相似文献   

17.
症状:病虾大多分布于塘四周浅滩脚处,水深20厘米以内,受惊反应较正常时迟缓,临死前侧卧状。仔细观看病虾体,仅见鳃部浑浊,多半呈浅黄色、黄褐色,也有黑色,濒死状态的或刚死不久的鳃有粘连糜状感,易脱落。治疗:外治可用鱼虾宁0.3ppm全池泼洒一次后,针对水质老化,第二天上午换水1/2,下午同样浓度鱼虾宁再全油泼洒一次;内服按每2.5千克饲料拌土霉素3克或药饵,浅滩脚连续3天没喂。每天上午9时一次为日投喂量的1/3,傍晚5~6时一次为日投喂是的2/3。。外治内服同时进行,一般1~2天内死虾会明显减少。一例青虾黑鳃病的诊治@…  相似文献   

18.
中国对虾细菌性黑鳃病的组织病理观察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下载免费PDF全文
周凯 《水产学报》1997,21(3):303-308
报道中国对虾细菌性黑鳃病的症状、鳃组织的显微、超显微结构的病理变化。病虾鳃区呈,黑色条斑状、活动力差、厌食、死亡率较高。不镜下观察,鳃组织严重坏死、断裂,鳃丝充血,为多量血淋巴细胞浸润,黑色素在多沉积在鳃丝末端。电锐观察到鳃组织的甲壳层和表皮层中的许多没切面的杆状细菌,呈多形态,大小约为(0.2-0.4)×(1.2-1.8微米,单个,偶而连成双,无芽孢,菌体周围细胞结构完全瓦解,组织被腐蚀或许多圆  相似文献   

19.
应用RT-PCR技术,对福建南部养殖南美白对虾(Litopenaeus vannamei)自然暴发的急性传染病病原进行了检测。结果检出桃拉综合征病毒。对231bp的扩增产物进行了测序,并与Genbank桃拉综合征病毒相应序列进行比较,其同源性超过97.O%。临床观察也表明,虾体表发红、有的虾体表散布有一些灰白色病灶,附肢及尾扇发红,还有一些病虾体表散布大量黑色不规则病灶,为桃拉综合征病毒感染引起的典型症状。组织病理学检查表明,病虾体表、附肢、鳃等组织的表皮上皮有许多坏死病灶,结缔组织细胞与相邻横纹肌纤维基底部也有病变。病变细胞嗜酸性颗粒增多,细胞核固缩或破裂。部分病虾肝胰腺出现脂肪化和空泡变性。  相似文献   

20.
我省自1984年开始大规模养殖对虾,随着养殖时间的推移和面积的扩大,对虾“黄鳃”病发生率逐年剧增,危害也日趋严重。1985年8月仅在个别虾池中零星发现黄鳃病虾。然而到了1986年8月在闽东部分养殖历史较久的养殖区开始大面积发生黄鳃,发病率达40%以上,病虾死亡率近80%。1987年7—8月发病区域蔓延至闽东和闽南大部分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