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撑绿杂交竹栽培技术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邓科玲 《中国林业》2010,(20):54-54
撑绿杂交竹是广西壮族自治区柳州市林科所培育的优良杂咬竹种,具有生长快、发笋时间长、单位面积竹材产量高、造纸性能优良、经济效益高等特点,撑绿杂交竹的研究成果获得广西科技进步奖和第四届国际竹业博览会金奖。目前,撑绿杂交竹已推广到我国南方的福建、江西、  相似文献   

2.
四川优良笋材两用竹种选择的初步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根据四川省竹林区域分布,选择代表地区引种撑绿杂交竹、麻竹,与四川乡土笋材两用竹进行竹笋品质、竹材性状、生态适应性因素的比较评价,选择出优良笋材两用竹种撑绿杂交竹、麻竹、毛竹、苦竹。  相似文献   

3.
四川雅安地区2种大型丛生竹耐低温能力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以慈竹和撑绿杂交竹为材料,对四川雅安地区不同海拔2竹种叶片进行净光合速率测定,并对采取的竹叶的POD活性、可溶性蛋白和可溶性糖含量、MDA含量、脯氨酸含量以及光合色素进行测定和分析,目的在于探讨慈竹和撑绿杂交竹耐低温的生理机制.结果表明,海拔对慈竹和撑绿杂交竹的POD酶活性、可溶性蛋白含量、脯氨酸含量和可溶性糖含量的影响较大,对MDA含量影响不大.低海拔时,撑绿杂交竹具有高的可溶性蛋白含量和脯氨酸含量,慈竹的POD酶活性和可溶性糖含量很高.高海拔时,慈竹的POD酶活性、可溶性蛋白含量、脯氨酸含量和可溶性糖含量都比撑绿杂交竹高,且差异都达到极显著水平,这可能是慈竹净光合速率极显著高于撑绿杂交竹的一个原因,其中可溶性蛋白含量和脯氨酸含量对慈竹具有高净光合速率可能起到很大调节作用.低海拔慈竹和撑绿杂交竹的净光合速率无明显差异,而高海拔慈竹的净光合速率却远高于撑绿杂交竹.慈竹在高海拔的适应性比撑绿杂交竹的强,撑绿杂交竹不适宜在高海拔栽培.  相似文献   

4.
指出了撑绿杂交竹具有生长快、发笋时间长、单位面积竹材产量高、造纸性能优、经济效益好等特点,被很多地区视为十分重要的经济产物,在四川、湖南、云南、贵州、江西、广东、广西、重庆、福建等多个省份已经得到了广泛种植。该竹种一年定植,两年成林,三年可采伐利用。对撑绿杂交竹3号的育苗及高产栽培技术进行分析,以期对各地的竹子种植技术有所帮助。  相似文献   

5.
撑绿杂交竹研究现状及其效益探讨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在简要总结撑绿杂交竹特点的基础上,重点阐述了我国撑绿杂交竹研究现状,并针对其特点探讨了撑绿杂交竹的经济效益、生态效益和社会效益。  相似文献   

6.
撑绿杂交竹是一种优良的材用竹,已在西南地区退耕还林地大面积推广种植。作者从年龄结构、高度结构、径级结构方面分析了绥江县撑绿杂交竹纸浆林的生长现状,并对撑绿杂交竹纸浆林丰产中的施肥、管理、采伐等方面存在的问题做了分析和探讨。  相似文献   

7.
笔者以梁山慈竹、龙竹、勃氏甜龙竹、撑绿杂交竹、硬头黄竹为研究对象,参考国家标准GB/T 18260-2000对不同竹种、不同竹龄、不同部位的竹材进行了天然抗白蚁性能比较,以筛选抗蛀性能较好的竹材.结果表明:五种丛生竹的竹材均不具有天然抗白蚁性能;竹龄对梁山慈竹抗白蚁性能影响显著,随竹龄增加其失重率减小,竹材部位对其影响不显著.竹龄在3年以上的梁山慈竹的天然抗白蚁性优于1年和2年的;竹龄对龙竹抗白蚁性能影响不显著,竹材部位对其影响极显著,竹材上部与中下部差异显著,竹材上部失重率大于中下部;五种竹材被白蚁蛀蚀的失重率大小顺序为:梁山慈竹失重率最小,其次为勃氏甜龙竹、龙竹和硬头黄竹,撑绿杂交竹的抗白蚁性能最差、失重率最高;去竹青竹黄的龙竹试样失重率高于原竹试样,说明竹青竹黄对白蚁蛀蚀有一定防护作用.  相似文献   

8.
撑绿杂交竹是我国西南地区退耕还林工程中广泛种植的优良丛生竹类.利用伐桩施肥技术,研究了氮肥、磷肥和钾肥3种肥料的不同配比对撑绿杂交竹出笋数、退笋率、新竹高度和胸径等生长指标的影响.结果表明:伐桩施肥能够有效的促进撑绿杂交竹提早发笋并抑制退笋,显著提高新竹胸径和高度;伐桩施肥明显改善了新竹的营养状况,不同施肥处理的1年生竹竹叶的叶绿素含量与对照相比提高显著.伐桩施肥综合效果以每丛撑绿杂交竹施入尿素50 g、过磷酸钙30 g、氯化钾45 g的配比为最佳.  相似文献   

9.
撑绿杂交竹是一种优良的杂交竹种.采用竹腔施肥,可以显著的促进撑绿杂交竹的生长.使其发笋时间提前6 d左右,并能有效地降低退笋,明显了提高新竹胸径和高度.施肥效果以3%(NH2)2CO和4%KH2PO4组合最为显著,比对照不施肥平均净增产值2475元·hm-2,竹腔施肥效益显著.  相似文献   

10.
杂交竹——撑绿3号的繁殖方法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1 杂交竹——撑绿3号简介杂交竹——撑绿3号是广西省林科院由撑蒿竹与大绿竹杂交培育的杂交竹品系中最优、繁育最多的品种,是较好的笋、材两用竹种.该品种具有以下特点:(1)发笋多,笋期长.笋期5—11月,长达170天;3年生新竹丛年均新生竹15.1株.(2)生长快,产量高.造林3年后可郁闭成林,每公顷蓄积量达55.5t.(3)分枝高,竹杆长.平均枝下高5—7m,竹杆长而通直,尖削度小.  相似文献   

11.
以田林麻竹、龙竹、马来甜龙竹、吊丝球竹,壮绿竹、撑绿杂交竹6号、撑绿杂交竹30号的容器扦插苗为研究材料,在南宁市林业科学研究所营造试验林,研究其生长情况。结果表明:造林6个月后,7种大型丛生竹容器扦插苗的造林成活率在50%-93.4%,吊丝球竹和撑绿杂交竹6号的造林成活率较高,田林麻竹的成活率最低;撑绿杂交竹30号的长势最好,龙竹和壮绿竹的长势较差;新竹数量与母竹萌芽数量呈正相关;新竹地径均与母竹地径、萌芽枝条数量和长度正相关。  相似文献   

12.
撑绿杂交竹在华宁干热河谷地区的引种效果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2000年从景洪普文镇引入撑绿杂交竹在华宁干热河谷地区引种试验。3年的试验证实,撑绿杂交竹在华宁干热河谷地区适应性强、发笋量极高、生长较快、长势好易成林且抗寒抗旱,有较高的推广价值。依据引种实践,从培育、管理措施、病虫害防治等方面,介绍了撑绿杂交竹的培育技术。  相似文献   

13.
以撑绿杂交竹为研究对象,研究内施ABT生根粉和尿素溶液对丛生竹类发笋及新竹生长的影响。结果表明:ABT生根粉对撑绿杂交竹发笋和新竹生长有明显的促进作用,ABT生根粉与尿素配合使用效果显著优于单施ABT生根粉,以75 mg/L的ABT和4%的尿素溶液配比对撑绿杂交竹发笋和新竹生长效果最为显著。  相似文献   

14.
9种大型丛生竹枝条扦插成活率的相关性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以英德麻竹(Dendrocalamus latiflorus)、田林麻竹、马来甜龙竹(Dendrocalamus asper)、吊丝球竹(Dendrocalamopsis beecheyana)、越南巨竹(Dendrocalamus yunnanicus)、撑绿杂交竹(Bambusa pervariabilis×Dendrocalamopsis grandis)30号、撑绿杂交竹6号、壮绿竹、龙竹的枝条为研究材料,在苗圃进行扦插育苗试验研究。结果表明:所有竹种枝条在扦插13~21 d开始萌芽,20~40 d为萌芽高峰期。扦插3个月后,吊丝球竹、撑绿杂交竹30号、马来甜龙竹、英德麻竹的扦插成活率和出圃率比较高,适合采用扦插繁殖。撑绿杂交竹30号、马来甜龙竹、越南巨竹、撑绿杂交竹6号、英德麻竹的成活系数与枝条直径和竹壁厚度呈显著正相关,说明扦插时选择粗壮、竹壁较厚的枝条成活率高;马来甜龙竹、越南巨竹、撑绿杂交竹30号、田林麻竹的萌芽长度与枝条直径呈显著正相关,说明选择粗壮的枝条,其扦插苗长势好,出圃率高。  相似文献   

15.
退耕还林地撑绿杂交竹林分结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撑绿杂交竹是一种优良的丛生竹,在退耕还林工程中得到了广泛的推广栽植。本文通过调查四川省退耕还林区撑绿杂交竹林分,分析了撑绿杂交竹林分结构变化规律,结果表明退耕还林区撑绿杂交竹林分在直径变化、秆龄、生物量以及叶面积指数等方面具有一定的规律。  相似文献   

16.
雅安市撑绿杂交竹冻害调查分析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撑绿杂交竹是1998年从广西柳州引种到雅安的重要造林竹种之一。调查了经2004年冬季低温后雅安杂交竹的冻害情况,结果表明,杂交竹在雅安有不耐低温的局限性,但合理的栽植模式和抚育管理措施能在一定程度上缓解冬季冻害造成的危害及损失,仍是可发展的竹种之一。  相似文献   

17.
撑绿竹是以撑蒿竹为母本、大绿竹为父本杂交培育的F1代杂交竹种,主要用于造纸,由于其发笋多、生长快、产量高、适应性强、竹材制浆得率和纸浆破裂强度高,经济效益十分显著,从而深受  相似文献   

18.
不同坡向和海拔对撑绿杂交竹生长的影响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通过对云南省昭通市绥江县的材用撑绿杂交竹的调查,测定其在不同坡向、海拔条件下的胸径和高度等生长因子,并分析与坡向、海拔的关系。结果表明:坡向对高度有极显著影响,阴坡竹子比阳坡竹子平均高0.5m;海拔对撑绿杂交竹的胸径和高度都有显著的影响;同因子类型组合对撑绿杂交竹胸径的影响不显著,但是对高生长有显著影响,平均竹高变化范围在7.57-8.36m之间。  相似文献   

19.
撑绿杂交竹文献研究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对1998~2009年的撑绿杂交竹文献进行统计归纳,文献计量共72篇,分别从文献研究的内容、发表年份、第一作者以及期刊载体等方面进行分析。结果表明:撑绿杂交竹在栽培管理和病虫害防治方面的研究较深入,文献第一作者以高等院校居多,主要分布在贵州、四川、广西和云南等省,文献共涉及40种中文期刊。  相似文献   

20.
青衣江流域撑绿杂交竹与本地竹造林对比试验初报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慈竹(Neosinocalamus affins)是雅安市本地的主要当家竹种,撑绿杂交竹是1998年从广西柳州地区农科所引进,本文比较了杂交竹3号与本地慈竹造林3年后在发笋量,地径和高度上的差异。结果表明,杂交竹3号在发笋量,地径上均明显优与本地的慈竹。抗病虫性杂交竹好于慈竹。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