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采用人工模拟低温处理技术测定无柄小叶榕离体叶片在不同低温梯度胁迫下电解质渗出率的变化,并利用Logistic方程拟合其电解质渗出率的曲线,计算半致死温度(LT50)。结果表明:在低温胁迫处理过程中,随着温度的降低,电解质渗出率与处理温度呈负相关;电解质渗出率整体变化呈典型的"S"形单峰曲线;经显著性检验相关系数均在0.91以上,符合Logistic方程;通过方程拐点确定无柄小叶榕半致死温度为-3.95℃。  相似文献   

2.
分别将牛角瓜(Calotropis gigantea)、白花牛角瓜(Calotropis procera)成年植株的离体叶片置于不同的低温(15、10、5、0、-5、-10℃)条件下处理,以室温(20℃)为对照,测定分析叶绿素含量、可溶性蛋白质含量、丙二醛(MDA)含量、超氧化物歧化酶(SOD)活性、过氧化物酶(POD)活性等生理指标的变化。结果表明:随着胁迫温度的降低,叶绿素含量逐渐降低;可溶性蛋白含量表现为先升-后降-再升-再降的波浪形变化,且在-5℃时达到高峰;MDA含量总体先升后降,在15~5℃温度范围内,积累量最大;SOD表现为先降、后升、然后再降的曲线变化,而POD变化更复杂,但两种酶的活性基本都是在5℃上升至最高点。初步认为牛角瓜对低温胁迫具有一定的耐受能力,但其耐受力相对较差,一般5℃左右损伤已较大。  相似文献   

3.
11种常绿阔叶树抗寒性的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以济南市常见的11种常绿阔叶园林树种为研究对象,探讨各树种叶片的膜透性、可溶性糖含量、可溶性蛋白等生理生化指标对低温变化的响应。结果表明:11种常绿阔叶树种在低温胁迫下,叶片中电解质渗出率随温度的降低而升高,表明膜透性逐渐升高;可溶性糖、可溶性蛋白的含量随低温胁迫程度的加深,表现为先升高后降低的趋势。  相似文献   

4.
为了探讨牛角瓜花粉离体萌发的最适条件及培养基成分,以2年生牛角瓜新鲜花粉为试材,研究了不同溶液对牛角瓜花粉块壁解离效果的影响情况;还采用离体培养法,研究了不同培养温度和培养时间、不同培养基组分对牛角瓜花粉萌发率和花粉管生长的影响情况。结果显示:以10%的Na OH溶液将牛角瓜花粉块处理10 min的解离效果最好;牛角瓜花粉离体萌发的最适温度为30℃,在此温度条件下培养6 h后其花粉萌发率基本稳定,培养12 h后其花粉管生长最好;蔗糖对牛角瓜花粉萌发率及花粉管长度的影响均较大,硼酸对花粉萌发率及花粉管长度的影响均较小;牛角瓜花粉萌发和花粉管生长的最适培养基为20%蔗糖+0.1%硼酸+5 mg/L氯化钙+15 mg/L 6-BA,在此培养基上并在30℃的温度条件下培养6 h,其花粉萌发率达到94.77%,花粉管长度为11.07 mm。  相似文献   

5.
为研究闽楠幼苗耐低温胁迫的能力,以闽楠一年生盆栽苗为材料,人工模拟不同的低温环境(10℃、5℃、0℃、-5℃)进行培养试验,以25℃条件下生长的幼苗为对照,观察幼苗叶片在胁迫下的形态变化,并测定其生理生化指标。结果表明,胁迫10d时,5℃和10℃处理的幼苗其叶形、叶色和枝梢形态与对照相比未见明显变化,但0℃处理的幼苗叶片则有明显变化;20d时,10℃条件下闽楠成熟叶片萎蔫下垂并伴有少许叶片脱落现象,而0℃处理的叶片还伴有失绿现象。经过-5℃/24h处理,幼苗叶片失绿且伴有结冰现象;常温恢复1h和12h后,叶片出现反卷、失绿严重、叶片重度萎蔫并脱落的现象。随着胁迫温度的降低和持续长时间的处理,闽楠幼苗叶片细胞质膜透性、SOD酶活性和脯氨酸含量增加,MDA含量先下降后上升,叶绿素含量呈持续下降趋势。经过24h的冻害处理及常温恢复1h和12h,闽楠幼苗叶片细胞质膜透性、叶绿素含量、MDA含量、SOD酶活性和脯氨酸含量呈不同程度的变化趋势。用Logistic方程计算出闽楠幼苗半致死温度为-2.9℃。试验结果说明闽楠幼苗可以抵抗一定程度的低温,但持续20d的冷害和-5℃/24h冻害及常温恢复12h处理,其幼苗叶片的正常代谢及生长发育受到严重影响。  相似文献   

6.
以10个种源美国红枫为研究对象,选取2年生苗的当年生休眠茎段为试材,研究不同温度梯度胁迫处理(0℃、-10℃、-20℃、-30℃、-40℃)茎段电解质渗出率和相对电导率,以Logistic曲线拟合方程求得低温半致死温度(LT50),比较不同种源美国红枫LT50差异。结果表明:低温处理后,美国红枫相对电导率随处理温度的降低而增加;10个种源美国红枫抗寒能力由强到弱依次为4~#1~#7~#6~#10~#9~#5~#3~#2~#8~#;美国红枫具有随树龄的增加抗寒能力逐步增强的趋势。  相似文献   

7.
越南青冈为壳斗科濒危树种。通过越南青冈2年生温室容器苗叶片和茎段分别在9个高温和8个低温温度处理后,测定其电解质渗出率,利用Logistic方程计算其高温、低温的半致死温度( LT50)。结果表明,叶片和枝条组织的电解质渗出率与处理温度之间均呈“S”型曲线, Logistic方程拟合度较高;计算得到越南青冈2年生苗木叶片的高温、低温半致死温度分别为42.04℃和-1.78℃,茎段的高温、低温半致死温度分别为46.62℃和-9.72℃。研究结果可推测越南青冈的潜在地理分布区,为该濒危树种的人工栽培、就地或迁地保护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8.
通过对引进的玉杏、红丰、凯特、红太阳、大棚王等5个山东杏品种1年生枝条进行0℃、-25℃、-30℃、-35℃、-40℃等5个梯度低温和时间交互胁迫处理,测定各品种电解质渗出率、可溶性糖含量、游离脯氨酸(Pro)含量、丙二醛(MDA)含量的变化等相关的生理指标,以研究经抗寒性锻炼之后的各品种不同胁迫时间和胁迫温度在生理方面对各品种的影响。结果表明,电解质渗出率、可溶性糖含量、丙二醛(MDA )含量和游离脯氨酸(Pro )含量均随温度的降低而增高;5个优质杏品种的半致死温度分别为玉杏-41.65℃、红丰-35.33℃、凯特-34.38℃、红太阳-34.06℃、大棚王-31.40℃。抗寒力强弱顺序:玉杏>红丰>凯特>红太阳>大棚王。  相似文献   

9.
以25℃正常生长的苗木为对照,研究了在黑暗和光照条件下低温(5℃)胁迫对红花玉兰幼苗生理特性的影响,结果表明:低温胁迫下,质膜相对透性升高,可溶性糖及脯氨酸含量增加,且光照处理高于黑暗处理;可溶性蛋白含量下降,且光照处理的含量小于黑暗处理;SOD活性升高,且光照处理高于黑暗处理;光照处理POD活性升高较小,黑暗处理POD活性低于对照。可溶性糖含量、脯氨酸含量、SOD活性的提高可能是植株抗寒性机制的重要因子。  相似文献   

10.
烟叶唇柱苣苔为苦苣苔科唇柱苣苔属多年生草本植物,具有较高的观赏价值和药用价值,但缺少对其人工栽培及其相关生理的研究报道。为给烟叶唇柱苣苔的设施栽培提供生理学依据,以不同温度处理烟叶唇柱苣苔叶圆片,测定电解质渗出率的变化,利用logistic方程拟合并计算其高温半致死温度(LT50),并将植株置于LT50下进行胁迫处理,观测并分析了不同处理时间后叶片中的超氧化物歧化酶(SOD)、过氧化物酶(POD)活性以及丙二醛(MDA)和游离脯氨酸(Pro)含量的变化曲线。结果表明:烟叶唇柱苣苔叶片的电解质渗出率与处理温度的关系,用logistic方程y=100/(1+17.967e-0.068x)拟合良好,得到其高温半致死温度为42.3℃;随着LT50胁迫时间的延长,SOD和POD酶活性先升高后降低,MDA和Pro含量则一直升高,在处理40 h后叶片已经严重失水灼伤,处理48 h后植株萎蔫,已造成了不可逆的伤害。  相似文献   

11.
该文以紫叶李休眠枝条、芽为试材,进行低温胁迫,对其抗寒生理进行研究。通过电解质渗出率与logisitic方程拟合,得出不同器官半致死温度LT_(50),休眠芽为-11.26℃、枝条为-21.04℃。低温胁迫下,可溶性糖、可溶性蛋白含量在低温胁迫前期增加,达到一定低温呈下降趋势。  相似文献   

12.
电导法在桉树抗寒评价中的应用   总被引:12,自引:0,他引:12  
用电导法研究8个不同桉树品种的叶片经一系列低温处理后的电解质渗出率,对电解质渗出率曲线配以Logistic方程,并利用拐点温度法来估计组织的半致死温度(LD50),以此评价桉树抗寒性,8个树种抗寒性从强到弱依次为:赤桉,弹丸桉,直干蓝桉,柳桉,巨桉,小果灰桉,巨尾桉,尾叶桉,该文还探讨了同一低温不同持续时间对桉树膜伤害效应。  相似文献   

13.
目前新疆园林植物引种栽培中,能够抗寒的宿根花卉栽培种极其匮乏。文章以新疆石河子地区引种栽培的萱草、玉簪、八宝景天、德国鸢尾、溪荪鸢尾、黄景天、早小菊7种宿根花卉为试验材料,研究不同低温胁迫条件下电解质渗出率、游离脯氨酸含量、丙二醛含量及可溶性蛋白质含量。结果表明,不同品种宿根花卉的电解质渗出率和可溶性蛋白质含量在低温胁迫下随着温度的降低而升高,而游离脯氨酸含量和丙二醛含量的增益幅度都具有明显的变化。综合分析7种宿根花卉中萱草和德国鸢尾的抗寒力较好,玉簪和早小菊抗寒力较差。  相似文献   

14.
以仁用杏花瓣、雄蕊、雌蕊为试材,测定了低温胁迫条件下花器官细胞渗透调节物质含量变化,及低温不同持续时间条件下花器官抗氧化系统的变化。结果表明:随温度下降,花器官可溶性蛋白、可溶性糖含量随温度下降先增加后下降,脯氨酸含量则保持增加趋势;低温作用时间的延长使膜透性、膜脂过氧化产物MDA含量增加,处理时间每增加0.5 h,花瓣、雄蕊、雌蕊细胞膜透性平均增加,MDA含量平均增加3.35 nmol/gFW4、.83nmol/gFW、5.98 nmol/gFW,花器官SOD和POD酶活性在温度高于-4℃条件下,随着温度下降和持续时间延长而上升。低温持续时间延长对花器官的伤害与温度下降的效果相似。花器官抗寒能力顺序为花瓣雄蕊雌蕊。  相似文献   

15.
该文以紫叶李休眠枝条、芽为试材,进行低温胁迫,对其抗寒生理进行研究。通过电解质渗出率与logistic方程拟合,得出不同器官半致死温度LT_(50),体眠芽为-11.26℃、枝条为-21.04℃。低温胁迫下,SOD酶活性呈上升-下降-上升-下降趋势变化,到-40℃活性骤然降低。  相似文献   

16.
以哥伦比亚、波邦、卡杜埃、卡蒂姆7963等为材料,以25℃处理为对照,4℃低温条件下经历2d后,测量咖啡种子的露白率、发芽势、发芽率以及幼苗形态等指标,探究咖啡种子萌发期对低温胁迫的适应性。结果表明:在4℃低温胁迫条件下,品种1的发芽率高于对照,其他品种的发芽率低于对照;种苗生长过程中,弯钩期幼苗株数,品种1、2、5和7高于对照,其他品种低于对照;豆芽期幼苗株数,品种1和3高于对照,其他品种低于对照;两叶苗期幼苗株数和两叶一心苗期株数,所有品种均低于对照。品种1受低温胁迫后,种子活力提高,咖啡幼苗生长受到影响,其耐寒性较好。  相似文献   

17.
植物喷施了稀土植宝后 ,大大增强了抵御不良环境的能力 ,可抗寒防冻保丰收。如稀土植宝喷施过的植物叶片经过 -8℃低温胁迫 1小时其电解质的渗出量仅为对照的 5 2 %~ 6 7% ,表明经稀土植宝喷施过的作物对抗低温的能力显著增强。稀土植宝增强了细胞质膜对电解质外渗的控制能力 ,其生理机制是什么呢 ?据测定 ,稀土植宝处理的小麦叶片和幼苗的脯氨酸含量分别比对照组增高 79.1 7%和 8.5 7% ;脯氨酸有较强的亲水性 ,有稳定原生质胶体防止和缓和细胞脱水后的蛋白质变性作用 ,所以脯氨酸含量增加 ,植株就更能适应低温等不良环境。作物喷施稀土植…  相似文献   

18.
桉树在低温胁迫下的膜脂过氧化作用和膜伤害   总被引:6,自引:1,他引:6  
本文用不同桉树种类进行不同季节及人工低温胁迫下叶片细胞透性和MDA含量的研究,结果是由秋季到冬季,叶片细胞透性和MDA含量都有显著增加.用人工低温处理,叶片的细胞透性和MDA含量随着处理温度的降低而增加.说明在低温胁迫下发生了膜脂过氧化作用,使膜结构破坏,植物遭受伤害.但不同桉树种类之间有显著差异,所试桉树的抗寒性是:多枝桉和赤桉15025的抗寒性最强,其次是小果灰桉、兰桉和邓恩桉,以尾叶桉的抗寒性最差.  相似文献   

19.
利用RACE技术从银杏中克隆到过氧化氢酶基因(GbCAT1)的cDNA全长。进化树分析结果表明:GbCAT1和其他物种的CAT源自于相同的祖先。Southern杂交显示:GbCAT1属于1个小的多基因家族。实时定量RT-PCR分析表明:GbCAT1在银杏的根、茎、叶和果中都有表达,在叶中的相对表达量最高,其次为果、茎和根。GbCAT1的转录受到ABA、渗透压、紫外、低温和高温胁迫的诱导。水杨酸处理下,GbCAT1相对表达量迅速降低。CAT1基因在逆境条件下的相对表达变化与环境胁迫有关。  相似文献   

20.
为探讨多糖合成基因对铁皮石斛生长发育的调控作用及低温胁迫对多糖合成基因的影响,利用实时荧光定量PCR(qRT-PCR)技术对铁皮石斛多糖合成途径中UAM、UGP、RHM、SPS、CSLA和PGM基因在不同组织(根、茎、叶、花)及0℃胁迫24 h的表达水平进行定量分析。结果显示:GAPDH基因在5个候选基因中稳定性最高,可作为本研究的内参基因;7个多糖合成相关基因在铁皮石斛根、茎、叶、花中均有表达,且在花和根中的表达量高于成熟茎和叶;低温胁迫下,PGM基因呈持续下调表达,RHM和SPS基因呈先下调后上调至正常表达水平,UGP、UAM和CSLA基因则呈现先下调后上调再下调表达的波动。研究结果提示,GAPDH基因可作为内参基因用于铁皮石斛不同组织及低温胁迫基因表达水平研究中;7个与多糖合成相关的基因在铁皮石斛生长发育中也起到一定的调控作用;夜间0℃低温对铁皮石斛多糖合成相关基因的表达有显著的影响。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