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正>1.褐斑病主要危害叶片,也危害叶柄。在叶片上初生水渍状褐色斑点,扩大后为圆形、近圆形或椭圆形病斑,中央部分灰白色,边缘紫褐色、红色或紫色,直径0.5~0.6毫米。在潮湿的环境条件下,斑面  相似文献   

2.
<正> 疫病引起的烂果。疫病从苗期到结果期一生都有发生,是造成落花、落叶、落果的主要病害,烂果多数先从蒂部染病,呈水渍状灰绿斑后迅速变褐软腐。湿度大时,表面长出稀疏的白色霉层,果实干缩不脱落;其它部位如茎杈枝叶上,常有水渍状褐斑。药剂可选用64%杀毒矾500倍液、72%甲霜灵锰锌600倍液或72%杜邦克露800  相似文献   

3.
<正> 由于西瓜苗的猝倒病与立枯病(以下简称两病)症状非常相似,瓜农往往误诊而选错药剂防治,不但提高成本,而且易延误防治。因此,在西瓜育苗期一定要重视对这两病的防治。笔者根据几年来的种植试验,现将这两病的识别和防治方法介绍如下。一、症状识别1.猝倒病。苗期感染此病后,露出土表的茎基部或胚轴中部初呈水渍状,后变为黄褐色,病苗往往子叶尚未凋萎,幼苗即猝倒在地,一拔即断,病部变成黄褐色干枯或缩为线状,湿度大或气温高时,病部附近长出白色棉絮状菌丝。2.立枯病。主要为害地下根部或幼苗茎基部,初在病部现不规则形或近椭圆形暗褐色斑,病斑稍凹陷,病部扩展绕茎1周后致茎部萎蔫干枯,造成瓜苗死亡,但不折倒。根部感染此  相似文献   

4.
<正> 葡萄白腐病,俗称烂穗病。是葡萄的一种重要病害。病害流行的年份,损失可达50%以上,而且严重影响品质。一、症状与诊断。葡萄白腐病主要危害穗轴和果实,发病初期,先从离地面较近的植株穗轴或小果梗上开始,出现淡褐色不规则的水渍状病斑,而后逐渐蔓延到果粒上。果粒发病后7-10天左右,病果由褐色变为深褐色,果实软腐,果皮下密生白色略突起的小点,以后病果逐渐干缩成僵果。果粒和果穗易脱落,枝蔓多在受损伤的部位发病,病斑初为淡红褐色水渍状,以后颜色变深,表面也密生略为突起的灰白色小点。后期病浸皮层与木质部分离、纵裂,纤维散乱如麻,病部两端变粗。严重时病蔓易折断,或引起病部以上枝叶枯死;叶片发病,先从叶缘开始产生黄褐色边缘水渍状的病斑,逐渐向叶片中部扩展,形成近圆形的淡褐色大病斑,  相似文献   

5.
<正>一、根腐病①识别要点主要为害根茎部和叶片。根和茎部出现水渍状软腐而变黑色,腐烂现象明显,植株萎蔫下垂。叶片多从叶尖和叶缘开始,出现暗绿或灰绿色大型不规则水渍状病斑,然后很快变暗褐色。②发生规律由鞭毛菌  相似文献   

6.
<正>一、发病症状主要为害莲藕叶片,以浮贴水面的叶片受害严重。叶片发病初为绿褐色小斑,后扩展成圆形、椭圆形或不定形黑褐色湿腐状病斑,病斑颜色分布不均匀,多个病斑相互连接致叶片变褐腐烂或干缩,贴水叶片不能抽离水面。严重时叶柄亦坏死腐烂。二、防治方法农业防治因地制宜选育和种植抗病品种,勿栽带病秧苗,发  相似文献   

7.
<正> 症状由于农药使用剂量不当或施药时间和方法不当,农药中的化学物质渗入植物体后,引起植物新陈代谢发生变化,生长发育受到抑制,外部形态出现畸形。如除草剂2。4-D、百草敌等施用时,特别是2,4-D挥发性强,漂移现象严重,往往使麦株受害。同时小麦在幼穗分化期,对农药敏感性增强。因此,易出现叶片扭曲,穗不能正常抽出,或抽出畸形德、小穗等现象。空气污染是由于污染源排放了对植物有害气体,如二氧化硫、氟化氢等毒气。一般在砖窑附近植物易于发生二氧化硫毒气伤害,并常随风向成片发生。叶上初现水浸状不规则形斑块,  相似文献   

8.
鸭跖草为一年生杂草,茎下部匍匐生根,上部直立或斜升,长30—50cm,叶互生,披针形至卵状披针形,基部下延成鞘,有紫红色条纹。总包片佛焰苞状,有长柄,生于叶腋,卵状心形,稍弯曲,边缘常有硬毛;花数朵,略伸出苞外;花瓣3片,深蓝色先端成蝴蝶状,蒴果椭圆形,2室,有4粒种子,种子表面凸凹不平,土褐色或深褐色,种子繁殖。喜潮湿,耐干旱,发生密度大,为害严重,成为大豆田难治杂草。鸭跖草从种子萌发到3叶前耐药性弱,三叶期后抗性明显增加,化学除草剂难以防治。  相似文献   

9.
夏玉米常见病害及其防治   总被引:6,自引:5,他引:1  
1玉米苗枯病 玉米苗枯病是近年新发现的一种病害,该病主要发生在玉米苗期,感病植株最先由种子根的一处、数处或根尖发生褐变,以后扩展成一段或整条根系,一条或数条可同时发生,继而侵染根间(中胚根),造成根部发育不良,根毛减少,无次生根或少量几条次生根,初生根老化,皮层坏死,根系变黑褐色,并在第一节间形成坏死环状斑;地上部叶鞘褐色呈撕裂状,叶片发黄,边缘呈枯焦状,心叶卷曲,易折,以后叶片自下而上逐渐干枯;无次生根的产生死苗,有少量次生根的形成弱苗,危害严重的植株叶片出现火烧状枯死,心叶逐渐青枯萎蔫,茎基部发生腐烂,用手轻轻一提即可拔起。  相似文献   

10.
<正> 菜螟俗称钻心虫、剜心虫、桃心虫等。是油菜苗期的重要害虫。去年秋季和初冬在田间调查发现,近年来,随着油菜栽培面积的扩大,菜螟的虫口密度有上升的趋势,为害也随之而加重。除为害油菜外,还为害大白菜、胡萝卜等多种十字花科蔬菜的幼苗。一、形态特征:成虫:灰褐色或黄褐色小蛾,前翅有3条白色波状纹,后翅灰白色,前翅中央还有1个灰黑色肾状纹。卵扁椭圆形,淡黄色。幼虫头部黑色,胸腹部淡黄色或浅黄绿色。蛹茶褐色,体外有丝茧,粘有  相似文献   

11.
<正> 罗汉果植株一旦被根结线虫为害,首先是影响根系吸收养分,致使植株生长衰退,果实减产,继而块茎腐烂,造成颗粒无收。为此,本文将罗汉果根结线虫病的症状发生情况及防治方法介绍如下,供罗汉果种植户参考。一、症状危害根部和块茎,植株发病后,先在须根形成大小不等的虫瘿(瘤状),呈念珠状,前期虫瘿表面光滑、淡黄色,里面有许多容易剥离的大细胞和白色半透明的雌虫。雌虫产卵后,虫瘿表面粗糙,有许多小孔,后块茎上也产生瘤状疙瘩,严重时全部腐烂。二、发生情况  相似文献   

12.
<正> 识别与诊断葡萄霉霉病。叶片染病,初呈半透明、边缘不清晰的淡黄绿色油浸状斑点,后变成黄色至褐色多角形斑。新梢、卷、须染病,初呈半透明水浸状斑点,后扩展成黄褐色病斑。染病小花及花梗初期出现油渍状小斑点,渐变为黄褐色,腐烂脱落。幼果病部变硬下陷,皱缩。湿度  相似文献   

13.
李靖 《种业导刊》2011,(4):18-18,20
1猝倒病 1.1症状 幼苗出土前即可受害,造成种子、胚芽或子叶腐烂。受害幼苗出土后,近地面幼茎基部呈水渍状黄褐色病斑,绕茎扩展,似水烫状,而后病茎缢缩成线状,幼苗即倒地。空气潮湿时,病苗或土壤表面可出现白色絮状霉层。  相似文献   

14.
<正>一、番茄脐腐病番茄脐腐病是生理病害,主要为害青果,果实脐部初呈水浸状,暗绿色,病斑直径1~2厘米,严重时可扩展到小半个果实,很快变为暗褐色或黑色。防治方法:采用地膜覆盖,保持土壤湿润,喷施"脐腐王"500倍液或0.5%氯化钙加5毫升萘乙酸或绿芬威3号。  相似文献   

15.
<正>一、危害症状草莓芽线虫长约0.6~0.9毫米,在显微镜下呈蛔虫状。芽线虫寄生在草莓心芽周围,侵害草莓生长点和花芽。草莓芽线虫群体数量较少时,危害症状较轻,群体数量增多时危害加重,症状明显。受芽线虫侵害的草莓植株腋芽数量增多,心叶歪曲畸形,叶色光泽浓绿,严重时植株萎蔫矮化,心芽变黄或红褐色,呈莲丛"花椰菜"状,农民俗称"红芽病"。草莓被芽线虫危害后,生长点长势缓慢、畸形或消亡,花芽发育退化、畸形、减少,甚至消亡,严重时可导致绝收。草莓重茬、杂草丛生、低洼漫灌等生育环境有利于芽线虫发生。  相似文献   

16.
<正> 萝卜病毒病是夏、秋萝卜的主要病害之一,常流行发生。症状识别心叶表现明脉症,逐渐形成花叶斑斑,叶片皱缩、畸形、严重病株出现泡疹状叶,萝卜生长慢,品质低  相似文献   

17.
玉米苗期易感染苗枯病,形成弱苗或死苗,苗枯病的主要症状是:①幼苗在两叶一心便可表现出来,植株生长迟缓,发育不良,叶片萎蔫或黄化,病株拔出后可见种子根或根尖处发生褐变或整个根系变褐或棕褐色,继而侵染中胚轴,使之细缩或呈水渍状褐变.  相似文献   

18.
辣椒疫病是温室大棚辣椒生产中的重要病害,该病传播速度很快,常导致辣椒成片死亡,严重时全棚绝产,给菜农造成极大的经济损失。笔者结合自身生产实际,现将该病的发生特点和综合防治措施作一介绍。1.病害症状辣椒整个生育期均可感病。苗期发病主要为害茎基部,病部初呈暗绿色、水渍状病斑,后迅速变为黑褐色、软腐状,病苗发生猝倒,枯萎死亡。成株期叶片感病,病斑呈圆形或近圆形,边缘黄绿色,中央暗褐色;果实感病,首先在蒂部出现暗绿色水浸状病斑,后迅速扩展至整个果实,果实变褐软腐,  相似文献   

19.
<正> 1.茎枯病症状:初期乳白针刺小斑点,中期病斑纺锤或菱形,病斑褐色渐加深,后期灰白稍凹陷,病斑密生小黑点,病枝干枯似火烧状。侵染途径:风雨、农事操作。发病条件:高温多雨、潮湿。危害部位:茎、枝。防治方法:清除病残体,地面消毒;科学施肥不偏氮,增施磷钾肥;在多雨季节采取雨前喷药保护,雨后治疗,用有效药剂如23%芦笋青二号可湿粉600倍、40%百可得可湿粉1000~1500倍、50%托布津可湿粉600倍、58%可杀得2000杀菌剂600倍、40%杀毒矾可湿粉500倍液喷淋或浇灌。2.褐斑病症状:初期紫褐小斑点,中期病斑卵圆或椭圆,边缘棕褐中央灰白,后期斑点淡灰色。侵染途径:气流、雨水。发病条件:高湿、高温。危害部位:分枝、拟叶。防治方法:适时翻耙土地,减少菌源;发病初期用50%多菌  相似文献   

20.
<正> 小麦生长中后期是病虫害的多发期,抓好防治工作是夺取小麦高产、提高品质的重要管理措施。因此,识别和掌握小麦中后期"五病五虫"的症状及防治技术,尤其重要。只有正确的认识小麦病虫害症状是哪种病虫害所致,方能帮助农民朋友"对症下药"。一、小麦中后期病害症状和防治技术 1.纹枯病:病症主要表现为地表处小麦茎节叶鞘上,先产生不太明显的周边褐色、中部潜褐色或灰白色的梭形病斑,以后病斑逐渐扩展,呈云纹状;向内可侵入茎壁部,向上可发展到倒二叶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