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65 毫秒
1.
平原区高潜水位采煤塌陷土地拥有丰富的水资源,地势低洼,土壤接近饱和湿度,为人工湿地的规划建设提供了良好的自然条件。结合平原采煤塌陷土地开发复垦,对平原高潜水位采煤塌陷区进行水、土资源的优化配置,规划建设人工湿地,改善矿区城市的生态环境,推进采煤塌陷土地的综合效益的发挥。  相似文献   

2.
湿地生态是人类生存环境中的重要内容,生态景观在城市建设中占有十分重要的地位,湿地是城市景观和生态不可或缺的。文章文对城市湿地景观的生态功能做了介绍,全面分析了城市湿地的功效,并提出对其规划的建议,供参考。  相似文献   

3.
在总结国内外人工湿地传统设计方法的基础上,引入了Monod反应动力学模型和离散型水流流动模型.通过对人工湿地系统特别是对垂直复合流人工湿地系统重要水力学问题的分析研究,改进传统的根据一级反应动力学模型的设计方法,提出了复合垂直流人工湿地的优化设计方法.笔者提出的新的人工湿地结构参数推算方法,在设计的准确性和经济性等方面较传统设计方法有了较大的提高,将对人工湿地工程的构建有一定的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4.
"灌溉-排水-人工湿地"系统生态环境效应试验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通过"灌溉-排水-人工湿地"生态净化系统与传统水田排水系统对比试验,分析评价两种出水模式下的生态环境效应.研究结果表明,"水田-排水-人工湿地"生态净化系统的生态环境效应明显好于传统水田排水系统,前者出水的NH<'+><,4>-N、COD、TN、TP等有机物明显低于后者."灌溉-排水-人工湿地"生态净化系统对周围生态产生的主要是正面效应.此生态净化系统使水资源得以重复利用,可减少氮、磷流失,减轻农业面源污染.对当地水资源匮乏的现象起到缓解作用,对当地农户节约用水起到示范作用.  相似文献   

5.
人工湿地基质及其去污机理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根据人工湿地基质的来源将其分为天然基质、工业副产品基质和人造基质.对常见的人工湿地基质如沸石、页岩、粉煤灰的去污能力进行了比较,并对基质去除悬浮固体物、有机物、氮、磷、重金属、硫的机理进行了阐述.最后提出了人工湿地基质选择的建议.  相似文献   

6.
随着对自然环境过度开发情况的加剧,我国对自然环境的恢复、保护工作在不断的加强,我国各地秉承"可持续发展观"开展了相应的环境保护工作。人工湿地建设、恢复,就是对自然环境保护、修复的重要途径。结合人工湿地的特点以及作用,本文对人工湿地管理、保护、开发存在的问题以及发展路径进行了阐述,希望为我国生态环境的可持续发展建设提供有益借鉴参考。  相似文献   

7.
石佛寺人工湿地环境效应与生态管理对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以石佛寺人工湿地为研究对象。通过调查研究与数据分析,石佛寺人工湿地主要环境效应包括湿地内物种多样性、对水质具有改善作用、对微气候及周围气候具有改善作用等。石佛寺人工湿地对生态环境产生了正面影响,但新形成的湿地生态系统还具有脆弱性,还需要加强管理,经分析主要生态管理对策如下:对芦苇、蒲草和荷花进行收割;对过渡生长的浮叶和沉水植物进行适当的控制与打捞,但要保证该物种不会消失;建立植物缓冲带;限制旅游等。  相似文献   

8.
人工湿地生态驳岸的建造设计与技术及其应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传统驳岸存在缺陷和不足,促使生态驳岸建造形成与发展。将人工湿地生态驳岸的特性融入建造设计中,兼顾生态驳岸的功能目标、运行效果,结合地形地质、生态水文和建造技术,探讨了生态设计和建造技术的应用。郑州绿博园湿地区应用该技术,效果良好。  相似文献   

9.
为了解决垂直流人工湿地的堵塞问题,将直接投加本源微生物菌剂的水处理技术与人工湿地相结合,采用“预处理+改善基质”的方法,对进入湿地前的水体投加本源微生物菌剂以降低进入湿地的污染负荷,并在湿地的基质中掺加固化后的本源微生物菌剂来降解堵塞湿地的淤积物质,由此治理湿地堵塞并提高污水处理效率.以深圳市甘坑河和甘坑人工湿地为例进行治理,经治理一个月后,人工湿地出水水质达一级排放标准,各项指标的去除率为:COD,80%~90%;BOD5,85%~95%;氨氮,75%~85%;总磷,55%~65%.从2005年治理至今人工湿地仍运行良好,结果表明,此种方法能够使人工湿地恢复其污水处理能力,解决人工湿地堵塞问题.  相似文献   

10.
南方农田灌溉水人工湿地处理工程设计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以福建长乐基本农田示范区为研究区域,通过采集化验灌溉水样品,依据国家标准确定其污染程度和主要污染物。在综合考虑各种水污染修复方法的适用范围和经济技术可行性后,结合当地实际条件,选用多级表面流人工强化湿地系统治理灌溉水有机污染,最后对人工湿地的修复效果进行评价。评价结果表明:研究区内农田灌溉水的SS、COD和氨态氮污染物质量浓度削减率分别为91%、59%、49%,出水达到农田灌溉水质标准和地表水Ⅴ类水质要求,保证了灌溉水水质,提高了作物产量与品质。同时,生态修复措施恢复重建了河道湿地的生态功能,实现环境效益与经济效益的统一。  相似文献   

11.
【目的】解决包头南海湿地氮磷等营养元素富集的问题,提升包头南海湿地的水质。【方法】于2017年7—9月,在包头南海湿地构筑了一段由3种水生植物单独或混合种植的人工浮岛,并对浮岛的水质进行跟踪监测。【结果】经过92 d的试验处理,风车草对TN的去除效果最好,去除率为36.02%,可以使水体中TN质量浓度提高到地表水Ⅴ类标准;风车草+水葱+千屈菜对TP的去除效果最好,去除率为41.61%,可以使水体中TP质量浓度从地表水Ⅴ类标准提高到Ⅳ类标准;对CODcr去除效果最好的是风车草+水葱+千屈菜,去除率为27.01%。对浮游藻类抑制效果最好的是风车草,可以有效抑制水华束丝藻。【结论】混合植物人工浮岛比单一型人工浮岛去除氮磷等有机物的效果要好,尤以风车草、水葱、千屈菜3种植物混合组成的人工浮岛对氮磷等有机物的效果最好。风车草、水葱、千屈菜可以作为包头南海湿地水体富营养化防治的浮岛栽培植物来进行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2.
人工湿地脱氮性能优化分析及研究建议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简要论述了人工湿地生态系统氮转化的几种主要影响因素.进行了人工湿地植物的选择、不同的进水方式对提高大气复氧的研究和增加湿地系统碱度的措施等方面的讨论.从碱度方面分析,提出了分步硝化、反硝化的设计构想,并做了简单的论述,同时在增加反硝化碳源的问题上设想了两种新的方案.最后,针对我国小城镇以及广大农村地区的排水特点和我国的地形特征提出了在具有一定坡度的地形上建立小型"分散式"人工湿地的建议.  相似文献   

13.
基于对南四湖水体污染情况的调查和新薛河入湖口人工湿地水质净化工程运行监测数据,运用综合评价法,建立综合评价指标体系,构建数学模型,对南四湖水质和污染水体人工湿地净化效果进行了评价。研究结果认为人工湿地的建设对于污染水体净化起到了十分重要的作用。检测结果证明,新薛河入湖口水质在Ⅲ类水与Ⅳ类水之间波动,未完全达到南水北调工程的Ⅲ类水水质要求。研究项目对农业面源污染控制和南四湖水质污染的治理具有重要参考价值。  相似文献   

14.
文章通过小试装置研究了表面流人工湿地对人工模拟生活污水的处理效果及相关运行参数。实验结果表明,表面流人工湿地系统对污水中的COD,TN,TP均有较好的综合净化能力,对各种污染物指标的去除率可分别达到COD 75%,TN 75%,TP 73%,其中COD和TN达到一级排放标准分别需3 d和4 d的表观停留时间,TP要达到二级排放标准则需6 d的表观停留时间。而且,湿地植物对TN和TP的去除有比较明显的促进作用。  相似文献   

15.
刘利 《农机化研究》2007,(11):208-210
在对扎龙湿地自然保护区的土地利用类型及其现状进行分析的基础上,对扎龙湿地湖泊水库、明水沼泽和芦苇沼泽面积上的生态环境需水量的计算方法进行了分析,同时对扎龙湿地适宜生态环境需水量及最小生态环境需水量进行研究与分析,为扎龙湿地生态环境需水量的研究提供参考依据.  相似文献   

16.
基于人工降雨的土壤水分入渗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以半干旱区农田水循环为出发点,以西辽河半干旱区建平县为代表,通过人工模拟降雨及三因素三水平正交试验设计,对不同农田下垫面处理方式对降雨入渗的影响进行研究。为全面了解情况,共选取雨强(10、20、30mm/h)、土壤初始含水率(田间持水率的50%、60%、70%)及农田下垫面处理方式(平整裸地、起垄不覆膜、起垄覆膜)3个降雨入渗影响因素。结果表明:农田下垫面处理方式变化对降雨入渗的影响受控于降雨强度,雨强为最大降雨累积入渗量的首要影响因素,土壤初始含水率的影响较小。起垄覆膜对降雨入渗的影响主要体现为加快湿润锋推移,缩短入渗时间,减少降雨累积入渗量。  相似文献   

17.
人工神经网络在我国水科学中的应用与展望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简要介绍了人工神经网络的发展、结构与特点;从预测预报、评价、水灾害防治、水资源配置与管理决策4方面,综合评述了人工神经网络在我国水科学中的应用,并就人工神经网络今后在我国水科学中的应用与研究做了展望。  相似文献   

18.
为了缓解大庆市水资源供需矛盾,提高城市供水安全保障程度,利用业已形成的大庆市西部地下水位降落漏斗,建立地下水库实施水资源人工调蓄。综合分析回灌水水源、回灌水水质、回灌水量、回灌方式等,设计大庆市西部地下水库人工回灌方案,通过数值模拟计算,模拟人工调蓄效果。模拟结果表明,人工回灌可使降落漏斗区地下水位有明显上升,采用压采的同时将注水井布设于龙虎泡管线南侧的注水方案,水位恢复效果最为明显,可使漏斗区地下水位回升11 m左右。  相似文献   

19.
基于无人机遥感的高潜水位采煤沉陷湿地植被分类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为了掌握采煤沉陷湿地植被的类别和空间分布,促进矿区土地利用、管理和修复,以山东省济宁市东滩煤矿3304工作面为研究区,以无人机多光谱影像为数据源,分别采用面向对象的分类方法和监督分类方法对研究区湿地植被进行分类。基于优选的面向对象尺度分割参数,确定分类规则后构建面向对象分类模型,对湿地植被进行分类,生成植被分布图。同时,利用野外获取的322个采样点进行精度验证。结果表明:与基于像元的监督分类方法相比,面向对象分类方法显著提高了影像分类精度。监督分类方法总体精度为44. 3%,Kappa系数为0. 4;面向对象分类方法总体精度达到84. 2%,Kappa系数为0. 8。该研究为采煤沉陷区湿地调查与开采沉陷影响下地表植被空间分布规律研究提供了方法与基础数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