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8 毫秒
1.
作物生长模拟模型简称作物模型,被用以定量和动态地描述作物生长、发育和产量形成过程及其对环境的反应。综述了作物生长模拟模型在国内外的发展现状,以及作物生长模拟模型在玉米上的研究进展。  相似文献   

2.
逆境胁迫严重制约着作物的生长,植物生长延缓剂可以缓解逆境对作物生长造成的不良影响。分析了植物生长延缓剂对提高作物抗倒伏及作物在水分、温度、盐碱胁迫下抗逆性的作用,并指出对于不同的作物应当通过试验选择适宜的植物生长延缓剂种类和浓度。  相似文献   

3.
将温室作物生长周期分成营养生长和生殖生长2个阶段,在生长各个阶段需要从温度出发采取优化控制策略。本文主要在经济最优目标基础上讨论温室环境控制对策,实现温室作物生长环境各项参数的灵活调节。通过建立成本控制模型、作物生长模型和预测调节模型,将产出投入比作为核心控制目标,提出适合作物生长的环境条件,在保证作物产量和品质的同时,使经济效益最大化。  相似文献   

4.
温室栽培的优势之一是利用温室调控出适宜作物生长的环境。 温度是影响作物生长的主要因素之一。作物品种不同,需要的最适温度也不同。即使同一作物品种的根和嫩芽,各自的生长环境所需的最适温度也有所不同。此外,作物生长周期的不同阶段,所需适宜温度也有所不相同。  相似文献   

5.
作物系数是计算作物需水量和农田蒸散量必要的参数,作物系数的遥感获取对于农田生态系统的水分平衡研究具有重要意义。利用Landsat ETM 遥感影像及Penman-Montieth方程,通过计算不同生长状况下棉花的作物需水量和参考作物蒸散量,实现棉花作物系数的遥感获取;在此基础上进一步分析作物系数对反照率、气象因子和植被生长参数等的敏感性。结果表明:1)利用遥感获取作物系数的空间分布是有效可行的;2)作物系数主要受植被生长状况的影响,反照率和气象因子对作物系数的影响相对次要;3)作物系数随气温、大气压、空气湿度和风速等气象因素的增大而增大,并且这种正效应随着植被覆盖度的增大而增大;4)作物系数与作物生长状况直接相关,仅仅根据作物生长阶段确定作物系数存在不合理性。  相似文献   

6.
作物生长发育模拟模型研究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对作物生长过程进行模拟有二个目的:一是要了解作物生长的状态及产量;二是要了解作物生长发育与产量形成对环境变化和栽培措施的反应,以便作出有利于高产、优质、高效益的管理决策。 一、作物生长发育模拟的发展过程和现状 60年代以来,随着计算机技术和光合作用测定技术的发展,作物生长模拟也得到了发展,国际上出现了许多作物生长模型。  相似文献   

7.
图像分析在大田作物生长监测中的应用进展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数码影像分析技术已经发展成为廉价、快速的作物生长监测技术手段之一,综述了利用数码照片分析技术进行作物生长监测的研究进展,包括以下三个部分的内容:(1)图像分析进行作物生长监测的光学原理;(2)图像分析中经常采用的光学参数和计算方法;(3)图像分析技术用于作物生长监测的方法和研究进展.对采用图像分析进行作物生长监测的发展方向进行了展望,认为建立特异性的作物生长参数识别光谱学参数、具有人工智能和自学习功能的图像分析方法是采用图像分析进行作物生长监测的未来重要研究方向.提出获取定点多时相照片是提高图像分析准确性的重要手段.  相似文献   

8.
夏季高温多雨,有利于各种作物的生长,而且阳光充足,有利于叶片的光合作用。作物光合作用所产生的碳水化合物需要大量的氮素才能形成氨基酸、蛋白质和核酸。对于小麦、玉米和水稻等粮食作物而言,夏季是作物营养生长与生殖生长交替进行的旺盛生长季节,作物快速生长阶段对养分尤其  相似文献   

9.
保护地栽培,大棚保温,在早春低温、昼夜温差大的条件下,形成作物适宜生长的小气候环境,使作物生长提前,早上市,从而增加收入,为下茬作物生长提供足够的时间。  相似文献   

10.
小型温室环境监控系统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日光温室可以为作物提供最佳的生长环境,使作物生长不受时间和地域的限制。设计了一种小型温室环境调控系统,实现可调可控适宜作物生长的温室环境。该系统由环境控制器、作物生长影像仪和上位机软件组成。控制器采用PLC实现,通过控制器采集空气温度,空气湿度,土壤温度和土壤水分等环境信息,控制加热器、加湿器、卷帘、湿帘、水泵、风机、微喷、通风和补光灯等执行设备,达到现场调控温室环境的目的;作物生长影像仪通过定点摄像头扑捉作物生长图像,观察作物生长态势;上位机软件主要用于实现远程控制、历史数据查询与数据导出等功能。该系统经过试验验证,可以实现温室环境的温湿度调控。  相似文献   

11.
为揭示气候变化对林芝地区主要作物生产的影响,以西藏自治区林芝地区为研究区,选择冬小麦、玉米、春青稞和春油菜4种主要农作物,通过划分喜温和喜凉作物不同生长季,分析1981—2018年气候变化对作物物候期、种植结构及产量变化的影响特征。结果显示:1)林芝地区作物生长季气温呈极显著的增暖趋势,生长季气温以0.35℃/10年的速率显著增加,且喜凉作物生长季增温更加显著;秋播作物、小春作物和大春作物生长季的年平均气温分别以0.34、0.30和0.26℃/10年的速率显著(P0.05)升高;作物生长季年平均降水量呈现较大的波动性特征。2)受气候变暖影响,林芝地区喜凉作物和喜温作物物候期均呈延长趋势,并且喜凉作物的物候期延长趋势较喜温作物显著,以5.43~11.7d/10年的速率延长。3)林芝地区作物结构变化表现为喜温作物种植面积增加,传统喜凉麦类作物面积减少;不同作物单产变化较为复杂,总体表现为喜温作物玉米单产增加,春青稞和冬小麦等喜凉作物单产有所降低。气候变暖背景下,林芝地区4种主要作物生长季增温显著,物候期延长显著,伴随喜温作物面积和产量增加,喜凉作物种植面积呈萎缩趋势。未来应积极调整优化种植结构,充分利用当地气候和土地资源,稳定作物生产的同时注意防范气候波动引起的自然灾害风险。  相似文献   

12.
电气栽培技术是一项新兴的现代物理农业技术,近年来国内外学者对其陆续开展了研究。文章针对电气栽培技术在作物生长效应影响、作物病虫害防治、作物生长环境优化等方面的应用研究成果进行综述。国内外研究表明,适宜的电场处理可促进作物生长,有效预防病虫害,优化作物生长环境。电气栽培技术能够规避化学肥料和农药残留对公众安全所带来的威胁,将成为未来绿色种植发展的新趋势。  相似文献   

13.
夏季高温多雨,有利于各种作物的生长,而且阳光充足,有利于叶片的光合作用.作物光合作用所产生的碳水化合物需要大量的氮素才能形成氨基酸、蛋白质和核酸.对于小麦、玉米和水稻等粮食作物而言,夏季是作物营养生长与生殖生长交替进行的旺盛生长季节,作物快速生长阶段对养分尤其是氮素和钾素的需求量大,因此需要追肥.这是作物营养规律和气候特点所决定的.  相似文献   

14.
优良的作物生长模型 ,不仅要正确反映作物与环境的关系 ,而且要精确模拟作物生长发育中诸多矛盾运动。而正确处理有关作物科学研究成果继承与创新的关系 ,深入开展作物生长模拟的支持研究 ,充分认识经验模型与机理模型的辩证关系 ,也是建立优良模型的重要前提 ,并且在一定程度上决定着作物生长模拟的发展方向。  相似文献   

15.
遥感技术凭借其可以实时、快速、准确、无损地获取薯类作物生长信息的特点,已经是监测薯类作物生长的重要手段。薯类作物的茎叶和块根生长分别在地上和地下,光谱反射机理均不同于禾本科类作物(如水稻、玉米和小麦),因此,薯类作物具有遥感监测研究特有的方面。总结了遥感技术的特点,遥感平台的种类和遥感监测方法,以及应用遥感技术在薯类作物种植面积提取、病害管理、长势监测和估产等领域的国内外研究进展,分析了遥感技术在薯类作物生长信息监测的不足,进一步提出相关建议,并指出了探索薯类作物空间分布信息及变化、薯类作物长势高效监测、薯类作物产量预测模型、薯类作物遥感模型与农学模型同化机制研究是未来的发展方向。  相似文献   

16.
作物生长模拟模型及其在设施园艺生产中的应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李东  徐坤鹏  周宝利 《安徽农业科学》2007,35(11):3141-3142,3145
介绍了作物生长模拟模型在国内外的发展现状和应用效果,以及作物生长模拟模型在设施园艺中的应用现状;分析了建立园艺作物生长模拟模型的可行性、必要性;提出了建立园艺作物生长模型的策略,并对作物生长模拟模型在设施园艺中的应用前景进行了展望.  相似文献   

17.
浅析干旱胁迫对作物生长机理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干旱是影响作物生长及产量的最重要环境因素,全球气候变暖使部分地区的干旱趋势加重了,为了减少干对作物生长造成的影响。本文从干旱对作物生长、光合作用、气孔、渗透调节、抗氧化系统几个方面进行了详细的阐述,为作物抗旱机理提供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18.
杨洪明 《现代农业科技》2008,(4):226-226,228
阐述了光、温、水、空气与作物之间的关系,指出了这四者是作物生长过程中不可缺少的条件,只有这四者与作物间的关系协调了,作物才能正常发育生长。  相似文献   

19.
鲜食特色玉米采摘期白星花金龟子的防治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应用防虫网 在果园和菜园里覆盖防虫网,具有以下作用:①有效防止害虫为害作物;②缓解暴雨、冰雹对作物的冲击,减少作物机械损伤,降低作物病害的发生;③调节棚内气温和地温,创造适宜作物生长的温度条件;④降低作物生长期内化学农药的施用量.  相似文献   

20.
一、CO2浓度增加对作物生长的影响 大气中CO2浓度增加可以提高光合作用速率和水分利用率,有助于作物生长,小麦、水稻、大麦、豆类等C3作物产量显著增加,但对玉米、高粱、小米和甘蔗等C4作物助长效果不明娃.现有研究指出,在二氧化碳浓度倍增,可使C3作物生长且产量增加10~50%,C4作物生长且产量的增加在10%以上.然而,二氧化碳浓度增加对植物生长的助长作用(也称"施肥效应"),受植物呼吸作用、土壤养分和水分供应、固氮作用、植物生长阶段、作物质量等因素变化的制约,这些因素的变化很可能抵消二氧化碳增加的助长作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