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18 毫秒
1.
我国土壤动物生态学研究进展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土壤动物是生态系统的重要组成部分,在生态系统的能量转换和物质循环中起着重要的作用。近年来,我国森林土壤动物方面的研究广泛、深入。对物质循环、植被及土壤理化性质对动物的影响以及土壤动物对环境的指示作用进行了阐述,在此基础上,指出今后我国土壤动物研究有待加强的方面。  相似文献   

2.
土壤动物作为陆地生态系统的重要组成部分,对土壤生态系统物质循环和能量流动及土壤修复具有重要作用,并逐渐成为科学界研究的热点。基于近年来国内外对土壤动物的文献研究,介绍了土壤动物的群落结构多样性和地理分布特征以及土壤动物对土壤环境变化指示功能,总结分析了影响土壤动物的环境因子,如土地利用方式的变迁、全球气候的变化及土壤污染等,探讨了目前研究中存在的不足,并对今后的研究方向提出了展望。  相似文献   

3.
贵州省荔波县岩溶洞穴多,洞穴动物丰富,具有重要的科研价值。在洞穴生态系统中,洞穴动物是重要的生物类群,为探讨洞穴动物群落结构及其与环境的关系。本研究对荔波的干细洞(未受人类干扰)和拉梭洞(已受人类干扰)的洞穴动物进行了调查,并比较了两个洞穴的动物群落结构特征,应用主成分(PCA)法分析了动物群落结构与环境因子的关系。结果表明:干细洞共获动物536号,计56种,拉梭洞共获动物363号,计23种。多样性指数、丰富度指数、均匀度指数、优势度指数最高的分别是干细洞有光带群落(2.748 6)、干细洞有光带群落(6.733 8)、干细洞黑暗带群落(0.841 9)、拉梭洞黑暗带群落(0.395 5);群落多样性指数和丰富度指数均沿有光带、弱光带、黑暗带呈递减趋势。群落间相似性指数偏低,除了群落E-F(0.428 5)、群落C-F(0.272 7)处于中等不相似水平,其余群落之间均处于极不相似水平。PCA分析表明,影响干细洞动物群落结构的主导因子为土壤营养元素(Na、K)、土壤有机质、气温、空气湿度和土壤湿度,影响拉梭洞动物群落结构的主导因子为土壤营养元素(Na、K)、土壤有机质、空气湿度、CO2含量和滴水pH。研究可为洞穴动物的保护、生态资源可持续发展提供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4.
土壤动物在陆地生态系统物质循环和能量流动中起着重要作用,直接或间接的参与土壤有机质的分解与矿化;长期施肥对土壤理化性质产生影响的同时,改变了土壤动物群落组成.为查明紫色土长期施肥对土壤动物群落的影响及其响应关系,于2008年的5、7、9和11月分别对紫色土农田无肥对照(CK)、单施氮肥(N)、常规化肥氮磷钾(NPK)、有机肥(OM)、有机肥与化肥氮磷钾混施(OMNPK)、秸秆还田(RSD)和秸秆还田与化肥氮磷钾混施(RSDNPK)等7种长期施肥定位试验地的土壤动物群落进行调查,采用改良的干漏斗和湿漏斗两种方法,共获得土壤动物9454只,隶属7门17纲24目.分析表明,OM和RSDNPK两种施肥方式下土壤动物群落的多样性显著高于CK、N和NPK等3种施肥方式,说明有机物料的长期投入有利于提高土壤动物群落丰富度和多样性.方差分析表明施肥方式对土壤动物主要类群密度的影响差异性极显著(F=42.412,P=0.0001),对土壤动物群落类群影响存在不均衡性.施肥方式主要影响农田土壤动物类群的种群个体数量、线虫动物门个体数量、大蚓类个体数量、甲螨亚目个体数量、密度-类群指数DG及土壤动物群落类群数等六个指标,初步认为这些主要类群因素能够预测长期施肥引起的土壤肥力变化,可能对指示土壤质量的变化具有一定潜力.  相似文献   

5.
臧建成  孙涛 《西北农业学报》2017,26(11):1721-1726
比较研究西藏东南部典型林牧交错地带林地与湿地的土壤动物群落特征,为西藏东南部林地、湿地土壤动物群落研究提供科学数据。采用土钻法随机取样,Tullgren干漏斗法分离,参考土壤动物检索图鉴及大类别分类方法进行鉴定,并以DG多样性、Jaccard相似性系数q和Gower系数Sg分析该地区林地和湿地的土壤动物群落结构。结果表明,样地内(林地和湿地)共捕获土壤动物393头,属3门6纲18类,其中林地优势类群为弹尾目,湿地优势类群为弹尾目与前气门亚目。2种生态类型土壤动物群落的DG差异不显著,群落类群个体数相似性不高,但林牧交错地带林地与湿地土壤动物个体数的异质性比类群数高。西藏东南部林地与湿地土壤动物密度、类群以及群落多样性均不同。土壤含水量明显影响土壤动物群落结构与数量,土壤动物群落结构的类群与总个体数相似性均不高。  相似文献   

6.
农药的大量使用,可能对土壤生态系统的结构和功能造成不利影响。农药施用于土壤,首先对土壤动物群落产生影响。以江苏丘陵地区镇江农业科学研究所某示范基地水稻田为研究对象,定期施用当地农户常规施用农药品种与高毒农药品种毒死蜱,以不施药为对照,研究其对土壤动物群落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考察期限内,共获得土壤动物1 180个,隶属于5门11属,优势类群为颤蚓属、广杆线虫属、水丝蚓属。对不同施药样地间作方差分析,常规农药样地在土壤动物个体数、土壤动物特征指数(群落多样性、丰富度、均匀度、优势度)以及优势类群颤蚓属个体数等方面与不施药对照田差异极显著;高毒农药样地则在土壤动物个体数、土壤动物特征指数(群落多样性、丰富度)以及优势类群颤蚓属、线虫属、水丝蚓属个体数等指标方面和对照田差异极显著。研究结果表明,研究区域内农药在稻田施用对土壤动物群落存在影响,未来还应关注农药长期施用对整个土壤生物群落带来的影响。  相似文献   

7.
土壤微生物参与了土壤生态系统中的物质循环、能量交换以及信息交流,其中在养分的转化循环、维持生态系统稳定性和抗干扰能力中起着决定性作用,微生物的群落种类和活性常用于评价土壤生态系统与环境的关系。土壤微生物的研究是矿区土壤恢复的研究热点。本文综述了土壤微生物多样性的科学内涵与研究方法,并在此基础上重点综述了国内外矿区土壤微生物多样性的研究进展,指出了当前研究的热点与难点,为矿区复垦地土壤重构、植被重建、恢复效果评价等领域的科学研究与实践提供一定的理论支撑。  相似文献   

8.
环境变化对土壤微生物的影响   总被引:19,自引:1,他引:19  
土壤微生物是土壤亚生态系统的重要组成成分,它们在土壤的养分和物质循环、形成和发育、肥力维持与提高的过程中起着重要的作用,但其本身的群落结构与功能极易受土壤、水分、温度、植被、污染物质的影响。本文综述各种环境条件变化对土壤微生物产生影响的研究进展,以期促进对土壤微生物与土壤健康关系的研究。  相似文献   

9.
为了解矿区洞穴动物群落多样性与环境的关系,于2019年7月对贵州万山矿区黄石洞(天然洞穴)和四方洞(遗弃矿洞)开展了研究,比较了2个洞穴的动物群落多样性特征,运用Pearson相关性分析了动物群落结构与环境因子的关系.结果表明,黄石洞共获动物809号,计23种;四方洞共获动物412号,计36种.多样性指数、丰富度指数、均匀度指数、优势度指数最高的分别是四方洞有光带(3.1791)、四方洞有光带(6.8467)、四方洞有光带(0.8872)、四方洞黑暗带(0.4250);群落E-F(0.7089)之间的相似性最高,群落C-E(0.1772)之间的相似性最低.土壤有机质是影响动物群落结构的主要环境因子,其余环境因子与动物群落多样性的相关性均不显著.  相似文献   

10.
草地生态系统中土壤动物的研究进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土壤动物作为草地生态系统的重要组成部分,在草原可持续利用前提下已经开始进行研究。介绍了土壤动物研究方法的改进、群落的生态特征、生物指示的作用、微量气体代谢的调控以及简要讨论了将来的发展趋势。  相似文献   

11.
[目的]掌握肇庆地区土壤动物群落结构及不同土地利用方式对土壤动物群落的影响。[方法]以肇庆市3种类型土地为对象,调查不同土地利用方式下土壤动物的群落组成。[结果]通过对肇庆市工业用地、农业用地和自然旅游区内的土壤动物调查,共捕获土壤动物2 063只,隶属3门、7纲、31类(目)。不同土地利用方式土壤动物群落结构差异明显;土壤动物群落呈现明显的季节变化;工业用地和自然旅游区土壤动物群落表聚性高于农业用地。[结论]该研究可为广东省土壤动物区系积累基础资料。  相似文献   

12.
[目的]为了解土地不同利用类型下土壤动物的群落结构。[方法]对周口市区西部开发区周围的农业生产区内的农田、菜园、果园和荒地4种土地利用类型进行取样研究。[结果]共获得土壤动物4346头,分属于4门11纲25个动物类群。从总体上来说,优势类群为蜱螨目、弹尾目和线虫类,常见类群为膜翅目、鞘翅目、直翅目和蚯蚓类,捕获土壤动物的个体数量是:果园>菜园>荒地>农田。但果园样地优势类群有蜱螨目、弹尾目、线虫类和膜翅目,各试验样地的常见种类也有所不同。[结论]土地不同利用类型下土壤动物的群落结构不同。  相似文献   

13.
武夷山土壤动物群落结构在凋落物分解过程中的变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采用凋落叶分解样袋法,对北亚热带常绿阔叶林米槠凋落叶分解过程中土壤动物群落结构动态进行研究。结果表明:土壤动物类群数在分解前期较多,中、小型土壤动物个体数量在分解中期剧增,土壤动物群落多样性指数与类群数呈显著的正相关关系(r=0.74,P〈0.05)。蜱螨目和弹尾目为凋落物分解过程中出现的优势类群,两者个体数量之和占总数的82.4%。优势类群蜱螨目及其中隐气亚目、中气亚目和弹尾目均与凋落物损失量呈显著正相关;常见类群中,等足目和双翅目数量与凋落物损失量正相关性不显著,其他常见类群膜翅目、蜘蛛目、同翅目、鞘翅目和鳞翅目数量与凋落物损失量呈负相关关系。  相似文献   

14.
【Objective】 Soil fauna is an important component of terrestrial ecosystem, therefore, the studying of the relationship between soil fauna and amendments will help reveal the mechanism of amendments to soil fauna.【Method】During 2016-2019, the characteristics of the soil fauna community in the soil surface layer (0-20 cm) of wheat and maize rotation area with different amendments were investigated. There were four treatments, including no amendment (CK), organic amendment 15 t·hm-2 (YJ), inorganic amendment 2.25 t·hm-2 (WJ) and organic amendment 15 t·hm-2+inorganic amendment 2.25 t·hm-2 (YW). 【Result】During the study period, 4 351 soil fauna belonging to 8 classes, 20 orders, 41 families, and 44 classes were collected, of which 28 families were macrofauna, and the dominant groups were Asilidae and Myrmicinae, accounting for 62.9% of the total captured soil macrofauna. In another, 14 families soil meso-and micro-fauna were collected, and the dominant groups were Acarid and Oribatida, accounting for 93.0% of the total captured soil meso- and micro-fauna. Soil fauna mainly belonged to saprozoic and omnivores. The data indicated that the total number and taxa of soil fauna collected during the experiment was the highest under WJ, and the lowest under YJ. The number of Scutigerellidae, Sejidae and Japygidae decreased and their richness index decreased, while the mites increased, and the dominance index was high under amendments comparing with CK. There were significant differences in individual number and diversity index of small and medium animal communities among different years (P<0.05), and the number of individuals showed a gradually increasing trend; but the Jaccard index (q) of soil fauna was less than 0.50 among all treatments, and the similarity of macrofauna community was lower than that of meso- and micro- community. The ecological niche widths of meso- and micro- soil fauna, such as Acarid, Oribatida, and Onychiuridae, were higher than those of macrofauna, such as Myrmicinae. However, the niche overlap index was higher than 0.97, indicating that the application of amendments increased the common resources of soil fauna. The NMDS analysis showed that the soil animal community in wheat season 2018 was significantly different from that in other years, whereas, in maize season of 2016, 2018, and 2019, there were different. The results of RDA indicated that soil TN and AK were significantly correlated with Acarid, Oribatida, Onychiuridae, Enicocephalidae, Carabidaein wheat season (P<0.05); the soil organic matter and pH were main factors influencing Acarid, Enicocephalidae, Sciaridae, and Asilidae in maize season (P<0.05). The PRC analysis showed that the relative abundance of Uropodidae peaked in October 2017, and that of Asilidae and Myrmicinae peaked in October 2016 under YJ. The relative abundance of Onychiuridae, Acarid, and Oribatida reached a peak in October 2016 under the combined application of organic and inorganic amendments, and that of Phlaeothripidae and Enicocephalidae appeared in 2019 and peaked in October 2019, demonstrating the incongruity of soil fauna groups to the amendments. 【Conclusion】The variation of soil fauna community and diversity in different years were much more profound than amendments, and the amendments modified soil fauna community and diversity mainly by changing soil pH, SOM, and TN in a fluvo-aquic sandy soil.  相似文献   

15.
重金属铅对土壤动物群落的影响   总被引:3,自引:1,他引:2  
周焕新 《山西农业科学》2010,38(6):37-39,96
通过盆栽试验,研究了重金属铅对土壤动物群落结构、生态指标的影响。结果表明,随着铅污染程度的加大,土壤动物的种类、数量和个体总量急剧下降;以铅污染指数(Pi)来表征铅的污染程度,则土壤动物的多样性、种类数都随着污染指数的增加而减少,呈负相关;土壤中蜱螨目(Acari)、弹尾目(Collembola)、膜翅目(Hymenoptera)是优势种。通过对弹尾目进行分离,发现长跳属和线等跳属为优势种,随着铅浓度的增加,个体数量下降。据此,在衡量重金属污染对土壤动物群落的影响过程中,蜱螨目(Acari)、弹尾目(Collembola)和膜翅目(Hymenoptera)可作为土壤生态指标物种。  相似文献   

16.
该研究通过对落叶松人工林皆伐区与对照区土壤动物进行抽样调查,分析比较皆伐对华北落叶松人工林土壤动物群落的影响。共获得土壤动物4 740头,4纲15目32个类群,通过分析皆伐与未皆伐林分土壤动物的物种组成、群落结构和物种多样性,结果表明,蜱螨目、弹尾纲为皆伐华北落叶松人工林土壤动物的优势类群,共占物种总数的88.36%,且皆伐区土壤动物群落Shannon-Weiner多样性指数、Pielou均匀度指数、Simpson多样性指数和Pielou均度指数有所提高,而优势集中度指数C有所下降。  相似文献   

17.
为了解植物生长不同物候时期凋落物分解过程中土壤动物群落结构动态及其与凋落物分解的关系,以四川盆地亚热带常绿阔叶林典型人工林树种马尾松和柳杉,次生林树种香樟和麻栎凋落物为研究对象,采用凋落物分解袋试验研究,凋落物分解过程中土壤动物的群落特征。4种凋落物分解袋共获得土壤动物8047只,其中,柳杉(2341只)>香樟(2105只)>马尾松(2046只)>麻栎(1555只)。其中,秋末落叶期、萌动期和展叶期,马尾松凋落物袋中主要以捕食性土壤动物为优势类群,而后以菌食性土壤动物为主;香樟凋落物袋中除秋末落叶期和叶衰期以菌食性土壤动物为主要优势类群外,其他各时期均以捕食性土壤动物为主要优势类群;柳杉凋落物分解各时期均以菌食性土壤动物为主要优势类群;麻栎凋落物分解在前3个时期以菌食性为主,而后以植食性土壤动物为主要优势类群。相关分析表明,在秋末落叶期和萌动期土壤动物的个体密度主要和氮、磷含量及其格局密切相关,叶衰期主要和难分解组分木质素显著相关。除在秋末落叶期土壤动物对凋落物分解的贡献率与土壤动物的个体密度显著相关外,其余主要物候关键时期均与土壤动物的类群密度及其食性显著相关。  相似文献   

18.
三江平原湿地岛状林土壤动物群落结构特征及影响因素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土壤动物是陆地生态系统结构的重要组成部分,对营养物质循环具有重要的作用。湿地土壤动物群落结构及影响因素研究,可为揭示湿地生物多样性及其功能提供基础资料。2005年生长季对三江平原湿地岛状林土壤动物进行了野外调查和室内分离、鉴定。结果表明,岛状林土壤动物隶属4门9纲24目,优势类群为线虫和膜翅目2类,常见类群7类,稀有类群15类;优势类群和常见类群都具有明显的季节动态变化。多样性分析表明,土壤动物的个体总数、类群数和丰富度指数最大值都出现在7月份,多样性指数和均匀度指数5月份最小,10月份最大,而优势度指数5月份最大,10月份最小。土壤动物垂直分布格局,除5月份外,其他各月都表现出明显的表聚性;5月份的逆向分布格局是由土壤动物的栖息特征和表层土壤温度特征共同决定的。土壤动物分布影响因素分析认为,在局域尺度内,土壤营养物质含量、容重和湿度是主要的影响因子。土壤动物功能类群可划分为腐食性、捕食性和植食性土壤动物,其数量比例关系整体上表现为腐食性土壤动物捕食性土壤动物植食性土壤动物。   相似文献   

19.
银北盐碱地土壤动物多样性与土壤因子的相关性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探讨不同利用方式的改良盐碱地土壤动物多样性与土壤因子的相关性,于2010-06-08调查银北改良盐碱地的玉米田、枸杞田、油葵田和未改良盐碱地的土壤动物,并测定土壤水分含量、pH、土壤碱化度和全盐量。采用干漏斗法分离土壤0~20cm的土壤动物。共获得土壤动物7纲12目28类。分析表明,土壤动物的优势类群为弹尾目(56.58%),蜱螨类(18.04%),蜘蛛类(8.03%)和膜翅目蚁科(6.01%)。土壤动物多样性因土地不同利用方式以及受干扰程度而表现出差异。改良的玉米地具有最高的多样性H′和丰富度D。群落相似性分析显示,改良玉米地和改良枸杞地有较高的相似性。典范对应分析(CCA)表明,土壤动物与土壤因子的相关性高达100%,说明盐碱地土壤因子变化影响土壤动物的分布,土壤全盐量和土壤含水量对土壤动物群落的分布影响最大,不同类群对环境因子响应存在差异。  相似文献   

20.
长期施肥对黄土区农田土壤动物群落的影响   总被引:10,自引:1,他引:10  
 2001年7月至2002年10月,采用手捡法和Cobb过筛法,对陕西黄土区6种长期施肥,即对照组(不施肥,CK)、撂荒(不施肥、不耕种,用ABAND.表示)、施氮磷钾(NPK)、施氮磷钾+秸秆(SNPK)、施氮磷钾+有机肥(MNPK)和施1.5倍(氮磷钾+有机肥)(1.5MNPK)与农田土壤动物群落间相互关系进行研究。两年4次共采集72个定点土壤样品,获农田土壤动物标本5 495只,隶属6门11纲22目61科2亚科35属。调查结果表明,不同施肥处理对土壤动物的影响差异性显著(F = 2.24,P<0.007)。土壤动物数量变化与长期施肥导致土壤性质的变化有关。主成分分析表明,SNPK、NPK、MNPK和1.5MNPK对土壤动物类群的影响能力显著不同,SNPK和NPK对土壤动物优势类群有正向作用,而MNPK和1.5MNPK则相反,对其它的解释不明显。从第一主分量看,各种施肥处理对土壤动物个体总数的综合影响最明显,对土壤动物群落均匀性、多样性影响最小;从评价值大小看,第一主成分特征向量最大值和最小值之间相差较大,表明6种施肥对农田土壤动物的影响不平衡。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