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8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02 毫秒
1.
温室黄瓜根结线虫病非化学防治技术研究初报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采用大田与室内相结合的方法,研究了高温闷棚、低温冷冻、轮作倒茬、淹水等不同绿色防治技术措施对温室黄瓜根结线虫病的防治效果。结果表明低温冷冻法对温室黄瓜根结线虫病具有显著的防治效果,适宜在冬季温度低于-15℃,且持续20d以上的地区推广应用。黄瓜与棉花、大葱和大蒜轮作切断根结线虫的食物链,减轻根结线虫的危害。淹水法虽然对根结线虫病有较好的防治效果,但在缺水和保水性能比较差的垆土和黄绵土的北方地区推广应用受到很大限制。高温闷棚法对根结线虫病的防治效果最好,高温闷棚8d对根结线虫病的防治效果达到100%,闷棚后第3年防治效果仍高达96.2%。完全能替代化学药剂防治,可操作性强,成本低,协调了根结线虫病的防治与温室绿色食品黄瓜生产的矛盾。  相似文献   

2.
李小艳  倪畅  刘旭 《中国农学通报》2022,38(25):130-133
为探究不同处理方法对黄瓜根结线虫病的防治效果,以当地主栽的黄瓜品种作为试验材料进行设施大棚试验,比较夏季高温闷棚、施用解淀粉芽孢杆菌B1619和“夏季高温闷棚+施用解淀粉芽孢杆菌B1619”综合防治3种方法对黄瓜根结线虫的防治效果。结果表明,物理和生物综合防治方法的防治效果最好,达到85.17%。试验结果可为宿迁地区设施蔬菜根结线虫病的绿色防治提供数据参考。  相似文献   

3.
为明确陕西省西安市鄠邑区设施西瓜根结线虫发生危害情况以及病原种类,提出根结线虫病安全高效的药剂防治技术,实现陕西西瓜产业健康高效发展目标。于2022年5月在西安市鄠邑区主要设施西瓜种植基地,对根结线虫病害发生率、病情指数等进行调查研究,并采集根部样品进行根结线虫分离,运用形态学及分子生物学技术鉴定不同产区设施西瓜根结线虫的种类,并对不同化学药剂防治效果进行比较。结果表明,鄠邑区西瓜主产区平均病田率达92.9%,病株率88.7%,病情指数73.1。2龄幼虫、雌成虫形态特征及形态测量指标和分子生物学鉴定结果均表明该地区根结线虫病病原为南方根结线虫。药剂试验表明,98%棉隆微粒剂防治效果显著,每公顷土壤施用150 kg为适宜的使用剂量,30 d的防效100%,70 d的防效92.1%;同时在西瓜移栽前用2250 mL/hm2的41.7%氟吡菌酰胺进行土壤处理即可有效抑制南方根结线虫侵染,70 d后相对防效75.7%,效果优于药剂灌根。  相似文献   

4.
根结线虫病是马铃薯连作减产的主要原因之一。为研究根结线虫病的农艺防治措施,本文开展了品种抗性评价、稻、薯轮作和土壤淹水下的线虫消减动态研究。抗性评价试验表明, 18个品种(系)中没有筛选到同时抗南方根结线虫和爪哇根结线虫的材料,品系1002-1和品种丽薯6号相对抗性较好,青薯9号和合作88相对敏感。马铃薯根结线虫发病土壤中可同时检测到卵、幼虫和成虫等不同形态。水旱轮作试验表明,经一茬水稻栽培可使土壤中根结线虫虫态完全消失,再种植马铃薯也不再发生根结线虫病,且马铃薯有效产量显著提高,青薯9号、合作88和丽薯6号的单株有效产量较对照分别提高50.5%、43.7%和26.0%,差异均极显著, 1002-1单株有效产量与对照差异不显著。由此可见,稻、薯轮作根结线虫防治效果明显。为进一步探索水旱轮作的防治机制,观察了土壤淹水进程中各种虫态消减动态。结果表明,在淹水过程中,根结线虫的卵、幼虫和成虫不同虫态此消彼长,要淹水60 d以上,土壤中才检测不到所有形态虫体。水早轮作中水稻生长期淹水时间足够长,满足防治线虫的淹水条件。因此结合抗病品种选用进行稻、薯轮作是防治马铃薯根结线虫病既绿色环保又可持续有效的方法。  相似文献   

5.
<正>根结线虫病是蔬菜较为严重的病害之一,主要危害黄瓜、苦瓜、番茄、茄子、菜豆、芹菜、菠菜、胡萝卜等多种常见蔬菜。随着种植业结构调整,蔬菜保护地栽培面积迅速扩大,导致根结线虫病逐年加重,产量损失达30%~50%,毁苗重植事件经常发生。根结线虫危害又加重了枯萎病、根腐病等土传性真菌病害和部分细菌病害的发生,已成为当前蔬菜生产的一大障碍。近年来,温室黄瓜和番茄受害严重,常造成严重减产甚至绝收,且病害呈逐年上升趋势。在此,笔者告诉大家根结线虫发生症状以及防治方法。  相似文献   

6.
设施蔬菜根结线虫病害发生严重的原因探讨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随着种植结构的调整,设施蔬菜栽培面积迅速扩大的同时,根结线虫病发生逐年加重,已成为设施蔬菜可持续生产的一大障碍。通过分析设施内土壤的特点、设施内特殊的栽培管理措施以及预防和防治措施不善等问题,探讨了设施蔬菜栽培中根结线虫病日趋严重的原因,并为设施蔬菜生产中防治根结线虫病害提供了防治措施。  相似文献   

7.
<正>近年来,大棚西瓜因效益好其种植面积逐年扩大,在栽培过程中发现根结线虫病的危害日趋严重。据调查,连续种植三年以上的棚室西瓜,发病株率高达35%~95%,一般减产20%~30%,严重的达50%以上。根结线虫病的危害已成为大棚西瓜生产发展的重要障碍之一。现将其发生与防治方法介绍如下:  相似文献   

8.
调查陕西安康地区绞股蓝根结线虫的发生情况及危害种类,揭示绞股蓝连作与根结线虫的关系,旨在为绞股蓝根结线虫防治提供理论依据。对安康主产区6个调查点的绞股蓝根结线虫病进行取样调查,并采用形态学观察及rDNA-ITS序列分析方法进行分离鉴定。结果表明,在安康市绞股蓝主产区均发现了不同程度的根结线虫危害,严重的地块发病率高达75.4%,且发病情况随种植年限的延长和海拔的降低而逐渐加重。通过分离鉴定,确定了发生在安康地区绞股蓝上的根结线虫为南方根结线虫(Meloidogyne incognita)。目前未见绞股蓝上发现根结线虫危害的报道,这是首次报道陕西省安康地区绞股蓝上发生根结线虫,为进一步分析绞股蓝根结线虫种群及该病的防治研究奠定了基础。  相似文献   

9.
鲁西北保护地蔬菜根结线虫病发生危害及防治措施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调查发现目前鲁西北区保护地蔬菜上发生为害的根结线虫有南方根结线虫(Meloidogyne incognita)、北方根结线虫(M.hapla)、花生根结线虫(M.arenaria)和爪哇根结线虫(M.javani-ca),其中南方根结线虫占90%以上,引起多种蔬菜根结线虫病.相当感病或高度感病的蔬菜有黄瓜、茄子、番茄、西葫芦、西瓜、菜豆,在同一棚内连作高度感病蔬菜,株发病率可高达80%~100%,病根结指数大于40,造成减产30%~40%.采用阿维菌素乳油连续2年上、下茬4次施药,防治效果可达92.38%.  相似文献   

10.
瓜菜根结线虫病是世界性难题,其发生呈逐年上升的趋势,将对大路菜如黄瓜、番茄、辣椒、茄子、芹菜等造成不同程度危害,可使作物严重减产甚至绝收。根结线虫病的发生和蔓延将会成为瓜菜产区的重要制约因素,将严重影响设施瓜菜生产及现代农业的发展。主要研究根结线虫的发生原因以及有效的防治措施,避免根结线虫大规模暴发影响农业效益。  相似文献   

11.
烟草根结线虫削弱烟草对黑胫病抗病性的初步研究   总被引:1,自引:1,他引:1  
本项研究目的在于探明烟草根结线虫(Meloidogyne incignita Chitwood)与烟草黑胫病(Phytophthora parasitica Var·nicotianae)之间的相互关系.试验用抗黑胫病品种——斯佩特G140(Speight Gl40)在烟草根结线虫与烟草黑胫病并发发严重的地块,用铁灭克(Temik)和瑞毒霉(Ridomil)分别防治根结线虫和黑胫病,或两药并用兼治两病,以不防治为对照.结果表明,烟草黑胫病的发生程度(y)与烟草根结线虫病情(x)之间具有正相关关系,相关系数γ=0.755,决定系数γ~2=0.570,说明本试验中烟草黑胫病病情有57%是由根结线虫引起的.进一步推导出经验回归方程y=6.753+0.395X,此方程可描述烟草根结线虫削弱烟草对黑胫病抗病性的量变关系,对防治决策有一定参考价值.  相似文献   

12.
河南省设施蔬菜连作障碍现状调查与分析   总被引:6,自引:1,他引:5  
为进一步了解河南省设施蔬菜连作障碍的发生和防治情况,调查了河南省17个地市93个乡(镇)的96个合作社(园区、村)。结果表明,河南省设施蔬菜茬口安排及蔬菜种类呈现多样化,设施蔬菜连作年限大都在5a以上,最长连作年限达30a。设施蔬菜连作3a以上即开始表现连作障碍现象,而且连作障碍棚室的比例及严重程度随连作年限的延长而增加。设施蔬菜土传病害发生最为严重,其中大棚根结线虫病发病率达84.6%,日光温室达56.9%。除土传病害外,土壤养分失衡和土壤次生盐渍化也普遍发生,土壤自毒作用、板结、酸化等发生相对较轻。总结了河南省各地设施蔬菜连作障碍防治的主要措施,并分析了调查中发现的几个重要问题,提出了河南省设施蔬菜连作障碍防控的几点建议。  相似文献   

13.
为了掌握广东省甘薯根结线虫病害发生情况,用常规分离法进行解剖分离,并对分离线虫进行形态鉴定和分子鉴定。从广东省粤东的陆丰、海丰和粤西的遂溪、吴川、廉江、雷州等地甘薯薯块带有明显根结的薯块进行分离,观察所分离根结线虫的2龄幼虫、雌成虫、会阴花纹特征,并通过根结线虫鉴定引物扩增条带约750 bp,结果表明引起广东省甘薯薯块危害的是象耳豆根结线虫。该病害逐年扩大危害对甘薯产业构成潜在威胁。  相似文献   

14.
小麦孢囊线虫病瘿瘤密度对麦苗生长的影响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根据小麦孢囊虫病典型症状-根据部形成瘿瘤及其密度变化,探讨了该病害对小麦苗期生长影响,结果表明,瘿瘤密度与麦苗长势呈极显著负相关;瘿瘤密度在0.21-1.83,麦苗主茎高降低27.5%-45.4%,单株分蘖减少4.3%-77.0%,叶片减少7.9%-65.7%,次生根条数及根生分别减少1.3%-61.6%,8.0%-71.9%,瘿瘤密度达4.22以上时,麦苗不能形成分蘖和次生根,且弱小黄化严重而及早枯死。  相似文献   

15.
掌握白芷根结线虫发生及危害规律,为防治提供理论依据。2012—2014年,对南川白芷种植地进行根结线虫病调查;不同时期采用五点取样法采集白芷根结线虫病病株和病土,用蔗糖离心法分离根结线虫。结果表明,白芷根结线虫在粘土中发病较壤土、砂土、砂壤土轻;连作地发病较间作和轮作严重;根结线虫二龄幼虫密度由1月的71条/1000 g干土增加到10月的1615条/1000 g干土;根结线虫的土层分布调查发现,3月为根结线虫发病高峰期,水平分布根结线虫种群数量向白芷根部集中,而垂直分布根结线虫密度随着土层深度的不断增加而逐渐降低。  相似文献   

16.
猪屎豆与淡紫拟青霉联合防治烟草根结线虫病的效果评价   总被引:3,自引:2,他引:1  
为明确猪屎豆与淡紫拟青霉对烟草根结线虫病的联合作用,以猪屎豆根系粉为材料,研究了猪屎豆根系水提液对淡紫拟青霉的生长、产孢量、孢子萌发率及南方根结线虫致死率的影响,同时设置3个处理(单独间作猪屎豆、单独施用淡紫拟青霉、间作猪屎豆同时施用淡紫拟青霉)对猪屎豆与淡紫拟青霉联合防治烟草根结线虫病的协同增效效应进行了综合评价。结果表明:(1)猪屎豆根系粉适能促进紫拟青霉的生长、产孢及萌发,0.01 g/mL猪屎豆根系粉的淡紫拟青霉培养物的水提液处理南方根结线虫J2,24 h校正致死率高达96.08%。(2)烤烟间作猪屎豆同时施用淡紫拟青霉,能显著增加烤烟的株高和叶片宽度,烟草根结线虫病的防效高达67.5%,较单独间作猪屎豆的防效提高了22.9%,较单独使用淡紫拟青霉的防效提高了10.2%。本研究认为猪屎豆与淡紫拟青霉协同作用防治烟草根结线虫具有显著的协同增效效应。  相似文献   

17.
黄瓜内生Ch1001菌株种子处理防治根结线虫的施用剂量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内生毛壳菌Ch1001菌株种子处理对黄瓜幼苗上发生的根结线虫有防效。为培育壮苗并达到理想的防效,合适的施用剂量是实际应用所需的一个重要参数。笔者在黄瓜播种时分别用1×103、1×104、1×105、1×106、1×107、1×108个孢子/种子的剂量处理种子,测定幼苗的根系活力、抗性相关酶活力以及每克根中侵入的线虫数。结果表明,1×105个孢子/种子及其以下剂量Ch1001处理对根系活力没有影响,1×106和1×107个孢子/种子处理使幼苗苗根系的活力显著增强,1×108个孢子/种子处理根系活力急剧降低。Ch1001不能诱导PAL和几丁质酶活性增强。在1×105、1×106、1×107个孢子/种子处理时POD和CAT活性显著增强,Ch1001诱导了与活性氧代谢途径相关的植株抗性。对根结线虫控制效果的统计表明,Ch1001的处理剂量与线虫防效呈正相关,1×104、1×105、1×106和1×107个孢子/种子剂量处理均能显著降低根结线虫的入侵,处理剂量为1×106和1×107个孢子/种子时菌株防效达到理想,每克根中入侵线虫总数相比对照分别减少了45.3%和57.0%。综上考虑,认为1×107个孢子/种子处理时幼苗根系活力强,防御酶活性高,根结线虫入侵最低,是菌株使用的最佳剂量。  相似文献   

18.
Root‐knot nematode disease, caused by Meloidogyne species, is an important soil‐borne disease of peach (Prunus persica L.) worldwide. To identify a major locus of genetic resistance to M. incognita, PkMi, in a wild peach species, we reconstructed a linkage group in a BC1 population of 187 lines using resistance gene analogue markers surrounding the PkMi locus. A resistance gene analogue marker, ppa021062m, co‐segregated with the PkMi locus and was therefore considered a strong candidate for PkMi. Phylogenetic analysis of the deduced protein sequences of ppa021062m, together with the other seven genes for nematode resistance, allowed ppa021062m to be assigned to the Toll/Interleukin1 Receptor‐Nucleotide Binding Site‐Leucine Rich Repeat class, similar to Ma in myrobalan plum (P. cerasifera). Comparative analysis of the candidate gene sequence in four genotypes that had different levels of resistance to root‐knot nematode disease showed that most non‐synonymous SNPs in the genic region were distributed in the TIR and NBS motifs. This study enhances our understanding of the genetic and molecular control of resistance to root‐knot nematode disease in peach.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