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皖南牛     
[产地与分布]皖南牛属南方牛种,山地类型皖南牛主要产于安徽省长江以南的黟县、歙县、绩溪、旌德及皖浙、皖赣交界的山区.  相似文献   

2.
以肌生成抑制素(MSTN)为候选基因,采用PCR-SSCP技术检测了该基因第一外显子在皖东牛、皖南牛、和牛和西门塔尔牛4个群体中的多态性。通过SNP检测,发现MSTN基因外显子1的267碱基发生A→G的同义突变,在所检测牛群中存在3种基因型(AA、GG、AG),A等位基因为优势基因。该位点在4个牛群体中均处于中度多态。卡方检验表明皖东牛、皖南牛和和牛处于哈代-温伯格平衡状态(P0.05),西门塔尔牛处于哈代-温伯格不平衡状态(P0.05)。  相似文献   

3.
世界上优良的肉牛品种很多,由于它们都是在不同的环境条件下培育形成的,因此其生产性能和对环境的要求也不相同。自1974年以来,云南省曾先后从国外引入西门塔尔牛、海福特牛、安格斯牛、婆罗门牛、沙希华牛、短角牛、墨累灰牛等肉牛品种的种牛或冻精,经多年研究和实践推广表明,一些引进肉牛品种在云南省的杂交改良效果较好,它们对云南省的肉牛业发展起了很大的促进作用。现将目前著名的热带亚热带品种牛介绍于下:  相似文献   

4.
通过PCR扩增技术对46头大别山母牛mtDNA D-loop区进行测序并得到其全序列,再从GenBank上下载中外部分黄牛品种mtDNA D-loop区的全序列,运用生物学软件对大别山牛的遗传进化进行分析。结果发现,46头大别山牛mtDNA D-loop序列长度在955~1 101 bp之间,有176个变异位点,约占核苷酸总数的16.18%,其中单一信息位点120个,简约信息位点56个。共有25种单倍型,单倍型多样性(Hd)为0.877,核苷酸多样性(Pi)为0.023 96,平均核苷酸差异数(k)为21.544,A、T、C和G 4种碱基含量所占比例分别为32.72%、28.46%、25.19%和13.63%,表明大别山牛有较为丰富的遗传多样性。遗传距离分析结果表明,大别山牛与吉安牛、雷州牛、鲁西牛、闽南牛、皖南牛和湘西牛的遗传距离最小,与欧洲野牛亲缘关系最远,由系统发育树可推测大别山牛属南方牛种,属普通牛和瘤牛的混合母系起源。  相似文献   

5.
架子牛育肥     
原则上自繁自养比较安全,但因繁殖速度较慢,往往做不倒,只好从牧区或个体农户中购买。购牛时应注意:①要从无疫情地区购买健康架子牛。②品种要好,应购买杂交种架子牛,如北方较受欢迎的夏洛来牛、短角牛、海福特、利木赞、西门塔尔、皮埃蒙特牛等的杂种后代牛。如用进口纯种  相似文献   

6.
绩溪地处皖南山区,过去农村生活能源结构简单以薪柴为主,其他能源为辅,给森林植被的保护带来了极大的压力。随着农村经济的发展和生活水平的提高,在能源消耗上演变成多元结构,沼气、太阳能、小水电、石油液化气等多种燃料进入千家万户,特别是近5年来,通过政府的引导和人们生态意识的增强,使用新能源已形成了共识。  相似文献   

7.
牛出血性败血症是牛的一种致死率较高的传染病,在世界热带地区,特别是在非洲和亚洲国家常有发生,该病病原体为多杀性巴氏杆菌。患该病的牛体内各个器官出现广泛性出血,一旦没有及时发现并治疗,将会导致牛群大面积的死亡。因此,如何预防该病是牛养殖户重点学习的内容。本文对牛出血性败血症的诊断和防治作了详细分析,供养殖户参考,以期降低养殖场中病牛或疑似感染病例的死亡率,而且避免该病在当地养殖场中复发,造成严重的经济损失。  相似文献   

8.
在我国畜牧业中牛养殖业处于重要位置,同农业地区经济发展息息相关。聊城市地方政府重视牛养殖产业的发展,加大资金投入,扩大养殖规模,牛养殖业蓬勃发展,但随之出现的常见疾病也阻碍了牛产业快速发展。通过对牛常见疾病的类别、发病原因、发病症状进行分析,总结有针对性的防治策略,以期为该地区牛病防治提供参考借鉴,促进牛养殖业健康可持续发展。  相似文献   

9.
西门塔尔牛改良本地黄牛效果调查报告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利用世界著名的乳,肉,役兼用优良品种西门塔尔牛改良本地黄牛取得取了明显的效果。1岁西黄杂一代公,母牛体重比本地黄牛分别提高22.6%和27.12%;成年牛屠后后胴体重,净肉重和屠宰率,净肉率,杂交牛比本地牛分别提高51.6kg,50.4kg和5.37%,7.25%;杂交牛平均泌乳量F1为1026kg,F2为2023.5kg,F33900kg;在役用性能上,杂交牛亦略优于本地牛。  相似文献   

10.
牛年颂牛     
“玉鼠回宫传捷报,金牛奋蹄涌春潮。”2009年,我们送走了俏皮灵动的鼠,满怀喜悦地迎来人类的亲密朋友——牛。 在农耕社会中,牛和农业生产密切相关,在长期的劳作中,人们与牛结下了深厚的感情。几千年来,人们通过不同的方式喜爱牛、歌颂牛、赞美牛:唐朝画家韩洗的《五牛图》、南宋李迪的《风雨牧归图》,成为家喻户晓的千古名画。  相似文献   

11.
毛玉胜 《农友》2001,(12):15-16
奶牛品种很多.主要有荷斯坦牛、娟姗牛、爱尔夏牛等,奶肉兼用品种有西门塔尔牛、丹麦红牛等。  相似文献   

12.
意大利皮埃蒙特牛及其育种体系中国农业科学院国产局申和平意大利皮埃蒙特牛是世界优良肉牛品种之一,因其分布于意大利皮埃蒙特大区而得名。该品种由意大利皮埃蒙特大区卡露省的科研人员育成,于1958年建立良种登记,至今已近40年历史。该品种牛性情温顺,肌肉丰满...  相似文献   

13.
新疆褐牛     
<正> 新疆褐牛是新疆培育的乳肉兼用型品种,广泛分布于新疆天山南北的农牧区,其主产区为天山北坡西部的伊犁河谷和准噶尔西部塔城盆地。目前新疆共有新疆褐牛品种牛约3×10~4头,各代杂种牛约25×10~4头。 新疆褐牛是以当地黄牛为母本,引用瑞士褐牛、阿拉托乌牛及少量科斯特罗姆牛与之杂交改良经长期选育而成。它包括原伊犁地区的伊犁牛、塔城地区的塔城牛和其他地区的褐牛。这些牛曾被称为新疆草原兼用牛,后于1979年统一定名为新疆褐牛。20世纪初,前苏联侨民自流迁入伊犁、塔城等地,带来了一些瑞土褐牛及其杂种牛。史料记载,1937年至1940年我国曾引进瑞士褐牛在伊犁、塔城等地与当地黄牛进行杂交改良。  相似文献   

14.
在利用胚胎移植技术引进比利时纯种兰白花肉牛时,用黑白花奶牛作受体牛。由于纯种兰白花肉牛胎儿发育较快,胎儿胸围、臀围粗大,受体牛容易出现胎儿过大性难产。在受体牛分娩时,要确保胎儿的顺利出生,且能保持受体牛的生产能力(泌乳、繁殖),适时地施行剖腹产救治是...  相似文献   

15.
[目的]评定新疆褐牛不同部位与其他兼用牛不同部位之间的肉品质差异,及为其整体肉品质的提高,提供一定的理论依据.[方法]对比分析新疆褐牛与西门塔尔牛、荷斯坦牛、加系褐牛各分割部位的屠宰性能、肉品质对比分析.[结果]新疆褐牛外脊pH值极显著低于荷斯坦牛(P<0.01),霖肉pH值显著高于荷斯坦牛的霖肉(P<0.05);新疆褐午大理石花纹与西门塔尔牛、加系褐牛差异不显著(P>0.05),但与荷斯坦牛差异极显著(P<0.01),新疆褐牛脖肉剪切力显著低于西门塔尔牛(P<0.05),霖肉的剪切力极显著低于荷斯坦牛(P<0.01).从营养品质整体比较来看,新疆褐牛除与荷斯坦牛差异显著外(P<0.05),与其他品种牛差异均不显著(P>0.05).新疆褐牛脖肉、辣椒条中的蛋白质含量均显著低于荷斯坦牛(P<0.05),新疆褐牛脖肉、肩肉、辣椒条、上脑、小瓜、大瓜、霖肉、臀肉中的水分含量均显著高于荷斯坦牛的相应部位(P<0.05).新疆褐牛脂肪含量除脖肉、板腱、霖肉外,其他部位的均显著低于荷斯坦牛的相应部位(P<0.05).[结论]在统一的营养水平和育肥模式,新疆褐牛与西门塔尔牛、加系褐牛肉用性能一致,但与荷斯坦牛在营养品质上存在差异.  相似文献   

16.
一、做好架子牛的选择架子牛品质是影响商品肉牛育肥性能的重要因素之一。选择架子牛时要注意选择健壮、早熟、早肥、不挑食、饲料报酬高的牛。具体操作时考虑品种、年龄和体质外貌等因素。(1)品种。在我国目前最好选择夏洛来牛、利木赞牛、皮埃蒙特牛、西门塔尔牛等肉  相似文献   

17.
西门塔尔牛原产瑞士,因该牛产乳量高,产肉性能好,为乳、肉、役兼用的大型品种。目前已在我国新疆阿克苏地区大规模养殖。  相似文献   

18.
1.淮北黄牛。淮北黄牛主要分布在安徽的阜阳、毫州及宿州等淮河以北地区.属于我国著名的黄牛品种南阳牛的地方类群.淮北黄牛在长期饲养过程中.先后引入过秦川牛、海福特牛、利木赞牛、夏洛莱牛、皮埃蒙特牛、西门达尔牛等品种杂交改良。  相似文献   

19.
南阳牛育种资料数据库系统的设计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南阳牛是我国的优良品种,建立该系统有助于管理利用好南阳牛的育种资料,加速其肉用育种。本系统采用dBASEⅢ语言,菜单驱动,汉化提示。建立了初生犊牛和6、12、18月龄育成牛育种资料数据库,系统包括建立、维护、查询、信息、咨询分析和输出6个功能模块,本文还介绍了实现各个主要功能模块的程序之设计技巧。其中,实现咨询分析的程序中调用了BASIC程序文件而进行复杂的运算,最后,对本系统的特点及需要完善的内  相似文献   

20.
利木赞牛与中国西部2个黄牛群体杂交效果分析   总被引:2,自引:1,他引:2       下载免费PDF全文
从利木赞牛的品种特性人手,在中国西部两个黄牛群体(秦川牛和固原牛)引进利木赞牛进行黄牛改良的过程中,通过体尺测定试验(秦川牛、固原牛及其利杂牛)得知杂交牛各项体尺指标和体重均得到明显改善(P〈O.01或P〈0.05),尤其杂交牛的肉用指数(BPI)均得到极显著的提高(P〈0.01),表明两个黄牛群体在肉用性能改进方面收到了良好的效果,固原牛提高的程度比秦川牛更加明显;通过育肥屠宰试验(固原牛及其利杂牛)得知利木赞杂交牛平均日增重比固原牛增加20%,屠宰率和眼肌面积分别提高了8.58%和27.62%,充分显示了利木赞牛杂交带来的优势。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