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我县有二处奶牛饲养场,共存栏奶牛22头,于2000年6月25日先后发病10头,发病率约50%,治愈8头,死亡2头。一、主诉 奶牛吃料逐渐减少,现已不吃料,反刍缓慢,有时咳嗽,要求诊治。二、症状 病牛口腔黏膜、眼结膜苍白,眼结膜后期逐渐呈土黄色,伴有水肿。病牛逐渐消瘦,食欲不振,不食精料,反刍缓慢,鼻镜干燥。初期排稀软粪便,恶臭,经太阳照射后呈黑红色,此时病牛异食严重,大量啃食沙土,粪便呈小馒头大小,呈圆形,外周是少量粪便,内含大量泥沙,轻微触动粪球易开散。初期尿趋于正常,后期呈淡茶色,个别病牛腹下、胸下、肉垂有…  相似文献   

2.
奶牛腐蹄病主要发生在圈舍潮湿不洁、泥泞不堪、运动场窄小不平、饲喂较单一、管理较粗放的饲养环境中,病牛蹄趾长期浸泡于粪、尿和泥水中,致使蹄质弹性降低引起腐蹄病。病牛趾间潮红肿胀,不敢着地,形成支跛。病牛喜卧不愿行走,采食量下降,逐渐消瘦,影响生产性能。  相似文献   

3.
1、忌兔舍潮湿 獭兔爱干燥、喜清洁,因此每天要打扫兔舍兔笼,清理粪便,清洗饲喂用具,定期消毒,保持兔舍清洁、干燥、卫生。  相似文献   

4.
1猪人工授精实验室的环境要求 实验室要求整洁、卫生,每周要彻底清洁一次。 实验室要求与采精室相邻,实验室应分成干燥区和潮湿区,干燥区用于稀释液的配制和精液的检查、稀释、分装,潮湿区安放水槽,用于清洗器械等。实验室内最好安装紫外线灯,每周至少对实验室彻底消毒一次,下班时开启,通宵照射。  相似文献   

5.
随着奶牛的集中饲养,奶牛对饲养管理条件的要求也越来越高。外部条件的好坏和饲养管理水平的高低直接关系到奶牛的健康和生产性能。1创造良好的饲养环境奶牛场应建设在地势干燥,阳光充足,排水良好,环境幽静,交通方便,远离其他养殖场、无三废污染和易于组织防疫的地方,严禁在低洼潮湿、排水不畅和人口密集的地方建场。奶牛小区要合理规划,合理布局。管理区、挤奶厅和生产区应处在上风向,病牛隔离区、无害化处理区应处于下风向。  相似文献   

6.
南方地区天气闷热、气候潮湿,致使耕牛产后不食症经常发生。几年来笔者共收治该类病牛78例,总结出几种类型,其中风热型24例、食滞型28例、虚弱型14例、感染型12例。对这些病例我采用中西兽医结合进行治疗,除1例无效外,其他全部治愈。现将诊疗情况报道如下:1临床症状1.1风热型此型多发生在夏天炎热季节,病牛一般在产后2~4天发病,表现精神不振,被毛竖立,全身肌肉轻微发抖,拱背,鼻镜干燥,口色发红,触摸口腔很热,体温40℃左右,尾脉宏大而快,触摸四肢末梢、角、耳及皮肤发凉。有的病牛口角还流少量口水,流清鼻涕,食欲、反刍停止,个别病牛左腹部…  相似文献   

7.
1注意搞好栏内卫生和疫病防治山羊厌潮湿,怕贼风。所以栏舍要避风、干燥,要保持羊体清洁,同时要抓好防疫灭病工作。要经常清扫栏粪,定期驱虫,特别要抓好羊痢疾、大肠杆菌病、羊链球菌病以及感冒等病的防治,保证山  相似文献   

8.
春耕和双抢期间,耕牛增强了在田间的劳动强度,接触到水的时间增加,加上各种致病因素,这个时期耕牛腐蹄病发生率较高。若对这种疾病不引起注意,将会影响农事,给农民造成一定的经济损失。一发病原因1栏舍潮湿,粪、尿侵蚀蹄部。2长时间接触已施化肥、农药的田间水。3蹄部外伤引起。二预防1春夏季节要保持栏舍干燥、清洁。2耕牛必须在施用化肥、农药后相隔较长时间耕作,或耕作后再施化肥、农药。3应尽量除去田间石块、铁丝、柴木等异物,以免引起外伤。三治疗1将病牛卧倒,患部洗净,刮去腐肉。2先用20%的氯…  相似文献   

9.
<正>随着奶牛的集中饲养,奶牛对饲养管理条件的要求也越来越高。外部条件的好坏和饲养管理水平的高低直接关系到奶牛的健康和生产性能。1创造良好的饲养环境奶牛场应建设在地势干燥,阳光充足,排水良好,环境幽静,交通方便,远离其他养殖场、无三废污染和易于组织防疫的地方,严禁在低洼潮湿、排水不畅和人口密集的地方建场。奶牛小区要合理规划,合理布局。管理区、挤奶厅和生产区应处在上风向,病牛隔离区、无害化处理区应处于下风向。生产区、草  相似文献   

10.
2002年10月26日,一黄牛患病,4岁,主诉,这头黄牛前一天晚上偷食家中库房麦子15kg左右,今天早晨出现拉稀、不吃、不喝,前来就诊,临床检查,病牛体温39℃,呼吸22次/min,心跳10次/min,精神沉郁,鼻镜干燥,视力障碍,盲目行动,肠音响亮,瘤胃蠕动极弱,所排粪便带有麦料,瘤胃内容物软,积气,洗胃时洗出大量酸臭液体,内带小麦、胡萝卜。  相似文献   

11.
1把好牛场环境关 牛场地势应高出当地历史最高洪水线,地下水位要在2m以下。牛舍场地要开阔整齐,交通便利,并与主要公路干线保持500m以上的间距,并要地形平坦、背风、向阳、干燥,低洼潮湿、山顶风口处不宜修建牛舍。牛舍要确保冬暖夏凉,  相似文献   

12.
雨季防治畜禽球虫病笔者在多年的牧医工作中发现,每年夏季,阴雨连绵,笼舍潮湿,适宜球虫病原体发育和成熟,幼龄兔禽最易感染发病。染病兔禽,消瘦,拉稀,便中带血,重病死亡。防治:笼舍及时清扫,保持干燥,清除虫卵。在词料中加0.004%的氯苯肌,即100公斤...  相似文献   

13.
1症状发病初期,病牛头部肌肉强直痉挛,咀嚼和吞咽缓慢,行动迟缓。随着病情的发展,全身强直,牙关紧闭,不能采食,流涎,瞳孔散大,个别呼吸困难。病牛运动不灵活,四肢关节硬直不易弯曲,不能转小弯和后退,应激反应不明显,呼吸浅而快,脉搏细而快,体温一般无变化,患畜常因反刍和嗳气停止而发生瘤胃臌气。2治疗2.1将病牛置于干燥、清静、光线较暗、通风良好的环境。对采食困难的病畜,每1d投给易消化、营养丰富的流性食物。对病情有好转的应适当牵遛。喂料要做到少吃多餐,以免消化不良。2.2创伤处理,将未痊愈伤口处的痂…  相似文献   

14.
蜂痢疾无传染性蜂痢疾,多发冬季或春季。病因冬包不合格,造成巢内积潮湿。蜂团骚动不安静,冬天巢内多采食。食后不能出排泄,消化不良致下痢。南方发病在雨季,发病根源在潮气。聚集巢箱存内壁,蜜糖发酵出问题。患病蜜蜂滞巢内,体衰失去飞翔力。粪便排泄蜂箱内,巢门踏板和巢脾。病势严重蜂灭绝,病情较轻能自愈。防治措施提三点,行之有效可落实:一是冬料早准备,备晚含水蒸不出。料中含水数量大,蜜蜂食后即下痢。华南雨季保干燥,蜂箱经常通通气。气象预报常听看,随时准备好遮雨。二是提出不熟蜜,及时换上熟蜜脾。潮湿巢箱要更换,干燥巢箱予接替…  相似文献   

15.
1发病情况安国市某奶牛养殖小区,一头3岁荷斯坦奶牛产犊1月后,吃草、吃料、反刍均为正常,但乳房的右前叶肿胀、增大,皮肤紧张发红,奶量减少,乳汁稀薄,并含有絮状物、乳凝块,呈黄白色,触诊乳房增温,有硬块,质地坚硬,有疼痛感。患牛出现精神沉郁、食欲减退、体温升高等全身症状。2治疗措施将病牛置于安静、干燥、温暖、清洁的环境中,适当限制饮水,对病牛改为手工挤乳,先挤健区,再挤病区,病区乳应集中处理。  相似文献   

16.
1.1 垫料和产蛋箱的管理 刚产下的种蛋首先接触产蛋箱的垫料和或禽笼网,因蛋壳潮湿,极易受污,要求垫料清洁、干燥、无污染、潮湿、污染的要及时更换。  相似文献   

17.
幼兔拉稀一般发病急,来势凶猛,一旦发病就很难治愈。笔者根据十几年的养兔实践,认为只要搞好预防,加强饲养管理,兔子拉稀还是可防可治的。根据经验,总结出如下对策:1保持兔舍清洁卫生、干燥、空气流畅。兔舍勤打扫,定期消毒。消毒不要单用一种消毒药消毒,为防止产生耐药性,要轮换用两种或两种以上消毒药消毒。每天清除兔粪,兔粪要堆积发酵无害化处理。2根据家兔饲养标准合理搭配日粮,配制全价饲料,幼兔饲料中粗纤维含量要控制在10%~14%之间,即粗饲料要占饲料总量的30%~40%。3把好入口关,供应兔子的精料、粗料要保持清洁干燥,防止潮湿霉变…  相似文献   

18.
养兔有禁忌     
《畜牧市场》2010,(1):17-17
一忌免舍潮湿 兔爱干燥、喜清洁,因此每天要打扫兔舍、兔笼,清除粪便,清洗饲喂用具,定期消毒。  相似文献   

19.
《饲料工业》2002,23(4):55-55
仔猪渗出性皮炎是皮肤表层组织的一种炎症,大多因猪舍过于阴暗潮湿、卫生条件差、饲喂腐败饲料或用发霉稻草作垫料而引发。1症状此病多发于20~50日龄仔猪,开始怕冷,喜钻草窝,甚至全窝仔猪挤叠在一起。初期皮肤潮湿发红,后出现米粒或豆大的丘疹,如手抓则皮肤脱落,体温41℃左右;后期皮肤因摩擦而水泡破溃,流出黄色或血样腥臭分泌物,干固后形成黑色痂皮,多发于耳根、下腹、四肢内测等皮肤,最后因皮肤屏障破坏而死亡。2预防此病的预防首先要保持栏内垫草干燥,仔猪皮毛要干燥清洁,不让饲料、粪便等污物粘于被毛。3治疗①…  相似文献   

20.
1防寒保暖家兔最适宜的生长温度为10~25℃,所以冬季要修好兔窝、兔笼,使兔舍内的温度尽量保持在5~10℃以上。2保持干燥兔舍潮湿不利于保暖,并且很容易导致呼吸道疾病和皮肤病发生。家兔喜欢温暖干燥的环境,如地面潮湿,可撒些草木灰、生石灰,既可驱湿消毒,又可保暖。3备足草料天气寒冷加大了兔体热量的消耗,所以冬季兔的日粮供给一般应增加20%以上,尤其应增加玉米、麸皮等高能饲料。饲喂次数及精料量都要增加,21∶00时左右宜增喂1次精饲料。还要多喂些胡萝卜、白菜、豆芽、萝卜叶等青饲料,保证维生素营养充足…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