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结合工作实践,分别从滇池流域石漠化及难造林地植被恢复技术的植被恢复原则、树种选择、石漠化及难造林地人工造林关键技术措施、技术及质量保障、效益分析等方面进行了分析总结,以期为昆明滇池流域石漠化及难造林地植被恢复工作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2.
云南省困难立地植被恢复技术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近些年造林绿化工程如火如荼进行,造林工作的重心已从宜林地和荒山造林转移到困难立地植被恢复上。困难立地由于干旱、土壤贫瘠等原因,造林成活率和保存率低,是生态恢复的关键区域。文章在界定困难立地类型及生态特征的基础上,对植被恢复应遵循植被演替理论和水分平衡理论的生态学理论进行探讨,进一步阐述困难立地植被恢复技术中的适合植物种类筛选、育苗技术、造林技术和抚育管理技术。并提出提高单价投资,重视后期管理,先进技术成果应用等建议。  相似文献   

3.
多伦县近年来实施飞播技术、封育技术、人工造林技术、沙障固沙技术等植被恢复技术来防治土地沙漠化。针对这些植被恢复技术进行效果分析,认为这些技术在多伦县沙漠化防治中经推广应用是成功的,并且效果明显。沙障固沙技术实施成林后,起到了明显的阻沙、降低风速、恢复植被的作用;封育、人工造林技术可迅速提高植被盖度,稳定植被群落;在实施封育、人工造林、沙障固沙技术的前提下进行飞播,效果更明显,保存率更高,植被恢复更快。  相似文献   

4.
阐述拉萨河谷植被分布特征及演替规律,分析人为干扰对植被分布的影响。提出保护残存的天然植被,适度的造林技术,适当选择造林树种,采用容器育苗技术,开发替代能源,合理利用水资源等植被恢复对策。  相似文献   

5.
文章从树种选择、造林时间、种苗选择、整地方式、造林技术、直播造林等方面介绍了在新疆乌鲁木齐市水源地周边沙坑整治及植被恢复工程造林技术措施。  相似文献   

6.
通过对影响偏关县矿区植被恢复因素的分析,针对该县矿区植被恢复规划,提出了以恢复生态学理论为依据,注重生物措施应用及推广固体水造林技术等相应对策,为该县矿区植被恢复和建设提供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7.
四川省干旱半干旱地区造林类型区划及植被恢复技术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对国内干旱半干旱地区的成因及植被恢复技术进行了分析.在充分研究四川干旱半干旱区现状的基础上,将全省划分为横断山区干热河谷区、横断山区干暖河谷区、横断山区干温河谷区和横断山区得荣乡城半干旱区等4个造林类型区.指出要将水分和土壤作为植被恢复技术的重要因子,并针对4个造林类型区提出了不同的植被恢复技术措施.  相似文献   

8.
火炬树的育苗及造林技术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火炬树适应性强,耐干旱贫瘠。栾川县2002年开展育苗试验,次年开始在矿区植被恢复中大面积栽培,取得了良好效果。根据该县的育苗和造林实践,参照有关技术规程,系统总结了该树种的播种、分植、根蘖等3种育苗技术及在矿区植被恢复中的造林技术。  相似文献   

9.
岩溶石质山地因植被遭破坏,水土流失严重,生态环境脆弱,给植被恢复造成诸多困难,不仅直接影响生态系统恢复,更严重制约着山区的经济发展。本文介绍了岩溶石质山人工造林及植被自然恢复技术,通过该项技术的推广应用,植被覆盖度提高了26.75%,水土流失减少55%,具有显着的社会效益和潜在生态效益。  相似文献   

10.
论干热河谷植被恢复过程中的适度造林技术   总被引:11,自引:9,他引:11  
本文分析了攀枝花市干热河谷区自然条件和自然植被的特征,针对攀枝花干热河谷植被恢复过程中存在的问题,结合我国干旱地区植被恢复技术的问题,提出植被恢复与重建应遵守植被分布规律,根据区内环境空间异质性和多样性,参照自然植被的空间结构确定人工植被的空间结构,为加快植被恢复进程,提出干热河谷“适度”造林技术;并从生态、经济和生态经济角度,讨论了“适度”的内涵和“适度”造林的概念与含义。  相似文献   

11.
本文在干热河谷植被恢复过程中的"适度"造林技术提出的基础上,以干热河谷的自然植被演替、土壤水分承载力、立地异质性为依据,从系统化、定量化的研究角度,在林分结构(微观)上探讨了造林"适度"密度,在区域景观尺度(宏观)上探讨植被恢复的群落"适度"配置,旨在进一步阐明"适度"造林技术与理论,以期为干热河谷植被恢复的研究与实践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2.
通过对金沙江干热河谷特殊地理环境区内实施退耕还林工程项目,在开展恢复植被和生态重建所取得的成果研究基础上,提出应开展耐旱树种筛选和引进树种驯化适应性、金沙江干热河谷人工造林及人工促进天然更新配套技术、提高造林成活率、保存率和成林率的新配套技术应用等方面的研究,以及科技成果技术整合应用;探讨了植被恢复中所取得的生态、经济和社会效益;阐述了在实施退耕还林工程中,采用不同的技术措施开展的植被恢复和生态重建研究工作,强调了适宜树种筛选、科学的造林整地要求、保水剂应用技术等方面的成果应用,对金沙江干热河谷区植被恢复重建起着指导性的作用。  相似文献   

13.
矿区植被生态恢复的技术模式探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基于矿区生态问题突出的现状,应用生物学和生态学原理,以植被恢复为技术主线,针对矿区不同的生态破坏类型、立地条件类型和环境条件,探析了矿区树种选择、造林技术、抚育管理、封育技术等方面植被恢复的适用条件、施工工艺、技术要求和目标方向,归纳总结了矿区造林技术和封育技术的多种模式,为矿区植被生态恢复和全省全面实施“811”生态...  相似文献   

14.
本文分析了豫西的自然条件、植被特点,从飞播造林、封山育林、人工造林三个方面阐述了豫西困难立地条件区的植被恢复技术途径。  相似文献   

15.
指出了提高干旱地区造林成活率是恢复植被、改善恶劣环境的重要举措.从加强苗木质量、细致整地、造林密度及栽植技术等方面探讨了提高干旱地区造林成活率的措施.  相似文献   

16.
油松是辽西地区植被系统演替顶极群落的重要树种。该文就辽西半干旱地区油松营养杯苗培育及造林技术做出总结,旨在为辽西地区困难立地植被恢复与重建提供技术参考。  相似文献   

17.
笔者概述了湖北省五峰土家族自治县的植被资源现状,对造林恢复植被中存在的主要问题进行了分析,提出了五峰在植被恢复建设中应遵循的原则和主要技术途径。  相似文献   

18.
甘肃省天祝藏族自治县华藏林场于2011—2017年在祁连山东端干旱半干旱区植被恢复造林中试验引进喷灌技术,至2017年,历经7年时间,分4个地域面积200hm~2进行喷灌工程研究,取得了大量山地喷灌技术数据,打破了祁连山区自然降水的时间限制,解决了植被恢复造林中的供水问题,极大地提高了造林成活率。  相似文献   

19.
以晋西黄土丘陵沟壑区为研究对象,就如何提高该区林木成活率及森林覆盖率等问题进行了讨论,提出了封山育林、人工促进森林植被恢复的途径,介绍了人工造林构建森林植被的技术措施,以期为今后的森林植被构建提供技术参考。  相似文献   

20.
大同市太行山土石山区植被恢复的探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王绍芳 《山西林业科技》2009,38(3):61-62,F0004
工程造林是植被恢复的重要手段之一,从气候、土壤、自然资源方面简要介绍了大同市太行山土石山区的概况,并针对该区植被恢复中存在的问题。提出了造林树种的选择、节水抗旱技术的使用、科学栽植、加强幼林抚育、实行封造结合的措施。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