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03 毫秒
1.
为了解不同部位烤烟挥发性有机酸含量和烟叶品质之间的关系,选取我国11个产区297份不同部位陈化烟叶,测定挥发性有机酸含量并对其进行描述统计,采用简单相关分析、回归分析、典型相关分析的方法,探讨不同部位烤烟挥发性有机酸含量与化学指标、感官评价指标的关系。结果表明,上、中、下部叶挥发性有机酸平均含量分别为15.63、13.56、11.92μg/g,且各个部位间差异极显著。各部位烟叶挥发性有机酸含量与化学指标的相关性不同,其中,挥发性有机酸总量与pH值、钾含量呈负相关。各个部位挥发性有机酸含量与感官评吸指标也有不同程度的相关性,挥发性有机酸总量对口感特性影响较大,上部叶挥发性有机酸含量与感官评吸指标呈正相关,中、下部叶挥发性有机酸含量与感官评吸指标呈负相关。典型相关分析表明,上部叶正丁酸、异戊酸、己酸含量对浓度、香气量影响明显,壬酸、庚酸含量对杂气、余味影响较明显;中部叶β-甲基戊酸、异戊酸、己酸含量对浓度影响较大;挥发性有机酸总量中异戊酸、己酸含量对香气质、浓度影响明显,戊酸、辛酸含量对劲头、刺激性影响明显。综合分析,上、中、下部叶挥发性有机酸含量均对pH值、余味、刺激性有着显著影响。为实现优质烟叶生产,应采取适当措施增加上部叶挥发性有机酸含量,适当调控中、下部叶挥发性有机酸含量,以提高烟叶品质。  相似文献   

2.
[目的]研究不同卷烟非挥发性有机酸和高级脂肪酸含量差异,为研究卷烟风格差异提供参考.[方法]选取国内外52种不同产地卷烟,采用气相色谱方法分别对烟丝中非挥发性有机酸和高级脂肪酸、烟碱含量进行分析.[结果]试验表明,烤烟型卷烟非挥发性有机酸低于混合型卷烟,而高级脂肪酸含量高于混合型卷烟;国内混合型卷烟草酸、柠檬酸、高级脂肪酸含量高于国外混合型卷烟;不同产地卷烟非挥发性有机酸和高级脂肪酸含量呈现差异分布;利用SPC归类发现,草酸、丙二酸、苹果酸和柠檬酸对样品区分具有显著性作用.[结论]通过对不同卷烟烟丝中的非挥发性有机酸和高级脂肪酸含量以及其指标间的相关性分析,可为研究不同类卷烟的风格特征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3.
[目的]研究不同灌溉方式对烤后烟叶化学成分、致香物质含量及感官评吸质量的影响。[方法]采用田间试验,设浇灌和喷灌2个处理。浇灌处理分别在团棵期(5月26日)、旺长期(6月18日)各人工根灌1次,灌水量1 kg/(株.次);喷灌处理在团棵期(5月26日)进行人工根灌1次,灌水量1 L/株。[结果]与浇灌方式相比,喷灌处理极显著提高中上部位烟叶主要致香物质,中橘三(C3F)等级烟叶主要致香物质非挥发性有机酸、挥发性有机酸、石油醚提取物、新植二烯、中性致香物质总量分别增加24.4%、32.6%、20.7%、33.8%、26.3%,上橘二(B2F)等级烟叶主要致香物质非挥发性有机酸、挥发性有机酸、石油醚提取物、新植二烯、中性致香物质总量分别增加16.3%、6.0%、6.1%、10.8%、8.1%;极显著降低中上部位烟叶烟碱含量,提高烟气协调性、醇和性及持火力。[结论]烤烟生产中,微喷灌技术是一种改善烤后烟叶内在品质的重要途径,在季节性干旱频繁烟区,烟草微喷灌溉可有效解决烟叶成熟期气候干旱导致烟叶品质下降的问题。  相似文献   

4.
不同灌溉方式对初烤烟叶内在品质的影响(英文)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研究不同灌溉方式对烤后烟叶化学成分、致香物质含量及感官评吸质量的影响。[方法]采用田间试验,设浇灌和喷灌2个处理。浇灌处理分别在团棵期(5月26日)、旺长期(6月18日)各人工根灌1次,灌水量1kg/(株·次);喷灌处理在团棵期(5月26日)进行人工根灌1次,灌水量1 L/株。[结果]与浇灌方式相比,喷灌处理极显著提高中上部位烟叶主要致香物质,中橘三(C3F)等级烟叶主要致香物质非挥发性有机酸、挥发性有机酸、石油醚提取物、新植二烯、中性致香物质总量分别增加24.4%、32.6%、20.7%、33.8%、26.3%,上橘二(B2F)等级烟叶主要致香物质非挥发性有机酸、挥发性有机酸、石油醚提取物、新植二烯、中性致香物质总量分别增加16.3%、6.0%、6.1%、10.8%、8.1%;极显著降低中上部位烟叶烟碱含量,提高烟气协调性、醇和性及持火力。[结论]烤烟生产中,微喷灌技术是一种改善烤后烟叶内在品质的重要途径,在季节性干旱频繁烟区,烟草微喷灌溉可有效解决烟叶成熟期气候干旱导致烟叶品质下降的问题。  相似文献   

5.
为明确三门峡烟区豆浆灌根措施对于提升烟叶品质的技术机理,在卢氏县杜关镇设置大田试验,研究了豆浆灌根(传统豆浆和酵解豆粕)对烟叶游离氨基酸组分及感官质量的影响,分析了游离氨基酸含量与感官品质的相关性。结果表明:与对照相比,豆浆灌根提高了各部位烟叶多种游离氨基酸含量,对中部叶和上部叶感官质量提升作用明显。其中中部叶苯丙氨酸(Phe)、γ-氨基丁酸(GABA)、组氨酸(His)等3种氨基酸含量增加,与香气量呈显著正相关;上部叶脯氨酸(Pro)含量增加,且与香气质、香气量和余味呈显著正相关。因此,豆浆灌根通过提高烟叶游离氨基酸含量及调控组成,提升了不同部位烟叶感官品质,可在烤烟种植中大面积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6.
[目的]提高烤烟上部叶的可用性.[方法]以烤烟云97上部叶为材料,研究不同采烤方法对烟叶外观质量、经济性状、烘烤成本的影响.[结果]上部烟叶带茎采烤的烟叶成熟好,容易烘烤,烤后烟叶外观品质明显改善,烟叶经济性状明显优于其他采收方式.[结论]烤烟上部叶带茎采烤具有一定的提高上部叶可用性的效果,可以应用在烟叶生产上.  相似文献   

7.
黄沛 《安徽农业科学》2015,(28):288-290
[目的]掌握烟叶原料的质量特点和缩减评价指标.[方法]以16个不同产地的36个烟叶样品为材料,分析测定了上、中、下3个部位烟叶的多个化学和感官质量指标,采用多元统计方法分析了烤烟常规化学成分与感官评吸的相关关系.[结果]分析表明,烤烟常规化学成分含量在不同产地间存在广泛的差异,变异系数在15.00% ~59.45%,但感官质量在地区间稳定性较好;烤烟化学成分和感官质量指标间存在密切的关系,多种指标相关达到了极显著或显著水平,如香气质与蛋白质和钾含量呈极显著负相关,与总糖、还原糖含量显著正相关;烤烟化学成分与感官质量指标之间的2对典型相关系数(0.917 2一、0.834 4*)达到极显著水平,1对典型相关达到显著水平(0.700 3*),共得到11个与典型变量相关显著的性状,分别为总糖、还原糖、烟碱、总氮、蛋白质、香气质、香气量、浓度、柔细度、余味、杂气和劲头.[结论]研究可为烤烟化学成分和感官质量的相关关系研究和重要指标的筛选提供参考依据.  相似文献   

8.
以烤烟红花大金元品种为试验材料,研究不同部位烟叶在烘烤过程中各类型游离氨基酸含量变化,并分析各类型游离氨基酸与卷烟氨释放量回归关系。结果表明,调制后,不同部位烟叶游离氨基酸总量均增加,但各类型游离氨基酸含量有增有减,除上部烤后烟叶非极性氨基酸和极性中性氨基酸含量减少以外,其他均增加;烘烤过程中,不同部位烟叶各类型游离氨基酸含量均达到一个最高值,但其温度点不同;除上部烟叶非极性氨基酸与酸性氨基酸呈负相关外,其他均呈正相关,且部分为显著或极显著关系;不同部位烟叶各类型游离氨基酸与卷烟氨释放量建立的回归方程均显著,对下部叶和上部叶卷烟氨释放量影响最大的是碱性氨基酸,而中部叶是酸性氨基酸。各类型游离氨基酸在烘烤过程中变化规律及对卷烟氨释放量影响的研究,为减少氨前体物,降低烟气中氨释放量的烟叶调制技术研究提供理论基础。  相似文献   

9.
四川烟区烟叶有机酸含量综合评价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以四川省13个植烟县159份烤烟样品有机酸含量为研究对象,采用多重比较、聚类分析、灰色关联度分析等方法,研究了不同部位、品种、海拔高度与烟叶有机酸含量之间的关系,结果表明:四川省烟叶有机酸各指标变异系数均较大,异柠檬酸变异系数最大,不饱和脂肪的变异系数相对较小,苹果酸在有机酸中所占比例最大;不同部位烟叶非挥发性有机酸含量表现为中部上部下部,饱和脂肪酸、不饱和脂肪酸、有机酸总量,随着部位的上升逐渐下降;不同品种烤烟非挥发酸、高级脂肪酸、有机酸总量表现为云烟97红大云烟87云烟85;植烟海拔高度与二十酸的关联度最大,烟叶有机酸含量表现为低海拔高海拔中海拔,丙二酸、油酸、亚麻酸在高、中、低海拔间差异达到1%水平的极显著差异,乙二酸、富马酸随海拔高度的升高呈先升高再降低趋势,丙二酸、Y-戊酮酸含量随海拔升高逐渐降低,其他有机酸指标与植烟海拔高度变化规律不显著。  相似文献   

10.
采用气相色谱法对云南大理云烟85的3个不同部位B_2F、C_3F、X_2F的初烤烟叶和烟梗中主要挥发性、半挥发性有机酸含量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不同部位烟叶和烟梗中的挥发性、半挥发性有机酸含量差异明显,总体上表现出上、中部叶高,下部叶低.但经方差分析得知绝大多数挥发性、半挥发性有机酸及其总量在3个部位间差异不显著.从烟叶与烟梗所含酸性成分含量的对比看,除十六酸外,其它挥发酸、半挥发性有机酸在烟叶中的含量明显高于烟梗.  相似文献   

11.
[目的]揭示不同烟叶质量评价指标的关联程度,缩减烟叶质量评价指标.[方法]运用描述统计和典型相关统计分析方法研究了曲靖烤烟外观质量和化学成分含量状况及其相互关系.[结果]分析表明,两大烤烟质量评价指标间存在显著的典型相关性,化学成分含量与外观质量存在密切的关联程度;不同烤烟质量评价指标的关联程度不一样,在烤烟质量组间关联上起主导作用的化学成分评价指标是还原糖、总氮、烟碱和氯,外观质量评价指标是成熟度、结构、身份和油分.[结论]研究可为曲靖乃至云南烟区清香型烤烟的生产工作提供理论指导.  相似文献   

12.
[目的]研究不同品种烤后烟叶外观质量、常规化学成分和感官质量的差异。[方法]通过研究同一生态环境下5个品种烤烟烤后烟叶外观质量、物理特性和常规化学成分,分析其对环境的适应性。[结果]5个品种烤后烟叶外观质量差异达显著水平,HB061品种表现较好,在颜色、成熟度、叶片结构、色度4个指标方面均优于其他品种;常规化学成分不同品种之间差异显著,HB061的钾含量相对较高,还原糖、总糖、烟碱含量均在优质烟叶范围内,最符合优质卷烟的要求;物理特性方面,HB061在叶面密度、拉力、平衡含水率等方面均优于其他品种;烤后烟叶外观质量与物理特性的相关性分析表明,烟叶的外观质量与物理特性存在明显的相关关系。[结论]该研究为进一步筛选能提高曲靖烟叶质量、卷烟工业可用性和多样性,彰显曲靖烟叶特色的烤烟品种提供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寻提升黔南烟区烤烟品质途径,找出影响感官质量的关键化学指标,为黔南烟区烤烟品质提升提供参考。[方法]以黔南烤烟样本为材料,通过对烟叶化学成分和感官质量指标的量化测定,采用简单相关分析、多重差异分析和典型相关分析等方法分析了烟叶化学成分和感官质量的相关关系。[结果]黔南烟区不同等级和不同产地烤烟化学成分和感官质量存在显著差异,总植物碱、两糖和总氮与感官评吸质量相关性较强,总植物碱、总氮含量和糖碱比、氮碱比是影响烤烟感官评吸质量的重要因素。在一定范围内,随着糖碱比增加和总植物碱、总氮的减少,感官评吸质量中的香气量、浓度和劲头的得分呈现降低的趋势;随着氮碱比增加,感官评吸质量中的香气质、香气量、杂气和刺激性的得分呈现降低的趋势。[结论]适度降低总植物碱和总氮含量,提高糖碱比和氮碱比有利于提升黔南烟区烤烟的感官评吸质量。  相似文献   

14.
福建烟区烤烟不同部位品质比较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研究福建烟区不同部位烟叶品质间的差异状况,以期提高福建烤烟的工业可用性。[方法]以烤烟K326为供试品种,于2006年对福建烤烟主产区三明、龙岩和南平上、中、下3个部位烤烟的主要化学成分、物理特征特性和感官质量等进行了比较分析。[结果]3个部位烟叶的单叶重、叶片厚度、密度和单位叶面积重均达到显著性差异;烟叶总氮、总糖和还原糖含量、粗烟碱含量、有机钾指数、施木克值及糖/碱均达到显著性差异;挥发性香气物质总量及香气质、香气量、浓度、刺激性、余味和总分的差异达到显著水平。[结论]福建烟区烤烟的主要化学成分含量适中,比例协调,尤其是多酚类物质和乙醚提取物的含量较高,香气物质含量丰富,工业可用性较强。总体评价以中部叶的品质最好。  相似文献   

15.
[目的]为毕节地区特色烟叶的开发及烤烟新品种韭菜坪2号的推广提供依据。[方法]以K326为对照,分析烤烟新品种韭菜坪2号的烟叶外观质量、初烤烟叶的化学成分、经济性状,量化烟叶的感官质量,综合评价韭菜坪2号的烟叶质量。[结果]韭菜坪2号的杂色烟较少,成熟度较好,香气值较高,相同等级烟叶的总糖和还原糖、淀粉含量高于对照,烟碱和总氮含量低于对照,钾/氯比更协调,蛋白质含量与对照相当,产量、均价、产值等经济性状高于对照。[结论]与K326相比,韭菜坪2号的外观质量和内在感官质量总体水平略好,初烤烟叶化学成分较协调,烟叶经济产量高,初步工业验证评价较好,但栽培和调制措施有待进一步完善。  相似文献   

16.
初烤烟叶有机酸对主流烟气有害成分释放量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了降低卷烟危害性,全面系统地阐述初烤烟叶中化学成分对卷烟主流烟气有害成分释放量的影响,以2014年浓香型主产区烤烟样品为试验材料,采用因子分析和灰色关联法对初烤烟叶有机酸对主流烟气中有害成分释放量的影响进行研究。结果表明:因子分析共提取出草酸、富马酸、苹果酸、柠檬酸、丙二酸、棕榈酸、油酸、十八酸8种代表性有机酸。灰色关联度分析显示草酸、丙二酸、富马酸、苹果酸、柠檬酸5种非挥发性有机酸对烟气7种有害成分(CO、HCN、NNK、NH3、B[a]P、苯酚和巴豆醛)及焦油释放量和卷烟危害性指数的关联度均较高,尤其是草酸对烟气有害成分的危害性指数有较高的关联度;而棕榈酸、油酸、十八酸等高级脂肪酸对烟气7种有害成分及焦油释放量和卷烟危害性指数的关联度相对较低。总体来说,初烤烟叶中有机酸成分中非挥发性有机酸对卷烟主流烟气有害成分的产生有较大影响,而高级脂肪酸对其影响相对较小。  相似文献   

17.
[目的]探讨一种全面、完善地应用烟叶化学指标表征其品质特征的方法.[方法]以红大、K326、云87等5种具有代表性的烤烟品种的C3F烟叶为材料,对烤烟的评吸结果、常规指标、致香成分、有机酸等指标进行比较分析.[结果]红大烟叶清甜韵好,香气量充足;在常规指标中表现为烟碱、总糖、还原糖、pH高于其他品种;在致香成分中表现为直链脂肪酸及酯高于其他品种烟叶;在有机酸中表现为异戊酸、2-甲基丁酸、十六酸、苯甲酸含量高于其他品种烟叶.[结论]研究可为应用化学指标表征红大品种烟叶的品质特征提供理论及试验依据.  相似文献   

18.
【目的】研究密集烘烤过中稳温时间对上部烟叶香气质量的影响,为提高烟叶香气质量及密集烘烤工艺的优化与完善提供理论依据。【方法】以烤烟上部叶为试验材料,在气流下降式烤房对比研究42℃和54℃两个关键温度点稳温时间对上部烟叶致香物质和化学成分含量及感官评吸质量的影响。【结果】适当延长稳温时间有助于石油醚提取物含量提高;当以42℃持续12h、54℃持续12h进行烘烤时,其致香物质总量、棕色化反应产物类、类西柏烷类、类胡萝卜素类致香物质和新植二烯含量最高,且明显提高巨豆三烯酮总量(19.970μg/g);并且能够显著降低上部烟叶的烟碱和淀粉含量,使还原糖和总糖含量增加,糖碱比和氮碱比较适宜,其感官评吸得分最高。【结论】42℃和54℃均持续12h能明显改善上部烟叶化学成分的协调性,提高上部烟叶的香气质量和可用性。  相似文献   

19.
曾德芬  徐雪芹 《安徽农业科学》2012,40(35):17316-17318,17321
[目的]研究烟叶化学成分对烟叶香气质量的影响。[方法]对不同产地烤烟烟样的烟碱、总氮、还原糖、钾、氯、总挥发碱和总挥发酸进行了检测,并对烤烟化学成分与香气品质进行相关分析,同时对不同产地烤烟香味成分进行分析。[结果]试验表明,与烤烟香气品质关系密切的化学成分主要为糖组分。云南产区烟叶的糠醛、茄酮含量明显高于其他产地,具有独特的香气品质。[结论]研究可为卷烟配方及加香加料提供科学的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20.
钟家威 《安徽农业科学》2012,40(34):16812-16814
[目的]了解单料烟主流烟气中焦油释放量/抽吸口数比与其烟叶常规化学成分含量间的相关性.[方法]采用连续流动分析仪与转盘式吸烟机分别测定了15个不同类型烤烟烟叶中的常规化学成分(总糖、总氮、还原糖、烟碱、钾、氯)的含量及其主流烟气中焦油释放量与抽吸口数.[结果]单料烟主流烟气中焦油/抽吸口数比与烟叶中的烟碱含量呈显著正相关,与烟叶中的总糖、还原糖、糖碱比、氮碱比呈显著负相关,与烟叶中的总氮、钾、氯、钾氯比不相关.[结论]该研究为卷烟工业企业低焦烤烟型卷烟配方设计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