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53 毫秒
1.
侯浩宾  李海静  张莉 《中国畜牧兽医》2018,45(10):2670-2680
马、驴是重要的草食家畜,在人类的历史变迁和生产生活中扮演重要角色。马、驴的初始功能主要以役用为主,多用于乘骑或驮运物品。随着机械化程度和交通方式的进步,其役用功能逐渐降低甚至消失。现代马产业主要以竞技、休闲娱乐及副产品加工为主,而驴产业则以皮、肉、乳及其生物制品的开发利用为主。马经济性状主要包括体型、毛色、竞赛能力、疾病、极端环境适应能力等,在驴上更关注生长、皮用和泌乳等性状。随着基因组学和生物信息学的发展,马、驴主要经济性状相关基因的发掘更为有效和精准:如与马体重、体尺相关的基因被定位于LCORL/NCAPG基因区域;MSTN基因与骨骼肌的发育相关,进而影响马竞赛性能;与设特兰矮马、德保矮马矮小性状相关的主要基因分别为HMGA2和TBX3基因;ACAN基因突变会导致设特兰矮马侏儒;DMRT3基因突变影响马的步态特征;KIT基因与白斑毛表型相关,MC1R基因是控制栗色毛的主要基因,ASIP基因与黑色毛相关;EDNRB基因突变会导致致死白色马驹综合征;EPAS1基因和线粒体NADH6基因在高原适应性进化中起重要作用。作者对马、驴主要经济性状相关功能基因的研究进展进行综述,并对功能基因组学研究进行展望,以期为今后开展马、驴分子遗传育种研究提供借鉴与参考。  相似文献   

2.
德保矮马是我国汉代(公元25-220年)史书中所称"果下马"的后裔,是我国最矮的著名地方马种资源之一,是中国矮马的代表,与英国设特兰矮马一起被成为世界上两大矮马源流。多年来,德保县作为国家级德保矮马资源保护区,在下大力气抓好德保矮马资源保护的同时,全力打造德保矮马特色品牌,推进德保矮马特色产业发展。笔者总结了多年来德保矮马资源保护与产业开发实践经验,主要分析德保矮马产业发展现状、存在的困难和问题及发展前景,并提出今后德保矮马产业发展的对策和建议。  相似文献   

3.
德保矮马是我国最矮的著名地方马遗传资源之一,以德保县为主产区。德保矮马正从役用向运动娱乐方向转变。注重管理体系、技术体系和文化体系的综合建设,将有助于德保矮马保护和开发利用工作取得显著成绩,推进产业水平进一步提升。  相似文献   

4.
德保矮马是一种世界稀有的、中国微型马的代表品种,与英国的雪特兰矮马并称为世界两大矮马源流。由于多年来在德保矮马主产区,农户都是以传统方式进行饲养管理,条件差,技术落后不规范,对德保矮马的资源保护与发展极为不利。2006年主产区的德保矮马群体数量不足1 000匹,保种选育工作任重道远。笔者在近几年来结合实施《德保矮马种质资源保护技术研究项目》中,总结出德保矮马饲养管理技术并在主产区推广应用,取得良好效果。2011年末,主产区德保矮马群体规模达2 056匹,建立了德保矮马核心群,培育出后代成年体高75cm~80cm的德保矮马2匹,81cm~90cm的有26匹,群体质量得到进一步优化,为德保矮马种质资源保护、种群发展和地方旅游特色产业开发打下了坚实基础。本文对德保矮马的主要特性、饲养管理技术要点、推广主要措施和效果进行阐述。  相似文献   

5.
随着我国社会经济的发展和科技进步,驴产业发展呈现新的趋势,其功能与作用也逐步转变,由役用向肉用、药用、乳用、保健及生物制品开发等多用途的"活体经济"转变,现代驴产业正在形成. 一、发展驴产业的必要性 1.驴产业是民生产业.我国养驴历史悠久,驴品种资源丰富,主要分布于新疆、甘肃、内蒙古等省区,存栏数量曾一度长期居于世界首...  相似文献   

6.
<正>德保矮马属于中国西南马系百色马中的石山矮马,是漫长进化中自然形成的矮小马品种,身高为85~100厘米,体重200千克左右,是世界仅有的非人工矮化的自然形成的珍稀品种,2002已经被列入全国78个国家级畜禽重点保护品种之一。由于近年来德保矮马的役用功能逐渐被机械化取代,群体数量大幅减少,种质资源退化等严峻形势。因此,  相似文献   

7.
矮马     
矮马(The pony),亦称小型马,其结构和生物学特性与普通马没有什么区别。矮马娇小活泼,聪明灵敏,性情温驯,易于管理,费用较低,不仅可作役用和实验用动物,而且作为一种游乐玩赏动物,博得了越来越多妇女、儿童、旅游者的喜爱。据北京滨河公园介绍,1985年该园因备有矮马共接待儿童10万多人次,收入10万余元。国外情况,恐甚于此。 矮马是现代养马业中的一个重要课题,本文仅概括有关资料对矮马情况作一概略介绍。  相似文献   

8.
旨在对德保矮马(Debao pony)X染色体的选择信号进行筛选。本研究利用Illumina公司开发的马芯片Equine 65KSNP BeadChip,对德保矮马、伊犁马、蒙古马进行X染色体扫描,获得2 339个SNPs位点。通过群体分化系数FST法和XP-EHH两种不同的方法,分别以伊犁马和蒙古马为对照群体对德保矮马进行X染色体选择信号检测。结果,筛选到两个受到较强选择区域4.0~39.9和87.1~123.5Mb,包含64个"离群位点"。通过基因注释筛选到PHEX、BCOR、PNPLA4和GPC3等与生长和骨骼发育相关的基因。研究结果发现,德保矮马的选育过程中X染色体很多与生长相关的基因受到了强烈的选择,其中部分在马中未见报道,可以作为研究矮小性状的重要候选基因。  相似文献   

9.
矮小同源盒基因(SHOX)突变是儿童身材矮小的重要原因。贵州矮马的体高和前膊长较小,但不清楚马基因组中是否有SHOX基因。本研究采用PCR和RT-PCR方法 ,从贵州矮马血液和心脏中克隆SHOX基因F1和F2片段;经测序研究贵州矮马SHOX基因的多态性。结果表明:从贵州矮马基因组中克隆到F1片段279 bp,从心脏总RNA逆转录得到F2片段216 bp,分别对应于人SHOX基因外显子2和外显子3区域;片段F2编码72个氨基酸,其中Ser16为磷酸化位点,且含有DNA结合结构域N端的45个氨基酸;片段F1对应于马参考基因组未定位的Scaffold 118中,推测马SHOX基因可能位于X染色体的短臂末端;从SHOX基因2个片段的序列中找到6个变异位点,但贵州矮马群体中各SNP位点的分布频率与伊犁马之间没有明显差异;矮马个体中存在SHOX基因的单核苷酸变异,可能参与骨的发育调节。本研究结果表明,马基因组中存在SHOX基因,且有转录活性,SHOX基因外显子2和3的序列保守,基因的变异可能参与个体的骨发育调节。  相似文献   

10.
猪脂肪性状因能影响肉质和育肥效率而占有重要的地位,与此同时,猪被视为研究人类肥胖症和代谢症候群等诸多疾病的模型动物。当前人类,由于脂肪过度沉积而蔓延全球的肥胖症已演变为一个十分严峻的问题,因此,比较基因组学的运用将会为遗传上研究脂肪和肥胖带来新的视点。脂肪性状是由多个微效基因控制的数量性状,这些遗传因子的相关系数在0.5左右。对猪全基因组扫描显示有500多个数量性状基因座(Quantitative Trait Locus,QTL)跟脂肪形成有关;进一步研究表明:与之相关的多个候选基因多态性已分析出来,包括基因编码的LEP及其受体LEPR、IGF2、FABP3、FABP4、MC4R及FTO。在这些因子中,对猪脂肪形成起到关键作用的是IGF2;与人类肥胖症最为密切的是FTO,然而,该基因对猪脂肪形成作用并不是十分明显。随着功能基因组学的发展,逐步揭示出更多跟脂肪沉积和油脂代谢相关的基因。近年来,以RNA干扰为主的表观基因组学被认为是获得与脂肪沉积相关基因的重要途径。总之,就现有研究成果来看,脂肪性状多态性的遗传背景是高度相关的。  相似文献   

11.
驴的用途正从役用向肉、皮、奶等多方向转变,但在驴的肉用品种选择上至今尚缺乏标准。本文利用体重与体高的比值得到驴的肉用指数,由此计算国内外34个驴品种的肉用指数,并进行聚类分析,提出驴经济类型划分的肉用指数界限值。结果显示:根据肉用指数值,国内外34个驴品种大致可分为肉用型、肉役兼用型、役肉兼用型、役用型等4类,不同品种驴的肉用指数聚类趋势与体格大小相关,将肉用指数公驴1.68、母驴1.62定为区分肉用(肉用型和肉役兼用型)与役用(役用型和役肉兼用型)驴的基本界限值,肉用指数可作为驴肉用性能选择的参考指标之一。  相似文献   

12.
 马毛色是品种鉴定和个体识别的重要依据。马 KIT 基因位于3号染色体,KIT 基因突变影响马毛色及毛色的分布。对德保矮马和哈萨克马69个个体的 KIT 基因21个外显子及部分内含子直接测序,共发现了5个SNPs,其中1个位于5'-UTR区(g.91214T>G),1个位于内含子20 (g.171356C>G),另外3个分别位于外显子15、20和21(g.164297C>T;g.170189C>T;g.171471G>A,p.Ala960Thr)。用PCR-RFLP方法对69个个体进行分型,发现外显子15有3种基因型TT、CT、CC;外显子20有3种基因型TT、CT、CC;外显子21有2种基因型GG与GA,且均为野生型占优势。德保矮马 KIT 基因多态性比哈萨克马更丰富。  相似文献   

13.
牛是重要的家畜之一,在役用、肉用和乳用等方面对社会有着重要的贡献。通过鉴定牛经济性状相关基因及其变异有助于提高育种效率,增加经济效益。随着现代生物技术的发展,对牛经济性状主效基因的挖掘变得更加准确。已鉴定与牛生长发育相关的PLAG1基因,与繁殖相关的GDF9基因,与肉质相关的CAST基因,与胴体相关的MSTN基因,与毛色相关的MC1R基因,与泌乳相关的DGAT1基因等。针对牛不同性状进行合理的分子选育对牛业发展有着重要的经济价值和意义。本文对近年来黄牛生长发育性状、繁殖性状、肉质性状、胴体性状、毛色性状和泌乳性状主效基因研究进展进行综述,为今后黄牛遗传育种研究提供参考依据。  相似文献   

14.
本研究旨在应用"中芯一号"家猪分子育种基因芯片了解试验猪群重要经济性状功能基因遗传变异,为选留优秀育种个体提供有效信息。选择影响猪脂肪沉积、肉质、生长、抗病和被毛表型等性状功能基因有效突变位点作为分子遗传选育标记,以野猪、松辽黑母猪及其杂交一代共计106头个体作为实验动物模型,通过"中芯一号"猪分子育种芯片检测,对试验猪不同性状功能基因有效突变位点进行统计分析。结果表明,猪脂肪沉积性状功能基因(SCD和MYH4)有效突变位点在试验猪群中全部是肌内脂肪沉积有利基因型(CC、TT);肉质性状功能基因(PHKG1、PRKAG3和RYR1)有效突变位点,除了21头猪携带有RYR1功能基因有效突变位点对肉质性状不利的等位基因T外(杂合基因型CT),其他个体全部为肉质性状有利基因型(CC、GG、CC);抗病性状功能基因MUC13有效突变位点的抗病有利等位基因纯合基因型(GG)所占比例高于杂合(GA)和不利等位基因纯合基因型(AA);生长性状功能基因(HMGA1、VRTN和CCKAR)有效突变位点检测发现,猪群中没有增加体长趋势的HMGA1突变位点的TT基因型个体,仅有1个杂合体;肋骨数功能基因VRTN有效突变位点T等位基因频率高,对个体的胸椎数有增加趋势;功能基因CCKAR有效突变位点全部是有利于增加采食及日增重的C等位基因纯合基因型;被毛表型性状KIT功能基因有效突变位点在所有检测猪个体呈现出GG基因型,说明研究猪群中不存在影响白色被毛表型的基因突变位点,与试验猪群被毛表型结果一致。以上结果为猪群进一步育种规划提供了有益信息。  相似文献   

15.
中国矮马遗传资源保护与利用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由于社会进步和运输业的快速发展,马属动物在我国大部分地方的役用地位明显降低,主要马品种面临着种质资源逐步退化,种群数量和质量逐渐降低的严峻形势。保护、开发和利用我国的马种资源,特别矮马资源已是当务之急。1起源进化1.1马属动物起源马属动物来源于距今7 500万年以前第  相似文献   

16.
试验旨在研究疆岳驴催乳素受体(prolactin receptor,PRLR)基因多态性及其与泌乳性状间的关系,探寻可用于疆岳驴选育的分子遗传标记。随机选取120头疆岳驴,对疆岳驴的泌乳性能指标进行测定,并运用PCR-SSCP方法对疆岳驴PRLR基因侧翼区进行多态性分析。结果显示,PRLR基因在疆岳驴群体中存在2种基因型:AA和AB,A为优势等位基因;测序结果显示,PRLR基因的碱基突变位置为g.29764584 C>G,该突变为同义突变,没有导致编码的氨基酸发生改变;经关联分析,PRLR基因AB基因型个体平均日泌乳量显著高于AA基因型(P<0.05),AA基因型个体乳蛋白率显著高于AB基因型(P<0.05),在乳糖率上差异不显著(P>0.05)。疆岳驴PRLR基因突变与泌乳性状存在关联性,推测PRLR基因可以作为疆岳驴乳用型选育的分子遗传标记之一。  相似文献   

17.
贵州矮马是贵州特有的珍贵遗传资源。本文主要以贵州省紫云县境内的贵州矮马为研究对象,测定贵州矮马的体尺和血液生理生化指标,结果表明,与当地的西南马相比,成年贵州矮马的体高、体长、胸围、头宽、背高、尻高、尻长、尻宽、前肢长、前膊长、前系长、体重等12项指标明显较低,体长率、胸围率、管围率明显较高,但管围、头长、颈长、前胸宽等指标差异不显著,说明贵州矮马体格较小,但颈部长,胸部和管部发育良好。血液理化指标中,贵州矮马的红细胞比容和血钙浓度明显高于西南马(P<0.05),低密度脂蛋白水平较低。说明贵州矮马血液的运氧能力和肌肉的收缩力较强。贵州矮马修长的颈部、较低的重心、有力的管部、发育良好的心肺功能及其运氧能力是其体态匀称、爬坡性能优良、驮载能力强的主要原因。  相似文献   

18.
 控制马香槟毛色的CH(Champagne gene)基因家族包含4个候选基因(SLC36A1、SLC36A2、SLC36A3、SPARC),研究发现SLC36A1基因外显子2的突变是造成马香槟毛色的关键位点。为揭示中国马SLC36A1基因遗传多态性,本研究以玉树马和德保矮马共74个样本为研究对象,以马DNA池为模板扩增SLC36A1基因的10个外显子及部分内含子序列并进行测序分析。共发现马SLC36A1基因5个SNPs,分别位于内含子3(g.26699953 A>G, g.26699851 G>C, g.26699850 G>C),外显子4(g.26699562 G>A)及外显子6(g.26697018 C>T)。利用PCR RFLP方法对74个家马样本进行基因分型,发现外显子6的SNP有基因型CC、CT;外显子4的SNP有基因型GG、GA;内含子3的g.26699850 G>C突变有基因型GG、GC;内含子3的另外2个SNPs(g.26699953 A>G, g.26699851 G>C)通过测序,发现有AA、AG、GG与GG、GC、CC基因型。所有5个马SNPs均为野生型占主要优势。由此界定了马SLC36A1基因有9种单倍型(H1 H9),其中H5是最主要的单倍型。德保矮马遗传多样度为0.4190,比玉树马(0.2228)高,表明德保矮马香槟毛色遗传多态性比玉树马更丰富。玉树马与德保矮马的平均单倍型多样度为0.3160,表明其香槟毛色遗传多态性相对较低。  相似文献   

19.
KIT基因可编码酪氨酸激酶受体蛋白家族中的肥大/干细胞生长因子受体(mast/stem cell growth factor receptors),是哺乳动物产生白色被毛的关键基因。该基因对哺乳动物体内成黑色素细胞的增殖、分化以及在生皮节与上表皮的通道中的迁移具有重要作用。KIT基因突变会导致成黑色素细胞不能正常迁移,可直接影响黑色素细胞的数量。本文综述了KIT基因的保守性以及KITLG基因的结构和功能,并指出了哺乳动物白色被毛形成原因及KIT基因对白色表型的作用,主要在马、牛、羊驼以及犬科动物中的KIT基因多态性进行阐述,同时指出目前在白色被毛形成机理研究中的不足,以期为进一步研究KIT基因与哺乳动物白色被毛形成机制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20.
绵羊作为重要的经济动物,是人类社会肉、奶和皮毛的来源之一。生长性状、胴体性状、繁殖性状、产毛性状、抗病及耐寒等都是绵羊生产和遗传育种研究领域的重要经济性状,了解这些性状的分子遗传基础,确定关键功能基因以及遗传标记位点有利于提高重要经济性状选择的准确性,进而加速绵羊经济性状的遗传改良。随着基因组重测序、转录组测序和甲基化测序等技术的发展以及全基因组关联分析技术的成熟,有关绵羊表型性状与基因型的关联分析报道较多,挖掘到一系列绵羊经济性状相关的候选基因和遗传标记。作者主要从生长发育、繁殖、尾脂沉积和羊毛生产4个角度对近几年筛选到的可用遗传标记基因进行总结,挑选出一些明星基因,如肌细胞增强因子(myocyte enhancer factor 2B,MEF2B)和生长抑素受体1(somatostatin receptor 1,SSTR1)影响绵羊体重;椎骨发育相关基因(vertebrae development associated, VRTN)是决定胸椎数量的主效基因;繁殖力基因(fecundity booroola, FecB)、骨形态发生蛋白15(bone morphogenetic pr...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