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在艺术设计上,利用分形公式能够创造出特别的图案。通过扫描电子显微镜获得榆木微观构造图像,应用Ultra Fractal 5 Express Edition软件对榆木微观构造图像进行分形设计得到分形图像,应用MATLAB2017a软件对榆木微观构造图像及其分形图像进行纹理研究。结果表明,分形图像造型更加丰富,但在某种程度上会失去原图像的部分特征。  相似文献   

2.
柠檬桉为常绿高大乔木,多用作风景园林、庭院绿化树种。为了进一步发掘其美学利用价值,本文开展柠檬桉树皮的美学属性分析与应用研究,从美学角度深入分析了柠檬桉树皮上的美学元素及其成因,然后以柠檬桉树皮美学元素为素材,借助分形设计软件和图像处理软件进行图案创作,获得由柠檬桉树皮元素构成的天然型美学图案和对称式、散点式、联缀式以及分形几何式的创作型美学图案,最后将这些美学图案应用于人们日用品的设计中,从而获得装饰挂画、时装、手包和布艺沙发四类设计作品。结果表明:老龄期柠檬桉树皮表面存在树皮剥落斑痕和昆虫爬行轨迹两种类型的美学元素,均具有很好的美学利用价值。以柠檬桉原始树皮图像为素材,采用不同的构图技术,能够创作出各式各样的树皮美学图案,它们可广泛用于人们日常生活用品的美饰设计。深入开展柠檬桉树皮美学价值研发与应用,可望进一步提高柠檬桉树木的利用价值。  相似文献   

3.
[目的]为实现木材微观构造的宏观化,更直观全透认识木材生物结构,将其细胞组织从二维平面图像转到三维立体图像,基于参数化设计模块Creo Parametric建模技术,构建出马尾松Pinus massoniana微观构造的立体模型.[方法]首先通过光学显微镜观察马尾松三切面的微观构造图像,然后对构成马尾松木材各类组织的细...  相似文献   

4.
龙眼是起源于中国热带地区的一种珍贵水果树木,龙眼木密实硬重、纹理细腻、材质坚韧、材色名贵,是优良的雕刻和家具用材。为进一步提高其利用价值,通过扫描电镜技术研究了龙眼木的超微观构造特征。以龙眼木超微观特征为素材,采用分形图案设计等方法,创作木材美学图案。然后根据木材美学图案,开展以龙眼木构造特征为美学元素的艺术作品设计,从而发掘龙眼木的美学利用价值。扫描电镜分析结果表明,龙眼木生长轮不明显,为散孔材,单管孔、径列复管孔或管孔团。导管为单穿孔,管间纹孔式为互列,纹孔为椭圆形或多角形,纹孔内口外延,多出现几个外延纹孔口相连合生的状态,在导管内壁形成长条形凹槽,且离穿孔越近,合生纹孔口的凹槽越长,以至于在靠近穿孔的区域演变为类似密集螺纹加厚的构造。龙眼木的木射线较细,肉眼下不明显,多为单列射线,偶有多列,高2~14个细胞。射线细胞全为横卧细胞,截面为方形或椭圆形,胞腔内多含有珍珠般晶莹泛亮的淀粉颗粒。龙眼木的轴向薄壁组织为环管和傍管带状,带宽4~6个细胞,细胞腔内多含有菱形晶体。龙眼木中有些超微观构造特征,如导管内壁上特殊的合生纹孔口结构和木射线薄壁细胞腔内珍珠般淀粉颗粒,除了具有树木生理和木材鉴别方面的意义,还具有很好的审美价值,可以作为美学元素,应用于装饰挂画和手包等生活用品的美饰设计。  相似文献   

5.
开展木材美学研究拓宽木材解剖学的应用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该文以探索木材解剖学发展的历史与现状为出发点,比较系统地提出了“木材美学”的理念。为了木材美学的长远发展,该文对木材美学的研究内容进行了初步的系统规划,并从木材宏观美学和木材显微美学两个层面探索性地论述了木材美学的研究方法。该文认为,木材美学的研究应从理论和应用两个方面来开展。在理论方面,现阶段需重点研究木材美学元素和木材美学构成原理;在应用方面,首先需要从美学的角度深入研究木材的宏观与微观构造,并在此基础上广泛开展木材美学图案的创作设计和推广应用研究。该文认为,木材美学具有十分广阔的发展空间和非常诱人的应用前景,木材美学的开创与发展将为传统木材学拓展新的研究领域、带来新的发展空间,可望使木材解剖学焕发新的勃勃生机。  相似文献   

6.
江西千烟洲几种灌木生物量模型的研究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研究以中国科学院江西省千烟洲红壤丘陵综合开发试验站(以下简称千烟洲站)人工森林中灌木层的4种常见灌木为对象,采用SPSS、EXCEL等统计软件对数据进行回归分析,建立灌木各营养器官生物量及总生物量与各测树因子的回归模型,所得的各样本总生物量回归方程为:四川红淡比:Y=0.677X0.6293,山矾:Y=11.672+0.0201X+(2E-05)X2,格药柃:Y=597-48.86X+1.365X2,钩藤:Y=208.2-46.47X+2.91X2。通过对模型的精度检验,其结果表明:本实验建立的灌木各营养器官生物量同各测树单因子及复合因子之间的回归方程相关性好,可用于推算灌木生物量。  相似文献   

7.
孟滦林场不同年龄杨桦天然次生林生物多样性研究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林业资源管理》2013,(6):114-120
以木兰林管局孟滦林场杨桦天然次生林为研究对象,调查不同年龄阶段(9a,18a,28a)及不同层次(乔木层、灌木层、草本层)的物种组成情况,并使用Excel和Forstat软件计算物种的生物多样性指数,用SPSS 17.0软件分析各个指数间的差异。结果表明:林内物种共计155种,隶属于50科104属,18a生林分内物种数量最多,为120种。白桦、山杨和棘皮桦为乔木层优势种,毛榛为灌木层优势种,草本层则以糙苏和乌苏里苔草为优势种;乔木层Shannon-Wiener指数、Simpson指数和均匀度指数均表现为9a<28a<18a;灌木层为18a<9a<28a,草本层各指数表现为28a<9a<18a,且均大于乔木层和灌木层。  相似文献   

8.
基于河北省木兰围场国有林场管理局域内2hm2典型天然次生林植被群落调查,探讨次生林下灌木群落结构特征,研究显示:1)研究区29种灌木分属于15科22属,包含灌丛12 878丛、灌木20 861株,以毛榛(Cory-lus mandshurica)、五角枫(Acer mono)幼苗、锦带花(Weigela florida)为该群落优势种;2)80%以上的灌木基径过1cm,尤以青杄(Picea wilsonii)和华北落叶松(Larixprincipis-rupprechtii)幼苗的平均基径最大;3)以2m高度为界限可将灌木划为两层,上层灌木基径和冠幅明显优于下层灌木;4)从空间分布角度而言,不同灌木种群在频度、相对显著度和相对多度等方面表现出一定的空间异质性。  相似文献   

9.
晋北4种灌木地上生物量预测模型的构建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采用收获法对晋北地区4种常见灌木(黄刺玫、酸枣、荆条和柠条)进行随机采样,分析其生物量及分配格局,同时利用简单指标对其生物量构建预测模型。研究结果表明:1)灌木地上总生物量间差异较大,从大到小依次为荆条黄刺玫柠条酸枣;黄刺玫和荆条地上不同部位生物量表现为叶老龄枝新生枝,而柠条和酸枣则表现为老龄枝叶新生枝;2)不同灌木枝叶比差异很大,柠条枝叶比是黄刺玫的2.79倍,而荆条和黄刺玫的枝叶比近似于1;3)依据不同灌木及同种灌木不同器官选择冠幅直径乘以高CH、冠幅直径C、冠幅体积V为自变量构建的4种灌木生物量模型均以幂函数模型最优,可用于推算灌木生物量。  相似文献   

10.
毛乌素沙地3种典型灌木生物量分配与土壤含水量特征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灌木生物量是评价植被生产力的一个重要参数,研究不同灌木类型的生物量分配规律对指导荒漠生态系统的植被恢复具有重要科学意义。以毛乌素沙地柠条锦鸡儿、油蒿、杨柴3种典型灌木为研究对象,分析了不同灌木的生物量分配与土壤含水量特征。结果表明,3种灌木标准株整株生物量与各器官生物量均为柠条锦鸡儿﹥油蒿﹥杨柴,且均达到了显著性差异(P0.05);在根、茎、叶生物量分配及其比例方面,3种沙生灌木均表现为茎﹥根﹥叶,但各器官分配比例具有明显的差异。在植物含水率方面,杨柴和柠条锦鸡儿两种灌木各器官含水率表现为叶﹥根﹥茎,而油蒿则表现为根﹥茎﹥叶。3种灌木除叶片外(R2=0.45),整株(R2=0.74)和根(R2=0.66)的含水率均与土壤含水量存在着显著的正相关性(P0.05),而茎(R2=0.86)的含水率与土壤含水量之间达到了极显著正相关(P0.01)。3种沙生灌木在形态结构和水分调节利用方面均采取不同的方式来适应干旱生境,但其长效作用机制有待进一步研究。  相似文献   

11.
2002年1月至6月对孟加拉涝原地区两个不同的宗教部落(印度教和穆斯林教)的传统家园森林进行了探索性研究,包括印度教和穆斯林教社团对树种(乔木和灌木)的偏爱度、类似性、造林材料及来源、植树地点和间距。研究发现Mangifera indica作为乔木树种,Ocimum sanctum作为灌木树种为印度教社团最喜爱的树种;Artocarpus heterophyllus和Lawsonia inermis分别为穆斯林社团最喜爱乔木树种和灌木树种。两中不同宗教社团选择乔木数种的相同性为86.57%,灌木树种为78.48%。两个宗教部落使用种子和苗木作为造林材料最多。乔木树种的造林材料主要来自家园(39%)灌木树种主要来自自然界(40%)。表3参27。  相似文献   

12.
任豪 《绿色科技》2021,(7):138-139
指出了大果紫檀(Pterocarpus macrocarpus)为豆科紫檀属树种,香脂木豆(Myroxylon spp.),蝶形花科香脂木豆属的木材。从宏观特征和微观特征两方面对大果紫檀与香脂木豆这两种木材进行了比较研究,并总结了导管孔、薄壁组织、射线、水浸液、香味5种构造差异。  相似文献   

13.
通过显微观察以及傅里叶红外光谱分析,对云南油杉正常材和瘿瘤材的微观构造和化学组成进行分析,并探讨瘿瘤分形美学图案设计应用。结果表明:云南油杉瘿瘤材纤维扭曲,部分管胞和射线薄壁细胞膨大;对照正常材,瘿瘤材的化学组成发生变化,但瘤树的生长并未受到影响。瘿瘤材纹理变化丰富,美学价值高,极具装饰效果,可应用于家居制品、工艺品的装饰设计。  相似文献   

14.
红椿(Toona ciliata)与思茅红椿(Toona ciliata var.henryi)同属于香椿属植物,思茅红椿为红椿的一种变种。红椿为国家II级保护植物,而思茅红椿为非保护树种,在识别与鉴定两种木材上具有重要意义,同时为植物学分类提供一定依据。两者具亲缘关系,在木材解剖构造上具一定相似性和差异性,通过两者差异性可区分两种木材,由此可对两种树种作出区别。在宏观上两者差异体现在材色、年轮宽度、薄壁组织类型不一;微观构造上,两者的轴向薄壁组织类型、晶簇及晶体个数及木射线高度有明显差异。  相似文献   

15.
通过对油蒿(Artemisia ordosica)、沙蒿(A.desertorum)、梭梭(Haloxylon ammodendron)、花棒(Hedysarum scoparium)、白刺(Nitraria tangutorum)、红砂(Reaumuria soongorica)、沙拐枣(Calligonum mongolicum)和两种仿真灌木的各级枝数量的观测,分析比较了灌木枝系结构与其积沙量关系。结果显示:半球形的仿真灌木积沙量最大;灌木积沙量与其总体分枝率成反比,但不同形状的灌木积沙量取决于枝系结构。积沙量较大的梭形和半球体灌木是内密外疏,而坛状灌木的内外疏而中间密的积沙量较大。灌木积沙量与枝系结构复杂程度有密切联系,且随着总体分枝率和逐步分枝率变异系数增大而增大。  相似文献   

16.
长春市典型城市森林景观秋季美学特征分析与评价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通过美景度评价法(SBE)对长春市典型城市森林景观秋季美学质量进行了科学与系统的分析与评价,将长春市城市森林景观要素与美景度间建立了关系,对影响长春市城市森林群落秋季景观美学特征的因素进行了筛选和提取,在以上分析结果基础上将长春市城市森林景观进行了分类,结果表明:平均冠幅、灌木高度等级、灌木盖度等级、林分密度等级与林分郁闭度等级为影响长春市秋季城市森林景观综合美景度的主导因素。群落乔木树种多样性、乔木生长状况、灌木分布、植物景观密度与群落结构确定为影响长春市秋季城市森林景观的主要因子。并将长春市秋季城市森林景观分为3类,分别为:(1)以郁闭度较低,有阔叶树种,乔木较多,且灌木较少的公园绿地为主的城市森林景观;(2)以针阔混交类型绿地为主,且灌木高度与盖度较大的城市森林景观;(3)多为乔灌草复层结构,并以落叶阔叶林分或针阔混交林分为主,且灌木较多的城市森林景观。由此可见,植物种的合理搭配、密度控制与树种选择,能够改善林分质量、林分层次与景观色彩,是提高城市森林景观质量的重要措施。  相似文献   

17.
为了掌握桢楠(Phoebe zhennan)和闽楠(Phoebe bournei)的宏微观构造特征及二者的微观解剖构造的差异,并为木材识别与鉴定提供参考依据,对两种木材的宏观和解剖构造特征进行了对比研究。利用生物显微镜、数码显微镜和Image J图像处理软件等对桢楠和闽楠的宏观和解剖构造特征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在宏观构造上,二者在材色和纹理上存在着一定的差异,其余宏观特征差异均不明显;在微观构造上,二者导管分子的弦向直径、壁厚的差异较为明显,木纤维的腔径、双壁厚和壁腔比的差异较为明显,木射线细胞宽度(细胞列数)也存在一定的差异,其余解剖特征差异均不明显。  相似文献   

18.
试验以连翘(Forsythia suspensa)、水蜡(Ligustrum obtusifolium)、紫丁香(Syringa oblata)为材料,研究了不同干旱胁迫对3种灌木叶绿素荧光参数的影响,结果表明:随着干旱胁迫程度的加剧,3种灌木的最大荧光(F_m)、原初光能转换效率(F_v/F_m)、PSⅡ潜在活性(F_v/F_o)、光化学淬灭系数(q_P)和光合量子产额(Yield)逐渐下降,非光化学淬灭系数(q_N)逐渐上升,初始荧光(F_o)先下降后上升。3种灌木各参数的变化幅度不同,运用隶属函数对3种灌木进行分析,得出抗旱性强弱次序为水蜡紫丁香连翘。  相似文献   

19.
不同马尾松群落类型结构及物种多样性特征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以马尾松人工纯林(A)、马尾松天然次生纯林(B)、马尾松-油茶混交林(C)、马尾松-枫香混交林(D)、马尾松-白栎混交林(E)、马尾松-杉木混交林(F)6种群落类型为研究对象,采用典型样地调查法,对6种群落类型进行观测。结果表明:混交林灌木层物种明显比纯林丰富,其物种数由高到低的排序为群落F(37种)群落D(23种)群落E(19种)群落B(13种)群落C(10种)群落A(6种);草本层物种数分布为群落F(18种)群落C(15种)群落B(10种)群落D(8种)群落E(4种)群落A(3种)。群落A中的优势种群明显,物种间的重要值差异较大,群落B灌木层重要值大于10的物种有4种,群落C灌木层重要值大于10的物种有5种,群落D和群落E灌木层重要值大于10的物种均为3种,群落F灌木层重要值大于10的物种只有2种。灌木层的Simpson指数(D)、Shannon-Winner指数(H)、物种丰富度Margalef指数(Ma)的变化趋势均为群落F群落D群落E群落B群落C群落A,Pielou指数呈群落E群落D群落F群落B群落C群落A的变化趋势,而生态优势度则与Shannon-Winner指数(H)呈相反趋势;除了群落C,其他群落物种多样性的大小顺序均为灌木层草本层乔木层。  相似文献   

20.
为探讨不同围封年限荒漠草原植物群落功能群基本数量特征及其相互关系,以内蒙古锡林郭勒盟苏尼特右旗哈登呼舒嘎查的短花针茅(Stipa breviflora)草原为研究对象,采用围封年份(1999、2005、2014)和监测年份(2021、2022、2023)构造双因素无重复试验设计,结合方差分析和关联度分析方法探讨生活型功能群的响应特点,得到的初步结论如下:多年生禾草和多年生杂类草功能群盖度较大(一般高于10%),灌木半灌木功能群高度较高(16.59~20.22 cm),一二年生植物基本数量特征(高度、盖度和密度)波动强烈,变异较大。多年生杂类草重要值在群落中较大;灌木半灌木功能群重要值在群落中相对较小。由此可见,不同功能群空间分布的互补效应以及相互关联性决定了植物群落的稳定性;围封草地自然恢复应以多年生功能群整体进行评判;一二年生植物的“夏雨型”特点、生活史特点为多年生功能群提供了重要的生境条件和补充效应。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