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65 毫秒
1.
[目的]研究不同贮藏条件对3种药用植物种子活力的影响。[方法]以白术、黄芩和远志3种药用植物种子为材料,分别将含水量为3%、5%和15%的3种处理的种子在-10、0、20和36℃条件下贮藏1年,对3种药用植物种子在贮藏1年后的发芽率和活力指数的变化规律进行了初步研究。[结果]在温度和含水量2个控制因素中,含水量对种子发芽率和活力指数的影响较温度更为明显;3种药用植物种子的发芽率和活力指数均随贮藏温度和种子含水量的增加而降低;当种子含水量控制在3%或5%时,温度的高低对种子发芽率和活力指数的影响不明显,而含水量为15%的种子在0℃环境下的种子发芽率和活力指数维持在较低水平。[结论]含水量和贮藏温度对种子的发芽率和活力指数均有影响。  相似文献   

2.
小桐子种子萌发试验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为小桐子的种植和相关研究提供参考。[方法]以成熟小桐子种子为材料,研究种子储存时间(0、30、60、90 d)、发芽温度(10、20、27、35℃)、沙子含水量(2%、4%、8%)、播种深度(0、0.5、1 cm)、去皮处理(2端去皮、单端去皮、不去皮)对其发芽率和发芽势的影响。[结果]种子储存时间对小桐子种子发芽率和发芽势无显著影响;10℃条件下小桐子种子不能萌发,在20-35℃范围内,种子发芽率随温度升高而升高,27℃时发芽率最高;沙子含水量为2%、4%、8%时种子发芽率分别为67%、96%和48%;播种深度为0、0.5 cm时发芽率较高;单端去皮种子发芽率和发芽势较高。[结论]小桐子种子萌发的最适温度为27℃,最适沙子含水量为4%。  相似文献   

3.
超低温处理对南瓜种子萌发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分别将北京小南瓜种子在5%、10%、15%、20%的含水量,4℃、-30℃、-75℃的降温预处理,40℃温水浴、自来水冲洗、室温化冻3种解冻方式与10、20、30、60 d的保存期限条件下,进行超低温保存,然后对保存后种子的发芽率进行测定比较.结果表明,种子不同含水量、预处理温度、解冻方式和保存时间对保存效果均有显著影响.其中,在10%的种子含水量、40℃的温水浴解冻方式和大于30 d的保存时间下,南瓜种子的发芽率有了明显的提高,而不同的预处理温度均不同程度地降低了种子的发芽率.  相似文献   

4.
以牧草苦荬菜种子为材料,选取4个种子含水量(6.94%、3.27%、1.24%、0.98%)及6个贮藏温度(常温、25℃、15℃、10℃、3℃、-15℃),连续贮藏5个时期(3个月、6个月、9个月、12个月、16个月),研究不同贮藏条件对苦荬菜种子活力的影响。结果表明:贮藏温度和种子含水量均对苦荬菜种子活力有显著影响;贮藏温度在-15~15℃条件下,苦荬菜种子活力相对较高(贮藏16个月发芽率33%~42%),常温和25℃条件下种子活力下降明显,到16个月时种子活力几乎完全丧失(发芽率1.9%~2.4%);种子贮藏的最适含水量受贮藏温度的影响,贮藏温度越高,最适含水量相对要求越低。贮藏温度25℃,种子含水量为0.98%、1.24%、3.27%时种子发芽率相对较高,分别为30%、30%、34.7%,与种子含水量6.94%的种子发芽率(14%)有显著性差异(P<0.05)。  相似文献   

5.
【目的】阐明光照和温度、土壤含水量和沙埋深度、渗透势及盐碱环境等因子对杨柴种子萌发的影响特征,为提高其飞播种子萌发率提供依据。【方法】在室内控制条件下,设置2个光照和5个变温复合处理、5个土壤含水量和6个沙埋深度复合处理以及各11个干旱胁迫、NaCl和NaHCO_3处理,研究杨柴种子萌发对光照和温度、土壤含水量和沙埋深度以及干旱、盐碱胁迫的响应。【结果】黑暗环境对杨柴种子萌发具有促进作用,20~30℃下,杨柴种子萌发快速且集中;光照条件下30/25℃为杨柴种子的最适萌发温度,黑暗条件下25/20℃为杨柴种子的最适萌发温度。5%和10%土壤含水量条件下,杨柴种子沙埋深度为1 cm时萌发情况最好,土壤含水量与沙埋深度呈现显著负互作效应。渗透势为-0.30~0 MPa时种子发芽率均高于80%,渗透势为-0.50 MPa时发芽率低于20%;NaCl水平在0~0.6%时种子发芽率超过70%,当其水平为2.0%时发芽率显著下降,仅为20%;NaHCO_3水平在0~0.08%时种子发芽率超过70%,0.24%水平下发芽率低于20%。【结论】杨柴种子萌发阶段对温度较为敏感,黑暗环境对杨柴种子萌发具有促进作用,20~30℃下种子萌发快速且集中。适宜土壤含水量条件下,沙埋深度为1 cm时萌发情况较好;杨柴种子萌发对碱性盐胁迫的敏感程度高于干旱胁迫和中性盐胁迫。  相似文献   

6.
为了研究水分、温度对柠条等5种沙生植物种子萌发受的影响,2007年4月份在内蒙古农业大学林学院种苗实验室进行了试验。结果表明,由柠条等5种沙生植物在不同基质含水量条件下种子萌发率曲线可知,柠条在基质含水量为20%时发芽率最高,为72%;花棒在基质含水量为25%时发芽率最高,为66.4%;中间锦鸡儿在基质含水量为10%时发芽率最高,为82%;梭梭在基质含水量为15%时发芽率最高,为86%;沙冬青在基质含水量为20%时发芽率最高,为76.8%。柠条等5种沙生植物在25℃下发芽率高低顺序依次为:梭梭、沙冬青种子发芽率&gt;中间锦鸡儿、柠条种子发芽率&gt;花棒种子发芽率。  相似文献   

7.
通过在气候箱内模拟林地环境条件,探讨了不同温度、光照和土壤含水量对子午岭建群种辽东栎种子萌发的影响.结果表明:不同温度下辽东栎种子发芽率、发芽势和发芽指数均差异显著,其中最适温度为25℃;昼夜温差对种子发芽影响显著,15℃/25℃变温条件下,发芽率最高,而15℃/30℃变温条件下发芽率极低,说明温差过大不利于辽东栎种子萌发;在最适温度下,全光照时的发芽率达到97%,发芽势为80%,均高出其它光照处理;适宜辽东栎种子萌发的土壤含水量在15%~35%之间,最适土壤含水量为20%,此时发芽率为90%,发芽势为43.33%,发芽指数为3.0171.  相似文献   

8.
温度对10个白三叶品种种子萌发特性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以Rivendel、Durana、Tribute、Tahora II、Prop、Barbzan、Haifa、Alice、Dutch White、Huia 10个白三叶品种的种子为试验材料,设置5个不同处理温度(30℃、25℃、20℃、15℃和10℃),测定其种子发芽势、发芽率、发芽指数和根尖长等指标,旨在揭示其种子萌发特性。结果表明:随处理温度的降低,Rivendel、Tahora II和Dutch White的种子发芽势、发芽率和发芽指数均呈下降趋势。Durana、Prop、Haifa和Alice在25℃时种子发芽势、发芽率和发芽指数均达最大值,而Barbzan和Huia在20℃时表现较好。Tribute在25℃时其种子发芽率和发芽指数达最大值。15℃时10个白三叶品种的种子发芽势、发芽率和发芽指数较20℃时有所降低且种子发芽指数和根尖长下降显著,10℃时降幅更为显著。10℃和15℃均不利于白三叶种子萌发。  相似文献   

9.
莴苣种子贮存最适含水量与贮藏寿命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含水量为9.9%~1.6%的莴苣种子,密闭包装后于50、35、20℃保存,定期检测种子生活力和活力,并计算种子贮藏寿命。结果表明,莴苣种子在50,35、20℃贮藏,最适含水量分别为2.0%-3.0%、1.9%-4.0%和1.9%-6.4%。种子最适含水量随着贮藏温度的升高而降低。随着贮藏温度的降低,种子寿命不断延长,在50~20℃的范围内,每降低15℃,种子寿命延长10.2倍。随着种子含水量的降低,种子寿命不断延长,每降低1%的含水量,种子寿命延长1.2倍。种子含水量与贮藏寿命成对数回归关系,关系式为Y=b+mlnX,其中Y为含水量(%),b,m为常数,x为种子寿命(d)。  相似文献   

10.
用生物型种衣剂进行包衣处理 ,以未包衣种子作对照 ,把 3种不同含水量的油菜种子分别密封贮藏在高、中、低 3种不同温度条件下 ,分期取样测定种子发芽率的变化 ,结果表明 :含水量为 4 1 %的未包衣种子在所有贮藏温度条件下均能保持较高的发芽率 ,而含水量为 8 6%的在 2 5℃、3 5℃条件贮藏后种子发芽率均有所下降 ,含水量为 1 1 1 %的种子则劣变加快 ,在贮藏温度 3 5℃条件下经 3个月贮藏后发芽率降为 0 生物型种衣剂包衣油菜种子在所有贮藏条件下劣变速度均低于未包衣种子 相对于种子含水量和贮藏温度的提高 ,包衣种子的发芽率下降较慢 ,经 1年贮藏后所有的包衣种子均能保持75 %以上的发芽率 包衣种子的发芽势与发芽指数也均高于未包衣的对照种子  相似文献   

11.
对比丹玉88、丹玉405、丹玉603、丹玉301等11个丹玉系列主栽品种在常温和变温条件下发芽率的变化。结果表明:丹玉201和丹玉301两个品种对温度变化不敏感,其它品种的发芽率在变温条件下显著降低,证明变温条件对玉米种子发芽率产生较大影响;不同品种在常温条件下的发芽率存在差异,但差异不大,品种在变温条件下的发芽率差异大于在常温条件下。品种对温度变化的敏感程度存在显著差异。这些数据为确定东华北春播区玉米适时播期提供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12.
以玉米杂交种‘富农1号’的成熟鲜果穗为试验材料,在一定水种子含水量的条件下,通过0、-2、-4、-6、-8、-10℃不同低温和4、6、8h不同时间的处理,研究低温冻害对玉米种子发芽特性及其内部超微结构的影响.结果表明:当玉米种子含水量处于29~31%时,随着温度的降低和时间的延长,种子的发芽势和发芽率都明显下降,且发芽势的下降幅度明显大于发芽率;当温度降到-6℃并持续6h或者当温度降到-8℃并持续4h会使玉米种子的发芽率降到85%以下,不符合国家规定的玉米种子发芽率标准;在-6℃下持续8h后,玉米种子内部的局部淀粉结构发生明显变化,出现微小裂纹,角质淀粉比粉质淀粉更容易被破坏,同时附着于粉质淀粉粒上的部分基质蛋白降解,使淀粉粒表面变得光滑而彼此裸露孤立;低温冻害还会使玉米种皮、糊粉层和胚乳之间以及胚和胚乳之间产生平移断层.  相似文献   

13.
【目的】分析棉花蕾期不同低温胁迫对不同棉花品种的叶绿素荧光特性的影响,研究棉花蕾期的抗冷响应规律,筛选棉花蕾期耐冷性相关的指标,为耐冷资源鉴定、耐冷棉花品种选育提供依据。【方法】于棉花蕾期设置3个低温梯度:T1(20℃/15℃,昼/夜)、T2(15℃/10℃)、T3(10℃/5℃)和对CK(28℃/20℃)处理。【结果】蕾期棉花在低温胁迫条件叶绿素荧光参数Fv、Fm、Fv/Fo、qP、SPAD下降,NPQ、Fo上升。而Fv/Fm在20℃/15℃以上低温和15℃/10℃低温初期升高;10℃/5℃以下低温和15℃/10℃低温后期下降。【结论】可根据蕾期棉花的Fm、Fo等荧光参数来判断其受到的低温胁迫程度。  相似文献   

14.
粉拟青霉南北株系、白僵菌的生理特性和毒力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粉拟青霉南北株系(S-Pf和N-Pf)、白僵菌(Bb)在25℃下于水滴中的孢子萌发率分别为79.8%、67.2%和78.4%,而当相对湿度为90%以下时,孢子萌发率急剧下降.白僵菌孢子萌发率最适温度为25℃,粉拟青霉均为20℃;15℃以上,S-Pf孢子萌发率高于N-Pf,而15℃以下时则相反.在PDA培养基上,粉拟青霉南北株系产孢量基本相同;N-Pf最适生长温度、产孢温度为20~25℃;S-Pf则为20℃.在20℃以上,白僵菌对马尾松尾虫感染率高于粉拟青霉;而在15℃以下,粉拟青霉则明显高于白僵菌.  相似文献   

15.
【目的】研究引种小浆果红加仑3个品种阿尔泰红宝石、邱阔夫、粉色格兰斯卡亚对低温胁迫的生理响应 。【方法】 以1年生离体枝条为试材, 测定不同低温胁迫(-15(对照)、-20、-25、-30、-35和-40℃)处理下3个品种枝条的可溶性糖、可溶性蛋白质、脯氨酸含量、丙二醛和相对电导率以及CAT、SOD、POD的活性。分析低温胁迫对植物枝条生理指标的影响差异,对所得数据进行差异显著性分析和多重比较,并采用主成分分析法对不同品种抗寒性进行综合评价。【结果】(1)随着温度的降低各品种的可溶性糖含量、可溶性蛋白含量、脯氨酸含量、电导率均呈S形变化趋势,MDA含量呈先上、后下再下的变化趋势,阿尔泰红宝石、丘阔夫枝条内 MDA含量随着低温胁迫的加剧,-35和-40℃时呈急剧下降趋势;CAT、SOD、POD的活性呈先升,后降的波浪形变化趋势, 阿尔泰红宝石SOD活性随着低温胁迫的加剧出现逐渐下降趋势,但均高于其余两个品种。(2)红加仑3个品种抗寒性综合得分排序是阿尔泰红宝石>粉红戈兰斯卡亚>邱阔夫。【结论】在低温胁迫条件下,阿尔泰红宝石、粉红戈兰斯卡亚、邱阔夫等红加仑品种,能通过提高渗透调节物质含量和增强保护酶活性来缓解胁迫造成的过氧化伤害,表现出较强的抗寒能力,相对电导率和主成分分析的综合评价均能准确鉴定红加仑的抗寒性。  相似文献   

16.
玉米种子萌发期抗冷鉴定指标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明确玉米抗冷性种质鉴定指标和方法,选用郑单958、吉单415、辽单632和铁单18四个抗冷性不同的玉米种子于27℃培养12 h后分别置于5、10℃低温处理3 d,经27℃恢复生长3 d,研究其种子萌发期的抗冷性。结果表明:在低温处理前、后和恢复期的电解质渗漏率、脯氨酸和可溶性糖含量受到影响,低温处理使不同抗冷品系在适...  相似文献   

17.
低温胁迫对沙棘电解质渗出率和丙二醛含量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1,他引:2  
胡晓静  马琴  牛攀新 《安徽农业科学》2008,36(17):7091-7092
[目的]研究沙棘优良品种的抗寒性。[方法]以10个沙棘品种的一年生枝为试材,设置了6个温度(-15、-20、-25、-30、-35、-40℃)处理,以未处理为对照,测定了不同处理的电导率和丙二醛含量。[结果]电解质渗出率呈现S形曲线变化。当温度高于-25℃或低于-35℃时,电解质渗出率缓慢上升,在-25~-35℃,电解质渗出率迅速增加。辽阜2号的电解质渗出率最少,李沙2号电解质渗出率最多。沙棘的丙二醛含量在-25℃和-30℃发生明显的增加。到-25℃时,李沙2号丙二醛含量增加幅度最大,比对照增加了83%,辽阜2号增加的幅度最小,仅有27%。[结论]辽阜2号抗寒性最好,李沙2号抗寒性最差。  相似文献   

18.
晚稻寒露风气象灾害指标试验研究   总被引:3,自引:2,他引:1  
利用人工气候箱在晚稻抽穗初期进行低温控制试验,通过考察晚稻的抽穗进程、叶片叶绿素含量和稻谷空壳率的变化,研究了晚稻寒露风的气象灾害指标。结果表明:15~18℃处理1~3 d或19~22℃处理2~5 d对晚稻叶片的叶绿素含量无影响;遭受15~18℃1 d的冷害为轻度,15~18℃2 d以上的冷害为重度;19℃2 d以上的冷害为重度;20℃2~4 d的冷害为中度,20℃5 d以上的冷害为重度;21~22℃2~4 d的冷害为轻度,21~22℃5 d以上的冷害为重度。  相似文献   

19.
云木香种子生物学特性研究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通过发芽试验研究了预处理、温度、光照、pH和贮藏时间对云木香种子萌发的影响。结果表明:云木香种子用冷水浸泡预处理可缩短发芽时间和提高发芽整齐度,最适萌发温度在20~25℃之间;种子萌发对光的敏感性不强,光照条件和黑暗条件发芽率没有差异;种子对pH值的适应范围很宽,pH值在5~13范围内均可萌发;最适贮藏时间为12个月。  相似文献   

20.
杨六萍  钱德花 《农技服务》2009,26(7):163-164
以日本水芹为试验材料,进行了种子发芽条件试验,研究温度、光照条件对水芹种子萌发的影响。结果表明:不同温度、不同光照时间及红光对水芹种子萌发影响很大,光照强度对种子萌发影响不大。水芹种子发芽的温度范围为10~30℃,最适温度为恒温20℃,变温10~25℃效果也较好。每天光照时间不少于6 h满足发芽需要,延长光照时间对种子的发芽影响不大。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