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821 毫秒
1.
为了解福建作物种质资源研究与共享利用状况。采用问卷调查方法,对福建省9个省级、7个地(市)科研单位(推广中心)进行种质资源研究和共享利用研究进行问卷调研。[结果]结果表明:科研人员整体素质普遍较高,其中从事与种质相关的人数占比64.78%;种质品质、产量性状最受关注;科研人员主要通过查找文献资料并通过单位间种质交换和自行收集获取种质;高达75.03%认为科研经费不足、试验条件和科研协作机制等是制约农作物种质研究的主要因素;加强科研合作交流、提高共享利用服务水平为优化农作物种质资源共享服务主要途径。[结论]当前农作物种质资源共享服务尚不能完全满足科研需求,建议依托福建丰富区域特色农作物种质资源,整合、集成福建作物种质资源数据平台,构建福建省种质信息共享与管理互连服务中心,实现优良、特色种质高效共享,提高资源利用率。  相似文献   

2.
旨在开展花生种植的气候适宜性评价,以确定花生种植的气候差异格局及气候适宜性分布区域。从花生生产特性与气候因素的适宜性出发,筛选出包含温度、降雨和日照特征的6个气象评价指标,利用GIS技术及模糊数学方法进行花生气候适宜性评价,评价结果划分为最适宜、适宜、次适宜和不适宜4个等级。用全国1:100万耕地矢量数据掩模分析,得出中国花生气候适宜性等级的耕地面积排比。结果表明:中国花生气候适宜性等级的耕地面积排比:适宜区>最适宜区>次适宜区>不适宜区,最适宜区主要分布在华北区域、四川盆地,占比40.78%;适宜区域主要分布在华东地区、东北等地区。得出了中国花生种植的气候优势区域并提出重点发展方向,可为种植业结构调整、花生产业布局优化等宏观决策提供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3.
HaiSOTER是全球范围内第一个1:20万尺度的完整区域SOTER数据库,也是在国际土壤参比与信息中心直接参与下由中国建立的第一个具有规范方法和多种应用模型的数据库。通过介绍HaiSOTER数据库设计与实现过程,以及HaiSOTER数据库在海南岛土壤质量系统评价、热带作物适宜性评价、全岛土壤侵蚀危险性评价和土壤多样性理论研究中的成功应用,进一步说明了建立大、中比例尺的SOTER数据库系统在中国具有十分广阔的前景和强大的生命力。  相似文献   

4.
云南高原特色现代农业产业经济分析研究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陈良正 《中国农学通报》2019,35(30):155-164
为进一步发挥云南的比较优势,加快农业转型升级,做大做强高原特色农业产业经济,从产业经济学的视角,在纵向对2012年以来云南现代农业产业经济发展的综合效益、结构特征、区域布局、组织体系及生产能力等进行系统分析的基础上,将部分主要指标放在全国和西南五省(区)两个纬度上进行横向对比,凝炼云南农业产业经济发展存在的诸如整体水平不高、结构制约突出、产业功能单一、缺乏稳定支持、主体发育不足等主要问题。作者认为,云南在以规模化大生产为基础的粮、油等大宗农产品生产上不具备优势,应充分发挥低纬高原自然地理、生物人文资源等多样化的优势,坚持和强化实施差异化发展战略,坚定不移地走多样、特色、优质、时差(季节差)和带差(气候带)的特色农业现代化发展道路。建议将发展云南有基础和潜力、价值提升空间大、且地域性强、技术要求高的特色经济作物、山地畜牧等优质农产品产业作为结构和调整的重点,将扶持经营主体、发展农产品加工业、促进一二三产业融合、拓展农业多功能性等作为农业支持政策调整的重点,供云南省及其他高原地区发展特色农业产业经济参考。  相似文献   

5.
通过在北京通州区的肥料定位试验,研究了不同施肥量对黄瓜产量、土壤硝态氮累积量及土壤水溶液硝态氮累积量的影响.结果表明,施氮量为260 kg/hm2时,达到作物最高产量,并取得最佳经济效益,从而确定该施肥量为最佳氮肥投入量;通过对不同施肥量条件下土壤NO3-N累积量的研究,将该研究区土壤对氮肥环境容量确定为N一年260 kg/hm2;通过测定作物收获后0~90 cm土壤硝态氮累积量能够有效反映对当茬作物的施肥量水平;土壤0~90 cm水溶液N03-N浓度随着氮肥投入量的增加而增大;作物收获后0~90 cm土壤水溶液中NO3-N含量与其土壤N03-N含量具有显著相关性;通过对0~90 cm土壤水溶液硝态氮含量的测定,能有效反映不同施肥水平对地下水的污染潜力.  相似文献   

6.
为合理利用气候资源、提高海棠‘怀恩’的栽培质量及促进该品种的推广,以年平均温度、年降水量、年日照时数等8 项气象因子作为评价指标,采用层次分析法及隶属函数法评价枣庄市海棠‘怀恩’栽培气候适宜性。结果表明,枣庄市海棠‘怀恩’栽培气候适宜性指数为0.851~0.894,平均值为0.871,是海棠‘怀恩’的适宜栽培区。  相似文献   

7.
土壤养分是土壤肥力的主要因素之一,也是植物营养的物质基础。由于耕种、施肥及灌溉,土壤中的养分在不断变化.因而了解土壤养分情况,对解决土壤和作物在养分供求方面的矛盾具有重要意义。本文通过对四十三团近20年土壤中有机质、氮、磷、钾、微量元素进行动态分析,提出针对性的配方施肥方案。  相似文献   

8.
陈庆红 《种子科技》2023,(2):108-110
土壤是由固体、液体和气体三相共同组成的多相体系,土壤固体包括土壤矿物质和土壤有机质,土壤矿物质占土壤的绝大部分。土壤有机质尽管只占很小一部分,却是作物和微生物养料的源泉,其来源主要有动物、植物、微生物残体和有机肥料,可直接或间接为作物生长提供氮、磷、钾、钙、镁、硫及各种微量元素,具有络合作用和缓冲作用,是耕地地力评价的重要指标,决定着土壤肥力及作物品质,对生态建设和农业可持续发展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和作用。  相似文献   

9.
以燕麦坝莜一号为试验材料,设置不施褐煤腐殖酸常规处理(CK),仅2011年施用腐殖酸,连续2年、连续3年、连续4年施用腐殖酸,以研究腐殖酸对土壤微生物量及酶活性的影响,从而明确腐殖酸对土壤生物学性状的改善效果。试验结果表明,连续多年施用腐殖酸可增加燕麦苗期土壤微生物生物量碳、氮、磷含量,增强土壤蔗糖酶、脲酶、过氧化氢酶活性,有利于培肥土壤,促进土壤中有机物质的分解和转化以及土壤碳、氮等养分的循环,达到提高土壤质量的目的。不同施用年限腐殖酸对土壤酶活性及微生物量的影响不同,连续施用腐殖酸4年的作用优于连续施用3年、2年、1年,4种处理均优于CK处理,说明土壤腐殖酸的累积效应对土壤微生态环境的改善起到积极的作用,其中多年施用腐殖酸对改善10~20cm土壤脲酶活性、微生物生物量氮含量作用显著,能为作物根系生长提供充足的氮素。试验发现土壤酶活性与土壤微生物量之间具有很好的相关性,土壤酶活性可以作为评价土壤微生物量高低的指标。  相似文献   

10.
基于GIS的县级精细化气候适宜性区划及灾害风险区划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明确大宗作物、特色作物、设施作物的气候适宜性及灾害风险的空间分布,本研究以永宁县为例,利用自动气象站资料,基于自然区划理论,采用定性判断法、聚类分析法,空间分析法等相结合,完成了:水稻精细化气候适宜性区划、设施农业精细化气候适宜性区划、水稻低温冷害风险区划及酿酒葡萄霜冻风险区划,划出永宁县各地优势农业、特色农业及设施农业的适宜种植区、次适宜种植区、可种植区和不适宜种植区。结果表明:永宁县大部地区为水稻和设施农业生产的适宜区和次适宜区;水稻低温冷害和酿酒葡萄霜冻灾害低风险区在贺兰山沿山,高风险区为高风险区为闽宁镇大部、李俊镇中西部、望洪镇西部。本研究对永宁县农业生产发挥区域气候优势、趋利避害、减轻气象灾害损失、提高各类产业整体效益具有重要意义,其成果将为永宁县各级政府分类指导农业结构调整和防灾减灾提供决策支持。  相似文献   

11.
庄河农业土地适宜性评价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胡涛 《中国农学通报》2010,26(18):289-392
摘要:本研究旨在通过比较现状与适宜性评价结果,对庄河市农业土地利用空间结构及农业布局进行分析。本研究进行庄河市农业土地资源适宜性评价的具体做法是:首先,根据选择评价因子的原则确定了用于庄河市农业土地资源适宜性评价的7个评价因素。其次,分别就这7个评价因子做庄河市农业土地适宜性单因子评价分析。再次,应用层次分析法确定了各因子的权重,采用综合制图单元为评价单元。然后,利用土壤质地、灌溉保证、交通状况等7个评价因子的图形资料和有关数据资料分别建立了各因子的空间和属性数据库,利用地理信息系统软件进行叠加分析,生成农业土地适宜性评价图,得到庄河市宜耕地、宜林地、宜牧地及其各分等的数量与空间分布。农业土地适宜性评价结果表明,庄河市宜耕、宜林、宜牧地面积分别为:1369.34km2,1639.91km2,764.75km2;分别占土地总面积的36.28%、43.45%、20.26%。  相似文献   

12.
GIS支持下的商南县小麦生态适宜性评价及种植区划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小麦是陕西省商南县重要的粮食作物,进行该区域小麦种植区划,对因地制宜种植小麦、优化区域布局有重要意义。利用GIS技术、县域耕地资源管理信息系统和层次分析法,对商南县小麦种植进行了生态适宜性评价。用专家经验法筛选各生态因子评价指标,建立了商南县小麦生态适宜性评价指标体系;将层次分析法和模糊评价法运用于各指标权重的定量计算,采用地理信息系统软件ArcGIS9.3的叠加分析功能,得到商南县小麦种植生态适宜性评价图。结果表明:高度适宜小麦种植的农田有8323.97 hm~2,占耕地面积的33.50%,适宜的有10557.46 hm~2,占耕地面积的42.49%,这两类耕地主要分布于本区域的浅山与丘陵地带,占总耕地面积的75%以上,是商南县耕地的主体;同时,本区域内余下的耕地主要分布在中山地貌区,包括勉强适宜小麦种植、不适宜耕作的耕地两种,分别有4423.41 hm~2和1543.43 hm~2,仅占耕地总面积的17.80%和6.21%。因此,通过对商南县小麦种植环境的统计和分析,总结了当地生态适应度分布的规律并绘制了空间分布图,从而为商南县在进行小麦或同类作物种植时,进行合理布局与规划提供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13.
农村居民点建设适宜度评价是高效利用农村土地资源的基础。为探讨物元模型在农村居民点建设适宜度评价中的应用,基于物元模型,按照相关项目相关标准,从自然条件、生活条件、生产条件等方面,选取了10个指标构成农村居民点建设适宜度评价的指标体系。在物元分析理论的基础上,构建了居民点适宜度评价的物元模型,并采用该模型对鄂州市汀祖镇居民点建设现状进行评价。研究结果表明:物元模型能够揭示单个评价指标的分异信息,适合用于鄂州市汀祖镇农村居民点建设适宜度评价。利用物元模型对农村居民点建设适宜度进行评价,将有助于集约节约利用土地,高效整合利用土地资源。  相似文献   

14.
基于作物模型的冬小麦气候适宜度算法研究   总被引:3,自引:1,他引:2  
为了定量分析气象条件对作物生长的综合影响,利用WOFOST作物生长模型分析冬小麦各生育期的气候适宜度。通过对华北地区3个代表站点2007—2009年生长季的冬小麦进行生长模拟,并选取2007—2008年生长季的模拟结果作为标准,以其他年份同一生育期的生物量与标准的比值作为该生育期的气候适宜度,并与统计方法的结果进行对比。结果表明,用作物模型计算得到的适宜度与产量之间呈现出较好的正相关性,决定系数为0.603,且通过了0.05置信水平检验,可用该方法对冬小麦气候适宜度进行估算。  相似文献   

15.
运用逐步聚类法进行农地适宜性评价需要完成一系列工作.首先,要根据种植某种作物的生长需要,选择评价因素,并需对获得这些因素的数据进行正确化、数量化、标准化处理.在这个基础上才能运用数学中的聚类分析,通过编纂程序,进行计算机运算,分出合理的类级,再根据每类聚类中心的高低,决定出每类的土地等级.  相似文献   

16.
在全球气候变化背景下,研究昆明小麦的气候风险度,可为科学地规避气候风险提供参考和依据,运用模糊数学理论,综合小麦气候适宜度,构建风险度模型,对昆明小麦的气候风险度进行评估。结果表明,近几十年来,昆明小麦气候风险度和日照风险度变化不大,趋势较为平稳;降水风险度偏高,变化幅度大而且有增加的趋势。随着近几十年的气候变暖,温度风险度有较为明显的下降趋势,小麦全生育期降水风险度最高,温度风险度次之,日照风险度维持在较低水平,且基本无变化。运用模糊数学理论建立的作物气候风险度模型能客观反映气候条件对小麦生长发育的风险程度。昆明小麦降水风险度高,因此在生产中可通过合理安排种植制度、水分调控等方面的措施规避气候风险。  相似文献   

17.
Suitability of not seeded test squares in crop fields for reliable ascertainment of weed threshold levels by quantitative image analysis
The possibility to measure weed ground cover using a computerized image analysis system has been reported in former investigations. In the present studies suitability of not seeded test squares in crop fields for reliable detection of weed ground cover for precise determination of weed threshold levels (beyond that crop yield losses are economically greater than costs for weed control) has been tested.
Test squares in which weed grew without competing crop as well as corresponding squares including both, growing crop and weeds, were examined for weed ground cover by computer assisted quantitative image analysis of color slides taken from the respective squares. In the squares, that includes crop and weeds, the former was removed immediately before taking the slides.
In both seasons from the beginning of weed growth in October to the latest feasible application time of herbicides in April weed growth as measured by ground cover in the not seeded test squares did not differ significantly from that grown under competition of winter barley.
Results indicate, that up to the growth stage of weed where herbicides if ever should be applied at the latest, crop-free test areas in the same field could serve for correct determination of weed growth by image analysis.  相似文献   

18.
[目的] 建立海南昌江地区芒果花期气候适宜性评价指标和模型,以期为芒果气象灾害防范提供依据。[方法] 利用相关系数法确定权重建立气候适宜度,根据其与芒果气象产量的相关性,确定气候适宜性评价指标。[结果] 气象产量丰歉指数与气候适宜指数呈显著相关关系;芒果花期适宜度指数低值主要在12月-2月上旬;湿度适宜度指数更能反应芒果单产的丰歉情况。[结论] 建议芒果开花期安排在2月中旬及以后,可大概率避开低温阴雨天气;开花期间天气干燥对芒果丰产较为有利。适宜度指标可以用于评价气候条件对芒果开花期的适宜程度。  相似文献   

19.
国审小麦新品种“花培5号”的选育及其特征特性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花培5号是利用 “豫麦18×花4-3”F1代花药培养诱导出单倍体花粉植株,经染色体加倍选育成功的国审冬小麦新品种,具有高产、稳产、抗寒、抗旱、抗病、适应性广等优点,参加国家黄淮南片区试及生产试验产量均获第一,区试混合样籽粒品质指标均超过国审中筋麦标准。  相似文献   

20.
为比较DSSAT模型和模糊数学方法用于冬小麦气候适宜度评价的效果,利用河南省杞县和汤阴县1999-2013年的气象资料、冬小麦发育期及产量数据,采用DSSAT模型和模糊数学方法构建两种冬小麦气候适宜度评价模型,并计算不同生育期和全生育期的冬小麦气候适宜度。利用相关分析方法,检验两种方法估算的冬小麦气候适宜度的评价效果。结果表明:杞县和汤阴县的出苗至越冬期、返青至拔节期、拔节至开花期、开花至成熟期,模型法估算的冬小麦气候适宜度与模糊数学法估算的冬小麦气候适宜度变化趋势基本一致,且呈正相关,而两个地点的越冬至返青期,两种方法估算的冬小麦气候适宜度呈负相关。两个地点两种方法估算的全生育期冬小麦气候适宜度变化趋势与实测产量的变化趋势基本一致,且两种方法估算的冬小麦气候适宜度呈正相关。模型法估算的冬小麦气候适宜度的标准差和变异系数均高于模糊数学估算的冬小麦气候适宜度的标准差和变异系数。但与模糊数学法相比,DSSAT模型估算的冬小麦气候适宜度与实测产量变化更接近。DSSAT模型可用于冬小麦气候适宜度评价研究。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