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15 毫秒
1.
[目的]分析广西蔗糖产业发展竞争力,并提出相关的对策建议,以促进广西蔗糖产业可持续健康发展.[方法]以2002~2013年广西蔗糖产业发展统计数据为基础,采用综合比较优势指数和统计资料分析相结合的方法,从甘蔗种植、生产及食糖市场竞争力3方面对广西蔗糖产业发展竞争力进行定量与定性分析.[结果]广西甘蔗种植无论与区外甘蔗主产区相比还是与区内其他农作物相比,均具有明显的规模优势,但由于受效率优势影响,其虽具有综合优势,但与规模优势相比差距较大;广西甘蔗相对出糖率及蔗糖分均未能位列全国首位,虽然高于广东和海南两省,但均低于云南省;广西蔗糖产业发展区位优势突出,蔗糖生产与运输综合成本在国内具有明显的竞争优势;广西蔗糖产业面临着来自国内外市场的双重冲击逐步加大.[建议]应推进甘蔗规模经营,提高甘蔗生产全程机械化水平,降低生产成本,提高甘蔗蔗糖分和出糖率,加强蔗糖产业宏观调控,以巩固广西蔗糖产业大区地位.  相似文献   

2.
[目的]为指导我国甘蔗生产奠定理论基础。[方法]对1971~2005年广西、广东、海南、云南等我国甘蔗主产区原料蔗产量与气温、雨量、湿度、日照等气象因子进行相关性分析,确定了影响我国甘蔗主产区甘蔗产量的气象因子和关键时段。[结果]各气象因子与我国甘蔗主产区原料蔗产量的相关性有较大的差异,部分丰欠气象指标跟甘蔗生理气象指标并不完全吻合。降水量是我国甘蔗主产区的共同关键气象因子。广东和海南甘蔗主产区热量条件好,广西甘蔗主产区雨热条件配合比较好,云南甘蔗主产区温光水条件配合比较差。[结论]该研究划分了我国甘蔗主产区甘蔗产量的丰欠气象指标。  相似文献   

3.
目前,我国甘蔗糖业面临着四个问题;一是食糖减产,食糖产量不能满足国内需求;二是蔗糖主产区严重萎缩,新区建设尚未跟得上;三是种蔗比较利益较低,影响蔗农的种蔗积极性破是不少甘蔗糖厂负债,发展生产举步维艰。要实现我国食糖自产自给,这些问题不容忽视.必须采取六条基本对策:一是进一步提高对发展我国甘蔗糖业重要性的认识;二是加快蔗糖新区建设;三是合理调整原料蔗收购价格;四是努力提高甘蔗产量;五是抓好糖厂建设;六是培育蔗糖市场。  相似文献   

4.
[目的]调查百色市右江区甘蔗红尾白螟发生情况,评估其对甘蔗株高、茎径等产量性状及蔗糖分的影响,并提出防控对策,为甘蔗产业可持续发展提供参考.[方法]以当地甘蔗主栽品种新台糖22号为研究对象,在甘蔗成熟期采用5点取样法调查红尾白螟为害造成的死尾蔗率,同时测量甘蔗的株高、茎径和有效茎数,并用手持光学锤度计测定蔗茎中部蔗汁锤度.[结果]红尾白螟为害造成的死尾蔗率平均高达74.87%,株高平均下降34.65 cm,蔗茎单产下降21.23%;比较分析显示,健康蔗与死尾蔗的茎径间差异不显著(P>0.05,下同),但两者株高差异达极显著水平(P<0.01,下同).锤度测定结果显示,死尾蔗的蔗汁锤度和折算后的蔗糖分均较健康蔗显著或极显著下降,两者分别下降1.45%和1.57%.[结论]红尾白螟的发生为害已扩散至百色市右江区,并上升为当地甘蔗的主要害虫;红尾白螟为害可导致甘蔗产量和蔗糖分下降.  相似文献   

5.
[目的]筛选新的适宜广西蔗区自然栽培条件种植的优良甘蔗品种.[方法] 2012年对17个国内外甘蔗引进品种在广西甘蔗研究所进行了1年的新植试验.[结果]综合农艺性状及经济性状表现较好的品种是SP80-3280和FR98-53,蔗茎产量和蔗糖分均高于对照种新台糖22号;蔗糖分含量较低,但产量高的品种有粤引R2、VMC88-354、K86-110;产量一般,但早熟、高糖的品种有VMC71-39、CP94-1100、FR93-435.[结论]该研究可为广西蔗区甘蔗的高产优质栽培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6.
[目的]了解广西崇左蔗区甘蔗白蚁的发生为害程度,为甘蔗白蚁防治提供参考.[方法]在崇左市江洲区新和镇、驮卢镇及扶绥县蔗区选择有代表性的蔗地进行甘蔗白蚁为害株率调查;在广西驮卢东亚糖业有限公司糖厂随机调查61车原料蔗,调查原料蔗白蚁为害株率.[结果]崇左市蔗区甘蔗白蚁平均为害株率达26.32%,部分高达41.71%;原料蔗白蚁为害株率在20%以上的占13.11%,在10%以上的占27.86%.[结论]崇左蔗区甘蔗白蚁为害较重、发生较普遍,应加强对甘蔗白蚁的防治.  相似文献   

7.
[目的]了解广西崇左蔗区甘蔗白蚁的发生为害程度,为甘蔗白蚁防治提供参考.[方法]在崇左市江洲区新和镇、驮卢镇及扶绥县蔗区选择有代表性的蔗地进行甘蔗白蚁为害株率调查;在广西驮卢东亚糖业有限公司糖厂随机调查61车原料蔗,调查原料蔗白蚁为害株率.[结果]崇左市蔗区甘蔗白蚁平均为害株率达26.32%,部分高达41.71%;原料蔗白蚁为害株率在20%以上的占13.11%,在10%以上的占27.86%.[结论]崇左蔗区甘蔗白蚁为害较重、发生较普遍,应加强对甘蔗白蚁的防治.  相似文献   

8.
陇川农场是一个以蔗糖经济为骨干的农业企业,至1996年底甘蔗种植面积达到2100多公顷,占全场播种面积的77.6%,甘蔗产值占农业总产值的82%,糖业产值占工业总产值的92.13%。由此说明,蔗糖生产是本农场主要的支柱产业和经济核心。为把农场甘蔗生产建设成为“高产、优质、高效”农业,根据农场实际情况提出了发展甘蔗生产的产量目标工程,该工程指在“九五”期末全场甘蔗公顷产平均达到120吨,总入榨量达到25万吨。为使这个目标顺利实现,特提出以下几项措施供决策参考。1坚持科技兴蔗坚持科技兴农方针,加大科技推广力度,提高甘蔗生产中的科技含量,逐…  相似文献   

9.
徐林  邓展云  刘晓静  陆建勋  李鸣  贤武  刘海斌 《安徽农业科学》2010,38(35):19973-19974,19999
[目的]研究了不同种植期(冬植,春植)对不同品种甘蔗生产的影响。[方法]采用桂糖21、桂糖26和桂糖27作为参试甘蔗品种,调查了不同种植期不同甘蔗品种农艺性状、产量、产糖量和蔗糖分等指标,并进行差异显著性分析。[结果]冬植蔗在甘蔗农艺性状方面表现优于春植蔗,冬植蔗与春植蔗产量和含糖量间差异性达显著(P〈0.05)或极显著水平(P〈0.01);冬植蔗蔗糖分均高于春植蔗。除桂糖26外,桂糖21和桂糖27冬植蔗产量和产糖量均明显高于春植蔗,差异性显著。[结论]甘蔗冬植获得较高的产量和经济效益,可因地制宜的进行推广。  相似文献   

10.
湛江已建成了全国蔗糖重要商品生产基地 ,甘蔗生产朝着“三高”方向迈进。制糖工业已有一定基础和规模 ,建立和完善了蔗糖生产综合服务体系。近年来蔗糖生产滑坡 ,种蔗面积下降 ,原料蔗不足 ,糖厂欠债亏损。恢复、稳定和发展蔗糖生产 ,必须认真抓好完善糖料政策 ,积极推进蔗糖生产产业化 ,增加投入 ,建设高产稳产原料蔗基地。推行适度规模 ,集约化经营 ,依靠科技振兴蔗糖业等措施。  相似文献   

11.
正在崛起的中国甘蔗糖业   总被引:8,自引:1,他引:8  
2004年11月29日至12月2日在广西南宁成功举办的甘蔗糖业可持续发展国际学术讨论会得到了参会代表特别是外国专家学者的一致高度赞扬。这次会议有近270位代表参会,其中有58位来自20个主要蔗糖生产国蔗糖生产、管理和科研的专家学者,包括近20位甘蔗糖业方面的世界级权威专家。这是在中国首次举办这样的盛会,会前出版了由中印两国甘蔗糖业专家共同编辑出版代表当今国际甘蔗糖业各领域研究先进水平的论文集。这部宏篇巨著共有770页,144篇论文。中国已有3000多年的甘蔗生产记录。公元1840年以前,中国在世界蔗糖贸易中处于主导地位,但以后由于长期战争和社会不稳而使糖业变得很弱。自20世纪80年代起中国的蔗糖业重新得到迅速发展。目前中国是世界的第三大产糖国,2003/2004榨季全国总产糖量达到1002万吨,其中甘蔗糖占总产糖量的94%。广西是中国最大的甘蔗糖产区,2003/2004榨季产糖量达到588万吨,占全国总产糖量的58.4%,占全国甘蔗糖产量的62.3%。中国已建立起一整套独具特色的有效的甘蔗生产技术体系,特别是占全国种植总面积90%的旱地蔗生产技术体系,使甘蔗单产近年来维持在60~70吨/公顷的较高水平。国际甘蔗糖业的权威专家认为,中国已经崛起成为甘蔗糖业生产和科学研究的超级强国之一。  相似文献   

12.
2013年中国食糖进口再创历史新高,受进口食糖影响,国内糖价急剧下跌,主产区纷纷调低甘蔗收购价,蔗农利益受损,糖企也仅能勉强维持,整个食糖产业岌岌可危,沦为"大豆第二"之声不绝于耳。在系统分析中国食糖进口激增、价格下跌原因的基础上,进一步分析了进口对国内产业的影响,并就未来市场调控提出了相应的建议。  相似文献   

13.
[目的]了解广西甘蔗主产区甘蔗线虫的种类、分布及虫口密度等信息,为进一步深入研究及有效防控提供科学依据.[方法]采集桂南沿海、桂南、桂西南、桂中、桂西11个主要蔗区甘蔗线虫土样,采用贝尔曼浅盘漏斗分离法对线虫进行分离,在光学显微镜下鉴定种类及数量.[结果]共收集到甘蔗寄生线虫16属,占线虫总数的70.3%,腐生线虫占29.7%;在寄生线虫中,以螺旋线虫和矮化线虫为主,分别占54.0%和26.9%,其次是短体线虫,占12.1%.水田蔗地线虫数量比旱坡地多,宿根蔗地比新植蔗地多;水田及宿根蔗地矮化线虫和短体线虫比旱坡地及新植蔗地多,但水田及宿根蔗地螺旋线虫比旱坡地及新植蔗地少.[结论]共鉴定出16个属的寄生线虫,优势寄生线虫为螺旋线虫、矮化线虫和短体线虫.研究结果为广西甘蔗主产区开展线虫普查及线虫病害防治和检疫奠定了基础.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讨糖蜜酒精发酵液蔗田施用对甘蔗生长的影响,为甘蔗增产增糖、消除糖蜜酒精发酵液对环境的污染及发展蔗糖业循环经济提供参考,并为在试验地蔗区推广酒精发酵液定量还田技术提供试验依据.[方法]把糖蜜酒精发酵液作为液肥与常规施肥作比较试验,糖蜜酒精发酵液施用量为120 t/ha,锤度为7.0~7.5.试验期间调查不同处理甘蔗的农艺性状及生理指标的变化.[结果]与常规施肥(CK)相比,喷施糖蜜酒精发酵液提高了甘蔗出苗率、分蘖率、叶绿素和田间锤度,甘蔗株高、茎径、有效茎数也有一定的提高,产量比对照增加30.2%.[结论]喷施糖蜜酒精发酵液对甘蔗生长具有明显的促进作用,有利于增产增糖.  相似文献   

15.
[目的]了解甘蔗成熟期不同供水方式对甘蔗蔗糖分的影响。[方法]对8个甘蔗品系(种)在成熟期干旱、干旱后灌水和自然降雨3种水分处理的甘蔗蔗糖分变化规律进行了研究。[结果]在自然降雨条件下大多数甘蔗品系蔗糖分积累变化规律表现为12月比11月大幅度提高,1月比12月缓慢提高;干旱后灌水条件下,大多数甘蔗品系在12月的甘蔗蔗糖分比11月低,1月虽有升高但不明显;干旱后灌水的处理与不灌水的相比,在11月和12月的甘蔗蔗糖分分别降低了0.12-1.54个百分点和1.38-3.16个百分点。[结论]在甘蔗成熟期蔗地灌水会导致甘蔗蔗糖分明显下降。  相似文献   

16.
多用途甘蔗品种B9的种性表现及栽培效益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弄清多用途甘蔗品种B9的种性、生产经济性表现。[方法]以广西牧草主栽品种桂牧1号(GM1),糖料蔗主栽品种ROC16、ROC22和糖能兼用品种GT22为对照,对B9分别进行饲料蔗、糖料蔗、糖能兼用蔗不同类型的品比试验。[结果]B9以作饲料蔗栽培经济效益最好,但不及GM1。B9作饲料蔗栽培时具有鲜草产量高,发株和分蘖力强,水溶性总糖、粗蛋白质含量高,茎叶比低,适口性好,青饲奶牛的产奶量接近用GM1饲养的产奶量等特点,可作为粗饲料的补充在广西推广种植。B9作能源蔗栽培可获得较好的经济效益,蔗汁酒精产量13.12 t/hm2,比ROC16、ROC22和GT22增产17.4%~37.8%,纤维产量17.4 t/hm2,比3个对照增产3.15~4.53 t。作糖料蔗栽培的效益比作饲料蔗、能源蔗低,但与对照比,蔗产量、糖产量比较高,经济效益高,宿根能力强,适应性广,抗旱抗寒能力强。[结论]B9在广西可作糖料蔗,也可作饲料蔗和酒精能源蔗栽培。  相似文献   

17.
通过对我国近15年原料甘蔗的生产特点以及影响甘蔗发展的主要因素分析,探讨了我国甘蔗生产可持续发展的潜力,指出我国食糖消费前景广阔,为甘蔗生产带来了发展空间;蔗糖产量的增加主要靠甘蔗单产和蔗糖分的提高来实现,而扩大种植面积的潜力非常有限;能源短缺给甘蔗生产带来了新的发展空间。同时还提出提升我国甘蔗生产可持续发展潜力的相应措施,如培育甘蔗新品种、推广新栽培技术、改善以水利建设为中心的耕作条件、逐步推行蔗田作业机械化等。  相似文献   

18.
[目的]了解在埃及两个不同地区种植的4个有潜力甘蔗品种的最佳收获期.[方法]于2009~2010、2010~2011年度分别在埃及卢克索省El-Mattana研究站(上埃及)和米尼亚省Mallawi研究站(中埃及)进行了两个田间试验,采用裂区设计,3个重复,对4个有潜力的甘蔗品种G95-21、G98-28、G99-160和G99-103的新植蔗分别在不同时间,即(植后)10、11、12和13个月收获,并分别调查农艺性状、甘蔗产量和糖产量.[结果]在(植后)13个月收获时,甘蔗品种G99-103和G95-21的茎高、茎径、茎重、蔗糖分、蔗汁纯度、出糖率、蔗产量以及糖产量最高,且以在卢克索省种植的甘蔗大部分农艺性状表现更优.品种、收获期和种植地点的第一和第二交互顺序显著影响所有甘蔗的农艺性状.[结论]在埃及中上部地区种植甘蔗品种G99-103和G95-2,且在12和13个月株龄时收获,可以获得最高的蔗茎产量和糖产量.  相似文献   

19.
甘蔗收获后蔗糖分降低是蔗糖加工单位的主要问题之一,特别是那些在高温下持续压榨的地区。通过研究评估榨季后期甘蔗收获后蔗糖分的损失量及其与酸性转化酶和葡聚糖蔗糖酶活性的关系,结果表明,甘蔗收获后,随着这两种酶活性的上升,甘蔗的商品蔗糖急剧下降。刚收获的甘蔗商品蔗糖值为10.88,在收获48、240h后,则分别降低2.27、6.59个单位,10d后蔗糖分降低约60%。对收获的甘蔗淋水并覆盖蔗叶,其蔗糖分降低约44%,而经化学物质处理并覆盖蔗叶的甘蔗蔗糖分减少27%。在甘蔗贮放期间,其蔗糖酸性转化酶和葡聚糖蔗糖酶活性明显增加。经化学处理并覆盖蔗叶后,收获甘蔗的两种酶活性明显下降。研究结果还表明,通过应用抗菌和抗转化化学物质配方具有使后期收获的甘蔗蔗糖分降低到最小的可能性。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