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光控增绒即利用增绒专用棚圈控制光照强弱与时间长短,刺激产绒动物松果体增加褪黑激素的分泌,进而使绒山羊在非产绒季节产绒的技术。本试验通过对内蒙古阿尔巴斯型绒山羊进行光控增绒处理,研究非产绒季节光控增绒技术对绒山羊产绒性能的影响。将66只2周岁母羊随机分为控制光照增绒试验组和自然光照放牧对照组,每组33只,每月按时称量体重并采集绒毛混合样,分析试验期间绒伸直长度、细度、产绒量等产绒性状及体重的变化。试验结果表明,经光控增绒之后对照组和试验组羊绒平均细度无明显差异(P>0.05);试验期间对照组山羊羊绒伸直长度为3.20 cm,试验组为7.85 cm,两组间差异显著(P<0.05);试验组山羊平均产绒量比对照组高56.5%~68.2%,差异极显著(P<0.01);光控增绒前后,两组绒山羊体重差异均不显著(P>0.05)。综合试验结果,非生绒期通过光控增绒可促进羊绒生长,显著提高了个体产绒量;绒纤维长度增加,但绒细度没有明显变化。  相似文献   

2.
研究旨在探讨非生绒期控制光照和埋植褪黑激素对藏西北绒山羊增绒效果的影响,为藏西北绒山羊非产绒期选择一种有效的增绒技术。选择体重和产绒量基本一致、年龄2~3岁的藏西北绒山羊母羊60只,随机分为3组,试验为期1年。结果表明:控制光照组产绒量最高,显著高于对照组36.3%(P0.01),但与皮下埋植褪黑激素组无差异(P0.05);皮下埋植褪黑激素组羊绒长度极显著提高(P0.01),但与控制光照组无差异(P0.05);在羊绒细度指标上,各组间差异均不显著(P0.05)。表明皮下埋植褪黑激素是藏西北绒山羊生产上方便有效的增绒技术。  相似文献   

3.
[目的]评价光控增绒技术在蒙古国不同彩色绒山羊品种上的应用效果。[方法]从蒙古国5个省选取7个彩色绒山羊品种,将选自相同地区、相同品种的绒山羊分为试验组和对照组,利用绒山羊光控增绒专利技术(一种绒山羊增绒的饲养方法)对试验组绒山羊进行处理,测定并比较各品种试验组和对照组绒山羊的绒厚度、绒产量、绒细度等指标。[结果]2015—2017年测定的7个品种试验组羊只的绒厚度与产绒量均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2017年测定的3个品种试验组羊只的绒细度与对照组相比无显著差异(P0.05)。[结论]光控增绒技术适用于蒙古国彩色绒山羊(红山羊和黑山羊品种)生产,该技术在不改变绒细度的前提下增绒效果显著。  相似文献   

4.
藏羚羊绒纤维特性的研究   总被引:4,自引:2,他引:2  
本次研究测定了藏羚羊5个部位绒的细度、伸直长度、伸度和强度;观察了绒纤维的皮质细胞和鳞片层的结构;并将藏羚羊绒与辽宁绒山羊、西藏山羊和山东绒山羊所产羊绒进行了比较.藏羚羊体表各部位的绒毛细度、伸度和强度差异显著(P<0.05);绒纤维的伸直长度在背、肩、体侧和股部差异不显著(P>0.05),腹部绒的伸直长度与背部、肩部、股部和体侧部差异显著(P<0.05);绒纤维皮质层细胞呈梭状,纤维的鳞片层呈环形.藏羚羊绒细度极显著低于西藏、四川、辽宁和山东绒山羊(P<0.01),伸直长度和相对强度与西藏、四川、辽宁、山东和内蒙古绒山羊的绒相比差异显著(P<0.05);藏羚羊绒伸度显著高于西藏、辽宁、山东绒山羊所产绒(P<0.05).  相似文献   

5.
以内蒙古白绒山羊种羊场、阿拉善白绒山羊种羊场和阿拉善右旗白绒山羊育种基地3个超细育种核心群379只2岁母羊为研究对象,对主要表型性状(体尺性状和绒毛性状)进行分析。结果表明,3个育种核心群间体尺和绒毛性状间存在一定的差异性,平均绒细度均在13.99μm以下,绒伸直长度之间差异均显著(P0.05),且阿拉善右旗绒山羊育种基地(7.90 cm)内蒙古白绒山羊种羊场(7.53 cm)阿拉善白绒山羊种羊场(6.59 cm);绒细度和绒伸直长度呈显著负相关(P0.05),绒厚度与绒伸直长度、绒产量呈极显著正相关(P0.01),抓绒后体重与体长、胸围呈极显著正相关(P0.01);绒山羊各性状对产绒量的回归方程为Y_1=44.99+43.26X_2+2.80X_6,各性状对抓绒后体重的回归方程为Y_2=5.48+0.19X_5+0.09X_6。  相似文献   

6.
本试验通过人为控制光照,探讨光照控制和通风设计对绒山羊在非产绒期绒毛生长和羊舍氨气(NH3)浓度的影响,为非产绒期绒山羊高效生态养殖提供理论依据。选取年龄、体重、胎次相近的56只3~4岁陕北白绒山羊空怀母羊作为试验动物,随机分为3组。Ⅰ组为对照组,采用自然光照,试验羊12只;Ⅱ组为试验组,采用控制光照,试验羊22只;Ⅲ组在同等控制光照条件下,粗饲料饲喂量相同,精料水平饲喂量增加15%,试验羊22只。对照组采用完全自然光照;试验Ⅱ、Ⅲ组每日进行光照7 h(09:30~16:30),其余17 h(16:30~次日09:30)进入光控舍内进行光控处理,并设置不同的通风换气方案,测定试验羊绒毛生长性状和羊舍NH3浓度。结果显示,与Ⅰ组相比,Ⅱ、Ⅲ组试验羊末重和日增重差异均不显著(P>0.05),平均日增重略高于Ⅰ组(P>0.05)。与Ⅰ组相比,Ⅱ、Ⅲ组可极显著增加绒毛混合重(P<0.01)、显著提高绒毛比(P<0.05)、极显著增加绒重(P<0.01),分别较Ⅰ组提高了68.40%和78.78%。Ⅱ、Ⅲ组绒毛混合重、绒毛比及绒重差异均不显著(P>0.05)。光照控制组可极显著增加绒纤维伸直长度(P<0.01),但在控制光照条件下增加精料摄入量对绒纤维伸直长度无显著影响(P>0.05)。与Ⅰ组相比,Ⅱ、Ⅲ组显著增加了绒纤维细度(P<0.05),但对绒纤维断裂强度无显著影响(P>0.05)。在每日清粪的基础上,在白天非光控时间(09:30~16:30)同时开启4个风机,可有效降低光控羊舍内NH3浓度。结果提示,在绒山羊非产绒期,通过光照控制可增加羊绒产量,但应适当降低日粮中营养素浓度,以保证绒纤维品质。同时,应根据圈舍空间大小,选择合适的风机数量和功率及清粪间隔,以保障圈舍内空气质量和试验羊健康。  相似文献   

7.
光控增绒是一种高效、环保、低成本的绿色增绒技术,该技术的推广对于提高绒山羊的产绒量具有重要意义。但是,该技术调控绒山羊绒毛生长的机制尚不明确,本试验在此基础上,通过比较正常光照和缩短光照条件下,内蒙古阿尔巴斯型绒山羊血液中激素及产绒性状的差别,探讨缩短光照引发绒毛提前生长的原因。选取2-4岁的内蒙古阿尔巴斯型绒山羊母羊50只,通过进行光照时间限制的处理,对不同月份试验组和对照组血清中褪黑激素和催乳素的变化情况和绒毛性状等指标进行监测,结果表明:(1)光控后试验组褪黑激素水平有略微升高的趋势,而对照组急剧下降;短日照处理组催乳素水平在9月份光控组中显著下降。(2)褪黑激素、催乳素随次级毛囊生长呈现显著性周期变化。(3)试验组比对照组绒毛产量提高了54%,差异极显著(P0.01)。本试验揭示了光控增绒技术可能通过调节绒山羊血液中褪黑激素和催乳素水平,进而造成毛囊生长周期的改变,延长绒毛生长期,最终显著增加了绒山羊的年产绒量。该试验为光控增绒技术的推广提供了理论支撑。  相似文献   

8.
在绒山羊非生绒期,分别测定光照控制和自然光照条件下蒙古国彩色绒山羊羯羊的放牧采食量、营养利用情况和产绒量,对比研究放牧条件下控制光照对蒙古国彩色绒山羊羯羊营养利用率和产绒量的影响,以期为光控增绒条件下绒山羊日粮的高效配制提供科学依据。试验在放牧条件下,将12只2.5周岁蒙古国彩色绒山羊羯羊随机分为2组,分别为光照控制组(光控组)和自然光照组(对照组),其中光控组通过采用光控增绒棚将光照时间限定为每天7 h,对照组采用自然光照,测定2组绒山羊的干物质采食量、干物质表观消化率、粗蛋白表观消化率和NDF表观消化率。结果表明,在放牧条件下:(1)光控组绒产量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2)试验期光控组增重有高于对照组的趋势(P0.05);(3)整个试验期光控组的干物质采食量均稍低于对照组,10月光控组干物质采食量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5月光控组营养物质表观消化率均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4)整个试验期各组干物质采食量均低于推荐的需要量;(5)5月和8月蛋白采食量可以满足其营养需求,10月蛋白采食量严重不足,应进行补饲。  相似文献   

9.
本试验选用20头6月龄的辽宁绒山羊,平均体重约为16 kg,完全随机分为半胱胺组和对照组。两组饲喂的基础日粮一样,半胱胺组每周添加1次半胱胺,剂量为100 mg/kg,制成颗粒料一次性饲喂;试验期60 d。研究半胱胺对绒山羊产绒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半胱胺组绒自然长度、毛自然长度、绒伸直长度、毛伸直长度较对照组显著提高(P0.05);半胱胺组绒、毛强度,绒、毛伸度较对照组显著提高(P0.05),半胱胺组绒毛细度比对照组显著降低(P0.05);半胱胺组粗毛细度比对照组显著提高(P0.05)。因此,日粮中添加半胱胺可以改善辽宁绒山羊绒毛的品质。  相似文献   

10.
为研究牙山黑绒山羊不同年龄的产绒规律,选取240只1~8周岁牙山黑绒山羊母羊,测定放牧条件下绒山羊的产绒性能与绒毛品质。结果表明:在产绒量方面,相邻年龄间牙山黑绒山羊母羊产绒量、绒长度和绒细度均有极显著差异(P0.01);1周岁母羊产绒量最低(379.74 g),2~4周岁母羊产绒量呈逐年增长趋势(475.09~502.63 g),5周岁以后开始下降(466.95 g);在羊绒长度方面,1周岁母羊绒长度最短(5.78 cm),2~4周岁绒长度呈逐渐增长趋势(6.43~6.72 cm),4周岁母羊绒长度最长(6.72 cm),5周岁母羊绒长度开始下降(6.45 cm);在羊绒细度方面,1周岁母羊羊绒细度最小(14.43μm),2~5周岁母羊绒细度呈逐渐增长趋势(15.27~15.86μm),5周岁时达到最粗(15.86μm)。由此可见,牙山黑绒山羊母羊产绒性能和绒毛品质在2~4周岁时达到最佳阶段,5周岁以后产绒性能和绒毛品质开始下降。  相似文献   

11.
柴达木绒山羊主要物理性质分析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测定了柴达木山羊绒的细度、伸直长度、伸度和强度;并与辽宁绒山羊、内蒙古白绒山羊所产绒进行比较分析。结果:柴达木山羊绒纤维细度为13·36μm±0·93μm,极显著的低于辽宁绒山羊和内蒙古白绒山羊的细度(P<0·01);伸直长度5·66cm±1·05cm;强度6·46CN±1·16CN;伸度(35·60±4·71)%。  相似文献   

12.
在对四个主产区的柴达木绒山羊产绒量及绒样品质进行了测定和分析后发现:四个地区的柴达木绒山羊在产绒量上存在差异极显著(P<0.01)。不同区域间成年公羊在绒纤维伸直长度和细度上差异不显著(P>0.05),不同区域间成年母羊在绒纤维伸直长度上差异极显著(P<0.01),在绒纤维细度上差异不显著(P>0.05)。经过统计分析后认为,德令哈市地区柴达木绒山羊在产绒量和纤维品质方面优于其他三个地区。  相似文献   

13.
试验对比研究了舍饲和放牧条件下控制光照对内蒙古白绒山羊营养利用规律的影响,以期为光控增绒条件下绒山羊日粮的高效配制提供科学依据。试验在舍饲和放牧条件下分别开展研究,两种条件下各选择12只2.5周岁内蒙古白绒山羊母羊,随机分为光控组和对照组,其中光控组通过采用光控增绒棚将光照时间限定为7h,对照组采用自然光照,对比研究光照控制对绒山羊干物质采食量以及干物质、粗蛋白和中性洗涤纤维等营养物质表观消化率的影响。结果表明,在舍饲条件下:(1)整个试验期光控组的干物质采食量均稍高于对照组,特别是在光控增绒中期光控组干物质采食量高于对照组(P0.05)。(2)在试验初期,营养物质表观消化率稍高于对照组(P0.05)。而在光控增绒中期,营养物质表观消化率稍低于对照组(P0.05)。在光控增绒末期,粗蛋白表观消化率高于对照组(P0.05);在放牧条件下:(1)整个试验期光控组的干物质采食量均稍高于对照组,在光控增绒中期光控组干物质采食量高于对照组(P0.05)。(2)在光控增绒中期和末期,光控组营养物质表观消化率均高于对照组(P0.05)。  相似文献   

14.
 研究控制光照对陕北白绒山羊体重和绒毛长度的影响研究,以期为陕北白绒山羊光控增绒技术的示范推广提供基础参数和理论依据。将52只适繁陕北白绒山羊母羊按照体况、体重相近的原则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试验组,其中对照组采用自然光照;试验组通过采用专门的光控羊舍将光照控制为7 h;对照组和试验组母羊均自由采食、饮水,常规管理。结果表明:(1)控制光照的试验组母羊体重和平均日增重稍高于对照组,但光照时间对母羊体重和平均日增重并没有显著影响(P>0.05);(2)试验组母羊绒纤维长度较对照组提高了67.24%,差异显著(P<0.05)。  相似文献   

15.
试验对藏山羊和柴达木绒山羊绒和毛及青海半细羊毛主要物理特性进行了比较。结果表明:藏山羊和柴达木绒山羊绒间的细度和伸直长度及伸度差异不显著(P>0.05),而强度差异显著(P<0.05);藏山羊和柴达木绒山羊绒纤维鳞片呈环形结构,而青海半细羊毛纤维鳞片呈环形竹节结构,其鳞片可见高度差异均不显著(P>0.05),鳞片层密度差异也不显著(P>0.05);绒山羊毛纤维鳞片呈水波纹状排列。  相似文献   

16.
选取120只3~4岁的内蒙古绒山羊母羊为试验动物,并根据年龄、上年度产羔类型和产绒量平均分为4个处理,研究营养调控对内蒙古绒山羊繁殖性能和产绒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在8~11月期间,绒山羊采食牧草中的能量、蛋白质水平逐渐下降,粗纤维水平逐渐上升,但营养物质均可满足绒山羊生长繁殖及长绒需要;第1情期产羔率及两情期总产羔率,处理1组均低于处理2、3、4组;处理1、2组羔羊初生重显著低于处理4组(P<0.05);处理1、2组产绒量显著低于处理3、4组(P<0.01);各试验组羊绒厚度、伸直长度和细度等绒品质变化差异不显著(P>0.05).因此,从营养调控的角度,选择10月下旬到11月上旬对绒山羊进行配种,有利于营养物质合理的分配到长绒和繁殖.  相似文献   

17.
通过对陇东绒山羊的选育和提高,组建了陇东优质高产绒山羊群,其成年公母羊产绒量分别为693.75±135.29 g和493.46±93.78 g,和陇东绒山羊新品系公母羊相比,产绒量显著提高(P〈0.05);公母羊羊绒细度分别为15.03±0.85μm和14.56±0.76μm,和陇东绒山羊相比,差异不显著(P〉0.05);公母羊羊绒的自然长度分别为5.89±0.63 cm和5.26±0.37cm,和陇东绒山羊相比,差异显著(P〈0.05)。因此,陇东优质高产绒山羊产绒量高,羊绒纤维细、长、延伸性好,属优质山羊绒,符合国际羊绒精纺要求并达到了同类纤维理想水平。  相似文献   

18.
采用单元内半同胞相关法对内蒙古白绒山羊阿尔巴斯型的产绒量、绒厚、毛长、体重、细度与绒伸直长度等六个性状之间的遗传相关进行了估测和分析.结果表明产绒量与绒厚、绒厚与毛长、绒厚与伸直长度、伸直长度与体重之间存在较高的正向遗传相关;绒厚与体重、毛长与体重、伸直长度与绒厚、细度与产绒量之间呈现中等程度正向遗传相关;细度与体重、绒量与体重、产绒量与毛长之间存在较弱的正向遗传相关;体重与伸直长度存在较强的负向遗传相关,伸直长度与细度呈中等负向遗传相关;产绒量与伸直长度、细度与绒厚、细度与毛长呈较弱的负向遗传相关.  相似文献   

19.
试验旨在研究陕北白绒山羊皮肤毛囊结构及其特征参数与产绒性状间的相关性,为绒山羊绒毛生长的分子调控机理研究及皮肤毛囊性状在绒山羊选育中的应用提供参考。通过制作陕北白绒山羊皮肤组织切片,用显微照相系统观察皮肤毛囊形态特征,统计分析皮肤和毛囊的特征参数,并用SPSS 17.0软件分析特征参数与产绒性状各指标的相关性。结果显示,陕北白绒山羊毛囊成群分布且以三元型毛囊群为主,占总毛囊群的85.80%;产绒量与体重、绒长度、S/P值、次级毛球宽度均呈极显著正相关(P0.01),与次级毛囊密度呈显著正相关(P0.05),与表皮厚度呈显著负相关(P0.05);绒长度与产绒量、次级毛球宽度均呈极显著正相关(P0.01),与体重、S/P值、次级毛囊直径均呈显著正相关(P0.05),与表皮厚度呈显著负相关(P0.05);绒细度与S/P值呈显著负相关(P0.05);S/P值影响绒细度,而体重、绒长度、S/P值、次级毛囊密度(绒密度)显著影响产绒量(P0.05)。综合分析认为,S/P值可以作为陕北白绒山羊选种工作中的一个重要性状指标,在育种工作中选择高S/P值个体,不仅能够提高产绒量,而且能够提高绒长度、降低绒细度,解决产绒量和绒品质同时提高的矛盾。  相似文献   

20.
为研究埋植褪黑激素对藏西北绒山羊周岁羔羊产绒性能和毛囊发育的影响,选取1日龄体况相近的绒山羊羔羊30只,随机分为2组,每组15只。对照组羔羊不做任何处理,试验组羔羊分别于15、75和135日龄埋植褪黑激素(剂量为2 mg/kg BW)。记录羊只周岁抓绒前的体重,抓绒时记录产绒量,并采集绒毛和皮肤样品,分析羊绒长度、细度及毛囊发育情况。结果表明,褪黑激素对周岁羊抓绒前体重和绒毛细度没有显著影响(P0.05),但能极显著提高其产绒量和绒毛长度(P0.01);褪黑激素对周岁羊初级毛囊密度和成熟次级毛囊密度没有显著影响(P0.05),但能极显著地提高其次级毛囊密度、次级毛囊与初级毛囊数目比和成熟次级毛囊与初级毛囊数目比(P0.01)。说明藏西北绒山羊羔羊埋植褪黑激素能够促进其周岁时的毛囊发育,提升产绒性能。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