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7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81 毫秒
1.
分析研究了新疆多浪羊核受体辅激活蛋白基因(Nuclear receptor coactivator1 gene, NCOA1)的多态性及其与产羔数的相关性。结果表明:NCOA1基因存在两个多态位点,分别为内含子12的g.166 397 A>C突变位点和外显子17的g.187 501 G>A突变位点; g.166 397 A>C突变位点的优势基因为A等位基因,基因频率为0.968; g.187 501 G>A突变位点的优势基因为B等位基因,基因频率为0.643,且在该突变位点发生了错义突变,由原编码的丝氨酸(Ser)改变为谷酰胺酸(Gln);在多浪羊NCOA1基因的g.166 397 A>C突变位点,AA基因型个体的产羔数显著高于BB基因型个体的(P<0.05);在多浪羊NCOA1基因的g.187 501 G>A突变位点,BB基因型个体的产羔数显著高于AA和AB基因型个体的(P<0.05)。由此推断NCOA1基因可以作为多浪羊多羔性状的候选基因。  相似文献   

2.
以清远麻鸡、白耳鸡、鹿苑鸡、藏鸡和S2系为试验素材,利用PCR-SSCP技术对核受体辅激活蛋白1(NCAO1)基因编码区进行SNP检测和基因型的判别,探讨NCAO1基因作为影响鸡产蛋性状候选基因的可能性。结果显示:在NCOA1基因的第3和第12外显子上分别发现一个SNP位点,其中第3外显子10155007处发生了T→A突变,检测到AA、AB、BB3种基因型;第12外显子108273423处发生了C→T突变,检测到CC、CD、DD3种基因型。χ2检验表明突变产生的基因型和基因频率在各品种(系)间差异极显著(P<0.01),A、C基因在蛋用型的地方品种白耳鸡中频率较高,B、D基因在肉用型的地方品种清远麻鸡、藏鸡和肉用型培育品系S2系鸡中频率较高。不同基因型与S2系鸡的开产日龄(AFE)、开产蛋重(WFE)、连产天数(CL)及300日龄产蛋数(EN)之间的最小二乘均数分析显示:AA基因型个体的连产天数比BB型个体多0.59 d,开产蛋重重0.6 g,300日龄产蛋量高7.76%,且差异显著(P<0.05);CC基因型个体比DD型个体的连产天数多0.51 d,开产蛋重重1.04 g,300日龄产蛋量高9.07%,且差异显著(P<0.05);组合基因型发现,基因型AACC个体的开产日龄、连产天数和300日龄产蛋量均高于BB、DD基因型组合。因而,初步推断NCOA1基因是影响鸡产蛋性状的主效基因或与主效基因连锁。  相似文献   

3.
 以邵伯鸡核心群母系母鸡为试验材料,利用PCR SSCP技术检测核受体辅激活蛋白1(NCOA1)基因的SNPs,并分析基因多态性与开产日龄(AFE)、开产蛋重(WFE)、连产天数(CL)及300日龄产蛋数(EN)之间的关联性。结果显示:在NCOA1基因的第3和第12外显子上分别发现1个SNPs位点,其中第3外显子10155007处发生了T→A突变,检测到 AA,AB,BB 3种基因型;第12外显子108273423处发生了C→T突变,检测到CC,CD,DD 3种基因型。不同基因型与各性状间有显著相关,其中AA基因型个体的连产天数比BB型个体多0.59d,开产蛋重重0.6g,300日龄产蛋量高7.76%,且差异显著(P<0.05);CC基因型个体比DD型个体的连产天数多0.51d,开产蛋重重1.04g,300日龄产蛋量高9.07%,且差异显著(P<0.05);组合基因型发现,基因型AACC个体的开产日龄、连产天数和300日龄产蛋量均高于BBDD基因型组合。因而,NCOA1基因可作为鸡产性状的标记基因用于分子标记辅助选择中。  相似文献   

4.
分析研究了新疆多浪羊核受体辅激活蛋白基因(Nuclear receptor coactivator1 gene, NCOA1)的多态性及其与产羔数的相关性。结果表明:NCOA1基因存在两个多态位点,分别为内含子12的g.166 397 AC突变位点和外显子17的g.187 501 GA突变位点; g.166 397 AC突变位点的优势基因为A等位基因,基因频率为0.968; g.187 501 GA突变位点的优势基因为B等位基因,基因频率为0.643,且在该突变位点发生了错义突变,由原编码的丝氨酸(Ser)改变为谷酰胺酸(Gln);在多浪羊NCOA1基因的g.166 397 AC突变位点,AA基因型个体的产羔数显著高于BB基因型个体的(P0.05);在多浪羊NCOA1基因的g.187 501 GA突变位点,BB基因型个体的产羔数显著高于AA和AB基因型个体的(P0.05)。由此推断NCOA1基因可以作为多浪羊多羔性状的候选基因。  相似文献   

5.
选用135头体重(493±33)kg,年龄相近皖东育肥牛,颈静脉采血,利用DNA直接测序法测定CAPN1、CAST基因多态性;试验结束屠宰试验育肥牛,取肉样分析皖东牛肉质性状,分析肉质性状与基因多态性相关性。结果表明,皖东牛CAPN1基因存在AA型和BB型2种基因型,4个单核苷酸多态性位点(SNPs),其中内含子8的C429G和G437A位置各1个突变位点,内含子9的C572T位置1个突变位点,外显子9的G458C位置1个突变位点;CAPN1基因中度多态且极显著偏离Hardy-Weinberg平衡(P<0.01)。皖东牛CAST基因有CT基因型和CC基因型,5个SNPs位点,其中内含子8的A220G、A223G和G239A位置各1个突变位点,外显子9的C369T和G375A位置各1个突变位点;CAST基因中度多态并处于Hardy-Weinberg平衡(P>0.05)。BB基因型皖东牛肌肉剪切力肉质性状显著高于AA基因型(P<0.05),CT基因型皖东牛肌肉剪切力肉质性状显著高于CC基因型(P<0.05),基因型对其他肉质性状影响差异不显著(P>0.05)。CAPN1和CAST基因多态位点与肌肉嫩度密切相关,可作为皖东牛肉质性状提升候选基因。  相似文献   

6.
采用基质辅助激光解析电离飞行时间质谱(MALDI-TOF-MS)技术检测了143只籽鹅公鹅FSHβ亚基基因内含子2上SNP(C126T)的多态性,并分析了该SNP位点与精液品质性状(精液体积、精子密度、精子畸形率和精子活率)的相关性。结果显示FSHβ亚基基因内含子2的C126T突变产生三种基因型:CC型、CT型和TT型,其基因型频率分别为0.08、0.44和0.48;TT型精液体积显著高于CC型和CT型(P0.05);CC型和TT型个体的精子密度显著高于CT型(P0.05),CC型和TT型之间差异不显著(P0.05);TT型和CT型的精子活率差异不显著(P0.05),但显著高于CC型(P0.05)。在FSHβ亚基基因第2内含子SNP(C126T)位点,TT型是精液品质性状的优势基因型。FSHβ基因在公鹅精子生成的过程中可能有重要的调控作用。  相似文献   

7.
以142头公牛为研究对象,以HSP为耐热性状的候选基因,分别扩增125和233 bp 2个片段,采用PCR-SSCP方法检测HSP基因多态性,并对PCR产物测序和序列分析。结果表明:HSPA8存在T3358C转换突变,该突变使缬氨酸(Val)变为异亮氨酸(Ile),产生2种基因型AA和AB,频率分别为0.577 5和0.422 5;HSPA1A发现A6201C和T6202A颠换突变,其中T6202A突变使苯丙氨酸(Phe)变为异亮氨酸(Ile),产生了5种基因型AA、AB、BB、AC和BC,频率分别为0.345 1、0.493 0、0.084 5、0.035 2和0.042 2。应用SPSS17.0软件采用最小二乘拟合线性模型,分析基因座位不同标记基因型与后裔测定性能和精液品质的相关性,结果表明:1)在HSPA8,AA基因型个体产量育种值显著高于AB型(P<0.05);在HSPA1A,BB基因型个体产量育种值显著高于AC型(P<0.05),AB基因型个体蛋白育种值显著高于AC型(P<0.05)。2)在HSPA8,精子密度、精子活力和顶体完整率AA均显著高于AB(P<0.05),而精子畸形率AA显著低于AB(P...  相似文献   

8.
Lpin1基因多态性与黄牛经济性状的关联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以6个黄牛品种502个个体为材料,利用PCR-SSCP和DNA测序相结合的方法检测脂素1(Lpin1)基因的多态性,并分析该基因多态性与秦川牛经济性状的相关性。结果发现,黄牛Lpin1基因存在3个SNPs:31735A>G、46137A>C和65969G>A,分别位于内含子1、外显子6和内含子15,其中位于外显子6的突变导致脂素蛋白质第82位的组氨酸变为脯氨酸,为错义突变。3个SNP多态位点与秦川牛的体尺和肉质性状的关联分析表明,31735A>G位点GG基因型个体的胸深、胸围、背膘厚显著高于AA和AG基因型个体(P<0.05);46137A>C位点AC和CC基因型个体的背膘厚显著高于AA基因型个体(P<0.05),CC基因型个体的眼肌面积和大理石花纹评分等级显著高于AA基因型个体(P<0.05);65969G>A位点AA基因型个体的胸深、胸围、眼肌面积和背膘厚显著高于BB基因型个体(P<0.05),BB基因型个体的大理石花纹评分等级显著高于AA和AB基因型个体(P<0.05)。可见,Lpin1基因可能是影响秦川牛眼肌面积、大理石评分和背膘厚性状的主效QTL或者是与之紧密连锁,可作为秦川牛品质改良的辅助选择标记。  相似文献   

9.
白羽番鸭脂联素基因外显子1与肉质、TC和TG的关联分析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采用PCR-SSCP法对白羽番鸭脂联素基因外显子1进行SNP检测,并分析SNP对肉质、血清总胆固醇(TC)和甘油三酯(TG)的遗传效应。结果表明,检测到3种基因型(AA、AB和BB)和2个等位基因(A和B),AA和A分别为优势基因型和优势等位基因,序列比对发现在外显子1存在1个SNP位点:A167G,为沉默突变,该位点在白羽番鸭群体中表现为中度多态,处于Hardy-Weinberg平衡状态(P>0.05);最小二乘法分析表明,AA基因型个体的肌内脂肪(IMF)和血清总胆固醇(TC)显著高于BB基因型个体(P<0.05),而失水率则显著低于BB基因型个体(P<0.05)。结果揭示,A167G位点对脂肪沉积、失水率和胆固醇浓度可能有显著的遗传效应。  相似文献   

10.
以京海黄鸡J+、J-品系为材料,采用PCR-SSCP技术检测到IGFⅡ基因外显子区域3个SNPs位点,并就其对鸡屠宰及肉质性状的遗传效应进行了分析。结果显示,3个位点分别发生G64A、C173A、G7641A的单碱基突变,最小二乘方差分析表明,P1位点J-品系中胸肌重、胸肌率AA型显著个体大于AB型个体(P<0.05),腹脂重、腿肌pH值AA型显著小于BB型个体(P<0.05);P2位点J+品系中半净膛重、全净膛重、全净膛率CC、DD型个体显著高于CD型个体(P<0.05)。推测IGFⅡ基因可能是影响鸡屠宰和肉质性状的候选基因,可进一步应用于分子标记辅助育种研究。  相似文献   

11.
为寻找GH基因编码区存在突变位点及突变对太湖鹅10周龄体重关联性,试验在太湖鹅生长激素基因第2、3、4、5外显子上各设计1对引物,用SSCP方法寻找存在点突变,分析10周龄体重在不同基因型间差异。结果表明,在第2外显子中发现T39C、T74C突变,T74C突变导致氨基酸V25A处发生有义突变。在外显子4中发现T291C、G297A突变,均未引起氨基酸变化。不同基因型频率在太湖鹅群体中差异较大。太湖鹅群体平均纯合度为0.4913,杂合度为0.5087,多态信息含量为0.4108。10周龄太湖鹅体重在不同基因型间均无显著性差异,但外显子2上突变对体重影响在公母鹅中表现一致。GH基因在太湖鹅群体中遗传多样性较为丰富,初步探讨GH基因外显子突变对太湖鹅10周龄体重影响。  相似文献   

12.
[目的]对牛SLC27A1基因进行SNPs筛选并与中国荷斯坦奶牛的产奶性状进行关联分析,以期发现对中国荷斯坦奶牛产奶性状有显著影响的SNP位点。[方法]根据性能测定记录选取48头中国荷斯坦奶牛,提取血样DNA,组成2个DNA池,用于SNPs筛选,采用PCR-SSCP和克隆测序方法对DNA池进行SLC27A1基因SNPs筛选。针对发现的SNP位点,采用PCR-RFLP方法对另外231头中国荷斯坦奶牛进行群体基因型检测,采用SAS(8.02)GLM过程对各基因型与产奶性状进行关联分析。[结果]在exon3发现T112C位点,在3‘UTR发现G64A位点,T112C为同义突变;经PCR-RFLP检测,发现在T112C位点存在TT、TC、CC3种基因型,G64A位点存在GG、GA、AA3种基因型。2个位点均处于Hardy-Weinberg平衡状态。T112C位点的CC型个体的产奶量极显著高于TC型个体(P〈0.01),3种基因型对乳蛋白率和乳脂率影响均不显著(P〉0.05),乳蛋白率呈现CC〉TC〉TT的趋势,乳脂率呈现TT〉TC〉CC的趋势;G64A位点3种基因型对产奶量、乳蛋白率、乳脂率的影响均不显著(P〉0.05),但产奶量呈现GA〉GG〉AA的趋势,乳蛋白率和乳脂率呈现AA〉GG〉GA的趋势。[结论]该基因T112C位点与产奶量性状有一定的关联性,通过提高CC基因型频率有望提高中国荷斯坦奶牛的产奶量,SLC27A1基因可作为调控中国荷斯坦奶牛产奶量的候选基因,同时为该基因的标记辅助育种和进一步研究奠定了良好基础。  相似文献   

13.
采用单链构象多态性(single-strand conformation polymorphism,SSCP)、创造酶切位点PCR(created restriction site-PCR, CRS-PCR)、限制性片段长度多态性(restriction fragment length polymorphism, RFLP)以及直接测序方法,研究中国荷斯坦牛、鲁西黄牛和渤海黑牛LAP3基因第12内含子和第13外显子的单核苷酸多态性(SNP)。共检测到5个SNP,分别为24 794(T/G)、24 803(T/C)、24 846(T/C)、24 564(G/A)和25 415(T/C),其中24 564(G/A)为首次报道的位点。经PCR-SSCP结合测序图谱发现24 794(T/G)、24 803(T/C)、24 846(T/C)位点完全连锁,但该连锁位点在鲁西黄牛群体中未检测到。5个SNP位点在中国荷斯坦牛、鲁西黄牛和渤海黑牛群体的优势等位基因相同,分别是T、T、T、G、T,其等位基因频率分别是T(CH 0.579/LY 1/BB 0.722)、T(CH 0.579/LY 1/BB 0.722)、T(CH 0.579/LY 1/BB 0.722)、G(CH 0.584/ LY 0.775/BB 0.500)和T(CH 0.596/LY 0.796/BB 0.750),多态信息含量均在0.25至0.5之间,属于中度多态。  相似文献   

14.
采用聚合酶链式反应及单链构象多态(PCR-SSCP)技术以及DNA直接测序的方法,对德化黑鸡MC1R基因编码区进行单核苷酸多态性(SNPs)分析。结果表明:引物P2扩增片段具有多态性,并表现为AA、AB和BB等3种基因型;经序列分析发现,BB型存在2个突变位点:分别在1094处(G-A)和1095处(T-C),其中在1095处的突变还导致氨基酸的改变(Cys-Arg)。由基因型分布情况表明,德化黑鸡C系(乌色)和D系(非乌色)均以AA型为主;BB型(含SNP)仅存在于C系中,而在D系中未发现,推测BB型可能是乌色性状特有或与乌色性状相关。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讨GHSR和GHRL基因作为山羊体重体尺性状候选基因的可能性,寻找与山羊生长性状相关的分子遗传标记。【方法】以贵州白山羊和贵州黑山羊为研究素材,采用DNA混合池结合PCR产物直接测序及PCR-SSCP技术检测GHSR和GHRL基因的单核苷酸多态性,利用SPSS (18.0)软件GLM统计模型分析基因SNPs不同基因型及合并基因型与贵州山羊生长性状的关联性,同时采用在线软件对GHSR基因进行生物信息学分析。【结果】在GHSR基因外显子2和3′UTR分别检测到G200A同义突变和T628C位点,而在5′UTR区和外显子1则未发现多态性。设计一对特异性引物对G200A位点进行PCR-SSCP分析,表现为3种基因型,依次命名为GG、GA和AA。GG基因型为优势基因型,在贵州白山羊和贵州黑山羊母羊群体中等位基因G为优势等位基因,其等位基因频率分别为0.6731和0.5243。而在贵州黑山羊公羊群体中A则为优势等位基因,其频率为0.5122。多态信息含量均表现为中度多态(0.25<PIC<0.50)。在GHRL基因内含子2处发现1个G141A突变,外显子2和外显子4处分别检测到2个同义突变(T78C和C14T),设计一对特异性引物对C14T位点进行SSCP分析,显示为2种基因型CT和CC。在所有试验群体中,CC基因型为优势基因型,其频率分别为0.7692、0.9417和0.9390,等位基因C为优势等位基因,其频率依次为0.8846、0.9709和0.9695,多态信息含量均显示为低度多态(PIC<0.25)。χ2检验显示所有试验群体G200A和C14T位点基因型分布均符合Hardy-Weinberg平衡(P>0.05)。关联分析表明,GHSR基因G200A位点与山羊体重、体高、体斜长和管围显著相关 (P<0.05),纯合子GG基因型优势较为明显,贵州白山羊GG基因型个体的体高显著高于GA基因型个体和管围显著高于AA基因型个体(P<0.05)。C14T位点贵州黑山羊 (公羊) CC基因型个体的体重、体高和胸围显著高于CT基因型 (P<0.05)。组合基因型对体高和胸围指标的影响显著(P<0.05),表现为CCGG合并基因型个体的体高显著高于CCAA合并基因型个体 (P<0.05)。生物信息学分析揭露,GHSR基因5’UTR处未检测到核心启动子区和CpG岛,仅发现1个CAAT-box和部分潜在的转录因子结合位点,G200A导致mRNA二级结构发生明显变化。GHSR蛋白二级结构以α-螺旋为主 (48.90%),三级结构及跨膜螺旋结构预测表明该蛋白是膜蛋白。【结论】研究初步推测GHSR基因和GHRL基因多态性及合并基因型对山羊生长性状具有较显著的影响,G200A和C14T位点可作为山羊生长性状的有效遗传标记用于指导山羊的分子育种。  相似文献   

16.
[目的]对牛SLC27A1基因进行SNPs筛选并与中国荷斯坦奶牛的产奶性状进行关联分析,以期发现对中国荷斯坦奶牛产奶性状有显著影响的SNP位点。[方法]根据性能测定记录选取48头中国荷斯坦奶牛,提取血样DNA,组成2个DNA池,用于SNPs筛选,采用PCR-SSCP和克隆测序方法对DNA池进行SLC27A1基因SNPs筛选。针对发现的SNP位点,采用PCR-RFLP方法对另外231头中国荷斯坦奶牛进行群体基因型检测,采用SAS(8.02)GLM过程对各基因型与产奶性状进行关联分析。[结果]在exon3发现T112C位点,在3‘UTR发现G64A位点,T112C为同义突变;经PCR-RFLP检测,发现在T112C位点存在TT、TC、CC3种基因型,G64A位点存在GG、GA、AA3种基因型。2个位点均处于Hardy-Weinberg平衡状态。T112C位点的CC型个体的产奶量极显著高于TC型个体(P〈0.01),3种基因型对乳蛋白率和乳脂率影响均不显著(P〉0.05),乳蛋白率呈现CC〉TC〉TT的趋势,乳脂率呈现TT〉TC〉CC的趋势;G64A位点3种基因型对产奶量、乳蛋白率、乳脂率的影响均不显著(P〉0.05),但产奶量呈现GA〉GG〉AA的趋势,乳蛋白率和乳脂率呈现AA〉GG〉GA的趋势。[结论]该基因T112C位点与产奶量性状有一定的关联性,通过提高CC基因型频率有望提高中国荷斯坦奶牛的产奶量,SLC27A1基因可作为调控中国荷斯坦奶牛产奶量的候选基因,同时为该基因的标记辅助育种和进一步研究奠定了良好基础。  相似文献   

17.
水牛催乳素基因第3外显子群体遗传特征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催乳素基因(PRL)第3外显子(exon 3)对奶牛产奶量、乳脂产量和乳蛋白产量有显著影响,但在水牛中该基因的遗传特征及其与产奶性状是否有遗传关联目前还不清楚。本研究采用PCR SSCP并结合PCR产物直接测序技术,分析了沼泽型水牛和河流型水牛共12个群体275个个体PRL exon 3的遗传变异,结果表明:水牛PRL exon 3由108个核苷酸组成,编码36个氨基酸,在水牛群体中未检测到单核苷酸多态性位点(SNPs),PRL exon 3与水牛产奶量之间没有直接相关性。通过序列比对发现在不同物种中PRLexon 3具有高度保守性。但在PRL第2内含子(intron 2)的2265nt和2335nt分别检测到G>A突变和C>T突变,其中2335nt位点突变仅在2头槟榔江水牛中检测到。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