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56 毫秒
1.
一、秋整地的作用和存在的问题 稻田土壤每年结冻时间5个多月,淹水时间4个多月,干旱时间很短,长期处于嫌气状态,这种状态不利于水稻生长。稻田土壤耕作的目的就是通过耕作改变土壤的理化性状,使它适于水稻生育。其次改变土壤长期处于嫌气状态所产生的还原性有毒物质。第三,稻田含有的盐碱和酸性物质,经过耕作促其脱  相似文献   

2.
以吉林西部盐碱稻田为例,根据Landsat MSS/TM遥感解译数据,以土壤类型图和土地利用类型图为基础,通过调查吉林省前郭县区域确定条件稻田地块,采用蛇形取样法分5层(0~10、10~20、20~30、30~40、40~50 cm)采集种植水稻1、10、20、30和55年的稻田土壤样品。分析测定土壤有机碳(SOC)、水溶性有机碳(WSOC)、易氧化有机碳(ROOC)、微生物量碳(MBC)含量,分析开垦年限及土壤剖面对盐碱稻田土壤有机碳及其组分影响。结果表明,开垦年限及土层对吉林西部盐碱稻田SOC、WSOC、ROOC和MBC含量影响显著(P0.05),吉林西部盐碱稻田土壤WSOC、ROOC和MBC含量均与SOC含量呈显著相关(P0.05),其中SOC与MBC拟合系数最高(R2=0.8367)。吉林西部盐碱稻田SOC、WSOC、ROOC和MBC含量整体表现为,随开垦年限延长而增加,随土层加深而减少。由于开垦初期土壤性质不稳定,开垦20和30年盐碱稻田土壤有机碳及其组分规律不统一。不同开垦年限下吉林西部盐碱稻田土壤ROOC含量显著高于WSOC和MBC,其分配比例均值为28.68%~79.39%。  相似文献   

3.
不同类型氮肥和耕作方式对稻田土壤氨挥发的影响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研究不同类型氮肥与耕作方式下稻田土壤氨挥发特征,开展稻田土壤氨挥发损失的田间试验,分析不同类型氮肥与耕作方式对稻田土壤氨挥发速率的季节性变化规律和稻季氨挥发损失量的影响.结果表明,氮肥类型影响着稻田土壤氨挥发,施用猪粪总氨挥发量最大,尿素次之,后依次为复合肥、包膜尿素与新型缓效有机肥(脲肽磷复肥),其中包膜尿素与新型缓效有机肥处理总氨挥发量相当;猪粪、尿素与复合肥处理氨挥发通量的峰值出现在施肥后1~3 d;相对于稻田免耕,稻田翻耕显著降低土壤氨挥发,其总氨挥发量是免耕处理的70%,表明稻田免耕降低了水稻对肥料氮的利用率.  相似文献   

4.
寒地水稻保护性耕作对稻田土壤生理生化状况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从耕作的角度探讨如何合理利用土壤,防止土壤肥力退化,维持地力,改善稻田生态环境,提高稻田土壤的生产力。[方法]以水稻垦鉴稻10为材料,采用保护性耕作和常规耕作方式种植,研究水稻节水保护性耕作和常规耕作下土壤根系量、土壤理化性状、土壤酶、秸秆分解率、土壤温度及微生物变化的规律。[结果]水稻节水保护性耕作条件下土壤理化性状明显改善,在旋耕部分根量占绝对优势,同时可降低土壤容重、增大土壤孔隙度、提高土壤速效养分,过氧化氢酶、酸性磷酸酶和脲酶活性分别比常规耕作高5.39%、14.52%、8.33%,蔗糖酶活性比常规低32.82%,表层、全耕层、深层秸秆粗分解率分别比常规耕作高11.71%、4.96%和9.10%,总细菌量大量增加,土壤温度明显改善。[结论]水稻节水保护性耕作方式为黑龙江垦区农业生态发展奠定了良好的基础。  相似文献   

5.
通过对不同秸秆还田量以及还田后不同时期下土壤微生物量碳变化的研究结果表明,实施稻田保护性耕作,土壤微生物量碳含量与传统耕作相比有明显增加。在秸秆还田直播小麦和直播油菜处理下,秸秆中的碳将会在田中积累,随着时间推移土壤中含碳量不断上升,根据秸秆还田量的不同,土壤微生物量碳的变化为秸秆全量还田秸秆半量还田常规耕作。  相似文献   

6.
<正> 1 盐碱地植棉的难点 1.1 棉花出苗困难。土壤含盐碱量高时,种子吸水困难,易造成种子在土壤内不腐烂也不发芽的现象。由于棉花破土出苗时耐盐碱能力最差,加上春季气温偏低、地温回升缓慢、土壤积盐重、表土板结等原因,致使棉花出苗很困难。出苗后又会受低温、盐分、干旱等影响,棉花易形成“小老苗”,棉花生长迟缓,甚至引起死苗。  相似文献   

7.
通过秸秆还田大田试验,考察不同机械耕作方式对稻田土壤理化性质、水稻苗期生长状况及产量的影响。结果显示,不同机械耕作方式对稻田土壤物理性质影响不大,但旋耕铧犁处理可以显著增加土壤速效氮和速效磷含量;不同耕作方式对水稻初苗期生长有一定影响,但苗期结束时各处理间无显著差异;在稻田秸秆还田条件下,采用旋耕铧犁耕作方式可显著提高水稻产量。  相似文献   

8.
近年来,为解决农民过多施用化学肥料造成土壤板结,土壤有机质减少,农业生产效益下降的突出问题,都江堰市从1999年开始,在石羊镇、胥家镇和崇义镇等成功示范稻田保护性耕作技术,将秸秆覆盖与农业经济作物种植相结合,大力推广稻草覆盖种植川芎、洋芋等,极大地提高了农业种植效益,增强了农民实施秸秆覆盖积极性。至2012年,全市累计推广以秸秆还田为主的稻田保护性耕作技术100余万亩,稻田保护性耕作技术推广应用受到全市农民的普遍欢迎。  相似文献   

9.
探讨不同耕作方式下氮肥调节对稻田CH4排放及与土壤还原物质间的关系。通过田间试验研究水稻在常耕与免耕2种耕作方式、3种施氮量(N0、N1、N2)和2种施氮方式(F1、F2)条件下,稻田CH4排放的动态变化规律。结果表明:各处理CH4排放通量均呈双峰曲线变化规律,峰期分别出现在分蘖期和抽穗期,拔节前稻田CH4排放占水稻全生育期排放量的75.12% 。免耕能显著降低稻田CH4排放,氮肥极显著地促进稻田CH4排放。重施基蘖肥有利于降低免耕稻田CH4的排放,重施穗肥有利于降低常耕稻田CH4的排放。耕作方式和施氮方式对稻田CH4排放的互作效应显著,其中免耕和重基蘖肥搭配能极显著降低稻田CH4排放。耕作方式和氮肥调节对稻田CH4排放的影响与稻田土壤还原物质总量,活性还原物质量及Fe2+含量的变化密切相关。  相似文献   

10.
从农田管理的角度综述了近年来国内外学者对稻田土壤产甲烷菌的研究成果,发现耕作模式、水分管理、肥料管理、病虫草害防治等操作都会对稻田土壤产甲烷菌的数量和(或)种群产生影响。其中,旱作、水—旱轮作、施用化肥等能在一定程度上减少稻田土壤产甲烷菌的数量。这表明采取适当地农艺措施可降低稻田土壤中产甲烷菌的数量,从而在一定程度上缓解全球温室效应。  相似文献   

11.
不同耕作方式对土壤微生物量和土壤酶活性的影响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采用大田试验,研究了不同耕作方式对土壤微生物量及酶活性的影响,结果表明:不同耕作方式对土壤微生物量和土壤酶活性有显著的影响.与常规耕作相比,免耕、沟播显著提高了土壤的微生物量碳和氮的含量,以及土壤过氧化氢酶、蔗糖酶、脲酶、蛋白酶活性;而套作显著降低了土壤的微生物量碳和氮的含量,以及土壤过氧化氢酶、蔗糖酶、脲酶、蛋白酶活性.土壤有机物质输入量少,土壤耕作是套作土壤微生物量和土壤酶活性低的主要原因.  相似文献   

12.
土壤盐碱、瘠薄、冷旱是盐碱地棉花低产的主要原因。棉花发芽出土时耐盐碱能力最弱,而此时盐碱地地温低、回升慢,积盐重,表土板结,对实现棉苗全、齐、壮极为不利。棉花开花期以后,植株抗盐碱能力增强,此时雨季来临,盐分淋失,盐碱危害随之变轻。因此,盐碱地植棉一播全苗极为关键。  相似文献   

13.
轻盐碱地植棉技术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丰南区常年棉花种植面积15万亩,其中轻度盐碱地面积约占9万亩,全盐含量在0.5%-2.0%之间,土壤盐碱、地温回升慢、早春干旱是盐碱地棉花低产的主要原因.棉花发芽出土时耐盐碱能力最弱,而此时盐碱地地温低、回升慢,积盐重,  相似文献   

14.
本文作者针对辽西滨海盐碱稻区存在的土壤盐碱含量高、水肥管理水平低、耕作措施不合理、栽培技术模式不完善等问题,集成丰产优质多抗品种选用、培育机插壮秧、合理耕作、适时适密移栽构建高效群体、优化调控灌溉增强根系活力不早衰、培肥地力精准施肥、病虫草害综合防控、适时收获、全程机械化等技术,建立了辽西滨海盐碱区粳稻规模机械化水肥双控丰产栽培技术模式并加以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5.
[目的]为提高免耕稻田磷肥的利用效率。[方法]以免耕和翻耕稻田为研究对象,通过大田试验与室内分析研究了稻田土壤磷有效性。[结果]随着土层的加深,土壤有效磷含量降低。免耕使得土壤有效磷在土壤表层富集。与耕作相比较,施肥对土壤有效磷含量的影响高于耕作。[结论]免耕比翻耕更能合理利用肥料,提高磷肥利用率。  相似文献   

16.
[目的]从耕作的角度探讨如何合理利用土壤,防止土壤肥力退化,维持地力,改善稻田生态环境,提高稻田土壤的生产力。[方法]以水稻垦鉴稻10为材料,采用保护性耕作和常规耕作方式种植。保护性耕地作为处理区,实施留茬带状分层旋耕,苗带全层施肥、免除水整地,处理区的基肥和分蘖肥随耕作过程集中施于苗带,全层混拌,其余作业与常规耕作相同;以常规耕作作为对照,常规耕作按旱育稀植栽培技术规范实施,保护性耕作和常规耕作均设6个肥量梯度,N∶P2O5∶K2O5=2∶1∶1。保护性耕作区70%氮肥用作基肥,20%用作穗肥,10%作粒肥。常规耕作区氮肥分配比例为基肥∶蘖肥∶穗肥∶粒肥=4∶3∶2∶1。处理及对照磷肥全部作基肥施入,钾肥按基肥∶穗肥=7∶3施入。试验采用随机区组设计,36个小区间用PVC波纹塑料板做埂分隔,单排单灌。保护性耕作采用宽行行距40cm,窄行行距20cm,穴距12cm;常规耕作行距均为30cm,穴距12cm。研究水稻节水保护性耕作和常规耕作下土壤根系量、土壤理化性状、土壤酶、秸秆分解率、土壤温度及微生物变化的规律。用环刀法测土壤容重,并进一步求得孔隙度。碱解氮用碱解扩散法,有效磷先用浓度0.5mol/LNaHCO3浸提,后用钼锑抗比色法测定,速效钾测定先用NH4OAc浸提,再用火焰光度计测定。[结果]水稻节水保护性耕作条件下土壤理化性状明显改善,在旋耕部分根量占绝对优势,同时可降低土壤容重、增大土壤孔隙度、提高土壤速效养分,过氧化氢酶、酸性磷酸酶和脲酶活性分别比常规耕作高5.39%、14.52%、8.33%,蔗糖酶活性比常规低32.82%,表层、全耕层、深层秸秆粗分解率分别比常规耕作高11.71%、4.96%和9.10%,总细菌量大量增加,土壤温度明显改善。[结论]水稻节水保护性耕作方式为黑龙江垦区农业生态发展奠定了良好的基础。  相似文献   

17.
<正>土壤盐碱、瘠薄、冷旱是盐碱地棉花低产的主要原因。棉花发芽出土时耐盐碱能力最弱,而此时盐碱地地温低、回升慢,积盐重,表土板结,对实现棉苗全、齐、壮极为不利。棉花开花期以后,植株抗盐碱能力增强,此时雨季来临,盐分淋失,盐碱危害随之变轻。因此,盐碱地植棉一播全苗极为关键。  相似文献   

18.
稻田管理措施对土壤碳排放的影响   总被引:3,自引:1,他引:2  
稻田土壤是最重要碳库之一,农田管理措施影响着稻田土壤碳排放.本文综合论述了本课题组过去几年的研究成果,并结合国内外其它相关研究,分析和讨论稻田养鸭,灌溉方式、氮肥施用和耕作措施对土壤碳排放的影响.研究指出,稻田养鸭有效降低稻田温室效应,间歇灌溉降低CH4排放,施氮肥不影响土壤碳排放,而免耕有效降低土壤碳排放.由于土壤碳...  相似文献   

19.
土壤盐碱、瘠薄、冷旱是盐碱地棉花低产的主要原因.棉花发芽出土时耐盐碱能力最弱,而此时盐碱地地温低、回升慢,积盐重,表土板结,对棉苗全、齐、壮极为不利.棉花开花期以后,植株抗盐碱能力增强,而此时雨季来临,盐分淋失,盐碱为害变轻.因此,盐碱地植棉的关键是保全苗、促早发.  相似文献   

20.
[目的]研究稻田粉垄后第6季土壤及产量、品质状况,为粉垄技术的进一步推广应用提供依据.[方法]在粉垄后第6季水稻收获期测定耕层土壤深度、土壤容重、土壤全氮磷钾含量、土壤速效氮磷钾含量以及土壤有机质含量等指标,并进行水稻产量测定和品质分析,与常规耕作(对照)相比,分析粉垄耕作处理后对第6季稻田土壤状况和水稻产量、品质的影响.[结果]与对照相比,稻田粉垄耕作深度20~22 cm,至第6季时仍保持22 cm,耕作层加深7 cm,土壤容重降低10.56%,土壤速效氮、磷、钾含量每公顷分别增加48.46%、23.85%和32.89%,土壤全氮、磷、钾含量分别增加25.03%、31.12%和25.59%,有机质含量增加21.46%;第6季稻谷产量增产1832.7 kg/ha,增幅22.65%;粉垄第1~6季平均每季增产897.75 kg/ha,增幅11.10%,净效益平均每季增加21.82%;且品质改善,粉垄稻米整精米率提高4.35%;稻米垩白粒率降低25%,由二级升为一级;稻米垩白度下降43.75%;稻米蛋白质提高13.58%,由三级升为二级.[结论]稻田粉垄耕作一次后,至第6季时仍可有效加深土壤耕作层、改善土壤理化性质,对水稻具有持续增产增效的作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