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6 毫秒
1.
宝鸡市典型沼气生态农业模式的结构和效益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简述了宝鸡市沼气生产的基本情况,分析了该市实施的"沼气池—厕所—畜舍—菜(果、粮)"、"桑—蚕—双孢蘑菇—畜舍—沼气池"、田犇秦川牛繁育场大型沼气3种典型沼气生态农业模式的结构和效益,并提出了沼气生态农业的发展对策。  相似文献   

2.
通过2003年4月15日~5月30日对内蒙古自治区奈曼旗22个苏木(乡)、镇,62个村,112个典型户的实地详细调查,在将奈曼旗划分为三大生态经济类型区的基础上,针对每一类型区归纳、总结出了适合当地实际的生态经济适用模式。Ⅰ.南部低山丘陵生态经济区:(1)林特产品开发模式,(2)小流域综合治理模式;Ⅱ.中部沼坨沙生态经济区:(1)风沙综合治理模式,(2)林-草-畜-粮模式,(3)“四位一体”能源生态模式;Ⅲ.中北部草甸平原生态经济区:(1)种-养-加模式,(2)农防林-节水工程高效种植业模式。着重分析了各模式的运行情况及产生的生态经济效益,最后对奈曼旗生态经济由适用模式向优化模式转变,实现生态系统与经济系统的良性循环提出了发展思路。  相似文献   

3.
农户型“猪-沼-石榴”循环农业模式能值及经济效益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以农户型"猪-沼-石榴"循环农业模式(模式Ⅰ)作为切入点,将单一石榴种植模式(模式Ⅱ)和单一生猪养殖(模式Ⅲ)作为参考,运用能值理论和方法对三种模式的结构、能值流特征、综合效益进行定量分析。结果表明:三种模式中,模式Ⅰ能值产投比(OIR)8.49,高于模式Ⅲ,低于模式Ⅱ;能值反馈率(EFR)最低0.010;环境负载率(ELR)最低,分别降低了1.647、0.530;能值废弃率(EWR)最低,降低了14.4%;系统可持续发展性能(EISD)最高,分别增加了9.823、8.830;对比单一农业模式,模式Ⅰ各子系统经济产投比在不同程度上都有所增加。综上说明该模式具有资源利用率高、低排放、环境压力小、富有活力和可持续发展潜力,生态经济综合效益佳等优势,可将农村地区生活方式由资源浪费型转变为清洁节约型。  相似文献   

4.
"十二五"以来,湖北省潜江市农村沼气项目建设发展迅猛,各类沼气工程在无害化处理养殖粪污,产生沼气造福于民的同时,也产生了大量的沼液、沼渣,为了防止二次污染,变废为宝,发展生态农业,近几年,在潜江市农业局党委的统一部署下,由潜江市生态能源局牵头,开展了沼液在农作物病虫害防治上的综合应用,取得了一定成效。  相似文献   

5.
关中“猪-沼-粮”循环农业的能值评价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应用能值分析法对临潼区的“猪-沼-粮”三位一体的循环农业、秸秆还田种植以及单一养殖进行能值流、能值的投入与产出以及能值指标进行横向对比分析,结果表明:“猪-沼-粮”循环模式的能值自给率(ESR)为0.005,比单一生猪养殖业提高了0.5%;系统净能值产出率(EYR)分别增加了10.84、5.43;系统可持续发展性能指标(EISD)分别增加了 5.81、5.03;环境负载率(ELR)分别降低了10.76、0.97;能值废弃率(EWR)比单一生猪养殖业降低了8.63%,该模式具有资源利用率高、低排放、环境压力小、系统可持续发展能力强等优点,是生态经济效益最佳的生产模式,适合在关中平原大力推广,但仍需加大现代科技的投入和对系统的经济开发利用,促进“猪-沼-粮”循环模式的进一步推广。  相似文献   

6.
以甘肃境内42个农村社区的调研数据、统计资料和实证研究数据为基础,运用因子分析法中因子载荷、主成分分析方法,探索灾害、生态退化与贫困之间的耦合性,并建立了三者之间的耦合模式,据此首次在中国提出了"灾害风险管理-生态恢复-生计改善耦合模式",为21世纪气候变化背景下实施新型扶贫机制、生态治理和灾害管理提供了理论基础和决策依据。研究结论表明:"人类与自然耦合系统"中灾害风险、生态环境退化与经济贫困三者之间具有负向耦合关系,其中,经济贫困是"灾害频发-生态退化-贫困加剧"恶性循环的外部驱动力,环境退化和灾害频发只是经济贫困的外在表现和结果。要打破生态退化、灾害频发及贫困加剧的恶性循环,需要决策部门在生态治理、灾害风险管理及扶贫领域推行"灾害风险管理-生态恢复-生计改善耦合模式",打破垂直管理的部门壁垒,设计跨领域横向合作项目,推动可持续发展  相似文献   

7.
山地、绿洲、荒漠是干旱区三大地理景观,三者通过生态资源耦合层、生态经济系统耦合层、农业产业系统耦合层及生态地理耦合层的叠加作用,最终可使绿洲系统功能放大.提出了山地,绿洲,沙漠各子系统应给予重新定位,才能合理高效发挥山盆系统的整体功能.进一步确定山盆系统不同生态-经济分区的功能定位:即山地-基础资源的维持保护功能(突出...  相似文献   

8.
宁夏中部干旱带草地生态农业体系建设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针对宁夏中部干旱带生态系统脆弱和农业生产低而不稳的现状,开展了"土地-植物-动物-社会产品"四位一体的草地生态农业生产模式研究.结果表明,改良退化天然草地、实施草地科学放牧、优化植物生产系统种植结构、发展节水高效农业、建立草畜转化与优化饲养体系等措施可实现生态和农业的协调发展.建立和发展草地生态农业体系是宁夏中部干旱带...  相似文献   

9.
我国沙区治理的根本在于农业资源,尤其是土地如何合理、高效的利用,其中土地利用结构优化具有重要意义."大面积搞生态,小面积搞生产"是优化的基本原则,根据 "优化生态-生产范式",建立了科尔沁沙地奈曼旗八仙筒镇的"坨甸"土地利用模式.借助遥感和GIS技术对位于科尔沁沙地的八仙筒镇土地利用进行生态安全评估和优化.评估表明,优化结果可以达到生态-生产效益并重的目标.  相似文献   

10.
当阳市凤凰山柑桔产销者协会会长、副研究员许贵云,1998年承包凤凰山柑桔场2hm^2果园,由于他注重科学管理,积极推行猪-沼-果生产模式,大胆探索柑桔病虫无害化实用技术,短短7年,凤凰山柑桔场已变成满山银叶葱茏的花果山,产量、产值直线上升.  相似文献   

11.
基于典型案例,采用能值分析法对沼气工程模式、生物有机肥生产模式和堆积发酵还田模式进行定量的能值评价、分析及比较。结果表明:三种模式从成本、生产效率、自我支持能力、处理废弃物能力、对环境的压力等方面来看效益都较好。但在系统自组织能力、可持续性方面,生物有机肥模式和堆积发酵还田模式效益均差、沼气工程模式效益最好。并认为应提高现有模式综合效益、探索多样化模式、沼气工程建设应考虑多种必要因素、应解决模式冬季运作问题。  相似文献   

12.
助迁、保护捕食性天敌控制桔全爪螨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报道了生防园和常规化学防治园中桔全爪螨及其主要天敌的种群数量动态。在春季助迁尼氏钝绥螨补充自然天敌数量的不足,结合其他天敌的作用,使试验期间生防园中桔全爪螨种群数量得到控制。而在常规化学防治园中,桔全爪螨密度大大高于生防园  相似文献   

13.
施用沼肥对番茄田节肢动物群落结构及番茄产量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等氮、等磷、等钾的条件下,对番茄田分别施用化肥、沼肥加化肥、沼肥加饼肥,研究不同施肥类型对番茄田节肢动物群落结构及番茄产量的影响。结果显示,施用化肥害虫种类为2.17±0.29种/m2,害虫个体数量为48.92±2.25头/m2,目标害虫桃蚜Myzus persicae(Sulzer)个体数量为40.83±1.08头/m2,均显著高于施用沼肥加化肥和沼肥加饼肥。施用沼肥加饼肥节肢动物群落多样性指数为2.4115±0.0324,均匀度指数为0.9472±0.0205,均显著高于施用化肥和沼肥加化肥,且施用沼肥加化肥显著高于施用化肥;优势度指数为0.3987±0.0224,显著低于施用化肥。施用沼肥加饼肥节肢动物群落稳定性Ss/Si指数为0.0686±0.0007,显著高于施用化肥;Sn/Sp指数为1.4153±0.0281,显著高于施用化肥和沼肥加化肥。施用沼肥加化肥、沼肥加饼肥的番茄产量与对照施用化肥相比无显著差异。表明番茄田施用沼肥减少了化肥施用量,促进了节肢动物群落的稳定性,对番茄产量无显著影响。  相似文献   

14.
为了明确沼液在防治稻瘟病中的应用价值,本研究使用菌丝生长抑制法测定了沼液对5种植物病原菌的抑制能力,结果显示,沼液对水稻稻瘟病菌、水稻稻曲病菌、玉米纹枯病菌、大豆根腐病菌、辣椒疫霉菌具有不同程度的抑制能力,抑菌率分别为90.34%、83.55%、73.88%、10.23%、16.40%,沼液原液抑菌效果明显优于沼液无菌液。在盆栽试验中,沼液原液及50%稀释液对稻瘟病防治效果较好,防效分别为72.67%、64.60%。田间试验结果表明,沼液原液对叶瘟、穗颈瘟防效分别可达58.99%、66.57%,与对照药剂1000亿孢子/g枯草芽胞杆菌可湿性粉剂的防效差异不显著。通过对沼液内生细菌的分离、筛选及鉴定,确定了沼液内含有解淀粉芽胞杆菌Bacillus amyloliquefaciens、枯草芽胞杆菌B. subtilis、甲基营养型芽胞杆菌B. methylotrophicus、类地衣芽胞杆菌B. paralicheniformis等拮抗细菌。以上结果表明,沼液作为稻瘟病的生物防治资源具有良好应用前景。  相似文献   

15.
以96-D-10水稻为供试作物,在宁夏引黄灌区灌淤土上,研究以沼渣为主要原料的有机无机配方肥对水稻产量和经济效益及环境的影响。结果表明:与农民习惯施肥处理(PF)相比,配方肥Ⅰ、Ⅱ、Ⅲ处理分别增产1.8%、4.6%、5.0%,配方肥Ⅱ最高达到1556.7元/hm2,配方Ⅰ最低,只有943.1元/hm2;追肥前后各处理稻田渗漏水中总氮含量有明显变化,但变化趋势不一致,农民习惯施肥处理追肥后稻田渗漏水中总氮迅速升高,最高达25.16mg/L,配方肥Ⅰ、Ⅱ、Ⅲ处理分别为18.46、17.22和24.70mg/L,从不同层次稻田渗漏水看,总氮浓度依次顺序为30-60cm>0-30cm>60-90cm>90-150cm;收获后,0~150cm以内土壤无机氮累积量PF2最低仅为33.19kg/hm2,FP最高为61.18kg/hm2,是其他处理的1.2~1.8倍。综合以上各因素,通过试验水稻合适的配方肥为配方Ⅱ(含沼渣35%、N 20%、P2O510%),施用量为750kg/hm2,并补施重过磷酸钙(含P2O546%)97.8 kg/hm2。  相似文献   

16.
对干旱地区的红富士苹果园土壤中施沼肥定位试验施肥后收获期土壤主要土壤酶种类及活性进行分析结果表明:施沼肥土壤中主要存在脲酶、磷酸酶、过氧化氢酶和蔗糖酶等4种土壤酶,它们的酶活性存在差异,施工程沼肥果园中除蔗糖酶外其余酶活性均高于施户用沼肥果园.对土壤酶和土壤养分进行相关分析、通径分析、主成分分析结果表明,施户用沼肥果园的脲酶、过氧化氢酶和蔗糖酶和施工程沼肥果园的蔗糖酶都可以作为土壤肥力的指标,且酶活性大小受到土壤化学性质和其它酶活性影响.土壤主成分分析能较为客观地评价土壤肥力水平.  相似文献   

17.
中国农业害虫天敌信息系统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本系统利用SQL Server 2000数据库工具和Visual Basic编程语言,开发了具有查询、维护和添加功能的中国农业害虫天敌信息系统。该系统实现了天敌信息的综合管理,并可按天敌类群、生活环境(作物)、寄主昆虫种类和地理分布等条件进行快捷的查询,将天敌的分类特征、生活习性、地理分布、寄主范围等十几项信息以图文并茂的形式直观地展现在用户面前。  相似文献   

18.
以新疆膜下滴灌棉田为试材,研究氮磷减量与液体有机肥配施对膜下滴灌棉田土壤养分的影响。试验设11个处理:(1)常规施肥(NP);(2)80%常规施肥(80%NP);(3)80%常规施肥+低量氨基酸有机肥(80%NP+LAA);(4)80%常规施肥+中量氨基酸有机肥(80%NP+MAA);(5)80%常规施肥+高量氨基酸有机肥(80%NP+HAA);(6)80%常规施肥+低量黄腐酸有机肥(80%NP+LFA);(7)80%常规施肥+中量黄腐酸有机肥(80%NP+MFA);(8)80%常规施肥+高量黄腐酸有机肥(80%NP+HFA);(9)80%常规施肥+低量沼液有机肥(80%NP+LBS);(10)80%常规施肥+中量沼液有机肥(80%NP+MBS);(11)80%常规施肥+高量沼液有机肥(80%NP+HBS);分别在蕾期、花期、成熟期采集0~20、20~40 cm土层土壤,测定土壤pH值、有机质、氮、磷、钾等有效养分含量。研究结果表明:(1)蕾期时,80%常规施肥配施高量黄腐酸、沼液有机肥显著降低了0~20 cm土层土壤pH值,并对提高土壤速效氮、速效磷含量效果最好。(2)花期时,80%常规施肥配施高量沼液有机肥对提高0~20 cm土层土壤有机质、速效磷含量效果最好。(3)成熟期时,80%常规施肥配施高量沼液有机肥对降低0~20 cm土层土壤pH值、提高土壤有机质含量效果最好。综上所述,新疆滴灌棉田应用80%常规施肥配施高量沼液有机肥效果最好,是新疆滴灌棉田提高土壤肥力和肥料利用率的有效途径。  相似文献   

19.
山东烟台地区发生番茄斑萎病毒病危害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番茄斑萎病毒Tomato spotted wilt virus(TSWV)是我国进境植物检疫性有害生物,近年来相继在国内一些省份发现。利用TSWV的通用引物NF302/NR575对从山东烟台地区收集的15份疑似感染番茄斑萎病毒病的番茄样品进行检测;进一步对特异引物TSWV-NF2037/TSWV-NR2825扩增的TSWV的N基因序列克隆、测序,并对N基因片段编码氨基酸进行遗传距离及系统发育分析。结果表明,15份疑似样品中有4个样品扩增得到TSWV病毒片段;基于N基因序列分析发现,山东TSWV番茄分离物与云南TSWV番茄分离物(AEI70836.1)的遗传距离最近,为0.8%,且与云南TSWV番茄分离物聚为一支。这是山东地区首次利用分子标记证实番茄斑萎病毒病的危害。  相似文献   

20.
The deposit pattern of foliar‐applied agrochemicals, and its relation to their bio‐efficacy, has major practical importance. Thus, in our experiments, we evaluated the relevance of the deposition properties of glyphosate for its bio‐efficacy. The deposition pattern of glyphosate monodroplets was influenced by using surfactant and by applying the droplets with or without kinetic energy to the plant foliage. Monodroplets (1 μL) of glyphosate, formulated with or without ethoxylated rapeseed oil surfactant (RSO) having on average 5, 10, 30 or 60 ethylene oxide units (EO), as well as one commercial glyphosate product (CGP), were applied either by carefully placing the droplet on the foliage with a pipette (kinetic energy assumed to be near zero) or by a monodroplet generator (with kinetic energy). We selected two easy‐to‐wet (Stellaria media and Viola arvensis) and two difficult‐to‐wet (Chenopodium album and Setaria viridis) weed species as target plants. The deposit structure was determined using a scanning electron microscope with energy dispersive x‐ray microanalysis. The kinetic energy of the droplet had no consistent effect on the deposit structure or the bio‐efficacy of glyphosate formulations. In contrast, surfactants differing in EO unit, affected both the deposit structure and the bio‐efficacy of the formulations, depending upon the species. In easy‐to‐wet species, the increase in EO unit of RSO surfactant failed to affect the deposit area of glyphosate and its bio‐efficacy. However, in difficult‐to‐wet species, the increase in EO unit of RSO surfactant reduced the deposit area of glyphosate and enhanced its bio‐efficacy.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