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09 毫秒
1.
随着国际粮价全面上涨,特别是国际大米价格创出20年以来的高点,粮食问题再次成为我国一个时期内最热切的话题。我国粮食是否已经过关?随着中国逐步向世界敞开大门,作为美乎中国国计民生的粮食是否安全?这是一个值得全中国人思考的大课题。  相似文献   

2.
通过对中国加入WTO后在粮食产业发展上面临的国内外形势的比较分析,指出了我国粮食产业发展在加入WTO的新形势下如何发展的问题,同时结合重庆市粮食生产情况,为重庆市粮食产业发展提出了一系列的建设性意见和对策,以应对加入WTO对我国及重庆市粮食产业带来的冲击,对把握重庆市粮食产业的发展方向有一定的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3.
菌糠是一种可充分利用的饲料资源   总被引:11,自引:0,他引:11  
我国地少人多,粮食生产一直是我国国民经济的薄弱环节。近十多年来我国粮食增产速度一直赶不上人口增长速度,我国人均占有粮食低于世界平均水平,只相当美国的四分之一左右,因此我国粮食问题的形势是十分严峻的。著名经济学家于光远认为,在中国,粮食问题实质上是饲料问题。不解决饲料问题就谈不上养殖业的持续发展,国家在近年来一直将饲料资源的开发利用列入国家科技攻关重点和生产建设重点。许多新的饲料资源被相继开发利用,其中食用菌生产的废弃物——菌糠是近年受到关注的一种新的饲料  相似文献   

4.
我国作为世界主要人口大国,粮食安全问题一直都是关注的焦点话题.文章从分析国际粮食经济形势出发,探讨新形势下,中国的粮食安全保障策略,为我国应对日益复杂严峻的粮食经济问题献计献策.  相似文献   

5.
对于一个有着13亿人口的大国而言,粮食安全始终是治国安邦的头等大事。新世纪以来,我国粮食生产实现了连续十年增产,充分证明中国人有能力解决好自己的吃饭问题。但是,这并不意味着我国的粮食安全可以高枕无忧、可以松劲了。习近平总书记提出的“五新”要求中,第一“新”就是“在提高粮食生产能力上挖掘新潜力”。这既表明了新一届中央领导集体“重农抓粮”的坚定决心,也是对全社会的又一次语重心长和警钟长鸣院中国人的饭碗任何时候都要端在自己手中,中国人的饭碗主要装中国粮!粮食问题任何时候都不能放松,哪怕是在连年丰收之后!  相似文献   

6.
1 我国养猪业饲料资源总体概况 我国是一个饲料资源贫缺的国家.有关专家提出,到2010年,我国粮食总需求中的38%将用作饲料,至2020年和2030年,粮食总需求中有43%和50%用作饲料.可以说,21世纪中国粮食问题,实际上是如何解决养猪业所需的饲料问题.  相似文献   

7.
1我国养猪业饲料资源总体概况 我国是一个饲料资源贫缺的国家。有关专家提出,到2010年,我国粮食总需求中的38%将用作饲料,至2020年和2030年,粮食总需求中有43%和50%用作饲料。可以说,21世纪中国粮食问题,实际上是如何解决养猪业所需的饲料问题。  相似文献   

8.
正近日,由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指导,中国经济年鉴社和清华大学中国农村研究院联合主办的"2016中国粮食与食品安全战略峰会"在京举行。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主任李伟在会上表示,我国粮食和食品安全的主要矛盾已由总量不足转变为结构性矛盾,新形势下继续提升我国粮食和食品安全保障能力依然面临着严峻挑战。从产品结构看,库存积压与进口增长并存的问题日益凸显;  相似文献   

9.
开发松针资源促进我省畜牧业经济发展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开发松针资源促进我省畜牧业经济发展王溪云,彭吉生,王小红,周静仪(江西省科学院)1开发松针粉的意义从我国和世界各国的情况来看,饲料工业的核心是粮食问题,制约畜牧业发展的关键也是粮食问题,目前的情况是:1.1我国人口占世界总人口的21%,人均粮食(包括...  相似文献   

10.
随着人口增长和生活水平的提高,对肉蛋奶需求的增加,我国畜牧业也在迅速发展,饲料粮作为养殖业生产的基础,其重要性也在逐步提高。一方面,我国饲料粮用量随着粮食总产量的增加而增加,而且饲料粮占粮食总产量的比重也随之增加,由20世纪50年代的20%上升到目前的30%以上;另方面,随着我国畜牧业的不断发展,对饲料的需求增加迅速。今后几年我国精饲料缺口约5000万吨,但我国人均粮食占有量连续几年处于360千克的水平,与主要依靠谷物解决饲料的国家和地区人均粮食占有量800千克的水平相差甚远。由此可见,我国未来的粮食问题很大程度上是饲料粮问题,对饲料粮的研究就具有特别重要的价值。  相似文献   

11.
《山东饲料》2005,(4):53-53
根据国家统计局的数据,2004年,我国粮食生产获得丰收,全年粮食总产量4695亿kg,同比增长9%,扭转了1999年以来连续5年下降的局面,粮食单产和当年粮食增产量均创历史最高水平。从目前的播种情况和国家已出台的政策看,只要天气不出现大的问题,2005年我国粮食生产仍将持续稳定增长。同时,资料显示,虽然2004年我国粮食丰收,而且今年很可能增产,然而国家发改委2005年确定的粮食、棉花进口关税配额量与2004年完全一致。再加上全球范围内玉米和大豆的丰收,不难看出,今年我国粮食供应的形势好于2004年基本成为定局。  相似文献   

12.
1 2012年中国粮食生产实现九连增,收购价格继续上涨 国家统计局数据显示,2012年我国粮食总产量达到创纪录的58957万t,比2011年增产1836万t,增幅3.2%,实现“九连增”,9年累计增产15885万t,且连续5年稳定在52500万t以上,这标志着我国粮食综合生产能力已经跨上了新台阶。2012年我国玉米产量20812万t,增产1534万t;  相似文献   

13.
我国饲料市场需求大幅上升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我国饲料市场需求大幅上升1、到2000年,中国饲料用粮要占当年粮食总产量的33%以上,年饲料用粮达1650亿公斤。2、目前中国用于饲料的粮食约占粮食总产的30%,若将糠麸、饼粕、糟渣等副产品计算在内,全国用于畜牧业的饲料粮已达2亿吨以上。3、目前中国...  相似文献   

14.
农作物秸秆饲料的加工利用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农作物秸秆饲料的加工利用贾万富(河北大厂回族自治县畜牧水产局101700)饲料是发展畜牧业的物质基础。我国自然资源匮乏,人均占有粮食不足400千克。显然,中国这样一个人口众多的国家,完全依靠粮食发展畜牧业这条路是行不通的。我国是一个农业大国,年产农作...  相似文献   

15.
我国的秸秆饲料化利用技术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我国的秸秆饲料化利用技术北京农业工程大学非常规饲料研究所郭佩玉,夏建平,李道娥1秸秆在我国畜牧业发展中的作用我国用世界7%的耕地养活着世界22%的人口,这对解决世界性饥饿问题是一大贡献。中国的人均粮食占有量1993年为392.6公斤,十多年来一直在这...  相似文献   

16.
当前,我国粮食阶段性供过于求,库存处于高水平,仓储压力较大。为进一步促进粮食购销企业顺价销售,国家计委、财政部、国家粮食局、中国农发行联合下发通知,有关内容如下: 一、各地要根据《国务院关于进一步完善粮食流通体制改革政策措施的通知》(国发[1999] 11号)、《国务院关于进一步完善粮食流通体制改革政策措施的补充通知》(国发[ 1999] 20号)和《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转发(国家发展计划委员会关于当前农村经济发展中几个主要问题和对策措施的意见)的通知》(中发[2000]15号)精神,加大工作力度,…  相似文献   

17.
贾万富 《饲料研究》1994,(12):12-13
农作物秸秆饲料的加工利用大厂回族自治县畜牧水产局贾万富饲料是发展畜牧业的物质基础。我国自然资源匮乏,人均占有粮食不足400公斤。显然,中国这样一个人口众多的国家,完全依靠粮食发展畜牧业这条路是行不通的。我国是一个农业大国,年产农作物秸秆5亿吨,是发展...  相似文献   

18.
困扰我国粮食开发的若干问题(摘)人类21世纪的主要威胁是缺粮。到本世纪末,我国人口将达13亿人,粮食总产需5000~5200亿公斤,必须以清醒的头脑,实事求是去分析所存在的问题,并制定相应对策。我国耕地数量已减少至人均1.2亩,广、浙、闽人均耕地不到...  相似文献   

19.
稻谷资源的开发利用前景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饲料工业是以利用粮食及其副产品等为基础原料的综合性工业,是促进粮食综合利用、节约粮食主要而有效的途径。过去20年,我国饲料工业过分依赖玉米和豆粕,日粮模式绝大多数为“玉米—豆粕(鱼粉)”型日粮,而对我国饲料作物、各类其它饲料资源的研究开发不够。而我国畜牧业主产区的主要饲料原料(玉米)短缺问题日趋严重,粮食主产区却又存在“卖粮(南方水稻、北方高水分玉米)难”问题,造成国家粮食储备压力越来越大,也限制了部分省区的饲料工业的发展。本文从我国实际国情出发,初步探讨了在大力提倡开发饲料资源的前提下,稻谷这…  相似文献   

20.
粮食对于维持一个国家的稳定是非常重要的,而粮食生产一直是我国国民经济中的一个薄弱环节。主要原因是因为我国原有的畜牧业结构过分依赖粮食,造成了畜牧业与人争粮的局面。因此,著名经济专家于光远先生认为,在我国,粮食问题实际上是饲料问题。经过多年的探讨,有关专家提出了“秸秆畜牧业”的概念,即利用农区丰富的农作物秸秆资源,发展牛羊等反刍家畜,建立“节粮型”的畜牧业结构。中共中央对此非常重视,从1992年起秸秆养牛被列人国家农业综合开发项目,划拨专款,建设秸秆养牛示范县;1995年起又建设秸秆养羊示范县;1996年国务…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