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高产麦套花生品比与密度试验结果表明:鲁东大地宽幅麦花生套种高产栽培应以中熟大呆品种8130、海花1号和鲁花11号等为主;小麦等行距一般套种,合东应以早熟大果品种寄花9号、14号等为主,鲁西则应以中熟大呆品种海花1号和鲁花11号等为主;中熟大果品种8130适宜密度为12~15万穴/hm2,最适13.25万穴/hm2;早熟大果鲁花14号和早熟小果鲁花13号适宜密度为15~19万穴/hm2,最适密度分别为17.53万穴/hm2和19.07万穴/hm2。  相似文献   

2.
大田试验结果表明,麦田套种条件下,行距对麦油两作产量产生一定影响。在一定范围内(小麦22~40cm,花生20~4cm),随行距的加宽,小麦产量下降,花生产量上升。行距每增加5cm,平均小麦减产70kg/hm2,花生产179kg/hm2。行距与套种期对花生产量互作效应显著,行距每增加5cm,花生最适套种期应提前2.5~3天。兼顾麦油全年总产,该方式条件下,适宜的小麦行距和花生套种期分别为30~40cm和麦收前24~29天。  相似文献   

3.
小麦花生两熟制栽培钾肥合理运筹研究   总被引:6,自引:1,他引:6  
研究表明,在土壤含钾量中等偏下或很低的情况下,钾对小麦花生具有明显的增产作用。钾肥基施对小麦产量较为有利,且对后茬花生产生较大的后效作用。花生要高产,必须充分发挥“钾二效”的增产作用。小麦花生产量在双16.75~7.5t/hm2范围内,全年适宜施钾量为255一300kg/hm2,麦油分配比为1:0,2~0.3。  相似文献   

4.
比较了目前生产上正在应用和最新设计的几种麦油两熟制种植模式,结果表明:在鲁东畦田麦花生夏直播和小垄宽幅麦花生套种两种模式对小麦产量较为有利,大垄宽幅麦花生套种对花生产量更为有利,兼顾麦油产量和全年效益,麦油均分式花生套直播表现最佳.在鲁西,适于小麦等行距花生套种条件下麦油高产高效的小麦行距为35~40cm.  相似文献   

5.
小麦花生两熟栽培再创高产由山东省花生研究所、山东省农科院作物所承担的省科委“小麦花生两熟制高产生育规律及栽培技术研究”项目,在研究完成小麦花生两熟每公顷双6000kg的基础上,1993年在宁阳县培创出麦油两熟双7500kg高产田11.33hm2,经有...  相似文献   

6.
大田试验表明,小麦花生两熟制双高产栽培条件下全年施氮水平和分配方式对小麦、花生两作产量影响很大;全年施氮量以450 kg/hm 2 较佳,分配方式则以1/3 作小麦基肥、2/3 作小麦追肥或1/5 作小麦基肥、2/5 作小麦追肥、2/5 作花生基肥较为适宜。  相似文献   

7.
矮化处理低、中、高三个不同密度的夏花生,其株高比对照处理3个相应密度均矮10cm左右。结实指数分别提高8.14%、10.2%和18.81%;饱果指数分别提高2.14%、6.93%和10.33%。总生物产量的分配,V/R率均<1,经济系数均>0.55,经济产量依次提高8.21%、14.64%和22.76%。实际荚果产量,矮化处理的以高密度(22.5万穴/hm2)最高、中密度(18.75万穴/hm2)次之,分别比低密度(15万穴/hm2)增产15.04%~16.89%和14.02%~14.54%;对照处理以中密度最高,高密度次之,分别比低密度增产11.71%~12.40%和5.34%~7.91%。矮化处理与密度有显著的连应效果,比对照处理依次增产7.55%、9.6%和16.5%。  相似文献   

8.
在浙西红黄壤地区特定的光温条件下,采用马铃薯、春玉米、棉花三熟制,春夏茬具有较大的增产增效潜力,棉花产量1350~1500kg·hm-2与对照(麦-棉两熟)能持平。该熟制1997~1998年两年在全市龙游、江山等县(市)示范种植600hm2。1998年龙游县杨家村连片种植10hm2,经省市有关专家考查验收结果表明:皮棉产量达到1503kg·hm-2,鲜玉米产量达到14360kg·hm-2,春马铃薯产量达到1.35万kg·hm-2,年产值达到5.25万元·hm-2,比对照麦棉两熟制年产值1.95万…  相似文献   

9.
采用二次饱和D- 最优设计,建立了肥料和密度与花生产量的数学模型。由模型可得,肥料与密度呈负交互效应,肥料用量增加,花生密度可适当减少。三料复合肥用量每增加100 kg/hm 2,适宜密度可减少039 万穴/hm 2;本试验条件下花生产量最高可达69464 kg/hm 2,相应的最优配置为三料复合肥1115 kg/hm 2,密度1434 万穴/hm 2;实现花生产量6000~7000kg/hm 2 的优化配置为三料复合肥8908~15665 kg/hm 2,密度12126~17532 万穴/hm 2。  相似文献   

10.
通过播量300~900万粒/hm2的九个密度处理试验,分析了密度对莜麦主要农艺性状、干物质积累、叶面积系数及产量构成因素的影响,确定出在中等肥力条件下,旱地莜麦的适宜种植密度为:播量600~675万粒/hm2,基本苗400~500万株/hm2。该密度范围下,群体和个体生长良好,产量各构成因素间关系协调,是其高产的主要原因  相似文献   

11.
多穗型小麦品种高产栽培的群体质量指标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通过对以钱江2号为代表的多穗型小麦高产栽培群体质量指标的研究,揭示出在长江中下游地区多穗型小麦品种取得5.25t/公顷的产量水平,其阶段叶面积系数为:年内1以上,拔节期为3以上,孕穗期为6左右,齐穗期不低于5,开花灌浆期稳定在4.5左右。且具有相应的干物质增长系数。其适宜群林结构为:基本苗195万/ha。年内苗675-750万/ha,最高苗控制在825-900万/ha之间,争取达到基本苗以19  相似文献   

12.
麦套花生优化施肥研究   总被引:4,自引:2,他引:2  
采用三因素二次饱和D—最优设计,建立了麦套花生N、P、K施肥与花生产量间的数学模型。由模型可得:(1)N、P、K三种肥料对麦套花生产量作用显著,且互作间存在较大的交互效应,因此,N、P、K需配合使用。(2)公顷产量4500~5250kg的优化施肥方案为:每公顷施N109.5~147kg,P2O5133.5~186kg,K2O243~348kg;最优组合为:每公顷施N139.6kg,P2O5174.3kg和K2O323.3kg,最高产量可达5260kg/hm2。  相似文献   

13.
榆杂29的高产栽培技术初探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榆杂29为云南农业大学新育成的粳型高产组合,在云南部分地区4a来的试验示范结果表明,在海拔1200~1800m为最适宜种植地区;其高产栽培技术是:适期早播,是高产的重要环节,稀播适龄壮秧,秧龄50d,同时早栽、浅栽,基本苗随海拔升高达到45~75(万/hm2),采用宽窄行栽培方式;以肥水促控保证群体结构优化,提高成穗率、结实率;注重后期肥水管理,以养根保叶,提高粒重。可达到有效穗405万/hm2,单产11.25t/hm2。  相似文献   

14.
机械覆膜穴播啤麦密度试验研究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机械覆膜穴播啤麦在宁夏淡灰钙土地区条件研究,其最适播种量99~159kg/hm^2。合理群体结构:基本苗225万~300万/hm^2,最高总茎数1200万~1350万/hm^2,分蘖成穗率达50%以上,收获穗750万/hm^2以上,每穗粒数20粒左右,千粒重40g,增产4.9%~8.9%,增加效益525.60~974.40元/hm^2。  相似文献   

15.
早熟大果花生新品种豫花11号的选育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豫花11号是河南省农科院经作所针对河南及周边省份夏播花生飞速发展的形势,选育而成的早熟高产优质大果花生新品种。在省区试、省生产试验及全国区试中,荚果和籽仁产量分别达到4150kg/hm2和3000kg/hm2,均比对照种增产10%以上,在示范中,每公顷荚果产量突破7500kg。亚油酸含量38.88%,超过国家“九五”攻关指标37%近两个百分点。生育期120天左右,适合于一年两熟制(麦油两熟)种植。出米率73.83%,比目前同类型的推广种高3~5个百分点。  相似文献   

16.
晚播小麦高产栽培途径与技术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冬小麦晚播可以达到6000~7500kg/hm2的高产水平。其高产途径是:大群体、小个体、靠主茎增穗重、靠穗多夺高产。关键技术是:选用早熟、中小型穗的春性品种,确保基本苗600~675万/hm2,控制分蘖实现单株独穗,加强中后期管理,努力提高粒重。  相似文献   

17.
试论花生的高产潜力和途径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花生虽属C3型作物,其光合潜能却很高。群体净同化率50mgCO2/dm2·h;单叶净同化率34mgCO2/dm2·h,光合作用日变率群体呈单峰曲线;单叶呈双峰曲线,峰谷差率小。其高产潜力,在山东按其最大光能利用率和光温潜力值推算,单位面积荚果产量为17275.5kg/hm2和16758kg/hm2;按最佳产量因素结构估算,可达13683kg/hm2;现已实现的最高产量记录为11784kg/hm2。花生进一步高产的主要途径是选用株型性状优良的高产品种;提高光能利用率促进光合产物合理分配;依靠主要结实枝实现群体果多果饱。  相似文献   

18.
麦油两熟制一体化高产栽培大田试验结果表明 ,宽幅麦套种花生套期和密度对麦套花生产量作用显著 ,套期效应大于密度穴数 ,高产麦套花生必须适期套种。麦套花生最适套期为麦收前 5 3天 ( 2 8/ 4) ,适期过后 ,套期每推迟 1天 ,花生约减产 14.6kg/hm2 ;适期套种时 ,麦套花生适宜的公顷穴数为 7995 0 ,夏直播花生适宜的公顷穴数为 8715 0。  相似文献   

19.
周永和 《作物研究》1996,10(2):36-37
益阳地区棉油两熟制油菜高产稳产栽培技术周永和(湖南省益阳市农业局,益阳,413000)棉油两熟制油菜在益阳油菜生产中占有举足轻重的地位,其种植面积达3025万公顷,占全市油菜面积的5362%,单产也最高,平均为12375kg/hm2。高产典型大...  相似文献   

20.
油稻稻三熟制区培两优特青超高产栽培技术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在油稻稻熟制条件下,通过对两系杂交稻先锋组合培两优特青不同育秧方式、不同播期、秧龄弹性、品种搭配特性及超高产条件下需肥特性、群体特征及病虫发生规律的研究,提出了油稻稻熟制稻区培两优特青超高产栽培的主要配套技术,并创造了油稻稻制每公顷11.20t的晚季高产纪录,实现了大面积(44.7hm2)平均单产8.52t/hm2的高水平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