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毛竹的生长特性与竹林采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一、毛竹的生长特性。毛竹的茎有地上茎和地下茎,地上茎即竹秆,是我们日常生产生活及工业原材料所利用的部分;地下茎即竹鞭,竹鞭的节问生有须根,竹鞭在土壤中蔓延生长,发笋长竹,形成竹林。竹连鞭,鞭连根,鞭生笋,笋成竹,竹养鞭。鞭、根、笋竹互相影响,  相似文献   

2.
毛竹是散生茎竹种之一。竹连鞭,鞭生笋,笋长竹,地上散生的竹子通过地下的竹鞭联结成一个有机的整体。因此,毛竹林的输液就有它独特之处,对地面上任何一株竹(或地下任何一条竹鞭或竹根)的输液,输液物质并非局限在被输液的竹子(或竹鞭、竹根)上,而是通过输导组织,经蒸腾拉力和受顶端优势的作用将输入物质输送到邻近(乃至很远)的竹鞭和竹子上去,从而收到  相似文献   

3.
有人认为毛竹最低一盘技只有一枝的为公竹,如果是两技的则为母竹。种上公竹,虽然种活了也不会出笋,只有选好种竹,种活后才会出笋。本人认为,毛竹并没有公母之分。那么为什么种活了有的出笋,有的不出笋呢?这是因为毛竹是散生竹类,原由竹鞭上的创芽萌发出笋,然后由种竹不断提供养分而长成竹。所以种毛竹时,不仅要措竹,而且要带上一段竹鞭。通常带来鞭(鞭上芽向种竹)30厘米或去鞭(鞭上芽背向种竹)50厘米。地下竹鞭常常纵横交错,如果没有经验,很难判断哪一条鞭是所要挖掘种竹的竹鞭,如果带的不是所种之竹的竹鞭,竹鞭上的侧芽…  相似文献   

4.
四季竹地下鞭根系统生长规律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本文通过对四季竹地下鞭根系统的调查表明:四季竹地下鞭根系统主要集中在0—20cm深的土层中,为浅鞭系竹种;1-2年生休眠芽中活芽的比例最多,2”4年生竹鞭萌发芽最多,5年生及以上竹鞭几乎没有发笋能力。因此在竹林培育管理中主要是搞好0-20cm土层工作,使其多发鞭,多出笋,对于5年以上的竹林要及时挖掉老鞭和竹蔸。  相似文献   

5.
铺地竹竹鞭生长规律的调查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分别在南京、山东潍坊、北京3个地区对铺地竹的竹鞭及鞭侧芽的生长发育规律、分布规律进行了调查研究,结果表明:铺地竹表现出明显的混生特性;且是一种典型的浅鞭系竹种,其竹鞭、竹鞭上的侧芽大都集中于10 cm以上深的土层中;2~3 a鞭是铺地竹发笋的主要竹鞭,5 a鞭开始老化.据此,移栽该竹种时要选择2~3 a的竹鞭,埋鞭不易过深,对于5 a以上的竹林要及时挖掉老鞭和竹兜.  相似文献   

6.
高节竹是优良的笋材兼用竹种, 竹鞭延伸生长能力强, 具有较高的鞭笋生产潜力。为评价高节竹鞭笋品质和适口性, 以毛竹鞭笋为对照, 比较两者外观形态和营养物质、呈味物质含量的差异。结果表明:与毛竹鞭笋相比, 高节竹鞭笋略长, 个体质量、基径和蛋白质、纤维素、木质素、单宁、草酸、总酸含量明显较低, 而可食率、糖酸比和脂肪、可溶性糖含量明显较高。高节竹、毛竹鞭笋除鲜味氨基酸含量差异不明显外, 高节竹鞭笋的氨基酸总量及其它氨基酸组分的含量显著低于毛竹鞭笋, 但鲜味氨基酸、甜味氨基酸和芳香类氨基酸组分比例显著高于毛竹鞭笋, 苦味氨基酸组分比例明显低于毛竹鞭笋。研究表明, 高节竹鞭笋较为粗大、可食率高、粗糙度低、适口性好, 质量总体优于毛竹鞭笋。  相似文献   

7.
金镶玉竹埋鞭育苗影响因子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以具有密集饱满鞭芽的1~3年生金镶玉竹竹鞭,采用埋鞭繁殖方法,探讨温度、植物生长调节剂、竹鞭自身特性等对金镶玉竹育苗的影响。结果表明:金镶玉竹鞭段鞭芽萌动及出笋的最适温度均为18℃,其萌芽率、出笋率分别为93.11%、81.83%;直径2 cm、鞭龄2 a的竹鞭埋鞭繁殖的鞭段成活率最高,为63.33%;长60 cm的鞭段经过300 mg.L-1的ABT生根粉溶液浸泡后的出笋系数最高。鞭段长度、植物生长调节剂类型及浓度是影响金镶玉竹埋鞭繁殖成功的关键因子。  相似文献   

8.
栽竹不同于栽树。栽竹不能指望所栽的母竹本身长大成材,而是依靠母竹蔸上的芽苞所连的竹鞭抽鞭发笋,长成新竹,蔓延成林。栽竹时,要掌握好选、挖、运、栽、管五个环节。 1.选1-2年生的母竹。因其所连的竹鞭一般都处于壮龄阶段,鞭色鲜黄,鞭芽饱满,鞭根健全,具有抽鞭发笋的能力,造林成活率高。 2.挖母竹。挖母株时要注意保护鞭芽,少伤鞭根,不要猛摇竹干,以免扭伤母竹与竹鞭相连处。母竹挖起后,留枝3-5盘,削去竹梢。挖掘小杂竹时可2—3株为1丛,带土  相似文献   

9.
水湿栽竹法先挖好长1.5米、宽1米、深0.5米的植穴。穴内留2/3的松土,浇水6~8公斤,调成泥浆,拌入钙镁磷肥4.5~5公斤。然后把母竹栽入穴中央,将鞭根和竹蒲头轻埋入泥浆中,上面用1/3松土盖住,成馒头状。移笋栽竹法即只挖掘鞭笋栽竹,当年栽竹当年出笋。方法是:每年2~3月,挖取2~3年生长健壮的母竹竹鞭附近的笋芽,留鞭长0.3~0.4米,去鞭长1~1.2米。挖掘时注意不损伤笋芽与鞭的连接处(螺丝顶),挖取后用稻草包扎。栽植方法与水湿栽竹法相同,但竹鞭入土深度要控制在25厘米以内,太深对竹笋生长发育不利。埋鞭栽竹法埋鞭栽竹主要是依靠竹鞭上的芽发育成…  相似文献   

10.
一、毛竹的生长特性毛竹林是森林群落的一种,借助于地下茎(竹鞭)的蔓延繁殖而成。按植物学的观点,竹鞭是“竹树”的主茎,竹株是“竹树”的分枝,成片的竹林,尽管地上竹株林立,地下则是竹鞭相连,起源于少数“竹树”主茎。因此,竹林群体的形成、结构、发展、更新又不同于一般森林落,必须通过竹鞭和竹笋的生长来实现。1.竹鞭生长毛竹属单轴散生型,它的竹鞭主要分布在土壤上层,横向起伏生长。鞭梢(又称鞭笋)是竹鞭生长部分,尖削如楔,穿透力强,如因冻害或机械砥伤而断梢,由临近  相似文献   

11.
为了解高节竹竹鞭空间分布及其数量特征,揭示高节竹地下竹鞭生长规律,为高节竹林分更新提供理论依据,以高节竹成熟林分为材料,在林分内设置标准地,在标准地内布设样方,采取挖掘法调查竹鞭空间分布及其数量特征。结果表明:在0~30 cm土层中竹鞭重量为4 252.07 g·m-2,占总鞭重的99.57%;3 a生竹鞭鞭长最长为305.72 cm·m-2,占总鞭长的23.18%;6 a生竹鞭平均节间长最长为4.83 cm2壮芽主要着生在1~3 a鞭龄鞭段上,占99.04%;休眠芽主要着生在1~3 a竹鞭上,占85.71%;死芽主要着生在3~5 a竹鞭上,占84.44%;笋芽主要着生在2~3 a竹鞭上,占75.00%。高节竹竹鞭集中分布在0~30 cm土层中,壮龄鞭鞭长最长、老龄鞭平均节间长最长、壮龄鞭平均鞭径最大,壮芽、笋芽及休眠芽主要分布在1~3 a鞭上,死芽主要分布在3~5 a鞭上。  相似文献   

12.
毛竹不同繁殖材料造林效果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通过对竹蔸、竹鞭、无鞭母竹、有鞭母竹等繁殖材料形成林分5年的观测,结果表明:有鞭母竹成活率、出笋率、长竹率、新竹生长等指标较好,但造林成本较高,竹蔸造林其次,无鞭母竹造林虽成活,但不长竹。综合考虑,选择毛竹繁殖材料的次序为有鞭母竹、竹蔸、竹鞭。而无鞭母竹不能上山造林。  相似文献   

13.
竹的抚育     
长江流域各省竹林分布极广,特别是农村“四旁”更是修竹蔽日.这些竹林,对美化自然和增加收入,发挥着重要的作用.现将成竹林抚育技术介绍如下.一、散生竹的抚育.散生竹有楠竹、水竹、斑竹、金竹等.应采取以下的抚育措施.(1)护笋养竹:不挖鞭笋(即竹鞭的幼嫩稍头)、冬笋,保护春笋,及时挖退笋(即竹笋出土末期竹林中长出的笋).3月上、中旬竹笋开始露头,“清明”前后大量出土,经过一个月左  相似文献   

14.
主要研究肿节少穗竹的地下茎的生物学特性,即竹鞭年生长规律、竹鞭垂直分布与水平分布、竹鞭芽变化规律及竹鞭根系生长规律,研究结果表明:竹鞭延伸生长量与温度关系密切,一年中鞭笋生长量随着月均温的升高而加大,8月达到最大,到12月冬季来临进入休眠;竹鞭主要分布在0-40cm土层,且分布较为均匀,40cm以下分布很少;2—3龄鞭壮芽数、笋芽数最多,转化为笋及鞭也多。根的萎缩一般从3年生鞭开始,但肿节少穗竹2年生即有萎缩,4年生鞭未发现有再生不定根。  相似文献   

15.
以蛭石为基质,在无土栽培条件下,初步研究了不同鞭龄、鞭长、埋鞭方式和生长调节剂处理对紫竹发笋率、生长情况的影响,结果表明:不同鞭龄的繁殖效果不一样,4a生竹鞭出笋率、退笋率、繁殖系数都是最高的.竹鞭斜插优于竹鞭平放.20 cm的竹鞭出笋为90%,退笋率为14.1%,效果最好.用50 mg/L的lBA浸泡6 h后效果明显,出笋率为100%.繁殖系数为140%.  相似文献   

16.
提早采挖鞭笋对毛竹林生产和生长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采用随机区组试验,2010年选择浙江省遂昌县养分充足、大小年明显的笋竹两用毛竹(Phyllostachys heterocycla cv.pubescens)纯林样地,进行3种处理:5月开始采挖鞭笋、7月开始采挖鞭笋和不挖鞭笋(对照),对竹笋产量、竹林结构和地下竹鞭生长进行对比分析。结果表明,5月开始采挖比7月开始采挖的鞭笋平均产量增加了53.01%;3个处理的冬笋、春笋平均产量和毛竹林分结构均无显著差异;5月开始采挖比对照的竹鞭总长增加了15.56%,竹鞭平均节间长度增加了0.34 cm,平均鞭粗度增加了0.40 cm。试验证明,5月开始采挖鞭笋不影响冬笋、春笋产量,以及竹林丰产林分的结构以及地下竹鞭生长,反而会显著提高鞭笋产量,建议在鞭笋高产培育经营中推广应用该项技术。  相似文献   

17.
毛竹(Phyllostachys pubescens)主要靠竹鞭上鞭芽育笋、长竹和抽发新鞭构成竹林。研究竹鞭生长规律是为制定正确的经营管理措施提供理论依据。我们于1976年冬至1978年冬,在江西兴国均福山林场毛竹林内进行竹鞭生长规律的定位研究。试验设三次重复,即三组。每组随机选挖鞭梢完好的当年竹鞭30条,共90条,于梢端处在土内插竹杆标示生长起点,自竹鞭开始生长至基本停止生长期间,每月底(27——  相似文献   

18.
合江方竹地下茎生长规律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合江方竹地下茎的生长特性直接影响到发笋质量.研究结果表明合江方竹鞭、根在土壤中主要分布于在0~25 cm范围以内,尤以5~10 cm分布量最多;鞭角、1/2鞭长处鞭径、鞭节间长度在不同丛间的存在显著或极显著差异;竹鞭具有先行一定长度生长,再在该段的上部集中发鞭的规律性.同时,6~9月温度和降雨是竹鞭长生长的限制因子.  相似文献   

19.
施肥对毛竹鞭笋产量和地下竹鞭生长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通过4 a对毛竹林(Phyllostachys pubescens)实施施肥与不施肥的试验,分析施肥对地下竹鞭生长和鞭笋产量的影响。结果表明:施肥鞭笋产量增加28.9%,鞭笋支数增加27.9%,达到极显著差异;施肥鞭笋单支重量变化很小,仅增加0.7%;施肥地下竹鞭的总长度、竹鞭粗度、竹鞭节间长度均略有增长;施肥毛竹林竹鞭分布在土层中鞭段数所占的比例:0H≤10 cm和11 cmH≤20 cm分别增加153.11%和11.09%,21 cmH≤30 cm减少19.95%,31 cmH≤40 cm和H40 cm分别增加4.54%和7.56%。可见,施肥对鞭笋产量的提高效果显著,对竹鞭的生长影响不大。但是,连续施肥会导致分布在土层中的竹林幼鞭向上靠地表生长,对竹林经济产量不利,影响笋的孕育和萌发。因此,建议对连续施肥的林地,应及时采取埋鞭措施,确保毛竹林的正常生长。  相似文献   

20.
散生竹造林,母竹移植后期望发鞭多,竹鞭长,以加快成林速度,增加新竹数量。要尽量避免产生跳鞭竹(鞭梢穿出地面长成小竹)。产生跳鞭竹原因除与土壤粘重板结、地下水位较高、施肥不当等因素有关外,还与母竹栽植的深度有较密切的关系。本院1981年3月营建的竹种园,同年10月对刚竹属11个小型散生竹种跳鞭竹与正常竹竹鞭深度的调查结果表明,跳鞭竹的产生与母竹栽植深度密切相关。一般刚竹属小型竹种产生跳鞭竹的母竹,栽植深度都小于10厘米,而生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