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在全域旅游、乡村旅游不断发展的背景下,古村落的旅游价值正不断得到重视,旅游业对稳定乡村人力资源、助力乡村发展的作用越发凸显,在常态化风险防控和全面推动乡村振兴情境下,韧性成为旅游古村落风险治理与可持续发展的新思路.以广东丹霞山夏富古村为例,通过定性和定量相结合的方法,挖掘了影响旅游古村落组织韧性的重要因素,并构建模型进...  相似文献   

2.
在我国全面停止天然林商业性采伐、国有林场深化改革、推进林业产业结构转型等背景下,森林旅游正在成为国有林场发展的支柱产业之一。将国有林场森林旅游发展与产业减贫及乡村振兴紧密结合,有利于实现国有林场多重效益和乡村振兴。文中分析国有林场森林旅游在减贫中的作用和机制,并总结国有林场森林旅游在促进减贫过程中存在的问题,包括国有林场森林旅游自身发展薄弱、可能抑制社区发展、农户管理参与度低、森林资源产权纠纷严重等。在此基础上,提出了应树立保护重于开发的意识、重视解决国有林场改革遗留问题、注重森林旅游与乡村产业振兴相融合、培养森林旅游专业经营管理人才、拓宽森林旅游金融支持渠道、积极处理林地纠纷等建议,以期推动国有林场森林旅游发展获得新动能,促进周边区域乡村振兴取得新进展。  相似文献   

3.
在新兴大众旅游时代、乡村振兴战略背景下,发展森林旅游在实施乡村振兴战略中极具生态效应、经济效益及社会效益,对乡村振兴战略有着非同寻常的促进作用。乡村振兴主体发展主要以农村经济发展为基础,包含有农村文化、民生、生态、治理等元素在内的乡村发展水平及其整体性的提升。根据泸溪县森林旅游与乡村振兴发展现状,结合县森林旅游发展的特点,分析了森林旅游在推进乡村振兴战略中的重要作用,并针对发展森林旅游助力乡村振兴所存在的问题提出了相应的建议,以加深对森林旅游与乡村振兴的理解和认识。  相似文献   

4.
为掌握退耕还林工程对农户生计的影响研究动态,增强研究成果对决策的辅助作用,文章系统梳理了退耕还林工程对农户生计影响的研究文献。从生计资本构成及影响因素,生计资本指标体系构建,工程实施对农户生计资本、生计策略、可持续生计能力等的影响方面阐述了当前研究现状。认为今后应结合生计状况的变化建立适合当下情况的农户生计资本指标体系,动态分析农户生计状况,揭示农户生计变化趋势。  相似文献   

5.
在自然保护区发展森林旅游为社区提供了一种更具可持续性的生计方式,改变了农户传统的收入组合模式,不仅带来收入和支出整体增加,也使传统的单一生计方式趋于多样化,但是也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农户的收入分配结构,可能带来农户收入分配不平等现象。文中以高黎贡山等5个国家级自然保护区及周边社区为研究区域,拟合洛伦兹曲线并计算基尼系数,分析在自然保护区开展森林旅游背景下农户收入分配结构的变化。研究结果显示:森林旅游为农户收入带来显著提高,森林旅游收入已经成为经营农户的主要家庭收入;经营农户收入分配差距大,非经营农户收入分配差距小,森林旅游在一定程度上加大了农户之间的收入分配不平等。  相似文献   

6.
吴斌 《绿色科技》2022,(1):125-128
在社会主义新农村的建设背景下,乡村振兴引起越来越多的重视.乡村振兴不仅仅是对乡村的振兴,也是平衡好城乡关系的一种方式.乡村振兴不仅可提高村庄内部人民生活环境、生活质量,也对城市输出本土有优势的价值内容,故乡村振兴是统筹乡村特色产业发展的基本路径.以者湾村灾后重建景观规划为例,从宏观及微观层面深入分析了者湾村的特色文化要...  相似文献   

7.
从乡村振兴三产融合的角度,梳理乡村旅游景观营造的方法,阐述了粤北客家地域文化及乡村旅游景观的特征。通过对深塘村乡村旅游资源的挖掘与提炼,根据乡村景观资源的综合特征,选取深塘村三大核心景观资源——百臻生态农业园、古子坑八仙村和观音庙,作为乡村景观重塑的突破点。以优化核心景观吸引物、村庄整体景观风貌控制两大策略为抓手对村庄旅游景观进行提升。最后提出以地域化乡村旅游景观环境改善促进乡村综合社会效益的提升,实现乡村旅游差异化发展,实现乡村振兴的目标。  相似文献   

8.
在乡村振兴战略背景下,开展小城镇乡村景观绿化建设不仅有利于实现乡村可持续发展,还能有效推动城镇一体化发展。本文分析了我国小城镇乡村景观绿化建设的特征、意义,并提出了具体建设策略。  相似文献   

9.
北京乡村旅游服务质量提升对策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中国旅游"服务质量提升年"的背景下,以探究乡村旅游质量的提升对策为目的,基于体验的视角,从影响旅游者旅游前期望和旅游过程中的体验两方面来分析影响旅游服务质量感知的因素,并以北京市的乡村旅游为例,分析其服务过程中存在的问题并提出相应的对策.  相似文献   

10.
《中国城市林业》2022,(1):102-107
在新型城镇化和全域旅游的背景下,景郊型乡村受到近邻景区旅游要素辐射,面临旅游转型的机遇与缓解旅游要素胁迫的挑战。文章运用实地调研、图像分析、层次分析法,深入分析村落与景区的互动发展关系,归纳总结景郊型乡村与景区融合发展的正负面效应,并基于问题导向,提出以"村景一体""产居一体""农旅结合"为目标的乡村空间重构与优化模型;进而以世界遗产天坑地缝风景区周边的椅子村为例,从乡村生态、生活、生产空间的结构、功能、景观层面提出村景融合的规划策略,为景郊型乡村以旅游为导向实现振兴提供经验启示与方法参考。  相似文献   

11.
指出了在实施乡村振兴战略背景下,打造整洁优美的人居环境、提升乡村居民可支配收入,可以有效满足乡村居民对美好生活的需求。以乡村景观作为乡村振兴的切入点,在概述乡村景观的内涵及发展成果的基础上,对千金镇乡村景观类别进行了划分并探讨了乡村景观发展中存在的问题。结果显示:千金镇乡村景观存在农业生产景观衰退、自然景观利用不足和聚落景观布局混乱等问题。围绕公共景观、植物景观、经济效益与生态效益结合提出了相应的策略,旨在为地方实践提供参考依据,同时为乡村振兴与美丽乡村建设提供实例参考。  相似文献   

12.
指出了在乡村振兴的时代背景下,“建设美丽乡村”的号召更彰显出其深远意义。福州市长乐区漳港街道龙峰村地处东南沿海地区,在乡村振兴的进程中出现了一些亟待解决的问题。以龙峰村为例,提出了其在乡村振兴背景下规划建设美丽乡村的思路、方案并进行了一些建设实践,可为其他面临同样问题的乡村提供了一些有所裨益的参考。  相似文献   

13.
宁德市柘荣县富溪镇富溪村具有自然资源优越、山区经济典型、人文景观独特、红色文化完整等优势,同时也存在资源整合、产业融合、品牌打造、基础设施建设等方面的不足。通过村庄发展规划,形成富溪村产业发展总体布局,打造历史文脉传承、农文旅协同互动、三产融合、完善配套设施、人才机制创新等发展策略,探析乡村振兴战略背景下的村域产业布局与农文旅融合发展策略,为闽东地区乡村旅游发展决策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14.
在深入推进乡村振兴战略的宏观背景下,深入分析供销社如何发挥独特优势,提出了助力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的有效途径。  相似文献   

15.
游客凝视视角下的乡村旅游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游客凝视"理论洞察和分析了现代旅游的逻辑运行及现代游客的种种偏好和行为.通过将"游客凝视"理论引入近几年来发展迅速的乡村旅游中,得到乡村游客倾向的"凝视"类别以及"凝视"给乡村旅游带来的消极影响.探讨了乡村旅游如何在"游客凝视"影响下可持续发展.  相似文献   

16.
李卉 《绿色科技》2019,(17):81-83
以上海宝山区罗泾镇塘湾村打造乡村振兴示范村为例,围绕乡村振兴战略20字方针,分析了园林植物在乡村振兴背景下的具体选择及应用方式。并从整体化、生态化及文化性角度出发,对新时代下塘湾村的园林植物应用及景观打造提出了对策及建议,以供参考。  相似文献   

17.
乡村振兴战略背景下,乡村庭院在新时期呈现出开放性、体验性和多样性的特点。文章以山东省中郝峪村为例,通过实地测量、调研访谈等方式对庭院景观营造进行分析,根据服务对象及使用功能的不同将庭院分为村民常住型、休闲度假型、文化体验型、公共服务型4种类型,在此基础上提出乡村庭院景观营造策略,以期为乡村振兴背景下的庭院景观营造提供新的思路与对策。  相似文献   

18.
指出了随着新农村建设和乡村全面振兴的发展需要,乡村旅游作为新兴旅游形式在很大程度上推动了农村经济发展和产业转型升级。此背景下,以山东省沂南县为例,结合当地乡村旅游发展的实际,从资源开发、产业模式角度探析了该地区乡村旅游发展的现状及存在问题。并从生态化、多元化、全民化等方面提出了发展对策和建议,以推动沂南县乡村旅游发展提质增效。  相似文献   

19.
森林为人类社会提供丰富的物质产品,在维持地球生命系统平衡方面发挥着无可替代的作用。本文聚焦赣南地区的森林生态保护与乡村振兴实践,以江西赣州市崇义县杰坝乡和赣南树木园为例,从探索高质量可持续发展的乡村旅游模式、打造人文生态资源依托型乡村和加快山水林田湖草沙系统治理与修复等三方面提出了发展方向,针对“双碳”背景下可持续利用森林资源促进乡村振兴重点提炼出4个可能的实现路径:(1)发展森林碳汇经济,提高森林碳储量和碳利用效率;(2)发掘特色农产品,搭建特色品牌产业链;(3)开发森林生态旅游,促进具有赣南特色的乡村振兴工作;(4)搭建政产学研用创新平台,努力推动经济社会整体协同发展。  相似文献   

20.
为系统评价乡村振兴背景下文化传承型乡村的景观特征与状况,该文以广西省北流镇鸭埌村为例,基于层次分析法构建在乡村振兴的同时可以更深层次的挖掘和保护乡村文化景观的评价模型.结合鸭埌村的现状条件,选取自然景观、人工景观、民风民俗及非物质文化遗产4个方面17个评价因子构建评价体系,对鸭埌文化景观进行综合评价,得出最终的评分结果...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