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正> 温岭高峰牛属亚热带瘤型牛,是经过长 期的精心管养,选育和提纯复壮而成。具有性成熟早,生长发育快,繁殖力强,遗传性稳定等优良特性。据我们多年的调查和试验观察,温岭高峰牛的繁殖率较高,约相当于全国水平的2倍(全国一般只有40~50%)。据1980年调查,182头可繁母牛,年内产犊149头,产犊率达81.9%;1981年3月调查了151头可繁母牛,怀胎137头,带犊34头,其中带犊怀胎20头,受胎率达97.7%;又据1981年底普查,193头能繁母牛,年内产犊183头,产犊率达94.8%,受胎189头,受胎率达97.9%,年内出售6月龄的犊牛181头,纯繁率达93.8%。  相似文献   

2.
农区黄牛既要役用又要繁殖。由于饲养管理粗放,使役较重,哺乳不合理,带犊母牛当年自然发情率较低,约占当年产犊母牛的20%左右。加之,农民没有当年配犊的习惯,母、犊不隔离,任其自然断乳,一般三年两犊或五年三个犊,繁殖力较低。经调查我县牛的繁活率多年来一直徘徊存30%左右。本试验通过药物处理,使带犊母牛断乳、发情,以提高黄牛的授配率和繁殖力,为一年一犊创造条件。  相似文献   

3.
<正> 地方良种温岭高峰牛,体型大,役力较强,遗传性稳定且肉质好。自1973年起,我市开始用此牛改良本地黄牛,建成六个牛场,至1980年已有36个牛场,先后共引进温岭高峰母牛600多头,种公牛50多头。全市共设立13个黄牛配种点。1981~1990年间又引入温岭高峰种公牛40头,以更新血统。现全市有95%以上可繁母牛用高峰牛配种;1988年配4850头,受胎率84.8%,产犊4112头,断奶成活  相似文献   

4.
<正> 策勒县从1980年以来,先后引入西门塔尔和夏洛来等4个品种的冷冻精液,与土种黄牛进行冷配改良。1980—87年用冷冻精液共输精配种母牛11066头,1986年全县9个冷配站用冻精配种的2505头母牛,在1987年已繁殖了犊牛1607头,冷配母牛的受胎产犊率平均为64.15%,名列地区前茅。该县的固拉哈马乡老巴扎冷配站输精员买买托夫达同志,输精配种的226头母牛已繁殖犊牛163头,冷配母牛的受胎产犊率达到72.12%,基本上接近国内的先进水平。  相似文献   

5.
<正>为了缩短产犊间隔时间,及时给产后母牛配种,必须注意产后母牛的第一次发情。母牛经过妊娠、分娩到重新发情、配种,其生殖器官需有一个恢复的过程。加上受多种环境因素的影响,母牛的产后第一次发情的时间很不一致,一般在产后40-45天发情,其范围在20-70天左右。在粗放饲养条件下的黄牛,大多在产后60-100天发情,如果在产后  相似文献   

6.
为掌握黄牛产后发情规律,指导黄牛冻配改良工作,我们对黄牛产后发情间隔天数做了调查,现将结果报告如下。一、调查方法调查了4个公社的8个大队产后自然发情的母牛120头,逐头登记其胎次、膘度、产犊时间、发情时间和产后发情间隔天数,然后分别统计产犊月份、膘情和胎次  相似文献   

7.
2001年以来,我们进行了诱导母牛双胎生产试验,具体是选择卵巢上部有间情周期黄体存在、生殖器官无疾病的母牛,将12~14毫克促卵泡素(FSH),在3日内分6次肌注投给。供试牛在配种时期随机选择性功能活动正常。共选择处理18头。一胎双犊母牛12头,双犊率为66.67%(12/18),一胎单犊母牛6头,单胎率为33.33%(6/18),共产犊30头,总产犊率为166.67%(30/18)。12头产双犊母牛中,有3头同胎同时产两个不同品种的后代。现报告如下:1试验牛的选择供试牛只均是双庆乡太安村牛场和村民个人饲养的2~5周岁可繁母牛,其中:奶×本一代改良牛12头,本地黄牛6头;经产…  相似文献   

8.
通过对1318头蜀宣花牛母牛的繁殖性能进行调查,结果显示:蜀宣花牛母牛初配年龄在16~20月龄之间,发情和产犊具有一定的季节性,以9~12月最高,5~8月最低;从牛群结构看,成年母牛占42.9%,1.5~4.0岁青年母牛占55.67%,1.5岁以下小母牛占1.43%;从产犊胎次看,产犊4胎以上的占10.67%,产犊3胎的占11.99%,产犊2胎的占19.69%,产犊1胎的占26.51%,初胎怀孕母牛占13.64%,后备小母牛占17.49%。在所调查的1076头繁殖母牛的2157个胎次中,共产犊牛2163头,其中产公犊1102头,占50.95%,产母犊1061头,占49.05%,公母比为1.04∶1;在2157个产犊胎次中,产犊间隔平均为381.48d,难产率为0.28%,双胎率为0.28%,犊牛成活率为99.26%,群体第一情期受胎率为33.75%。  相似文献   

9.
摘 要:【目的】缩短母牛产犊间隔,提高母牛繁殖效率,探索母牛一年一胎的实现路径。【方法】随机挑选21头4-6岁,产后2--3个月未发情的空怀母牛,采取以下同期发情处理程序:第1d肌肉注射GnRH 100μg/头(戈那瑞林),第8d肌肉注射PG 0.33mg/头(氯前列醇),第10d肌肉注射GnRH 100μg/头,第11d配种,配种后30d左右采血样送检,检测孕情状况。【结果】经早孕检测,21头送检血样中大于或临近OD值弱阳性对照(0.315)的有14头,小于OD值弱阳性对照(0.315)有7头,检测怀孕率达到66.7%。随后经直肠检查和产犊验证,实际怀孕率66.7%、怀孕牛产犊率100%。【结论】(1)早期妊娠诊断技术已经成熟,该批次血样检测正确率达100%。(2)早期妊娠诊断技术在肉牛生产中的应用可有效解决母牛的隐性发情,缩短母牛产犊间隔,提高母牛繁殖效率。(3)为夏南牛一年一胎技术的实施探索了新途径。  相似文献   

10.
“母犊素”是一种生殖生理调控的激素类药品。喀什地区2004~2005年在6个县的68个冷配站实施“母犊素”的推广使用,目的在于改善冷配母牛母犊出生率偏低的现象,提高农牧民参与黄牛改良的积极性。项目实施参试牛只达3 500头,随机调查产犊头数1 618头,母犊率平均达到58.90%,比未使用“母犊素”处理的母牛产母犊率42.66%净提高16.24%,相对提高38.07%。试验证明,用“母犊素”处理配种母牛,不仅能大幅度提高母犊出生率,还能提高母牛的部分繁殖性能,值得在黄牛改良中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1.
在云南滇西利用同期发情技术共处理13个批次209头奶水牛。结果发情数202头,同期发情率96.65%;母牛输精202头,受胎母牛头数122头,受胎率60.39%;产犊122头,产犊率60.39%。为云南开展奶水牛产业化发展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2.
正云南省红河州广大的山区农村,天然牧草和农作物秸秆丰富,母黄牛的养殖已成为农民创收脱贫的重要渠道,牛是单胎动物,任何用途牛的增产都有赖于母牛繁殖性能的提高。在目前尚没有缩短母牛妊娠期的情况下,只有尽量缩短产犊间隔,才能保证在母牛多产犊,提高母黄牛的养殖效益,短产犊间隔是养牛业降低成本的一项重要措施。如何短产犊间隔,提高母牛的养殖效益,关键是加大对农民养牛技术的培训力度,从母牛的品种选择、适配年龄、发情鉴定、阶段饲养、犊牛的接生、犊牛的适时断奶等方面,使农民掌握科学的饲养母黄牛的技术方法,从而提高母黄牛的养殖效益。  相似文献   

13.
<正> 1982年,我县10个公社开展黄牛冷冻精液配种试验,对346头乏情母牛用三合激素进行处理,收效较好。三合激素为上海第九制药厂1982年产。试验在当地母牛发情旺季8月份进行,对不发情母牛目测估重,每50公斤体重肌注三合激素1毫升。妊娠母牛忌用。一般乏情母牛1次注射4—5毫升。注射后2—3天,90%左右母牛出现明显发情。发情持续期1—2天。  相似文献   

14.
农村户养条件下四川乳肉兼用牛的繁殖性能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调查结果表明,四川乳肉兼用母牛的初配年龄在16~24月龄之间,4.5周岁达到成年体尺体重.发情和产犊以9~12自然月为最高,其次为1~4月.牛群结构为成年母牛占42.98%,1.5~4.0岁青年母牛占55.67%,1周岁及以下小母牛1.43%.在所调查1 076头繁殖母牛的2 157个胎次中,共产犊牛2 162头,其中产公犊占50.97%,平均初生重为31.56kg;产母犊占49.03%,平均初生重为29.61 kg;公母比为1.04:1;不同犊牛性别间,公、母牛怀孕期没有明显的差异.产犊间隔平均为381.48天;难产率为0.28%,双胎率为0.28%,犊牛成活率为99.25%.群体第一情期受胎率为33.75%.  相似文献   

15.
自2005年,在张家口地区几个奶牛场开展了性别控制胚胎移植试验。使用冷冻性控胚胎(A级)30枚,移植给30头母牛受体,其中自然发情的移植了12头,同期发情处理母牛移植18头,80天后进行了直肠妊娠检查,确定移植成功的14头,移植成功率为46.7%,产14头母犊,性别控制准确率达100%。结果表明,直接使用性控胚胎进行移植是加快良种引进速度、提高繁殖效率和牛群质量的有效途径。  相似文献   

16.
2003年7~12月,贵州省畜禽品种改良站在纳雍县、开阳县、印江县和青酒集团等地开展了安格斯肉牛冷冻胚胎移植工作。通过对423头受体母牛进行同期发情处理,有268头受体母牛黄体合格,黄体合格利用率达63.36%;对黄体合格的268头受体母牛全部进行了冷冻胚胎移植,60天后妊娠检查,结果共妊娠136头,妊娠率达50.75%;产犊132头,产犊率达49.25%。  相似文献   

17.
1发病原因母牛不孕症主要从繁殖指标和不孕两方面表现出来。母牛产犊后约在42天左右出现第一次发情,但因子宫和别的附件组织刚刚恢复,激素的分泌也不够平衡,所以不要输精配种,等到母牛产犊后63天时进行第一次配种。84天进行第二次配种。这样算来,大多数母牛平均在产后80天左右怀犊。不孕牛是指分娩后6个月没有妊娠的母牛。  相似文献   

18.
奶牛的初配年龄是出生后18个月,产犊间隔为12~13个月,奶牛繁殖机能停止的年龄为15—22岁,所以正常情况下奶牛一生可繁殖小牛15头左右。由于奶牛配种普遍采用冷冻精液进行人工授精的方法,改变了牛的交配方式,降低了母牛的性欲,使母牛的发情征状变得不明显,为奶牛的适时配种增加了难度  相似文献   

19.
对产犊后月内发情的母牛药物处理提高受胎率母牛产犊后一个月内发情并伴有正常排卵,随着哺乳期的持续、母牛体质逐渐减弱,继而出现持久性休情。为了缩短母牛的产犊间隔,提高母牛的繁殖率,在产后20天开始密切观察、及时揭发母牛发情。在确定输精时间的前10小时左右...  相似文献   

20.
奶牛群体繁殖力改良的指标有:1.犊牛死亡率低于10%;2.培育母牛可在24月龄时分娩;3.母牛保持有良好的体况,在产犊后40天内就能发情;4.母牛在初次发情后50天,或产犊后120天内经1~3次授精,受胎率达90%;5.一次配种有50~60%母牛怀孕,或1.7次配种有一头怀孕;6.母牛产犊间隔时间为12~13个月;7.因繁殖原因淘汰的牛不超过牛群的10%。实现上述指标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