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正> 当前正是秋季蔬菜产销旺季,也是疏菜病虫害盛发时期,广大菜农在蔬菜上使用农药时必须注意以下几个问题: 选用低毒农药。随着化学工业的发展,农药的种类越来越多,防治一种病虫害可以有多种药剂供人们选择。为了人畜的安全,在能防除病虫草害的前提下,应选择低毒、低残留的农药品种。  相似文献   

2.
近年来,高效、低毒、低残留农药品种越来越多,在防治农田有害生物上越来越重要。如何科学合理地使用农药,对农业生产增收节支和减少环境污染至关重要。  相似文献   

3.
我们几镇位于浙江省绍兴市郊,是绍兴城区的主要蔬菜供应产区。过去防治蔬菜害虫,主要靠农药,结果农药用量越来越多,蔬菜中农药残留超标现象时有发生。随着居民对蔬菜质量安全要求日益提高和实施市场准入制,无公害蔬菜栽培中如何减少农药用量、确保蔬菜质量安全的配套技术成为亟待解决的问题。从2001年开始,我们探索应用频振式杀虫灯、性诱剂、防虫网等物理防治方法,结合施用高效低毒农药综合防虫技术,取得了明显的经济和生态效益。8个主要城郊蔬菜基地村,有菜地面积4000余亩(1亩=1/15公顷),共安装佳多频振式杀虫灯140多盏,安装性诱剂200多个…  相似文献   

4.
回英倩 《吉林农业》2011,(15):74-74
无公害蔬菜的重要标志,是菜上的农药残留量不能超过国家标准。所以,在农药的施用上要使用高效、低毒、低残留农药,必须遵循“严格、准确、适量”的原则,严格控制使用化学农药和植物生长调节剂。1.有机蔬菜、无公害蔬菜与绿色蔬菜的区别采用化学农药防治蔬菜病虫害会使蔬菜残留一定数量的农药。  相似文献   

5.
<正>无公害蔬菜的重要标志,是菜上的农药残留量不超过国家允许的残留标准。所以在防治病虫害时必须坚持“预防为主,综合防治”的原则,提倡生物防治和使用生物农药防治,严格控制使用化学农药和植物生长调节剂。应使用高效低毒、  相似文献   

6.
<正>从今年开始,农业部将大力推进高毒农药定点经营示范和低毒低残留农药示范补贴工作。每年在5个省份分别创建4~5个高毒农药定点经营示范县,同时在10个省份实施低毒生物农药补贴试点,引导农民使用低毒低残留农药。早在2002年,上海市就开始实施高效低毒低残留农药补贴政策。对于使用高效低毒低残留农药防治水稻、蔬菜病  相似文献   

7.
《河北农业》2007,(7):48-48
一、蔬菜农事七月是盛夏季节,正处农历"小暑"与"大暑"二节气,蔬菜农事主要是抓下列几点。 1、安全使用农药:在蔬菜上严禁使用甲胶磷等17种剧毒、高毒、高残留农药。提倡使用杀虫素、BT等生物农药和锐劲特、乐斯本等高效、低毒、低残留的化学农药。使用农药要掌握科学的方法,合理的浓度,要对症下药,在早上或傍晚喷药,避开中午高温时间,防治小菜蛾,菜青虫可用BT加杀虫双、杀虫素、锐劲特等;  相似文献   

8.
<正>随着国家对高毒农药管理力度的不断加大,为让相关生产企业能在转产后更能适应市场需求,并更好指导农民对农药使用的有效性,日前国家农业部农药主管部门推荐了一批在果树、蔬菜、茶叶上使用的高效、低毒农药品种(附名单),这些品种涵盖农业生产中防治病虫害整体性有杀虫、杀螨、杀菌三个类别,以高效、低毒、环保为选择方  相似文献   

9.
蔬菜生产受许多自然因素和人工、机械物理因子影响,有许多难以预测的病虫害发生。目前,完全不用化学农药还难以控制病、虫为害。化学农药的品种很多,使用化学农药防治农作物病虫害的方法也很多。对蔬菜病虫害的化学防治原则是:严禁使用高毒高残留农药,推广使用安全可靠的低毒少  相似文献   

10.
蔬菜生产过程中防治病虫害而不合理大量使用农药,结果带来蔬菜农药残留量超标、环境污染等问题。严禁生产使用高毒、高残留农药品种,大力推广高效、低毒、低残留农药、安全合理使用农药和加强病虫害综合防治,是减少因不合理施用农药带来的蔬菜农药残留和改善农业生态环境的有效途径。  相似文献   

11.
大理市蔬菜农药残留状况及控制对策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蔬菜生产过程中防治病虫害而不合理大量使用农药,结果带来蔬菜农药残留量超标、环境污染等问题。严禁生产使用高毒、高残留农药品种,大力推广高效、低毒、低残留农药、安全合理使用农药和加强病虫害综合防治,是减少因不合理施用农药带来的蔬菜农药残留和改善农业生态环境的有效途径。  相似文献   

12.
无公害蔬菜病虫害防治,应以农业综合防治为主,农药防治为辅。在农药防治上,优先使用生物农药,科学合理施用高效低毒、低残留的化学农药,严禁使用高毒、高残留农药,运用农业、生物、物理和化学等综合防治技术措施,把病虫害控制在安全指标之内,使蔬菜中的农药残留符合国家规定的标准。  相似文献   

13.
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人们对生活质量的要求越来越高,同时对食品安全问题也越来越关注。对于蔬菜的质量安全上,如何防止蔬菜病虫害,减少农药的使用,保证蔬菜的无公害性,也越来越引起大众的关注。本文就关于如何进行蔬菜的病虫害防治技术进行简要探究。  相似文献   

14.
随着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和生产力的不断发展,对农产品的要求也越来越高。在我国,有大量的土地用来种植甘蔗。众所周知,甘蔗的营养价值很高,为农民带来的经济效益也很大。甘蔗被大众所喜爱,甘蔗种植所需要的病虫害防治技术也需要严格要求。通过合理使用农药等方法,来减少病虫害问题,保证甘蔗的质量。本文主要分析病虫害防治技术和高效低毒农药的使用,从实际出发,研究出解决方法。  相似文献   

15.
<正>无公害蔬菜是指蔬菜中有害物质(如农药残留、重金属等都制定了在不同蔬菜上的允许残留量)的含量,控制在国家规定的允许范围内,人们食用后对人体健康不造成危害的蔬菜。一、掌握无公害蔬菜农药使用技术1.对症下药。在充分了解农药性能和使用方法的基础上,根据防治病虫害种类,选用合适的农药类型或剂型。2.适期用药。根据病虫害的发生规律,严格掌握最佳防治时期,做到适时用药。对病害要求在发病初期进行防治,控制其发病中心,防止其蔓延发展,一旦病害大量发生和蔓延就很难防治;对虫害  相似文献   

16.
王淑荣 《河北农业》2011,(10):22-28
当前无公害的安全使用问题作的开展,中低毒农药的安全使用问题日益凸显,很多地区的菜农存在着过量多次使用中低毒农药、不遵守安全间隔期用药,造成农药残留超标的现象。为此,针对主要蔬菜病虫害防治用药的安全使用品种、剂型、浓度、安全间隔期、每季作物最多使用次数等情况编写了主要蔬菜病虫害防治用药处方推荐表,以供农民和广大技术人员参考使用。  相似文献   

17.
农药的使用,为农业生产带来巨大的效益,同时,也对生态环境造成不同程度的负面影响.究其原因,主要是农药使用中存在以下几个问题.   1.用量增大近年来,随着耕作制度的改革与复种指数提高,化学农药的使用越来越频繁,用量也越来越大,尤其是在水稻、蔬菜和果树上的用药量大得惊人.据调查,水稻平均667平方米(1亩)用药量达3.5公斤,蔬菜上的用药量达7.5公斤,多的达10公斤以上,尤其是大棚蔬菜5~7天就要打一次药.如此频繁地使用农药,虽然防治了病虫害,但同时也杀死了天敌,破坏了农田的生态平衡,出现了用药量与病虫害相互递增的恶性循环.这样,不仅增大了防治成本,而且加剧了环境污染,加快了抗性的产生,不利于病虫害的可持续控制,同时也增加了农副产品中农药的残留量,危及人畜健康与安全.   2.盲目使用当今农村,大多数青年农民外出务工、经商,在家务农的多为妇女、儿童和老人,他们绝大多数不懂技术而盲目使用农药.对作物病虫害,往往只需一种农药就能解决问题,却同时使用了几种农药;只需少量农药就能防治的却用数倍的药量.更有甚者,病虫不分,用杀虫的药去治病,用治病的药去杀虫.很多农民是科盲,没有什么农药常识,连什么是触杀,什么是胃毒,什么是内吸,什么是熏蒸都分不清楚,更谈不上对症下药.在防治策略上,往往是轻防重治,增加了防治难度.   3.扩大范围在农药使用过程中,不按使用说明的要求,任意扩大使用范围,特别是在使用一些高毒高残留品种时尤为突出.国家明令禁止在蔬菜上使用甲胺磷,但不少菜农急功近利,盲目追求防治效果,在蔬菜上反复使用甲胺磷,因此造成的急性中毒事件也屡见不鲜;有的农户根本不考虑农药的安全间隔期,这在蔬菜种植上表现十分明显,甚至出现今日打药明日上市的现象.   4.新品种不易推广在农村使用的农药品种中,老农药大宗品种占了90%的比例,一些高效低毒低残留的农药新品种却难以推广.  相似文献   

18.
无公害蔬菜生产采取综合措施防治病虫害,要优先采用物理、生物、营养、生态防治,在必须使用农药时,以生物农药和低毒低残留农药为主。  相似文献   

19.
<正>近年来,由于蔬菜生产过程中病虫害种类多、危害大,菜农防治病虫害大多以喷施化学农药为主,而且农药使用剂量越来越高,导致蔬菜农药残留量增大。笔者本着预防为主、综合防治的植保方针,从农业防治、生物防治、物理器械防治、化学防治等方面介绍了无公害蔬菜综合防治技术,以期为无公害的蔬菜生产提供参考。一、农业防治措施1、品种选择对尚无有效防治方法的病害发生较严重的蔬菜种类,必须选用抗病品种;在  相似文献   

20.
针对岱山县蔬菜病虫害的发生特点和规律,总结了蔬菜病虫害绿色防控技术操作规程,即在蔬菜目标产量效益范围内,通过优化集成农业、生物、生态、物理等防控技术,并合理选用生物源农药,限量使用高效、低毒、低残留农药进行达标防治,安全控制有害生物,实行标准化、无公害生产。此规程改变了岱山县蔬菜病虫害防治的单一传统模式,在海岛蔬菜病虫害防治方法上是一种提升和创新。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