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84 毫秒
1.
采用水蒸气蒸馏法提取炮制后肉桂的挥发油,HPLC法测定桂皮醛的含量,比较烘干、晒干、晾干3种方法对肉桂中挥发油和桂皮醛含量的影响,同时进一步考察了焖制对肉桂有效成分的影响。结果表明,肉桂加工炮制的最佳条件为:新鲜肉桂先放入冷水池中浸泡一昼夜,再放入加有生石灰的容器内密封,40℃保温2~3天,晾干。焖制后晾干的肉桂质量最好,香气最浓,有效成分肉桂油和桂皮醛含量最高。  相似文献   

2.
对中国广西、云南肉桂资源及其不同产地、品种、树龄生长发育习性、出油率的调查,认为海拔100~500m的湿热区,肉桂生长最好,桂皮出油率及主成分肉桂醛含量稳定,是适于发展肉桂种植的地区;4~10龄树桂皮出油率及肉桂醛含量随树龄增加而增加,而11~19龄树随树龄增长而出油率较低,但肉桂醛含量较高;肉桂种植后4~5年即可疏伐采收,8~10龄树可采收桂皮,10~15龄树为最佳的采收期。  相似文献   

3.
尾巨桉树皮率及树皮纤维尺寸的变异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以广西贵港市平天山林场5年生、6年生和7年生的尾巨桉为对象,分析了不同树龄尾巨桉的树皮率和树皮纤维尺寸的株内变异特性。结果表明:尾巨桉的体积树皮率和重量树皮率均随着树干高度的增加而逐渐减小。树皮纤维长度随着树干高度的增加略有增加,但变化幅度不大;树皮纤维宽度、双壁厚度和壁腔比均随树干高度的增加而减小;树皮纤维长宽比则随树干高度的增加而增加。方差分析表明,不同树龄间尾巨桉树皮纤维长度和长宽比差异极显著,壁腔比差异不显著。  相似文献   

4.
利用组织透明法研究了不同生长阶段肉桂鲜叶油细胞形态、分布情况,结果显示:油细胞总数随着肉桂叶的生长在不断增加,且精油在油细胞中的积累越来越多;利用挥发油测定器测定肉桂叶含油率并运用GCMS对精油主要成分及含量进行研究,结果表明:肉桂叶精油中的主要成分,随着肉桂叶的生长至成熟,肉桂醛的含量逐渐增加,而苯甲醛、乙酸肉桂酯、反式邻甲氧基肉桂醛的含量逐渐减少。因此,在肉桂叶采摘时,尽量避免叶片初萌的时间段,否则肉桂精油的含油率和肉桂醛含量将会降低。  相似文献   

5.
不同产地香茅挥发油的化学成分比较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采用水蒸气蒸馏法提取香茅挥发油,利用气相色谱-质谱联用技术分别对5个不同产地香茅挥发油的化学组成进行了分析,并比较了不同部位之间挥发油化学成分的差异。结果表明:5个产地香茅均以叶的挥发油含量最高,其次为全草,茎的挥发油含量最低。不同产地香茅挥发油成分种类及其GC含量差异较大,湖南、广东、浙江、海南、福建香茅全草挥发油中分别鉴定出36、30、37、22和33种成分,叶挥发油分别鉴定出25、24、32、27和39种成分,主要成分均为(E)-柠檬醛、(Z)-柠檬醛、β-月桂烯、香叶醇等。5个产地香茅全草和叶挥发油中柠檬醛GC含量均最高,为70%~85%左右,其中(E)-柠檬醛为40.86%~51.15%,(Z)-柠檬醛为31.01%~36.46%;β-月桂烯GC含量为1.94%~15.43%,香叶醇GC含量为1.61%~4.89%。5个产地全草、叶挥发油中的成分主要为含氧单萜类(GC含量为81.91%~93.04%),含量具有地域性。  相似文献   

6.
利用水蒸气蒸馏法分别提取了10种杨属植物白城二号杨、小黑杨、俄罗斯杨、中东杨、小青杨、小青×黑杨、大青杨、斯大林杨、银中杨和小叶杨树皮中的挥发性物质.经气相色谱-质谱联用仪分析,分别发现了19、22、29、20、10、36、20、14、16和10种物质,从中分别确定了15、21、27、18、9、33、17、13、13和9种化合物.已醛、糠醛、邻羟基苯甲醛、(E,E)-2,4-癸二烯醛和亚油酸5种组分是10种杨树树皮挥发油的共有组分,邻羟基苯甲醛在10种杨树树皮挥发油中的含量都在12.16%以上,在小叶杨中的含量高达90.15%.挥发油的主要成分是醛类、酯类、烃类等,所鉴定成分分别占挥发油总量的95.06%、98.34%、96.91%、91.08%、100%、96.00%、90.69%、89.65%、95.31%和99.55%.  相似文献   

7.
为给红树林保护区的人工造林及红树林持续发展和保护提供依据,对不同树龄无瓣海桑根际土壤的理化性状和土壤酶活性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不同树龄无瓣海桑的根际土壤为偏酸性至中性(pH6.70~7.04),呼吸速率均较高(>112 mg·kg-1·h-1).根际土壤有机质的含量和含水量随着树龄增加而增加,而微生物量碳、总氮、总磷的含量都在7a树龄达到最高值.随后则随树龄增加而减少,表明7a树龄的无瓣海桑根际土壤的肥力最高,随后随树龄增加而降低.无瓣海桑根际土壤的脲酶、纤维素酶和β-葡糖苷酶的活性变化和微生物量碳、总氮、总磷含量的变化趋势类似,在第7年达到最高值,随后则随树龄增加而减少,表明7a树龄的无瓣海桑正处于生长的高峰期.根际微生物代谢活跃,和氮素营养、碳素营养的转化有密切关系的土壤酶活性达最大值.而磷酸酶和芳基硫酸酯酶的活性随着树龄增加而增加.脱氢酶的活性在不同树龄无瓣海桑间无显著性差异.相关性分析结果表明,除脱氧酶外,土壤酶活性和总氮、总磷、微生物量碳等土壤肥力指标多呈极显著的正相关.  相似文献   

8.
为了弄清杜仲皮含胶率的年变化、逐年变化和垂直变化的特点和规律,为杜仲皮内杜仲胶的有效利用提供科学依据,2002年,在河南省嵩县杜仲综合试验示范基地进行了杜仲皮内杜仲胶形成积累的试验.试验方法为选择典型样株法和随机取样法;杜仲皮样品采集后均进行了发汗处理;采用杜仲胶综合提取法测定含胶率.试验结果表明:杜仲树皮含胶率在一年内的变化不明显;树龄为6 a以前的树皮其含胶率随树龄的增长而提高,树龄为6 a以后的树皮其含胶率有所下降并逐步趋于稳定;同一单株杜仲树皮的含胶率和杜仲胶的密度,随其主干高度的增加总体呈上升趋势;由于杜仲皮含胶率在一年中比较稳定,因而在不同的生长季节均可以取皮利用,且以树龄为6 a的杜仲皮最为适宜;由于树皮木栓层不含杜仲胶,随着树龄增加,树皮木栓层逐步形成,树皮含胶率降低,利用率随之降低.  相似文献   

9.
系统采集了10个龄级和12个地理种源的云南红豆杉样品,用高效液相色谱(HPLC)测定树皮、3年生小枝和当年生叶的紫杉醇含量,其平均值分别为0.0048%、0.0040%和0.0151%,3年生枝和叶的紫杉醇含量相近,差异不显著。树皮的紫杉醇含量与年龄存在回归关系:Y=0.0316×e0.0067x;3年生小枝和当年生叶的紫杉醇含量与树龄不相关,但树龄小于72a时其含量随树龄增加而递增,树龄超过72a和114a后,3年生小枝和当年生叶的紫杉醇含量逐渐减少。12个云南红豆杉地理种源中,新平、宁蒗和泸水种源当年生叶的紫杉醇含量最高,在0.0077%~0.0098%间;兰坪、宁蒗和新平种源3年生小枝紫杉醇的含量最高,在0.0059%~0.0076%间;景东、木里和宁蒗种源树皮的含量最高,在0.0243%~0.0331%间。主成分分析表明,“温度因子”、“营养因子”和“光照因子”对云南红豆杉紫杉醇含量的影响最大。  相似文献   

10.
用超临界CO2萃取技术提取肉桂皮油树脂的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本文研究以辛香料肉桂皮为原料,采用超临界CO2萃取技术提取肉桂皮油树脂,总结出萃取压力、温度、时间和分离压力、温度等优化条件,并提出油树脂的质量指标及分析方法,油树脂得率为2.89%挥发油主要成分肉桂醛含量为≥85%。  相似文献   

11.
不同树龄库尔勒香梨叶片养分特征分析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为了掌握不同树龄库尔勒香梨树体的养分平衡特征,从而为库尔勒香梨园的科学施肥提供技术指导,选择新疆特色果树库尔勒香梨作为研究对象,测定了不同树龄段库尔勒香梨叶片的养分含量,并统计分析了其叶片养分含量的变化特征。结果表明:库尔勒香梨叶片中的氮含量随着树龄的增加而减小,钾含量随着树龄的增加而增大,磷、镁含量均随着树龄的增加先减小后增大,钙含量随着树龄的增加先增大后减小,铁、锰、铜、锌的含量均随着树龄的增加而表现出增加—减小—增加的变化趋势;不同树龄段之间,随着库尔勒香梨树龄的增加叶片氮、磷、钾、铁、锰、铜含量间的差异均逐渐减小,而其钙含量间的差异却显著,镁、锌含量间的差异不显著;不同树龄段库尔勒香梨叶片养分含量的变化表现基本一致,叶片氮、磷、镁、铜、锌的含量均处于梨叶片营养元素适宜含量范围内,钾、铁含量均高于梨叶片营养元素适宜含量的上限值,锰含量低于梨叶片营养元素适宜含量的下限值,钙含量处于梨叶片营养元素缺乏状态。  相似文献   

12.
《林业资源管理》2016,(5):98-102
随着红豆杉产业的发展,以及多种采收模式规模化和人工林树龄的增长,树皮作为云南红豆杉植株中紫杉醇含量最高的部位,在紫杉醇原料供应中占有越来越重要的地位。参照我国林木径级的常规划分标准,以1cm为间距将云南红豆杉人工林的枝干粗度划分为5级。通过对昆明试验点采集的270份枝干样品和宜宾试验点采集的67份枝干样品的研究测定,结果表明:云南红豆杉不同枝干的鲜重树皮率为12.88%~28.98%,干重树皮率为11.01%~26.36%,枝干平均含水量为53.89%,树皮平均含水量为60.74%;树皮率随枝干粗度的增加而降低,含水量随枝干粗度的增加无明显的变化规律;用11个回归曲线模型拟合分析了树皮率与枝干粗度的相关性,幂函数曲线的拟合效果最好,依此计算出鲜重树皮率和干重树皮率随枝干粗度增加的回归方程。  相似文献   

13.
木麻黄树皮单宁的提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采用皮粉法与胶体滴定法测得pH=7时木麻黄树皮单宁的胶体滴定值与单宁质量的标准曲线,得到标准曲线的线性回归方程。再用胶体滴定法滴定不同年份木麻黄树皮的提取液,根据标准曲线求得单宁质量,从而计算出不同树龄树皮的单宁含量。同时比较了pH值和提取液中丙酮含量对提取液中单宁含量的影响。  相似文献   

14.
肉桂的栽培与加工技术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肉桂(CinnamomumcassiaBI.),是我国华南地区特有的珍贵药材和食用香料。其主要产品为桂皮和桂油。桂皮是医药上的珍品,桂油是贵重的香料,广泛用于医药、食品及轻化工业上,也是我国传统出口商品。肉桂原产于广西、广东的湿热山区。据不完全统计,全国肉桂种植面积约17万hm‘,其中广西8万hm’,广东7.47万hm‘,云南、福建、海南有少量种植,四)11、湖南、贵州、浙江等省南部进行了引种栽培。近年来,国内外市场对肉桂的需求量增大,市场价格看好。肉桂每667m‘可植600~1000株,一般植后5年可开始采收,每667m’产桂皮200~300kg…  相似文献   

15.
采用GC-MS检测方法分别研究了20年生、30年生红心杉和普通杉木中边材及心材乙醇抽提物化学成分组成. 研究表明,醇提物中主要化学成分为:柏木脑和香紫苏醇. 醇提物中柏木脑百分含量范围:29.11%~52.54%,香紫苏醇百分含量范围:3.57%~24.77%. 红心杉和普通杉木心材中柏木脑含量均高于边材中柏木脑含量. 红心杉边材和心材中柏木脑含量均随着树龄的增加而增加,且柏木脑在木材中的横向分布,随树龄的增加呈同步增长趋势.红心杉和普通杉木,心材中香紫苏醇含量均高于边材中香紫苏醇含量.红心杉边材和心材中香紫苏醇含量均随树龄的增加而增加,且心材中香紫苏醇含量约为边材中含量5倍.  相似文献   

16.
不同树龄胶园土壤养分分布规律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在大规模植胶背景下,为了探究胶树整个生命过程土壤养分的变化以及分布规律,以海南广坝农场为例,采用空间换时间的方法,对同一农场8个不同龄段的胶园土壤养分进行了分析研究,结果表明:1)胶林土壤表层(0~20cm)有机质平均含量明显高于20~40cm土层,且随着树龄增加有机质含量呈现出先递减后增加的趋势。不同树龄的土壤有机质含量从大到小为次生林(CK)>5a>10a>35a>20a>40a>25a>30a>15a。统计分析结果显示,有机质在0~20cm土层与全氮呈显著相关(R=0.781 30),在20~40cm土层,与全氮呈极显著正相关(R=0.918 11),与全磷呈显著相关(R=0.772 49)。2)胶林土壤的全氮含量表层(0~20cm)显著高于下层,表层土壤的全氮含量随着树龄缓慢增加,20~40cm土层随着树龄先递减后增加。土壤全氮含量高低顺序为次生林(CK)>5a>10a>35a>40a>30a>25a>20a>15a。3)胶林土壤中的全磷含量随着土层深度下降,且随树龄变化与有机质相吻合(先减后增)。各个龄段全磷含量高低顺序为5a>10a>次生林(CK)>35a(40a)>20a>25a>15a(30a)。4)全钾含量在土壤剖面上无明显变化,但却随着树龄的增加逐渐减少。土壤中全钾平均含量大小顺序为35a>10a>5a>25a>30a>次生林(CK)>20a>40a>15a。上述结果主要是因胶树生长发育特点、土壤质地类型以及人为施肥管理上的差异等综合影响所致。通过本次试验,期望能够了解橡胶树在不同树龄对各养分的需求以及土壤中各营养元素的动态变化,为指导胶农科学生产和施肥管理提供理论参考。  相似文献   

17.
肉桂油的成分研究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肉桂油在世界上享有盛名,产量占世界总产量的80%。作者用GC/MS联用仪对我国广东、广西、福建三省(区)的肉桂叶油和肉桂皮油进行了定性与定量分析。鉴定出广东肉桂叶油13个组分;广东肉桂皮油11个组分;广西肉桂叶油14个组分;广西肉桂皮油12个组分;福建肉桂叶油12个组分,结果表明五种肉桂油的化学组成基本相同,均以反式肉桂醛为主要成分,其含量分别为81.0,84.1,54.6,73.2和73.6%。  相似文献   

18.
赵中振是中国中医研究院中药所的助理研究员,现年33岁。去年他的研究成果“树皮年轮的研究及其中药,万面的应用”,荣获国家中医药管理局中医药科技进步一等奖。他在木兰属植物的研究中,发现了一个有趣的现象,树皮中韧皮部纤维束的层数随着树龄的增加而增加,经与断面比较,其纤维条与木质部年轮相对应。树木年龄的判断是中药树皮类生药  相似文献   

19.
香梓楠树皮率、生材含水率及木材密度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采用体积法及质量法测定树皮率,排水法测定生材体积,分析研究香梓楠的树皮率、生材含水率、密度及心材率。研究结果表明:香梓楠树皮体积百分率及质量百分率总体随着树高的增加而增加,树皮体积百分率及质量百分率平均值分别为15.8%和19.8%;生材含水率,从髓心向外,北向和南向均呈减少的趋势,并随树高增加而增加,平均值为99.5%;香梓楠生材密度随树高增加而减小,平均值为0.804g·cm-3;基本密度的径向变化随树龄增加而增大,纵向变化随树高增加而减小,平均值为0.403g·cm-3;11年生香梓楠心材极少。该研究为保护、发展广西重点珍贵树种香梓楠提供了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20.
肉桂作为广西十大名特优经济果木林之一,最近十年来种植方兴未艾,发展势头迅猛.据1995年底统计,广西肉桂有林面积已经达到10.6万公顷,且时下新造肉桂林面积仍以每年7000~8000公顷的速度增加.1995年全区生产桂油641.5吨,桂皮1.67万吨,其中岑溪市所产的桂油、桂皮分别占全区的50%、30%.岑溪、藤县、平南、容县、苍梧、防城等地已成为广西肉桂的生产基地.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