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目的】揭示珍稀濒危植物金丝李种子的萌发特性和幼苗适宜生长条件,分析种子萌发过程中金丝李的致危因素,为其保护、引种驯化和高效种苗繁育提供理论支撑。【方法】从温度、光照、水分、基质、埋深和不同种群等可能影响其萌发的生态因子和种皮、种子质量等生物学特征研究其萌发特性,探讨金丝李种子萌发条件,推测其濒危机制。【结果】金丝李种子萌发缓慢且极不整齐;带内果皮和去种皮均会延缓种子的萌发,但对萌发率无影响,种皮对其萌发不存在抑制作用;25、32℃和室温条件下种子能萌发,32℃下能明显加快其萌发进程和生长速度,而18和37℃下种子均不萌发;种子在持续光照、持续黑暗、周期性光照条件下均能萌发,周期性光照下萌发速度最快、最整齐,但3种光条件下萌发率无显著差异,其为光中性种子;播种在河沙和泥炭土基质里的萌发率最高,在黏质壤土或石山土里萌发缓慢且萌发率较低,在泥炭土和蛭石基质里幼苗地上和地下部分生长均较好;40%~60%含水量的石山土较适宜萌发,80%含水量下萌发时滞较长,而20%含水量下种子不能萌发;播种在相同深度下时,以河沙为基质相比以石山土为基质,种子的发芽势和发芽率较高,且随着埋深增加,发芽势和发芽率均降低,以河沙为基质埋深0.5 cm的处理萌发速度最快、最整齐;在弄岗、安宁和胡润种群的种子中,胡润种群的萌发率最低,萌发速度最慢,弄岗种群的幼苗较细长,胡润种群幼苗较粗矮且根系较发达;4 g、4~5 g和5 g 3个质量级种子的萌发参数和幼苗生长量大多差异不显著,种子质量对金丝李种子萌发和幼苗生长无显著影响;已萌发的种子被摘除芽和根后再次播种,仍能萌发,其具有再生能力。【结论】金丝李种子存在休眠,萌发对温度的适应范围较窄,对基质通气透水性反应敏感,其种子的再生能力可防止种子成苗失败,加强它的生存能力,但其萌发及幼苗生长缓慢,不利于种群空间资源的迅速占据,加上种子萌发对土壤透气和水分要求较高可能是导致其种群衰落,成为濒危的重要原因。  相似文献   

2.
云锦杜鹃种子繁育及幼树移栽试验   总被引:2,自引:1,他引:2  
通过云锦杜鹃种子萌发、幼苗生长及幼树移栽试验,结果表明,云锦杜鹃种子的萌发率不高,在比较合适的基质(腐殖土 锯末和腐殖土 洗净剪碎的苔藓)中,萌发率为38.6%和38.2%;幼苗的生长状况也与基质密切相关。同时,种子萌发和幼苗生长还与光照条件有一定的联系,直射光照射5h效果最佳。4-5月是幼树移栽的适宜时期,移栽成活率高达90%;但在干热气候条件下,强光照会使成活幼树的叶片变薄,叶绿素含量下降,并出现枯焦现象,甚至死亡。因此,光照和湿度是影响云锦杜鹃幼苗和幼树生长发育最主要的生境因素。  相似文献   

3.
聚乙二醇(PEG)模拟水分胁迫对木荷种子萌发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采用聚乙二醇(PEG)模拟水分胁迫对木荷种子萌发的影响,结果表明:无论是水培还是沙培、避光还是光照下,木荷种子萌发率、幼苗高度都是随PEG浓度的增加而降低,都在PEG浓度为20%时达到最低;幼苗的相对含水量没有随PEG浓度的增加依次递减;水培自然光照下的萌发率>沙培恢复光照的萌发率>沙培避光的萌发率。由此说明避光能抑制木荷种子萌发,特别是在干旱、避光的情况下木荷种子受抑制更明显。  相似文献   

4.
8年多时间,系统开展了江南油杉(Keteleeria fortune var.cyclolepis)种质资源收集与保存、评价与筛选及壮苗繁育体系构建等方面的研究.在分类地位与形态特征方面,进一步确定了江南油杉在我国油杉属中的分类地位及其识别的形态特征;明晰了营养器官的解剖结构及其生态适应性.在种质资源收集与保存方面,确定了我国全分布区江南油杉种质资源数量及分布等情况,弄清了天然林群落植物组成、主要群落类型、集中分布区域和分布特点,掌握了天然林典型群落的植物组成、层次结构、物种多样性、群落径级和高度结构及群落更新情况;确定了人工林冠幅与胸径的相关关系及其目标径阶下的最适经营密度,并探索出了人工林生长与地形和气象因子及植物多样性与生境因子的关系;确定了广西范围内江南油杉天然林和人工林以材积最大收获量为目的的优树选择标准.在种质资源评价与筛选方面,弄清了小孢子发生和雄配子体发育及花粉活力与传粉过程;确定了花粉离体萌发最佳培养基组合和培养条件及花粉最佳贮藏温度和时间;确定了江南油杉具有丰富的遗传多样性,种源/家系苗期生长性状遗传变异丰富,并具有较高遗传力;掌握了苗期根叶的物候期观测方法及其物候期变化规律,探明了苗期物候期内养分含量变化规律,获得了苗木培育精准施肥的基础数据;确定了江南油杉能适应重度干旱胁迫、总体耐盐性不强、苗木生长量随锰浓度降低而逐渐下降、能适应短时间高锰环境胁迫等特性;揭示了江南油杉种源苗期光合特征的差异性,福建种源为苗期光合特征表现最好的种源.在壮苗繁育体系构建方面,种群间种实性状有较高的稳定性,种子性状受地理环境因子的影响比球果大,海拔是主要影响因素;种源间种实各生物学参数差异显著,果径比可作为种子质量评价的重要参考指标;千粒重是评价种子质量的重要指标,种子萌发能力随种子来源地呈由西向东萌发能力逐渐增强的趋势;恒温比变温更适合种子萌发,模型预测种子最适萌发温度为27.3℃;筛选出了较适宜种子萌发的光照、水分和基质条件,以切根为主的控根组合及显著促进根系生长的菌剂;确定了适宜苗木生长的肥料类型和配比,轻基质中复配功能菌显著提高苗木存活率和生长量;系统总结了营养杯实生苗培育技术,制定并发布了广西地方标准《江南油杉轻基质容器育苗技术规程》.  相似文献   

5.
毛竹种子萌发及幼苗生长对环境条件的可塑性响应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以毛竹种子、实生苗为研究对象,分析了其种子在强声波处理后,高温、干旱胁迫对生物量累积分配和异速生长特征等行为的影响。结果表明:频率1 000 Hz、强度100 db的机械声波和自主研发的新型海藻肥营养液对毛竹种子的萌发率有明显的效果;机械声波的使用可以提高高温胁迫下的种子萌发率,种子萌发数量、萌发胁迫指数和萌发持续时间表明其作用比施用主成分为海藻肥的营养液更显著。声波预处理种子后,对其萌发的幼苗的生长亦出现后延的影响:正常环境(25℃)下,声波处理的萌发苗的生长更倾向于地上部的生长,而营养液处理的萌发苗有向地下部分配的倾向性;35~40℃的环境温度将明显抑制毛竹幼苗的生长,对声波预处理的萌发苗有明显的负作用,其幼苗侧根数、地上高和根长数据都显著下降,而营养液预处理对根系有保护作用;干旱与高温的作用机理有明显差异,毛竹幼苗表型可塑性表现亦不同,生长发育过程中对水分比较敏感,声波预处理的幼苗纵向地发育根系,而干旱对照更倾向于横向平面发展根系;营养液在干旱胁迫下,对根系仍有保护作用,这与高温胁迫相似。  相似文献   

6.
测定了香红椿(Cedrela odorata)、神圣愈疮木(Guaiacum sanctum)和柠檬树(Calycophyllum candidissimum)种子萌发所需要的条件、并对光强对在尼加拉瓜开阔地、半开阔地和干旱森林林冠下所营造的香红椿和神圣愈疮木的苗存活率和生长的影响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在20-35℃常温条件下,柠檬树在有光照条件下种子萌发率显著高于黑暗条件的种子萌发率;香红椿和神圣愈疮木的种子在光照和黑暗条件下都有一定程度的萌发,最适萌发温度均为20-25℃。研究还表明,变温条件培养并没有提高3个树种的种子萌发率。在林冠层下和开阔地上神圣愈疮木苗木的存活率分别为70%和80%,两种条件下的周径相对生长速率分别为1.42mm/月和1.88mm/月。总的来说,在3个树种中,香红椿幼苗存活率较低,特别是在冠层内生长的幼苗。以上结果说明:柠檬树种子萌发需要光照;而香红椿和神圣愈疮木种子萌发对温度条件较为敏感。神圣愈疮木幼苗在裸地条件下存活率较高,可以作为退化土地造林备选树种。图2表2参43。  相似文献   

7.
NaCl、KNO_3胁迫处理对麻疯树种子萌发及幼苗生长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分别用0.3%、0.5%、0.7%的NaCl溶液和KNO3溶液浸泡麻疯树(Jatropha curcasL.)种子(以自来水浸泡作对照)24 h后播种,置于温度25℃、光照12 h.d-1、光照强度2 000 lx条件下培养;15 d后将幼苗移栽置于自然条件下,观测种子萌发、幼苗生长及生理生化等指标。结果表明:盐溶液胁迫处理的种子发芽率比对照下降15%以上;0.5%的KNO3溶液处理麻疯树种子对其幼苗生长有促进作用;0.7%的NaCl溶液和KNO3溶液能有效提高幼苗的抗性。  相似文献   

8.
NaCl和PEG胁迫对金花葵种子萌发的影响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对金花葵种子形态及最佳萌发条件进行了研究,探讨了水分、光照和温度等外部条件对种子处理萌发的影响,并对耐盐(NaCI)胁迫和耐PEG(聚乙二醇)渗透胁迫下的种子萌发情况进行分析。试验结果表明,金花葵种子呈深灰褐色,肾形,长0.4299cm±0.039cm,宽0.416cm±0.036cm,千粒重为20.493g±0.04g。种子在25.5℃温水中饱和吸水需要8h。种子无深度休眠特性,采集成熟的种子可以直接萌发发芽。种子在28.5℃、光照和无光照交替条件下的萌发速率相对较高,高温和光照是金花葵种子萌发的必要条件。其种子在无NaCl胁迫和无PEG-6000渗透胁迫下萌发率最高,而NaCl和PEG-6000胁迫条件下,随着NaCl和PEG-6000处理浓度的提高,种子萌发指标逐渐下降,NaCl胁迫和PEG-6000渗透胁迫对其种子萌发影响较大。实验得该种子的最高萌发率仅为57.9%。所以,在生产中需要在适宜的温度、光照以及非胁迫条件下进行种子处理,提高种子的发芽率。建议生产上采用育苗、炼苗,提高苗木的抗逆性,之后进行移栽大面积种植,从而提高金花葵的生产效率。  相似文献   

9.
采集清流县大丰山长苞铁杉当年生、自然掉落的饱满种子进行育苗试验.结果表明:长苞铁杉育苗在50%日照条件下种子萌发率和幼苗成活率最高,幼株生物量最高,幼株生长最快,整个生命期生长最好;菌根接种对提高长苞铁杉种子萌发率没有明显的作用,但是菌根土育苗能显著提高幼苗的成活率,能极大提高幼苗生长量.  相似文献   

10.
不同种源江南油杉种子基本生物学特性差异比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通过对博白、福州、富宁、望谟、江永5个地理种源的江南油杉种子形态特征、生理特性、萌发特性等13个指标的比较研究发现:江南油杉种源间种子性状变异较丰富,5个种源间13个指标均存在显著或极显著差异;福州种源种子最重且最长,江永种源种子最宽,富宁种源种子最厚,博白种源种子长宽比最大,种子含水率为14.29%~17.89%;江南油杉种子吸水率低,种皮透水性较差,对其萌发具一定抑制作用;5个种源中,福州种源种子的6个萌发指标均显著高于其他4个种源;种子13个指标间存在显著或极显著相关性,其中,千粒重是评价江南油杉种子质量的重要指标;江南油杉种子部分指标与地理因子存在显著相关性,种子萌发能力与经度呈显著正相关,表现出由西向东萌发能力逐渐增强的趋势。  相似文献   

11.
以江南油杉(Keteleeria fortunei var. cyclolepis)花粉为研究对象,采用液体培养法,通过单因素试验设计研究不同培养基组分、pH值和温度对花粉萌发的影响。结果表明,江南油杉花粉在无蔗糖、无H_3BO_3及无CaCl_2的培养基中均能萌发,但萌发率较低。添加蔗糖、H_3BO_3和CaCl_2均可显著促进花粉萌发和花粉管生长,但高浓度的蔗糖、H_3BO_3和CaCl_2均会抑制花粉萌发和花粉管生长。pH值和培养温度均对江南油杉花粉的萌发影响显著,培养基最适pH值为6.5,花粉萌发的最适温度为25℃,过高或过低均会抑制花粉萌发。综合萌发率和花粉管长度,江南油杉花粉萌发的最适培养基为250 g/L蔗糖+200 mg/L H_3BO_3+100 mg/L CaCl_2,pH值为6.5,置于25℃光照培养96 h,萌发率为42.4%。  相似文献   

12.
针对江南油杉轻基质容器苗盘根较严重、侧须根少的问题,以不切根(CK)为对照,开展芽苗切根控根试验,研究留根长度和切根比例对江南油杉容器苗生长及根系构型的影响。结果表明:当茎芽高度≥2 cm时,依据胚根长比例进行切根移栽更有利于江南油杉轻基质容器苗的生长和改善根系质量,且以切根1/2效果最佳,但留根长度不宜超过4 cm。综合根系参数分析结果,与不切根相比,芽苗切根后主根长缩短26.12%~45.25%,根径增加25.33%~41.45%,一级侧根数增加15.51%~70.81%,一级侧根长度的最大增幅为50.00%~69.05%,盘根现象能减少到3.33%。本试验中,对促进生长和改善根系构型效果较好的试验处理为切根1/2和留根2 cm,由于分叉根的大量形成,侧根的萌发面积增加且形态更高级,苗木根系呈现须根化,根系构型更合理。  相似文献   

13.
遮光度对白木香种子萌发和幼苗生长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福建林业科技》2015,(3):110-112
采用遮光网探讨不同遮光度对白木香种子萌发和幼苗生长的影响。结果表明:遮光度75%、50%条件下,白木香种子萌发时间最早,萌发率达到80%以上;自然光(CK)条件下,萌发率最低,萌发时间最迟。不同遮光度对白木香幼苗生长有极显著影响,遮光度75%、50%条件下,白木香幼苗存活率较高,生长较迅速;遮光度90%条件下,白木香幼苗存活率最高,但生长较差;自然光(CK)条件下,白木香幼苗存活率低,生长慢。说明在白木香育苗过程中,适当的遮光能够促进白木香种子的萌发和苗木的生长。  相似文献   

14.
文章初步研究了光照、温度、水分、沙埋深度等环境因子对花棒种子萌发的影响。结果表明:花棒是需光植物,在全光照条件下萌发好;全光照最适宜温度为25℃,发芽率高达94.4%;在无光照下最适宜温度为25℃,发芽率达到了83.2%;土壤含水量为20%是花棒种子萌发的最适宜含水量,发芽率达到81.6%;沙埋深度对花棒种子萌发有影响,浅层沙埋适宜花棒种子萌发。  相似文献   

15.
27年生江南油杉人工林天然更新及其幼苗生长特征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对27年生江南油杉(Keteleeria cyclolepis)人工林的生长状况和天然更新特征调查,结果表明:树高年均生长0.87 m,胸径年均生长0.96 cm;天然更新幼苗地径分布在0.5~3.0 mm之间,苗高在30 cm以内,并集中于东、南方位树冠垂直投影范围;幼苗生长密度峰值出现在距离树干1 m和4 m处。江南油杉人工林的幼苗生长期,应及时抚育除草,避免遮挡光照,从而提高造林成活率。  相似文献   

16.
指出了文冠果是北方地区重要经济树种,采用水分胁迫变化方式研究了对文冠果种子生长的影响。结果表明:土壤20%含水量处理对文冠果种子的萌发和幼苗生长效果显著,而土壤50%含水量处理抑制了种子萌发和幼苗的生长。在本溪地区,20%土壤含水量对文冠果种子生长较为适宜。  相似文献   

17.
干旱胁迫下钙离子对矮牵牛种子萌发及幼苗生长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了了解干旱胁迫下矮牵牛(Petunia hybrida Vilm.)的生长适应能力,试验通过聚乙二醇(PEG-6000)模拟不同程度的干旱条件,研究了干旱胁迫及胁迫后施用CaCl_2对矮牵牛种子萌发和幼苗生长的影响。结果表明:在25℃最适温度下,随着干旱胁迫程度的加剧,矮牵牛种子的发芽率、发芽势、发芽指数及幼苗的胚根长度、胚芽长度、鲜重、干重均呈逐渐下降的趋势。在50%PEG-6000胁迫下,矮牵牛种子及幼苗的以上7项指标最低,其发芽率、发芽势分别为14.67%、2.00%,较对照分别下降了84.50%、95.00%;在50%PEG-6000干旱胁迫下对矮牵牛种子施用CaCl_2,矮牵牛种子的发芽率、发芽势、发芽指数,以及幼苗的胚根长度、胚芽长度、鲜重、干重,随着钙离子浓度的增加均呈先上升后下降的趋势,其中30mmol/L的CaCl_2溶液对其缓解效果最好,其发芽率、发芽势分别为79.33%、31.33%,分别是对照的5.41倍、15.67倍。  相似文献   

18.
木荷种子萌发及对干旱胁迫的响应   总被引:3,自引:1,他引:3  
以不同渗透势的PEG(6000)溶液模拟干旱胁迫条件,研究木荷种子的萌发、幼苗生长和累积吸水率对干旱胁迫的响应。结果显示:木荷种子的萌发率、幼苗生长及累积吸水率与PEG溶液的渗透势之间呈显著的负相关关系,但渗透势为-0.3~-0.6 MPa时,种子的萌发率比对照要高一些。在渗透势达到-1.8 MPa时,仍有少量种子(5.2%)能萌发,说明木荷种子具有一定的抗干旱胁迫能力。另外,经PEG处理后复水,种子的萌发率均高于对照的32.4%,提示PEG处理可以打破木荷种子的休眠现象。  相似文献   

19.
选择我国西南地区特有树种云南松(Pinus yunnanensis)为对象,研究了其种子萌发对温度、光照和外源性赤霉素及其交互作用的响应。结果表明:(1)20/5℃、25/10℃条件下云南松种子萌发率最高(分别为42%±0.30、40.25%±0.31),温度过高(30/20℃)、过低(4℃)均不利于云南松种子萌发;(2)在光照和黑暗条件下,云南松种子均可正常萌发,光照对云南松种子萌发率没有显著影响(P>0.05);(3)云南松种子为非休眠类型,在攀西地区春季雨季前期播种有利于其幼苗建立。本文揭示了种子萌发对不同环境因子的响应特征,旨在认识云南松种子的萌发特性,促进造林工程中科学储藏种子和适时、适地播种,对提高西南地区生态恢复造林成活率和幼林的保存率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20.
以来自广西、福建15个种源江南油杉种子为材料,分析比较不同种源江南油杉种实在表型性状、萌发特性上的差异,为优良种源的早期选择及进一步的选种育种和种子生产提供参考。结果表明:江南油杉饱满种子千粒重106.86~193.35 g,近50%的种源其种子饱满率低于50%,田间出苗率种源间平均值为41.78%。江南油杉种实生物学性状种源间差异显著,产地效应明显。种子饱满率、田间出苗率、单果重和球果体积变异幅度较大,球果直径和种子形态指标的变异幅度较小。主成分分析结果表明,田间出苗率和果径比是江南油杉种子品质构成的最重要因子,千粒重和饱满率是次重要因子。江南油杉种子生物学性状不同产地间差异显著,这对江南油杉种源的选择与改良具有积极意义。综合4项重要指标对本研究中15个种源江南油杉种子评价得出,广西以恭城和大桂山种源种子较优,福建以福清、闽侯、闽清、永泰、邵武种源种子较优。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