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34 毫秒
1.
为了明确非洲猪瘟疫情发生后国内居民肉类消费结构的变动趋势,给后续制定和实施稳定生猪市场的政策提供依据,同时也能为以后研究其他动物疫病暴发后居民肉类消费行为变动提供一定参考。基于2015—2020年全国31个省(市、区)(除港澳台外)的面板数据,采用双重差分法从理论与实证两方面探究非洲猪瘟对居民肉类消费结构的影响,并运用调节效应模型对其作用机理进行验证。研究发现:第一,非洲猪瘟导致我国居民人均肉类消费总量下降明显,其中猪肉下降趋势最显著,禽肉作为猪肉的主要替代品消费量显著上升,虽然牛羊肉也起到了替代作用,但结果不显著。第二,非洲猪瘟对城乡居民肉类消费影响存在明显差异,农村居民与全国总体居民的消费变化方向一致,并且农村居民受非洲猪瘟影响更大;对城镇居民而言,非洲猪瘟也会降低其肉类总消费量和猪肉消费量,但并不显著,与农村居民不同的是禽肉与牛肉共同成为城镇居民选择的猪肉替代品。第三,居民可支配收入在非洲猪瘟对居民肉类总量与猪肉的消费影响中有显著调节作用,非洲猪瘟发生后可支配收入越低的省份,肉类总量与猪肉的消费下降越多。  相似文献   

2.
分析了"十二五"期间中国猪肉消费情况,总结归纳了"十二五"期间中国猪肉消费的特点,并展望了"十三五"期间猪肉消费趋势。"十二五"期间中国猪肉消费量较"十一五"显著增加,其中城镇居民家庭人均猪肉消费量较为稳定,农村家庭居民人均生猪消费量显著增加。猪肉依然是中国肉类消费最重要的品种,且中国猪肉消费以热鲜肉为主。农村家庭居民猪肉消费量更易受价格波动和收入增长影响。展望"十三五",猪肉仍是中国肉类消费的最主要品种,虽然以热鲜肉为主,但冷冻猪肉和加工猪肉的比例会有所上升。猪肉消费量增长速度有所放缓。  相似文献   

3.
受春节前生猪集中出栏、局部爆发生猪疫病和猪肉需求阶段性回落等因素影响,2月份生猪出栏价格不升反降。春节后生猪供给有所下降,但同时猪肉消费进入淡季,预计后期猪价低位运行。  相似文献   

4.
正非洲猪瘟是由非洲猪瘟病毒引起的一种急性、烈性、高度接触性传染病,严重危害着全球养猪业。非洲猪瘟是烈性外来疫病,对生猪生产危害重大,我国将其列为一类动物疫病。据了解,发病率通常在40%~85%,死亡率因感染的毒株不同而有所差异。高致病性毒株死亡率可高达90%~100%;中等致病性毒株在成年动物的死亡率为20%~40%,在幼年动物的死亡率为70%~80%;低致病性毒株死亡率在10%~30%。我国是生猪养殖和消费大国,猪肉是居民主要肉品蛋白质来源,猪肉消费占到总肉类消费的60%以  相似文献   

5.
中国一直是世界第一大生猪生产和消费国,近年来中国猪肉消费稳步增长,基本保持50%的全球份额,人均猪肉消费量长期位居世界前列。但随着国内经济增速放缓,猪肉消费整体疲弱,并呈现一些新特点。另外,居民收入、人口结构与城镇化、猪肉及替代品价格等是影响猪肉消费的主要因素。随着人口增加,中国肉类消费将保持稳步上升态势,人均猪肉消费量连续两年下降后将小幅回弹,预计"十三五"期间中国猪肉消费量占比仍保持在60%左右,牛羊肉及禽肉消费占比继续增加。从城乡消费来看,农村消费潜力较大。  相似文献   

6.
受春节前生猪集中出栏、局部爆发生猪疫病和猪肉需求阶段性回落等因素影响.2月份生猪出栏价格不升反降。春节后生猪供给有所下降,但同时猪肉消费进入淡季.预计后期猪价低位运行。  相似文献   

7.
新型冠状病毒肺炎疫情对我国生猪产业的影响及对策建议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针对新型冠状病毒肺炎疫情给生猪产业带来的影响,从生猪生产、猪肉消费和生猪价格等方面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疫情导致饲料及畜产品流通不畅、养殖企业经营成本上升、饲料企业和屠宰企业开工难等问题,阻碍了生猪产能恢复进程,可能影响全年生猪产能恢复目标的实现;猪肉户外消费大幅减少、消费总量降幅明显、但禽肉和禽蛋消费量的下降间接增加了猪肉消费比例;生猪价格总体上涨,区域价差有所拉大。产业发展短期内面临非洲猪瘟疫情防护形势依然严峻和产业扶持政策陷入基层落实困境等问题,据此提出政策建议。  相似文献   

8.
<正>受供需仍较宽松影响,我国活猪价格和猪肉价格持续下降,均创2011年以来新低。今年3月底国家启动首批冻猪肉收储,猪价跌幅有望放缓。供需面仍偏松、猪肉消费不振导致猪价继续下跌。未来生猪出栏量将逐渐下降,生猪价格降幅将逐步收窄,猪肉价格短期内跌幅将大于生猪价格。二季度后期生猪和猪肉价格有望止跌回升,第三季度猪价有望出现明显回升。  相似文献   

9.
《中国畜禽种业》2013,(6):159-159
近期,持续低落的生猪价格让不少养猪户感到恐慌,开始抛售,甚至清栏退出。此时把手中的存栏猪抛售,真正伤害的是养猪人自己。当生猪价格直线下跌时,猪肉价格却基本不跌。市场上生猪价格上涨最容易导致消费相对降低,而生猪价格下跌,并不促进猪肉消费总量上升,这是一个最显著特点。因为,下跌时的差价都被中间环节吃掉了,市场近期也证实了这一  相似文献   

10.
《新农业》2013,(16):25-25
连续的夏日高温间接影响了猪肉的消费。受终端消费不利影响,致生猪市场流通将有所放缓。同时,由于当前养殖户惜售现象仍较普遍,养猪户大都观望心理较强,市场上生猪整体供应下降导致生猪价格上涨。  相似文献   

11.
分析了2014年中国猪肉供应、消费和贸易情况以及对市场的影响,进而总结归纳了生猪产品市场价格走势的特点和影响因素。2014年猪肉阶段性供应过剩特征明显,生猪价格快速下跌后又快速反弹,第4季度进入低位震荡。受能繁母猪存栏连续下降影响,未来生猪供应量将会下降,猪价春节前仍然回升,但幅度不大。2015年下半年有可能出现生猪阶段性供需偏紧情况,生猪市场总体要好于2014年。  相似文献   

12.
<正>对于生猪养殖来说,2014年是困难重重和极具考验的一年。这一年,猪肉消费增速放缓,旺季不旺;生猪价格提前下跌,春节前不涨反跌;养殖利润快速减少,生猪养殖持续亏损,亏损程度之深,历史罕见。2014年生猪存栏量同比减少,但整体供给偏多。猪肉消费保持低速增长,"中央八项规定"实施后,猪肉餐饮、礼品及高端消费大幅减少。另外,近年来居民饮食结构也在悄然发生变化,随着饮食结构的多样化,水产品、蛋禽  相似文献   

13.
随着我国国民经济的不断发展,我国畜牧业的发展呈现上升的趋势,其中生猪养殖一直占据主要的位置,猪肉历年来是我国广大的人民群众生活的必需品,也是主要的肉类消费品,随着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猪肉的消费量一直保持较高的增加速度,占肉类消费总量的一半以上,人民群众的生活已经离不开猪肉,所以生猪养殖的发展与稳定直接影响到我国社会生产秩序的稳定、国民经济的发展。一直以来我国猪肉主要来源是依靠广大农户,不断兴起的养殖业使我国生猪生产保持长期的稳定状态。但是自从2006年以来,个体养殖企业迅速减少,逐渐退出了生猪养殖业,影响了我国生猪生产的发展,究其原因主要是农户生猪养殖行为不规范,容易受到外在条件的影响,导致养殖效益降低,经济效益不高。本文通过对农户生猪养殖行为影响因素进行深入分析,找到问题的所在,并结合具体的情况提出建议。  相似文献   

14.
生猪价格自9月第2周起持续9周小幅下跌后,受养殖户惜售心理影响,11月第2周开始震荡回升。但是由于终端猪肉消费需求依旧不旺,猪肉价格依旧小幅下跌。仔猪、玉米和猪饲料价格继续下跌,生猪养殖成本下降,生猪养殖整体仍处于轻度亏损状态,但显著好转。  相似文献   

15.
<正>受供需宽松因素影响,我国生猪价格和猪肉价格持续下降,均创2011年以来新低。2014年3月底,国家启动首批冻猪肉收储,猪价跌幅有望放缓。供需面仍偏松、猪肉消费不振导致猪价继续下跌主要原因有以下几个方面:一是生猪供应量仍较充裕。3月份出栏生猪为2013年11月份前后补栏仔猪,当月生猪存栏较上年增0.7%。同时,由于部分养殖户存在盼涨心理,造成压栏生猪与节后出栏适重生猪形成叠加,生猪供应阶段性充裕。二是猪肉消费处于淡季。春季处于传  相似文献   

16.
刘星辰  杨静 《农业展望》2011,7(9):56-59
文章以北京市的居民为调查对象,经调查研究发现:1.随着年龄的增大,居民对“安全猪肉”的支付意愿程度总体呈上升趋势:2.居民对“安全猪肉”的支付意愿程度随着所受教育程度的上升而上升;3.身体状况越好的居民对“安全猪肉”的支付意愿程度总体上越低:4.家里有小孩的居民对“安全猪肉”的支付意愿程度总体上相对于没小孩的居民较高:5.收入越高的居民对“安全猪肉”的支付意愿程度总体上越高;6.随着“安全猪肉”价格的增加,居民对安全猪肉的支付意愿程度总体上呈下降的趋势。针对研究结果提出的建议为:1.增强全民族消费安全猪肉的意识;2.提高安全猪肉的可信度:3.灵活制定安全猪肉的价格。  相似文献   

17.
正中国是世界上最大的猪肉生产大国和消费大国,然而近年来,中国生猪的养殖产量波动较为明显,生猪和猪肉价格有较大的变动,对养殖户造成了很大的影响。在猪肉价格频繁变动的同时,有些不良商家为了获取更大的利益,在养猪过程中时常会添加一些违规激素或药物,例如瘦肉精。这致使目前中国猪肉市场鱼龙混杂,猪肉质量安全问题尤其突出。此外,随着农药、兽药、激素、抗生素的滥用,生猪和猪肉质量也在不断下降。影响了消费者的生命健康,阻碍了我国猪肉产业在国  相似文献   

18.
非洲猪瘟背景下我国猪肉价格上涨的经济效应   总被引:5,自引:5,他引:0  
在非洲猪瘟背景下,为进一步完善恢复猪肉市场供应、保障居民猪肉消费需求、稳定物价水平的政策,以宏观统计数据为基础,采用Nerlove模型等方法研究了猪肉价格上涨分别对猪肉供给、居民猪肉消费以及CPI的影响。研究发现:猪肉价格上涨对猪肉供给有显著的正向影响,短期内猪肉供给反应较迟钝,长期内猪肉供给反应较灵敏;滞后一期猪肉产量、滞后一期鸡肉价格对猪肉供给均有显著正向影响,养殖成本、非洲猪瘟、畜禽养殖禁养区划定对猪肉供给均有显著负向影响;猪肉价格上涨对城乡居民猪肉消费具有消极影响,其中对低收入地区居民和主产区居民猪肉消费影响较大,西北部少数民族地区居民影响较小;猪肉价格上涨对CPI上涨贡献率在34%左右。基于以上结论,提出长期内制定扶持政策稳定猪肉供给,短期内调控肉类供给稳定猪肉价格;相关部门应加强猪肉价格监测和预警工作;当价格过高时可以为低收入消费者和主产区居民适当提供猪肉消费补贴,以及鼓励城乡居民提升牛羊肉、禽肉、蛋类、水产等产品的消费政策建议。  相似文献   

19.
近期,国内生猪价格出现回升.猪价上涨以后,一些养猪户纷纷补栏,生猪存栏量明显增长.不过,业内人士认为,近期生猪价回升是正常现象,预计不会有较大的上涨空间,投资大办养猪业仍需谨慎. 据分析,这次猪价上涨是生猪市场长期处于低谷,存栏量减少的必然反弹.2000年以来,全国生猪价格一路走低,严重影响了生猪养殖户的积极性. 从猪肉的消费来看,农村消费的增加,也在一定程度上推动了猪肉的价格上涨.在农村,猪肉仍是餐桌上的主角.生猪价格持续走低,带动了农民的猪肉消费. 今后一段时间,生猪价格不会持续上涨,主要原因有以下几个方面:一是生猪价格受季节影响较大,通常一年中的4~7月为振荡整理期.二是价格上升因素刺激下,生猪存栏量特别是母猪存栏量稳中有升.三是饲料市场低迷,生猪饲料基本稳定.为消化余粮,农民仍愿意养猪.四是城市居民生活水平提高,生猪消费量呈下降趋势,对市场供给影响不大.五是其它副食品价格走低,将进一步抑制生猪价格的上扬. 有关人士指出.生猪价格上扬是一个好消息,但必须看到,目前生猪仍处于饱和状态,价格不可能有大的上扬,千万不要盲目增加饲养量.  相似文献   

20.
分析了2015年上半年中国猪肉供应、消费和贸易情况以及对市场的影响,进而总结归纳了生猪产品市场价格走势的特点和影响因素。2015年上半年猪肉供应总体略偏紧,生猪价格淡季不淡,2季度开始持续上涨。受能繁母猪存栏连续21个月下降影响,3季度猪肉供应偏紧的局面将会持续,猪价将会快速上涨,4季度生猪出栏量预期增加,10月以后猪价会有所震荡,但总体上涨,涨速趋缓。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