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37 毫秒
1.
基于分形理论,用功率谱分析方法对道路交通事故时间序列进行可行性研究,得出的结论是:在统计意义上,道路交通事故时间序列具有自仿射性,可以用分形理论进行进一步的研究。在此基础上将R/S分析方法应用于道路交通事故预测中,得到道路交通事故的发展趋势和分形维数,结果表明未来几年全国的道路交通事故有继续减少的趋势  相似文献   

2.
大中型拖拉机产量是一个复杂的非线性系统。为了探讨大中型拖拉机产量的变化规律及趋势预测,在分析分形理论原理和大中型拖拉机产量时间序列分形特性的基础上,构建了R/S分形模型,该模型具有较高的拟合度。最后,应用该模型预测了河南省2013-2015年大中型拖拉机的产量,可为农机企业调整产品结构和河南省农机部门制定农机动力发展规划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3.
利用荒漠草原人工草地豆科与禾本科牧草地上和地下生物量及根长数据,分析并建立生物量分配比例模型。结果表明:两种牧草地上-地下生物量分配模型明显不同,豆科牧草单株生物量明显高于禾本科牧草,地上-地下生物量具有明显的线性关系,拟合参数R2优于禾本科牧草,符合等速生长模型,而禾本科牧草地上-地下生物量呈幂数异速生长关系,异速生长模型的相关系数均在0.368 0以上,与WBE预测模型3/4次幂函数出现偏差;豆科牧草根冠比(R/S)为0.75,接近于中国草地R/S均值0.78,禾本科牧草R/S(1.73)明显高于中国草地R/S均值,表明豆科牧草倾向于将更多的生物量分配到地上,禾本科牧草将更多的生物量分配到地下;不同大小个体的两种牧草R/S均存在明显的可塑性,表现出种内和种间差异,均未出现最优分配理论调节地上-地下生物量分配模式;豆科牧草随个体的增大R/S逐渐变小,禾本科牧草随个体的增大R/S逐渐变大;利用牧草根长拟合其生物量模型,最优预测模型为三次曲线,相关系数在0.511 2~0.906 0。  相似文献   

4.
为了全面分析铜川地区降水的时间分布特征,为该区域水资源预测提供依据,基于铜川市1960—2013年年降水量资料,采用样本均值-均方差分组方法,确定了其分级标准及状态,并根据马尔可夫理论,运用统计学原理,验证了该降水序列具有马尔可夫性,建立了适用于该地区的加权马尔可夫链对降水量的预测模型,并根据已有资料验证了预测结果的真实有效性;再结合模糊集理论的级别特征值,对降水量做了具体预测。结果表明,采用1~5阶时间步长预测时,相对误差较小,更符合要求;2014、2015年均为正常年,2014年的降水量为585.82 mm,2015年的降水量为649.21 mm;正常年和偏枯年出现的概率较大,枯水年出现的可能性最小。  相似文献   

5.
采用完全组合设计,在长期试验基础上探讨了枯、丰2种降水年型滴灌追氮对玉米产量的影响.结果表明:丰水年整体产量高于枯水年,高水高氮和高水低氮处理在丰、枯水年间产量差异不具有统计学意义.枯水年滴灌对产量影响具有统计学意义(P<0.01),水氮互作对产量影响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追氮对产量影响不具有统计学意义.丰水年滴灌对产量影响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追氮对产量影响具有统计学意义(P<0.01),水氮互作对产量影响不具有统计学意义.不同降水年型间产量随滴灌量的增大而增大,枯水年滴灌对产量的提高幅度大于丰水年;随追氮量的增加先增大后减小,丰水年增加追氮量对产量的影响均大于枯水年.通过分析,确定了不同降水年型适宜的水肥施用模式:播种期沟施复合肥(N∶P2O5∶K2O=15∶15∶15)450 kg/hm2后,在枯水年滴灌48 mm、追氮120 kg/hm2,丰水年滴灌36 mm、追氮240 kg/hm2.  相似文献   

6.
根据变量穴施水穴播机使用要求,建立了最小施水量数学模型和电磁阀控制时间数学模型.在自行开发的变量穴施水穴播机上进行静态试验,通过改变水箱水量、施水时间,获得不同的施水量.分别采用回归分析和人工神经网络预测2种方法,研究了水箱水量、施水时间及施水量之间的关系,建立了电磁阀控制时间的数学模型.回归试验表明,在水箱水量处于满箱、半箱和1/8箱容积3种状态时,所对应的电磁阀控制时间线性回归模型的调整判定系数R2依次为0.992、0.991和0.998,具有较高的拟合度.对回归方程进行的F检验结果表明,F计算值远大于查表值,回归方程极显著.采用2-5-1型拓扑结构的人工神经网络对施水时间进行预测,结果表明,拟合的最大偏差为3.95ms,平均偏差仅为1.46ms,网络结构具有较高的预测精度.  相似文献   

7.
苹果汁中鲁氏接合酵母早期污染的电子鼻识别研究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通过电子鼻(Electronic nose,EN)检测苹果汁气味,探索电子鼻识别苹果汁中鲁氏接合酵母早期污染的可行性。利用线性判别分析(LDA)研究电子鼻对不同污染时间苹果汁的区分能力。运用载荷分析研究各传感器对电子鼻早期识别鲁氏接合酵母污染的贡献。同时对苹果汁进行感官评定分析,作为验证电子鼻检测性能的参考。运用偏最小二乘回归(PLSR)分析电子鼻信号与酵母菌浓度之间的相关性,以期建立定量检测模型。结果表明实验菌株污染苹果汁12 h后,对应的酵母浓度小于200 CFU/m L,电子鼻能够识别污染样品,而感官评定人员在这个条件下无法区分污染样品与空白样品。载荷分析表明S1、S2、S6、S7和S8传感器在电子鼻识别鲁氏接合酵母早期污染中起到重要作用。PLS结果表明电子鼻信号与酵母浓度之间有很好的相关性,决定系数R2分别为0.97(校正集)和0.93(预测集),预测标准误差分别为0.28(校正集)和0.26(预测集)。上述结果表明利用电子鼻对苹果汁中鲁氏接合酵母早期污染进行识别预警是可行的,有望在食品微生物快速检测领域得到广泛应用。  相似文献   

8.
基于分形理论的地下水位时间序列特征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通过R/S分析法和q阶矩结构分割函数法对柳园口灌区地下水位时间序列特征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地下水位时间序列存在着分形特征,分形维数处于1.054~1.311之间,并且地下水位具有长程相关性,对初始条件较为敏感;同时地下水位时间序列也具有多重分形特征,但多重分形特征较弱。  相似文献   

9.
通过添加Vc和外加磁场处理,研究莲藕多酚氧化酶(PPO)反应动力学的变化规律.以邻苯二酚为底物,莲藕PPO褐变反应动力学符合米氏方程所描述的单底物酶促反应动力学,Km为0.775 mol/L,Vmax为11.150 U/min.Vc对PPO有较强的抑制作用,反应动力学参数Km为0.081 mol/L,Vmax为3.243 U/min,呈现反竞争性抑制,表现为褐变出现滞后,随Vc浓度的增大滞后时间逐渐增长,且呈现S型趋势,并建立了相应的反应方程.不同磁场强度下,随着处理时间的变化,PPO活性呈现波动性.3.17 A/m磁场强度下处理4 h的酶液其反应动力学曲线表现为S型,并建立了相应的反应方程.  相似文献   

10.
基于CFD的离心泵轴向力计算与试验   总被引:9,自引:3,他引:9  
离心泵特别是高压多级泵的设计中,轴向力的预测是一个关键的问题.现有的2种轴向力预测方法,试验测量耗费时间和财力,而采用经验公式计算,其精度及适用性又较差.本文以CFD技术为基础,对一台井用潜水泵内部流场进行数值模拟,得到泵轴轴端及叶轮表面的压力分布,从而预测出泵的轴向力.对泵样机进行轴向力试验,得到其全工况下的轴向力分布.比较泵主要工况下预测值与试验值,结果较为一致,且预测值最大误差小于10%.  相似文献   

11.
Semi-arid agro-ecosystems are characterized by erratic rainfall and high evaporation rates leading to unreliable agricultural production. Total seasonal rainfall may be enough to sustain crop production, but its distribution and occurrence of intra-season dry spells (ISDS) and off-season dry spells (ODS) affect crop production. Rainwater harvesting (RWH) and management, especially on-farm storage ponds for supplemental irrigation offers an opportunity to mitigate the recurrent dry spells. Farm ponds are small runoff storage structures of capacities ranging from 30 to 100 m3 used mainly for supplemental irrigation of kitchen gardens, and sometimes for domestic and livestock water supply. The main objective of the study was to evaluate the hydrological and economic performance of farm ponds with the view of assessing their contributions to water and food security in semi-arid agro-systems of Kenya. Agro-hydrological evaluation of on-farm runoff storage systems entailed field survey, monitoring of water losses, analysis of rainy seasons and dry spell occurrence, soil moisture and water balance, estimation of supplemental irrigation requirement (SIR) and farm-level cost-benefit analysis of cabbage production using low-head drip irrigation system. Significant water losses through seepage and evaporation, which accounted on average for 30–50% of the stored runoff, is one of the factors that affect the adoption and up-scaling of on-farm water storage systems. Frequency analysis of rainfall revealed that there is 80% probability of occurrence of dry spells exceeding 10 and 12 days during the long rains and short rains, respectively. The occurrence of off-season (after rainfall cessation) dry spells was more pronounced than intra-seasonal (within the rainy season) dry spells. The length of intra-seasonal (10–15 days) was less than off-season dry spells (20–30 days). The occurrence of off-season dry spells coincides with the critical crop growth stage, in particular flowering and yield formation stages. A 50 m3 farm pond with a drip system irrigation system was found adequate to meet supplemental irrigation requirement for a kitchen garden of 300–600 m2 planted with a 90 days growing period cabbages. The cost-benefit analysis showed that farm ponds are feasible solutions to persistent crop failures in semi-arid areas which dominant most countries in Sub-Saharan Africa (SSA).  相似文献   

12.
分析不同取样周期下生成的小波图像,对图中显示的与降水周期有关的信息加以分析,并预测未来几年降水量的丰枯情况。先用已有数据进行验证性试验,结果周期为8年时准确性达到75%,周期为3年时准确性达到100%。根据双城市1952-2006年降水数据,利用小波模型分析降水周期变化规律,并对未来7年的降水情况进行预测,整体降水量偏低,只有2009、2012和2013年高于491mm。  相似文献   

13.
安徽省农业旱灾特征及其对粮食生产的影响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分别从旱灾的发生频率、时空分布、发生与发展过程及其对粮食产量的影响等方面,分析了安徽省农业旱灾的特征和变化趋势,以及粮食生产对干旱的响应规律。结果表明,安徽省的旱灾呈现明显周期性波动,轻重灾情交替出现,其波动周期大致为5~10年;严重以上旱灾的发生机遇平均约为4年一次,且旱灾在水旱灾害中所占的比例及其对粮食生产的致灾强度呈增长变化趋势;农业干旱灾害具有明显的区域差异性,安徽淮河流域旱灾的年均成灾面积和粮食减产量均占全省的70%左右。粮食减产率与旱灾成灾率二者之间呈现一定的正相关关系,即随着成灾率的增加粮食减产率呈上升趋势,其拟合关系以多项式较为理想,为减轻粮食灾害损失、进行旱灾治理的重点区域是该省的淮北平原和江淮丘陵粮食主产区。  相似文献   

14.
王琪  邹冬梅 《湖南农机》2016,(1):153-154
根据调查走访及实地勘察,通过分析龙源河"6·01"特大暴雨山洪发生的水文因素,以及山洪的暴雨特性与洪水特性等,探求山洪发生、发展过程的规律,为防治山洪灾害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15.
采用二次回归旋转设计方法,对丸粒化玉米种子进行了2指标3因素的热风干燥试验。通过对试验结果的分析,分别建立了在整个干燥过程中总耗能和干燥所需时间这2个试验指标与风温、风速、介质加热时间这3个试验因素之间的数学关系。通过对单因子效应的分析,确定了影响干燥过程总耗能和干燥所需时间的因素主次顺序和显著水平。应用模型优化和非线性规划法,得到了各因素的最佳参数组合。  相似文献   

16.
养护是获得高性能混凝土的重要环节,针对混凝土所处的环境特点,研究了大掺量矿渣和粉煤灰混凝土的干缩性能以及养护制度对混凝土干缩性能的影响规律。结果表明,在相同养护制度下,掺矿渣和粉煤灰的混凝土各测试龄期干缩率相对基准混凝土试件减小约5%~20%,有利于改善混凝土的干缩性能;延长养护时间有利于改善混凝土的干缩性能,养护时间宜根据需要适当延长,一般情况下不宜低于3d,且养护时间和养护方法对大掺量掺和料混凝土显得尤为重要。  相似文献   

17.
节水型冬季储水灌溉技术及其应用前景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储水灌溉在北方灌区被普遍应用,目的是将秋冬季多余的水分储存于土壤,供作物来年生育期利用。但储水灌溉灌水定额普遍偏高,水分利用率低,因此在北方缺水地区,研究提高储水灌溉的水分利用率,是节水灌溉制度研究的重要内容。对储水灌溉的水分利用效率进行了研究,探讨了在河西内陆区实行节水型冬季储水灌溉的可行性,分析了节水潜力。  相似文献   

18.
安徽淮北平原井灌几个问题的探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安徽淮北平原宜井灌溉面积占总耕地面积近80%。从该区井灌水量平衡分析入手,指出在一般干旱年份(P=75%)淮北平原井灌区的灌溉率(可灌面积/耕地面积)仅为54%左右,即使考虑短期超采,缺水率仍达23%;由于存在两类不均匀系数,井灌的实际可开采程度只有可开采地下水资源量的70%左右,考虑这一因素的影响,对井灌区的地下水资源量进行了校核,结果表明对于一次灌溉而言井灌区的地下水实际可开采量大于灌溉需水量,完全能满足灌溉开采的需求;同时,推荐了该区合理的机井数量、布井方式及井点密度,并就井灌工程建设和地下水的开发利用提出了几点建议。  相似文献   

19.
基于加权马尔柯夫链的汛期降水丰枯预测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依据榆林市秃尾河1976-2000年汛期降水资料,应用均值标准差法建立降水丰枯的分级标准,将汛期降水量分为枯、偏枯、平、偏丰、丰等5个水平年。然后针对降水量为相依随机变量的特点,采用以规范化的各阶自相关系数为权重,运用加权马尔柯夫链模型来预测和分析未来年份汛期降水量的丰枯状况,结果显示该方法是有效可行的。最后运用遍历定理进行各种滞时的马尔柯夫链特征分析,对降水序列做出了定量的描述,预测未来秃尾河流域汛期降水量出现丰水年的几率最大,为39.8%。通过对汛期降水状态的预测,可以更好的为流域防洪抗汛和水库的合理调度提供有效信息。  相似文献   

20.
基于RS的昆明市松花坝水源区土地利用变化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松花坝水库是昆明市最大的城市用水供应水源,其水量与水质变化直接关系到昆明市的供水安全,水源保护区土地利用变化是引起松花坝水库水量与水质变化的主要原因.利用1992年的Landsat-TM和2000年的Landsat-ETM 两期遥感影像资料,对松花坝水源保护区土地利用的时空变化进行分析,发现1992~2000年草地、耕地面积明显减少,休闲园地、湿地面积明显增加,森林、建筑用地面积稍有减少,建筑用地与休闲园地集聚程度增加.最后进行了驱动力分析,提出了相应的水源地保护建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