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以淀粉经α-淀粉酶液化得到的产物(AS)、甲醛(F)、三聚氰胺(M)为主要原料,在弱碱性条件下合成液化淀粉改性氨基树脂(ASMF)。对ASMF树脂的合成工艺、性能及分子结构进行探讨,并对淀粉液化产物进行SEM及FT-IR分析。结果表明:ASMF树脂理想的合成工艺为pH值9.0、合成反应温度区间为88~90℃、甲醛与三聚氰胺摩尔比为2.0:1,淀粉液化产物与三聚氰胺的质量比为0.4:1。在此条件下,ASMF树脂的胶合强度可达1.52 MPa,贮存期可达27 d(25℃)。SEM结果表明:糊化后的淀粉,结构比较疏松,易受到α-淀粉酶的攻击,随着时间的延长,颗粒被破裂成大小不一的碎片;FT-IR结果表明:淀粉液化后N-OKI值下降,结晶度降低;ASMF树脂分子结构主要以亚甲基键和亚甲基醚键相连接。  相似文献   

2.
以葡萄糖、三聚氰胺和甲醛为主要原材料,在碱性条件下合成葡萄糖-三聚氰胺-甲醛(GMF)共聚树脂胶黏剂。对GMF树脂的合成工艺进行了探讨,通过FT-IR图谱的分析,研究了葡萄糖与三聚氰胺的摩尔比(G_g/M_m)对GMF树脂胶合强度、储存期的影响。实验结果表明:GMF树脂优化合成工艺为:合成反应温度88℃、pH值9.0~9.5、葡萄糖与三聚氰胺的摩尔比(M_g/M_m)0.1~0.4;GMF树脂的储存期(25℃)可达9~15 d。FT-IR表明:GMF树脂分子结构的链接方式主要以醚键和亚甲基键为主;GPC表明新制GMF树脂数均分子量为240~270。当葡萄糖与三聚氰胺的摩尔比(M_g/M_m)低于0.5时,胶合板的胶合强度均达到了国家标准中I类胶合板的要求。  相似文献   

3.
以麦芽糖、三聚氰胺和甲醛为主要原料在碱性条件下合成麦芽糖-三聚氰胺-甲醛共缩聚树脂(MMF树脂),对MMF树脂合成工艺进行探讨并研究了麦芽糖与三聚氰胺的摩尔比(M_(mal)/M_(mel))对MMF树脂的储存稳定性、胶合强度、分子结构以及分子量的影响。结果表明:MMF树脂优化合成工艺的缩聚温度为88~90℃、pH值为9.0~9.5、麦芽糖与三聚氰胺的摩尔比(M_(mal)/M_(mel))为0.1~0.3;MMF树脂的储存期比MF树脂的储存期延长20d左右;当麦芽糖与三聚氰胺的摩尔比低于0.3时,胶合板强度达到国家标准Ⅰ类胶合板要求;FT-IR表明MMF树脂分子结构连接方式主要以醚键和亚甲基键为主;GPC表明MMF树脂数均分子量为1600~1750。  相似文献   

4.
以麦芽糖、三聚氰胺和甲醛为主要原料在碱性条件下合成麦芽糖-三聚氰胺-甲醛共缩聚树脂(MMF树脂),对MMF树脂合成工艺进行探讨并研究了麦芽糖与三聚氰胺的摩尔比(M_(mal)/M_(mel))对MMF树脂的储存稳定性、胶合强度、分子结构以及分子量的影响。结果表明:MMF树脂优化合成工艺的缩聚温度为88~90℃、pH值为9.0~9.5、麦芽糖与三聚氰胺的摩尔比(M_(mal)/M_(mel))为0.1~0.3;MMF树脂的储存期比MF树脂的储存期延长20d左右;当麦芽糖与三聚氰胺的摩尔比低于0.3时,胶合板强度达到国家标准Ⅰ类胶合板要求;FT-IR表明MMF树脂分子结构连接方式主要以醚键和亚甲基键为主;GPC表明MMF树脂数均分子量为1600~1750。  相似文献   

5.
以蔗糖、三聚氰胺、甲醛为原料,在碱性条件下合成了外观为黄色、透明、均一、无沉淀且水溶性好的蔗糖-三聚氰胺-甲醛(SMF)共缩聚树脂木材胶黏剂。采用均匀试验设计对合成反应体系的蔗糖、交联剂用量和甲醛与三聚氰胺的摩尔比进行了优化,通过正交试验设计对桉树胶合板热压工艺参数进行了优化。结果表明:最佳合成条件为:蔗糖与三聚氰胺的摩尔比为0.7,甲醛与三聚氰胺的摩尔比为2.7,交联剂用量为树脂的0.33%;桉树胶合板最佳胶合工艺参数为:双面施胶量为340g/m~2、热压压力为0.9MPa、热压温度为150℃、热压时间为60s/mm。  相似文献   

6.
不同合成工艺路线下MUF共缩聚树脂结构分布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根据反应原料化学反应活性的不同,设置了三聚氰胺-尿素-甲醛(MUF)共缩聚树脂的不同合成工艺路线.借助现代仪器分析手段,对不同工艺条件下树脂的结构组成及分布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树脂中的结构基团类型不会因工艺路线的变化而发生改变,但不同基团所占比例有较大差异.利用工艺路线一和路线三合成的树脂中,亚甲基键(—CH2—)含量较高.而在工艺路线二合成的树脂中,羟甲基(-CH2OH)含量远高于其他工艺,表明树脂的缩聚程度也相对较低.  相似文献   

7.
以花生壳苯酚液化产物(PL)为主要原料,采用正交试验研究了加成反应的低温反应时间、缩聚反应的高温反应时间以及反应结束时的温度对花生壳苯酚液化产物-甲醛(PLPF)树脂胶合性能的影响,优化了树脂合成工艺,研究了三聚氰胺改性树脂及其PLPF的共混改性工艺,制备出了高耐水性生物质基木材胶黏剂。研究结果表明:当高温反应时间为40 min,最终反应温度为70℃时,可以获得性能优良的PLPF树脂。通过与三聚氰胺改性树脂共混改性PLPF胶黏剂所制试件的胶合强度可知:将PLPF树脂与三聚氰胺以7∶3的质量比共混,可以将共混改性PLPF树脂所制试件的平均胶合强度提高到1.1 MPa;而将改性树脂单独用于胶合板制备时,胶合性能较差。全反射红外光谱图显示,三聚氰胺与PLPF树脂会发生交联反应,改性PLPF树脂的图谱中存在明显的三聚氰胺特征结构,同时,也保留了部分PLPF树脂的特征结构。DSC分析显示,改性PLPF树脂与PLPF树脂相比,固化温度范围变小,反应热降低,热固化反应程度降低。  相似文献   

8.
采用偏最小二乘法(PLS)建立测定八角茴香中莽草酸含量的近红外(NIR)光谱定量分析模型.应用多种光谱预处理方法分别对八角茴香固体粉末样品的NIR光谱进行预处理,并采用预处理后的光谱建立定量分析模型,每个模型均经过选择最有效的光谱区域和最适主因子数进行优化.经过比较各个模型的内部交互验证均方根误差(RMSECV)和交互验证预测值与真实值间的相关系数(RV),外部预测均方根误差(RMSEP),选取最优的模型,结果表明定量分析模型稳健性好和测定精度高,在中药有效成分定量分析方面有很好的应用前景.  相似文献   

9.
PMUF树脂胶黏剂的制备与性能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以尿素和三聚氰胺作为酚醛树脂改性单体制备苯酚-三聚氰胺-尿素-甲醛(PMUF)树脂胶黏剂,研究甲醛、苯酚、尿素、三聚氰胺及氢氧化钠用量对PMUF树脂胶黏剂性能的影响,并采用DSC和13C-NMR对其进行表征.结果表明:PMUF树脂游离甲醛含量低,能满足耐水、耐候性能要求较高的人造板产品的生产.当甲醛、苯酚、尿素、三聚氰胺、NaOH的摩尔比为3.1∶1∶0.7∶0.3∶0.5时胶黏剂性能最佳,其最佳固化温度为135.5℃.  相似文献   

10.
为解决三聚氰胺-尿素-甲醛(MUF)树脂作为室外级结构集成材胶黏剂时存在的脆性大、易开裂的问题,得到韧性优秀且综合性能满足室外级结构集成材标准的室温固化型MUF树脂胶黏剂,本研究在MUF树脂合成中使用两种改性剂尿素-乙二胺(UE)、尿素-三(2-氨基乙基)胺(UD)分别替代部分三聚氰胺合成了 MUF-UE、MUF-UD...  相似文献   

11.
采用偏最小二乘法(PLS)建立八角中反式茴香脑和莽草酸含量的近红外光谱定量分析模型。利用近红外光谱技术采集八角粉末的近红外光谱图(NIR),以高效液相色谱法测定的八角中反式茴香脑和莽草酸质量分数作为参考值,经过光谱处理软件将近红外光谱图与质量分数参考值进行关联,反式茴香脑的定量分析模型采用二阶导数作为预处理方法,以7 502~5 446.2和4 601.5~4 246.7 cm-1为波数范围,维数为10;莽草酸的定量分析模型采用一阶导数加直线减法作为预处理方法,以7 502~6 098.1和5 450.1~4 597.6 cm-1为波数范围,维数为8。结果表明:建立的八角中反式茴香脑和莽草酸含量的快速无损定量检测模型的决定系数(R2)分别为90.86%和93.13%,校正集的内部交叉检验均方根误差(RMSECV)分别为0.158和0.285,验证集的均方根误差(RMSRP)分别是0.068 7和0.171,配对T检验P值分别为0.761和0.194,均大于0.05,测量值与参考值偏差较小,建立的模型能较准确地测定八角中反...  相似文献   

12.
以低分子量酚醛树脂为主体,加入三聚氰胺甲醛尿素树脂共混浸渍改性地板表板,研究出了三聚氰胺甲醛尿素树脂共混改性酚醛树脂(改性酚醛树脂A)最优制备工艺以及浅色免漆地板最佳浸渍工艺参数,结果表明:当三聚氰胺甲醛尿素树脂添加比40%,三聚氰胺尿素摩尔比1∶1,苯酚甲醛摩尔比1∶2时,制备出的改性酚醛树脂A,浸渍处理后白度值降低为4.3,浅化地板表板效果最佳。改性酚醛树脂A浸渍后的地板表板相比于未浸渍的地板表板硬度提高了78%,对比传统酚醛树脂浸渍的地板表板提升了45%,改性酚醛树脂A表面耐磨性能比传统酚醛树脂增加37.5%,以上均符合GB/T 18103-2013《实木复合地板》的要求。本研究通过对地板表板进行改性,使其表面颜色更浅、耐磨性更好,同时省去了淋漆工序,简化了三层实木复合地板的制备工艺,降低了生产成本,对指导工厂实际生产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3.
用热机械分析(TMA)方法研究了三聚氰胺-尿素-甲醛树脂固化初期胶层粘度的变化。将少量胶粘剂涂于两个直径为10mm的木片表面,使涂胶面相对组合成一个胶层粘度测量模型,胶层厚度0.15~0.25mm。测量时,将模型加热使温度随时间线性升高(10℃/min),同时在模型上施以恒定的压力。根据胶层厚度的变化,可以计算出胶层的粘度。试验结果表明,在常温下陈化,由于水分和小分子树脂渗入木材内部以及水分的蒸发,胶层粘度急剧升高,30min后达到104Pa·s以上。在加热过程中,胶层粘度随温度和时间的变化可用二重指数方程描述。随着温度的升高,胶层粘度先降低达到一个最小值,此后由于固化反应速度加快,粘度急剧增加并迅速达到∞。固化剂用量对胶层的流变性能有重要影响,加入0.5、1.5和3%的氯化铵,胶层粘度由下降变为上升的转折点温度分别为87、76和71℃。加入20%的填料(淀粉),可以增加胶层的初始粘度,提高粘度转折点温度  相似文献   

14.
水溶性低分子量酚醛树脂的合成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利用凝胶渗透色谱仪对16种不同合成条件的水[溶性低分子量酚醛树脂样品进行检测,分别求得数均分子量mn,重均分子量mw和树脂质量指标。结果表明,苯酚:甲醛:NaOH的摩尔比为1:2.1:0.1,反应时间超过180min后,PF 预聚物的分散指数小,分子量均匀,GPC谱图显示,谱峰比较稳定,分子量分布在200-400之间的占98.3%,树脂质量指标检测表明,固体含量为49.8%,游离苯酚含量为0.18%,游离甲醛含量为0.14%,可被溴化物含量为15.5%;树脂粘度为8.8m|Pa.s;树脂的PH值为9.23,水混合倍数为L>7.5。  相似文献   

15.
将木薯淀粉水解后与甲醛、尿素等原料共缩聚合成改性脲醛树脂,将其应用于环保型MDF制备。结果表明:改性脲醛树脂为浅黄色不透明液体,游离甲醛含量<0.10%,贮存期>25 d。FT-IR分析表明,木薯淀粉水解液参与了树脂的固化反应,主要以醚键及亚甲基键连接,体系中尚存有未水解的木薯淀粉。TG分析表明:随着木薯淀粉水解液添加量增加,树脂残碳率增大,当木薯淀粉水解液添加量为12%时,树脂残碳率为14.08%。当木薯淀粉水解液添加量为12%时,MDF的内结合强度为0.60 MPa,表面结合强度为1.12 MPa,静曲强度为27.2 MPa,弹性模量为2630 MPa,甲醛释放量仅为0.038 mg/m3,均符合国家标准要求。  相似文献   

16.
以UF树脂压制多层胶合板的甲醛释放量和湿胶合强度为指标,通过正交试验确定合成工艺的主要参数:F/U的终摩尔比、缩聚阶段pH值、加成阶段三聚氰胺(M1)的质量分数,探讨了它们与甲醛释放量以及湿胶合强度的关系,优化出最优方案。压制出七层杨木胶合板性能达到GB/T9846—2004中Ⅱ类指标要求,同时甲醛释放量达到E_0级要求。  相似文献   

17.
采用傅里叶红外光谱技术对杨木木质素含量进行预测,通过偏最小二乘法(PLS)和完全交叉验证方式建立校正模型,对原始光谱进行一阶导数二阶导数等不同预处理后,建立样品木质素含量和光谱数据之间的相关性,并与化学测定方法进行了对比。模型决定系数(R~2)为0.887 1,偏差为-0.44%~1.73%,结果表明红外光谱技术可用于杨木木质素含量的快速预测。  相似文献   

18.
E1级三聚氰胺改性脲醛树脂的制备与性能研究   总被引:9,自引:0,他引:9  
采用三聚氰胺对脲醛树脂进行改性,探讨了改性脲醛树脂的合成工艺对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当甲醛与尿素的最终摩尔比达到1.1:1,并且酸性阶段的甲醛与尿素摩尔比低于1.6:1时,胶合板甲醛释放量才符合E1级(≤1.5 mg/L).当三聚氰胺的用量超过3%,胶合板的胶合强度低于Ⅱ类板0.7 MPa的标准.在树脂固化时,加入1 %的异氰酸酯类固化剂可以在提高胶合性能的同时降低甲醛释放量.以三聚氰胺改性脲醛(MUF)树脂压制的胶合板、装饰贴面板、细木工板经检测均符合E1级的标准要求.  相似文献   

19.
苯酚-尿素-甲醛共缩聚树脂研制Ⅰ.合成与分析   总被引:9,自引:0,他引:9  
以苯酚、尿素和甲醛为起点合成了一种苯酚—尿素—甲醛共缩聚 ,并对树脂性能和结构进行了全面分析评估。结果表明所合成的共缩聚树脂贮存稳定 ,固化速度快 ;差热分析和热重分析表明苯酚—尿素—甲醛共缩聚树脂的热行为与酚醛树脂十分相似而与脲醛树脂显著不同 ;13 CNMR结构分析中分别观测到源于共缩聚结构单元o -Ph -CH2 -NHCO -(δ =4 1 .5)和 p -Ph -CH2 -NHCO -(δ =4 4.8)的吸收 ;使用PUF共缩聚树脂压制的竹木复合中密度纤维板和竹大片刨花板 ,其板材的物理力学性能明显高于脲醛树脂而与常规酚醛树脂相近。  相似文献   

20.
一、FDN308防潮刨花板的生产工艺 FDN308防潮刨花板用胶是采用了控制甲醛和尿素的克分子比和添加改性剂来实现的。在实验室试制FDN308过程中通过加改性剂和完善生产工艺(分批加甲醛、尿素,改变反应的pH值,温度和时间,控制缩聚程度)等方法解决了防潮性能,初粘度,胶合强度和贮存稳定性等方面的问题。该树脂在合成时采用了弱碱—弱酸—弱碱—碱性的工艺路线,在前期加成阶段采用了pH 8.0~8.5,反应温度控制在80~95℃;第一次加尿素后甲醛与尿素的摩尔比在2:1以上;在酸性缩聚阶段,pH值控制在4~6,当粘度达到要求时投入二次甲醛和尿素。第二次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