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用麦粒制作菌种,常规过程是:浸麦、煮麦、配料(加石膏、碳酸钙)、装瓶及消毒,共有六道工序,不但麻烦,耗燃料多,且消毒后麦粒容易结块,影响菌丝生长。在实践中,我们改进了制作工序,先把洗  相似文献   

2.
用麦粒作培养基生产的平菇菌种,播种后菌丝吃料快,长势旺,出菇早,产量高。但按常规法麦粒要进行煮沸,不但耗用能源,而且难以掌握。为此,我们采用了以浸代煮工艺。1985年10月生产了10500瓶平菇种,成品率达95.7%。12月21日生产了3000瓶凤尾菇种,成品率在90%以上。具体做法:  相似文献   

3.
木耳母种培养基的成分中一般都有土豆。笔者在实践中,改用清水为麦粒煮汁来煮土豆,然后取其汁液制作培养基。用此培养基制作的木耳母种,菌丝浓密菌苔较厚,爬壁力较强,有少量气生菌丝,生长快,耐者化,在自然条件下可存放25天左右。如果再在煮土豆汁时加少许栽培主料(如棉子壳等),刚这样制出的母种接入原仲、栽培种,其原种、栽培种的菌丝生长快,并可降低污染率。现将具体的制作方法介绍如下: 称取麦粒1kg,洗净后置清水中浸24小时,捞起置锅中加水煮至膨大而未裂开,再取其汁来煮土豆(200g),并加入少许栽培主料(如棉子壳等)共煮,最后  相似文献   

4.
通过对栽培种类型、栽培料补水处理方式和选用不同料床覆盖物的研究,探索大球盖菇在赣北地区的适应性,以期形成适合赣北地区大球盖菇栽培技术。研究结果表明,不同栽培种类型对大球盖菇菌丝生长和产量的影响较为明显,栽培木屑种菌丝长势、菌丝吃料满床时间和现蕾都较枝条种和麦粒种早,其次是麦粒种,枝条种最差。出菇产量木屑种最高,其次分别为麦粒种和枝条种,栽培种用料优选木屑,麦粒可作为栽培种用培养料。栽培料浸水先后,对大球盖菇出菇产量无显著性差异,接种后浸水可以替代传统栽培方法,该方法简单省工,易操作便于推广。菇床上覆盖稻草相比谷壳和遮阳网更利于后期出菇。  相似文献   

5.
麦粒菌种制作应注意的问题李传刚(河南宁陵县农业局食用菌研究所565300)1.烫煮后的麦粒在未经清水冷却前,不可拌料、装瓶。烫煮后的麦粒,表面有较多胶质,未经清水冷却即拌料装瓶,经高压灭菌,麦粒粘合成块,影响菌丝生长。未经清水冷却麦粒表面水分易蒸发掉...  相似文献   

6.
常规制备麦粒原种:大麦(本站采用舟山二棱大麦)洗净→浸麦(15小时左右)→煮沸半小时(熟而不生、熟而不烂)→沥干→加石膏→专装瓶→高压灭菌(1.5公斤/厘米~2一小时)→冷却25℃→接种。上法制备麦粒原种手续复杂,工效低,大麦经水煮后往往含水量高,蘑菇瓶下部的1/3麦粒发菌慢、易黄、积水腐烂。经过对浸泡时间与温度、吸水率关系的试验表明,可  相似文献   

7.
滑菇液体深浅层培养的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张福元  张淑芝 《食用菌》1998,20(1):18-20
目前,液体培养食用菌常用深层振荡(或摇床)和浅层静置两种培养方法,这两种液体培养方法在平菇、香菇等食用菌上已有报道,但对于滑菇的液体深层和浅层的比较试验未见报道。对此,本文选用滑菇菌株,采用深层振荡和浅层静置增养方法,通过观测滑菇在液体增养过程中菌丝生长变化、菌球大小与数量、菌丝体干重,对这两种方法作了较全面的比较,找到了这两种方法的最佳发酵(培养)时期,为今后滑菇菌丝体的深加工及液体菌种的进一步推广应用提供了一定的理论依据。 1 材料和方法 1.1 供试菌株 滑菇是笔者于1996年春分离获得。 1.2 菌种制备 ①滑菇的活化培养:采用PDA培养基试管,接入从冰箱取出保藏的滑菇母种,置22℃恒温箱培养,菌丝体长满斜面后备用。②小麦粒菌种的制备:配方是小麦粒200g,蔗(?)10g,碳酸钙4g,水500mL。麦粒用清水冲洗后清水浸泡12小时,加热煮  相似文献   

8.
夏末秋初栽平菇,常因病虫害严重而失败。为解决盛夏吃菇难的问题,我们进行了熟料制菌袋埋土出菇试验,取得了良好效果。现将其技术介绍如下: (一)菌种生产 ①母种配方:用PDA强化培养基,即土豆200g,葡萄糖20g,麦麸50g,磷酸二氢钾3g,硫酸镁1.5g,水1000m1。②原种制作:用麦粒培养基,选无虫蛀、无霉烂的麦粒,浸泡1天,再水煮,到无白心,沥去多余水分,拌入1%石膏粉,装瓶、灭菌、接种。③栽培种生产:选无霉烂、无虫蛀的玉米粒,用水浸  相似文献   

9.
利用麦粒制作菌种营养充足,用种量省,菌丝恢复快,成活率高。一般制法是把小麦浸泡、煮烫、冲洗、晾干再加上发酵过的牛粪和其它营养物质,然后灭菌。工序较繁琐,特别是煮烫工序,如果掌握不好,容易“夹生”或“破肚”。改进后的麦粒菌种制作方法的特点是减去小麦煮烫和牛粪发酵两  相似文献   

10.
为优化羊肚菌营养袋的原料组成与配比,以食药用菌栽培基质中常用的4种秸秆及谷壳、麦粒、麦麸,通过主成分分析归纳各原料的营养组成属性,设计出9个营养袋配方进行栽培试验,比较出菇产量,得出高产营养袋原料组合为谷壳和麦粒;再以谷壳与麦粒按11种不同的重量比混合制成营养袋进行栽培试验,综合考量制作成本、出菇产量、经济效益等因素后,最终得到高产高效的羊肚菌营养袋配方(重量比)为谷壳19%、麦粒79%、石灰1%、石膏1%。  相似文献   

11.
我厂试制猴菇菌片,是由固体培养物浸煮浓缩而成。培养基接种后,需60天才能投料,而投料时要将培养物从瓶中挖出,费工费时,滤液也难免掺杂。为了改进培养方法,对液体浅层静置培养做了初步探索。  相似文献   

12.
我国出口的蘑菇主要是盐水蘑菇。为了提高它的质量,除了生产者应及时做好采收、分级和出售工作外,加工单位要抓好以下环节: 1.收购的蘑菇要轻倒入垫好尼龙布的竹篓中,也可直接倒入焦亚硫酸钠的漂缸内漂洗。 2.漂洗、煮菇及翻缸时,用铝制抓篱上下轻轻翻动,尽量减少机械伤. 3.根据菇体大小、肉质厚薄,灵活掌握予煮的时间,确保成熟度。并及时冷却,冷却缸的水要流动。 4.在卤浸过程中,要定时测定卤浓度和调换卤水,以免蘑菇霉烂变质。  相似文献   

13.
几年来,我县金针菇生产发展很快,但存在产量低、效率差等问题。为探索金针菇栽培新技术,笔者1993年在本县卧龙罐头厂食用菌场投料40000kg,装袋66000袋进行双向出菇尝试,取得了规模化栽培金针菇的好收成。现总结如下。 (一)供试菌种 金针菇杂19,引自上海农科院食用菌研究所。母种配方为马铃薯200g,葡萄糖20g,琼脂20g,磷酸二氢钾0.2%,水1000ml,pH6.5,装管1.1kg/cm~2灭菌30分钟,放斜面备用。原种为麦粒菌种,50kg麦粒加水浸泡12小时,煮至无硬心,捞出晾干加1%白糖,用500g罐头瓶,装麦粒至瓶肩,于1.5kg/cm~2压力灭菌2小时,降温后接种。小麦应选无虫蛀,无破损籽粒饱满为好。  相似文献   

14.
近几年来,平菇、凤尾菇以麦粒为原料制作原种和栽培种,在生产上已逐渐显示其优势.笔者在实践中用稻谷作原料制平菇和凤尾菇原种、栽培种,取得了较好效果,现将制法简介如下。(一)材料:容器以常见的罐头瓶为宜,洗净、沥干待用.稻谷要选颗粒饱满的稻谷,先用冷水或温水浸泡2~3小时(也可不浸),再置沸水中煮20~30分钟,当大部分谷粒稍有开裂时(不可煮糊)便可取出,沥干后即可装瓶.  相似文献   

15.
外销的平菇(包括榆黄菇)通常都是盐渍菇,其加工过程可分为选菇、预煮、冷却、腌渍、调酸等工艺环节。具体做法是: 一、选菇选菇的目的一是根据要贷方的要求,按菇盖直径分成若干等级,目前一般可分为菇盖1-3厘米、3-5厘米、5-8厘米等,即使要货方只要求统货,也还是要先按大小分挡,这样在预煮时才能较好掌握煮熟程度,否则大小混在一起煮就会影响质量。在选菇过程中,还应对菇根长度进行一次修整,目前一般规定为3厘米以内),同时彻底清理掉残留的杂质,包括残留的棉  相似文献   

16.
近年来,室内纯稻草栽鲍鱼菇(Pleurotus sajor-caju)有一定的发展。实践证明,使用麦粒菌种效果较好,但成本高,不利推广。为此,我们进行了鲍鱼菇菌种料方面的试验,现将结果报导如下: 材料与方法试验菌种是福建农科院提供的鲍鱼菇试管母种,经扩大培养获得。试验分三组不同培养料制备的菌种对比:①麦粒菌种(小麦100克,碳酸钙0.5克,熟石膏粉1.5克);②  相似文献   

17.
宋莹  刘俊杰  刘娜  李红  刘岩岩 《食用菌》2011,33(3):28-28,35
研究对宾王菇原种(也称二级菌种)培养基配方进行了筛选,结果是宾王菇菌丝在2%葡萄糖,1%磷酸二氢钾,0.5%硫酸镁,1%石灰和1%石膏拌匀的麦粒培养基上表现出生长快的优势,菌丝生长速度较为一致,满瓶时间也较为整齐,可作为宾王菇原种生产时的培养基质,研究还发现加入草炭的麦粒培养基虽然平均生长速度稍慢些,但菌丝长势比较壮,菌丝形态较完整,生产上有待于进一步研究。  相似文献   

18.
按莱姆基(Lemke,1972)的制法如下: 1.取10公斤麦粒,加15公升水,在文火上煮15-20分钟。 2.煮后用笊篱捞出麦粒,摊平凉干,再拌上120克石膏和30克碳酸钙,以期调整pH,并有缓冲作用。此外,据斯托列(Stoller,1956)确认石膏尚有防止麦粒粘结,改善基质通气之效。 3.将麦粒装到容积为1公斤的奶瓶子中,装量为基容积的2/3。故而每瓶装350-400克麦粒。瓶口塞以棉塞,在温度为120℃,压力为101325帕斯卡下灭菌,历时1.5小时,灭菌后pH应为6.5-6.7, 4.俟冷至24-26℃时接种。  相似文献   

19.
付江习 《食用菌》1999,(2):14-14
在双孢菇栽培中,麦粒菌种较粪草菌种具有菌丝生长旺盛,菌种萌发早,发菌快,播种方便,菌种利用率高,产量高等优点,受到菇农的普遍欢迎,已得到广泛使用.传统的麦粒菌种制作方法是通过煮麦粒来增加麦粒含水量,常造成麦粒破肚或水过大过小,不易操作,制种成功率偏低.新法采用蒸麦粒很好地解决了以上不足,制种成功率大大提高,现介绍如下:  相似文献   

20.
(一)栽培种配方改革平菇谷粒菌种,具有出菇早、产量高的优点,这已为栽培者公认,但它的成本高,采用常压灭菌时成品率低,且易遭鼠害。为此,我们在多次试验的基础上对配方作了以下改革:杂木屑85%,小麦粉12%,石灰2%,尿素0.5%,谷壳0.5%,用这种配方制的菌种与麦粒种相比,产量和出菇时间均没有明显区别,且菌种保存的时间比麦粒种长。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