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500 毫秒
1.
南四湖是南水北调工程中十分重要的调蓄湖泊,对于南四湖水量水质之间关系的研究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在总结分析前人对南四湖上级湖水量水质研究的基础上,由统计数据资料,运用MIKE21模型,模型参数主要选取湖内糙率、污染物扩散系数以及污染物降解系数,模型所选取的污染物指标为COD和TP两种。对模型参数进行验证后,模型具有一定的代表性和准确性。将模型应用于模拟方案进行模拟分析,模拟分析了多情景下南四湖上级湖内水质变化过程,并根据结果分析得到南四湖上级湖内水量水质响应关系,为南四湖水质改善提供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2.
南水北调南四湖水位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南水北调东线工程利用南四湖下级湖调蓄、上级湖输水。南四湖是山东省最大的淡水湖泊,以二级坝为界分为上、下级湖。根据洪水计算,确定了工程的防洪水位;根据下级湖调蓄情况下、上级湖天然状态下的水位进行长系列调节计算,确定了泵站工程和湖内输水工程的设计条件。  相似文献   

3.
近50年来自然与人类活动影响下南四湖水位变化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南四湖是华北地区最大的淡水湖,通过对南四湖近50年来降水量、湖泊水位和蓄泄水量等水文要素分析,结果显示南四湖水位和蓄水量有较大变化,水位和蓄水量的变化除与年降水量的大小等自然因素有关系外,还与湖区工农业用水量的变化及水利工程建设等人类活动有关系.对南四湖水量蓄、泄变化关系分析可看出,在丰水年和平水年它表现出相似于天然湖泊的性质;而枯水年则体现出人工控制型湖泊特点,整年过程中湖泊处于以蓄为主的状态,对径流起显著调节作用.南水北调东线工程实施后,下级湖在输蓄水期间将长期维持33.0 m的高水位,结果会使南四湖的水位变化保持一个相对稳定的高水位状态.  相似文献   

4.
以南水北调东线江苏段"洪泽湖—骆马湖—南四湖下级湖"库群系统为研究对象,以缺水量最小为目标,构造库群水资源联合优化调度模型,并采用大系统分解-动态规划聚合方法进行求解。以系统各水库的可供水量为协调变量,将模型分解为洪泽湖、骆马湖、南四湖下级湖3个水库优化子模型。该子模型以水库可供水量为决策变量、水库库容离散值为状态变量;在"单库"子模型优化基础上,以各水库的供水量为决策变量,水库可供水量的离散值为状态变量构造聚合模型,子模型和聚合模型均为一维动态规划模型,采用动态规划方法进行求解。通过优化计算,与常规调度成果比较,P=50%、75%、95%来水频率下系统供水量相应提高了0.2%、0.5%和0.8%,系统总缺水量相应减少了36.5%、4.7%和1.5%,总弃水量相应减少了30.7%、32.8%和100%。  相似文献   

5.
针对特殊干旱年山湖水库水资源优化调度问题,提出了单座年调节水库与补库泵站、调水泵站联合运行的“一库两站”系统水资源优化调度模型.模型以年内各阶段受水区缺水量平方和最小为目标函数,各阶段水库的供水量与外调水量为决策变量,水库年可供水量、调水泵站年提水量、库站联合运行调度准则为约束条件,采用动态规划逐次逼近法求解,获得了水库最优的供水量过程和弃水量过程、补库泵站最优的补水量过程以及调水泵站最优的提水量过程.结果表明:山湖水库“一库两站”系统水资源优化调度可将系统缺水量从16万m3减小至8.6万m3,而水库弃水量从84.1万m3减小至0,泵站补水量从2 190万m3减小至2 140万m3,外调水量从380万m3增加至390万m3.该成果可为采用类似“一库两站”系统供水灌区的运行管理提供借鉴和参考.  相似文献   

6.
南水北调中线工程的实施有利于缓解我国北方缺水问题,但对汉江下游的水文情势与水资源供需关系也会产生一定影响。本文采用蒙大拿法、7Q10法和月保证率设定法计算河道内最小生态环境需水量,采用弃水系数法计算汛期洪水弃水量,在此基础上利用扣损法对现状条件和不同调水方案情景下的水资源可利用量进行计算分析。研究结论为:水资源可利用量随着调水量的增大而减少;调水145亿m3方案下,偏枯水年和特枯水年的供水保障率相对较低,而引江济汉工程可使其水资源可利用量增加,从而满足汉江下游的用水需求;调水82亿m3方案下的整体水资源可利用率要高于其他情景,现状条件下的水资源可利用率最低。  相似文献   

7.
河套灌区节水改造工程实施前后区域地下水位变化的分析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河套灌区节水改造工程实施后 ,引黄水量将由现状的年平均 (近 10年 ) 5 2亿m3 减少到 40亿m3 。由于引黄水量的大幅度减少 ,人们一直担心是否会由此导致灌区内区域地下水位的大幅度下降 ,从而造成该地区生态环境的破坏。在缺乏观测试验资料的情况下 ,本文采用集中参数模型对河套灌区节水改造前后区域地下水位变化进行了模拟分析计算 ,结果表明 ,在引黄水量每年减少 12亿m3 的情况下 ,区域地下水位下降幅度较小 ,约为 0 .4m ,对该地区的生态环境不会造成不利影响  相似文献   

8.
滨州市南依山,北濒海,境域大部为退海之地,当地水资源量6.88亿m3,可引黄河水量7.7亿m3,全市可利用水资源量共14.58亿m3,目前实际开发利用量达15.25亿m3,水危机严重制约着经济社会发展.笔者在分析了当地水资源承载力、经济社会用水状况和开发利用存在问题的基础上,提出了构建用水总量控制体系、用水定额控制体系,严格取水许可管理,建设节水型社会以缓解水危机的建议.  相似文献   

9.
石羊河流域重点治理工程完成后,2010年西营河向下游民勤调水达1.2亿m3,灌区渠首引水量由2003年的3.2亿m3减少至2010年水权水量的2.15亿m3,减幅达32.8%,如何保证完成石羊河流域重点治理目标任务的同时,确保灌区经济社会发展与生态文明、优化配置水资源,提高水的利用效益是核心.在这里,仅就如何优化调度,合理利用分配给灌区有限的水资源使用权进行探讨,并提出了最佳的利用模式.  相似文献   

10.
南四湖水体氮磷及叶绿素空间分布特征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研究分析了南四湖水体氮、磷、叶绿素a含量及空间分布特征。结果表明,南四湖水质主要参数在各湖区的分布存在明显的非均一性。南阳湖水体TN、DTN、NH4+-N、TP、DTP、PO43--P浓度均显著高于其他3湖区的,但独山湖、昭阳湖和微山湖水体不同形态氮、磷浓度间无显著差异;水体中DTN、NH4+-N与TN以及DTP、PO43--P与TP浓度呈显著相关;南四湖水体中叶绿素浓度的分布呈现出较大的差异,南阳湖水体叶绿素浓度最高、微山湖的最低,叶绿素a浓度与TN/TP比值、pH值间呈显著的对数负相关,与不同形态氮、磷及COD浓度间呈显著的对数正相关。  相似文献   

11.
基于对南四湖水体污染情况的调查和新薛河入湖口人工湿地水质净化工程运行监测数据,运用综合评价法,建立综合评价指标体系,构建数学模型,对南四湖水质和污染水体人工湿地净化效果进行了评价。研究结果认为人工湿地的建设对于污染水体净化起到了十分重要的作用。检测结果证明,新薛河入湖口水质在Ⅲ类水与Ⅳ类水之间波动,未完全达到南水北调工程的Ⅲ类水水质要求。研究项目对农业面源污染控制和南四湖水质污染的治理具有重要参考价值。  相似文献   

12.
在南四湖湖区浅水域、废弃池塘、塌陷地水域和入湖河口水域4个生态区种植菰茭草、芦苇、蒲草、湖菱、莲藕和芡实6种水生经济植物,分别测定了其对富营养化水体中的总氮(TN)、总磷(TP)、氨氮(NH3-N)和化学耗氧量(COD)的净化效果。结果表明:6种水生经济植物均可显著降低水体中TN、TP、NH3-N和COD含量,具有较好的净化能力。同一生态区域条件下,菰茭草处理对这4种污染物的去除率均大于湖菱处理。同一水生经济植物(菰茭草、湖菱)相比,随着生态区域污染物含量降低,其对这4种污染物的去除率则呈下降趋势,且菰茭草处理的去除率显著高于湖菱处理。从对废弃池塘水体中污染物的去除率来看,对TN的去除率表现为菰茭草>湖菱>芦苇>莲藕>蒲草>芡实,对TP的去除率表现为菰茭草>莲藕>芡实>蒲草>芦苇>湖菱,对NH3-N的去除率表现为菰茭草>芦苇>莲藕、湖菱>蒲草>芡实,对COD的去除率表现为蒲草>菰茭草>芦苇>莲藕、湖菱>芡实。菰茭草对这4种污染物均表现出较高的去除率,净水效果最优,芦苇、莲藕、湖菱和蒲草次之,芡实最差。因此,菰茭草可作为南四湖流域及类似湖泊、水域富营养化水体水质净化的先锋植物。   相似文献   

13.
乌梁素海水体中叶绿素a时空变化特征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使用乌梁素海的水体理化指标监测数据,分析了乌梁素海叶绿素a的时空分异特征,并同时分析其与水质因子关系.研究表明:乌粱素海叶绿素a浓度具有明显的时空分布特征,叶绿素a含量全湖变化在8.38~27.50mg/m3,在空间分布上,北部区>南部区、西岸>东岸,由北部区到南部区逐渐减小;在时间上,夏季>秋季>春季,叶绿素a浓度变...  相似文献   

14.
通过对2010年9月巢湖生态调水线路经过的西兆河、巢湖东半湖区、裕溪河等水域的水生生物现状调查,并结合历史资料分析巢湖人工控湖前后水生生物生境变化情况。从水生生物的生态需求角度,提出巢湖冬春季保持低水位7.5m,夏季提高至8.5m以上,形成冬低夏高的生态水位波动模式。  相似文献   

15.
蓄水规模是城市供水水源工程规划建设的基础和关键,是考察城市供水工程供水能力的重要指标。在分析连云港城市供水水源特点的基础上,根据蔷薇湖工程的功能和任务,从工程供水时段、供水指标和供水方式等方面进行了蔷薇湖工程有效蓄水规模的研究,为连云港市蔷薇湖水源工程的规划建设提供了科学依据;并根据蔷薇湖生态湿地净化特点提出一种研究生态净化水源工程蓄水规模的具体方法,可为类似工程规划设计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6.
以杭州市清泰水厂进水泵房给水泵为对象,通过对千岛湖作为第二供应水源后水质变化进行理论分析和试验研究,以及水源变化后水泵实际流量扬程等性能进行分析研究,提出在千岛湖、钱塘江等多水源下给水泵的选型设计。通过给水泵叶轮切削的方式,使给水泵新的工况点处于高效区域内,确保给水泵安全顺利生产运行,提高进水泵房给水泵的效率,满足日供水量的要求。  相似文献   

17.
为探索不同类型的水质指数在沙湖综合水质评价中的应用及其相关关系,采用水质标识指数(WQII)、加拿大环境部长理事会水质指数(CCMEWQI)、通用水质指数(UWQI)对沙湖2010-2017年4月、7月、10月水环境进行了综合水质状态评估,并对不同水质指数进行相关分析及回归分析.结果表明:沙湖WQII变化区间为3.1~...  相似文献   

18.
鄱阳湖透明度遥感反演及其时空变化研究   总被引:3,自引:1,他引:2  
通过对鄱阳湖实测光谱的特征分析,结合透明度野外量测,利用MODIS影像分期统计回归方法反演得到透明度信息和分析其时空变化。研究结果表明:红光和近红外波段是反演水质参数透明度的敏感波段,鄱阳湖丰水期、平水期和枯水期透明度变化较大,呈逐渐减小的趋势,与实测数据吻合。利用该遥感模型可以实现大面积鄱阳湖透明度实时动态监测的目的。  相似文献   

19.
【目的】探求滇池流域水资源承载力与流域社会经济发展、环境的协调关系。【方法】选取水资源、社会经济、环境相关指标,构建滇池流域水资源承载力综合评价模型,计算分析流域2011—2015年的压力指数、承载力指数、协调指数、水资源承载力指数的变化趋势,并用因子分析法进一步对流域水资源承载力进行评价,利用提取出的主要因子构建水资源承载力驱动力模型,识别出影响滇池流域水资源承载力的主要驱动力。【结果】滇池流域2011—2015年水资源承载力指数呈上升趋势;滇池流域水资源承载力的主要驱动力有人类活动因素和自然因素,包括城镇化率、经济发展因素以及年均气温和年降水量。人均GDP和年降水量属于正向驱动因子,城镇化率和年均气温是负向驱动力。【结论】基于社会经济可持续发展与水资源系统协调发展,应加大外流域向滇池流域调水工程的建设,形成多水源联合调水的格局,同时在保证大力发展经济的基础上控制人口数量,建立健全流域水资源系统多水源供水的水资源高效配置与统一调度方案。  相似文献   

20.
近10年来,在博斯腾湖流域地区经济快速发展的同时,其水质急剧恶化。因此,分析流域社会经济发展对博斯腾湖流域水环境状态具有重要意义。应用多系统灰色关联评估理论及其模型,将博斯腾湖流域社会经济活动对湖泊水环境影响进行了综合评价。研究结果表明,3个重要指数由高到低得分顺序依次为:水体污染负荷指数>周边水体环境状态指数>社会经济压力指数;其社会经济活动对湖泊生态影响综合评估等级为IV级。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