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78 毫秒
1.
目的研究本地毛形线虫肌幼虫49ku ES重组蛋白对小鼠的免疫保护作用。方法以表达的本地毛形线虫肌幼虫49ku ES重组蛋白免疫小鼠,共免疫3次。末次免疫后10d,每只小鼠攻击感染200条本地毛形线虫感染性肌幼虫,检测本地毛形线虫7日龄成虫数、雌虫体外产新生幼虫数以及感染35d肌幼虫数,并且计算减虫率,应用自制的ELISA方法测定各组小鼠血清抗体OD值。结果成虫减虫率、新生幼虫减虫率、肌幼虫减虫率分别为9.4%、70.2%和71.3%,免疫组血清抗体水平远远高于佐剂对照组和感染对照组(P〈0.01)。结论本地毛形线虫肌幼虫49ku ES重组蛋白诱导小鼠产生较好的抗本地毛形线虫的保护性免疫。  相似文献   

2.
本文报道叶氏夏柏特线虫,从侵袭性幼虫感染无虫羔羊到成虫产卵需要98~154天,虫卵散播期可持续260天;描述了虫卵和各期幼虫的形态;该种与相近种羊夏柏特线虫的生活史比较,主要区别点是1、该种侵袭性幼虫鞘尾(0.106~0.160毫米)短于羊夏柏特线虫侵袭性幼虫鞘尾(0.172~0.22毫米)长度。2、该种第四期中期幼虫的发育持续时间在61天以上,而羊夏柏特线虫的第四期中期幼虫发育持续时间为12天,前者比后者长49天;从侵袭性幼虫感染到成虫产卵,前者需要98~154天,后者需要48~54天,前者比后者长50~100天。 根据生活史研究结果,作者认为叶氏夏柏特线虫作为一个独立虫种是成立的。  相似文献   

3.
用Rintal片进行了驱除绵羊消化道线虫试验。结果表明当5mg/kg体重剂量时对捻转血矛线虫、哥伦比亚线虫、羊仰口线虫、细预属线虫和奥斯特线虫等绵羊消化道线虫的虫卵减少率,虫卵转阴率、虫卵孵化第三期幼虫减少率和第三期幼虫转阴率均可达到100%,且安全,无任何毒副作用。  相似文献   

4.
本研究从来自黑龙江及广州地区的泥鳅中分离到10条颚口线虫幼虫,采用光学显微镜观察幼虫的形态特征,并对虫体的ITS2与CO1基因进行扩增测序、系统发育分析以鉴定虫种。结果显示10条颚口线虫幼虫头球均有3环小钩,其形态学特征与日本颚口线虫(Gnathostoma nipponicum)第3期幼虫相符。序列分析结果显示与GenBank中登录的日本颚口线虫ITS2和CO1基因的同源性分别为100%和99%。邻位连接法构建的50%一致树也均与日本颚口线虫处于同一分支。表明从黑龙江及广州地区泥鳅中分离的颚口线虫幼虫为日本颚口线虫幼虫,首次证明了中国存在日本颚口线虫。  相似文献   

5.
近年来,国内外为防治家畜蠕虫病研制出了高效、低毒、广谱的驱虫新药和新剂型.用中国农科院上海家畜寄生虫病研究所研制的芬苯哒唑长效控释丸,作为首选驱虫药来研究其对羊线虫的临床驱虫效果,为防治羊线虫病提供可靠的依据.芬苯哒唑是一种苯丙咪唑类广谱驱线虫药物,该药对羊血矛线虫、奥斯特线虫、毛圆线虫、古柏线虫、细颈线虫、仰口线虫、夏伯特线虫、食道口线虫、毛首线虫、网尾线虫的成虫及幼虫均有高效杀灭作用,并具有抑制雌虫排卵作用,但有关其临床上的有效用药剂量说法不一.为探讨该药一次有效使用剂量,以方便临床应用,于2004年9月份进行了不同剂量芬苯哒唑对自然感染线虫病羊的驱虫效果比较试验,现将试验过程与结果报道如下.  相似文献   

6.
Jovanovic等(1965)在南斯拉夫证明,用经辐射处理的丝状网尾线虫幼虫作成虫苗接种绵羊,对以后的感染能产生很强的抵抗力。Tewari等 (1977)用同一虫株在印度证实了这一点。在伊拉克,Kassai等(1972)和Kadhim等(1973)发现采用南斯拉夫的辐射虫苗接种,所得结  相似文献   

7.
2018年在青海省海晏县进行牦牛、藏羊胃肠道线虫成虫和组织期幼虫的区系调查,调查结果:藏羊感染寄生虫10种,其中优势虫种分别为马歇尔线虫、细颈线虫、毛圆线虫、大型肺线虫、毛尾线虫,感染率分别为100%、100%、83.33%、75.00%、66.66%,感染强度分别为792.33(69~1 325)、1 295.83(86~2 893)、80.92(0~284)、75(0~96)、66.6(0~188),单体荷虫数3 502;牦牛感染寄生虫7种,其中优势虫种分别为细颈线虫、毛圆线虫、食道口线虫,感染率分别为83.33%、83.33%、66.67%,感染强度分别为779.17(0~1 560)、253.17(0~400)、26.67(0~86),单体荷虫数1 654。并且将成虫和幼虫的虫种与感染强度加以比较分析,从而了解该地区牦牛、藏羊胃肠道线虫病感染情况,为这一地区今后寄生虫病综合防治工作提供可靠的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8.
犊牛14头人工接种8种胃肠消化道线虫的幼虫及胎生网尾线虫的幼虫后,口服阿美汀(Lvermectin)糊剂,并对驱虫效果进行了评价。试验中按体重随机分为两组,每组7头。根据各虫种幼虫的发育情况,分别按期口服侵袭性幼虫,使动物在治疗时各种寄生虫都发育到四期幼虫阶段。一组给予赋形糊剂,另一组依每公斤体重200微克剂量口  相似文献   

9.
确定角蝇各龄期幼虫体内的斯氏副柔线虫(Parabronema skrjabini)幼虫。通过大量剖检角蝇各龄期幼虫,收集其体内的线虫幼虫,经扩增测序获得ITS基因序列,利用DNAStar 5.0软件,将其与斯氏副柔线虫成虫的ITS基因序列进行同源性比较。结果表明,角蝇Ⅰ、Ⅱ、Ⅲ期幼虫体内的线虫幼虫确为斯氏副柔线虫幼虫。该研究结果不但为鉴定角蝇各龄期幼虫体内的斯氏副柔线虫幼虫提供了简易准确的方法,而且也为弄清斯氏副柔线虫在其传播媒介角蝇体内的发育过程奠定了基础。  相似文献   

10.
本实验用人工的方法培养了双管鲍杰线虫(Bourgelatia diducta Railliet,Henry andBauche,1919)的虫卵和幼虫。虫卵在培养液中孵化后,经第一、第二期幼虫,发育成为第三期幼虫,第三期幼虫具有感染性。说明双管鲍杰线虫的早期发育史,与其亲缘关系较近的同科其他线虫的早期发育史,有着相似的发育规律。 本实验在显微镜下,全面地观察了双管鲍杰线虫从虫卵至第三期幼虫在培养液中的发育情况,同时比较详细地描述了各期虫卵和幼虫的形态特征。 本实验还用人工培养的第三期幼虫经口作动物感染试验。感染后39~42天,幼虫在猪体内发育至性成熟,从而证实了双管鲍杰线虫的发育型为直接发育型。  相似文献   

11.
丙硫咪唑(Albendazole)。八十年代以来在一些地区试验推广证明对牛、羊、猪、禽的线虫、吸虫、绦虫等的成虫均有良好驱虫作用。而且对各种线虫的幼虫也有较好的驱除作用。我们为了更好地防止绵羊线虫及其他蠕虫“春季高潮”的发生,对绵羊寄生阶段幼虫进行了驱除试验;为了有利于大规模推广,对该药的毒性也进行了试验。  相似文献   

12.
应用不同剂量倍克虫复合制剂(伊维菌素,丙硫苯咪唑),对放牧绵羊胃肠道线虫,肺线虫等进行驱除试验,结果表明:中剂量组(伊维菌素0.2mg/kg,丙硫苯咪唑10mg/kg)绵羊的消化道线虫虫卵转阴率达100%,减少率达100%,原圆科线虫幼虫转阴率达70%,减少率为77.35%。  相似文献   

13.
根据捻转血矛线虫ES24抗原基因序列(U64793.1)设计1对特异性引物,用RT-PCR方法扩增出大小约为670 bp的DNA片段。将该DNA片段克隆到pMD18-T载体后进行序列测定和分析,结果发现该基因与GenBank中已知的捻转血矛线虫24 ku ES抗原基因的相似性达96%~98%。将该基因的开放阅读框插入pET28a(+)载体中,获得原核表达质粒pET28/ES24,并转化大肠杆菌BL21。重组细菌用IPTG诱导,经SDS-PAGE分析,结果表明该基因获得了表达,重组蛋白分子量大小约为25 ku。用实时荧光定量PCR技术对该基因在捻转血矛线虫的虫卵、第3期幼虫、雌虫和雄虫等不同发育阶段、不同性别虫体内的表达情况进行了定量分析,结果显示ES24基因在雄性成虫中表达量最高,雌虫和虫卵其次,在第3期幼虫中表达最低。  相似文献   

14.
捻转血矛线虫纯净3期幼虫制备方法的改进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从自然感染羊体内获得捻转血矛线虫雌虫后,收集其子宫中的虫卵进行培养,再将纯净的第3期幼虫感染保种山羊,于虫卵排出高峰期大量收集粪便,进行幼虫培养,可获得大量纯净的捻转血矛线虫第3期幼虫。  相似文献   

15.
美丽筒线虫交合剌畸形一例蔡葵蒸(宁夏农林科学院畜牧兽医研究所)1990年10月,本人在宁夏径源县1只家兔的食道粘膜下层中采得13条美丽筒线虫(Gongylonemapulchrum),其中,有1条雄虫,其交合刺发育异常。经查阅有关资料,未见该虫种雄性...  相似文献   

16.
指形丝状线虫的成虫致病性不强,但其幼虫可寄生于非固有宿主的某些器官,引起如脑脊髓丝虫病和浑睛虫病等一些危害较严重的疾病,给畜牧业造成一定损失。以往曾有资料报道指形丝状线虫寄  相似文献   

17.
嗜线虫真菌捕食绵羊粪便中捻转血矛线虫幼虫的效果观察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采集感染捻转血柔线虫等胃肠道线虫绵羊粪便培养、分离三期幼虫,加入嗜线虫真菌纯培养物中,72h后84%的幼虫被真菌丝绕和捕获;将该真菌培养物与感染捻转向矛线虫等胃肠道线虫的绵羊粪便便混合后共同培养10d,粪便培养物中的三期幼虫减少82%。  相似文献   

18.
为了解凉州区绵羊寄生虫感染情况,采用完全蠕虫解剖法随机对200只绵羊进行解剖,调查发现凉州区绵羊蠕虫感染率为100%,其中线虫感染率为89.0%,吸虫感染率为62.5%,绦虫感染率49.5%。调查中共检出19种蠕虫幼虫,其中线虫10种,有夏伯特线虫(Chabertia sp.)、毛圆线虫(Trichostrongylus sp.)、捻转血矛线虫(Hemonchus contortus)、细颈线虫(Nematodirus sp.)、丝状网尾线虫(Dictyocaulus filaria)、仰口线虫(Bunostomum trigonocephalum)、食道口线虫(Oesophagostomum spp.)、美丽筒线虫(Gongylonema pulchrum)羊毛尾线虫(Trichocephala ovis)、奥斯特线虫(Ostertagra sp.);绦虫5种,有莫尼茨绦虫(Moniezia sp.)、盖氏曲子宫绦虫(Helzctrometa giarda)、中点无卵黄腺绦虫(Avitelina centripunctata)、细粒棘球蚴(Echinococcus granulosus)、细颈囊尾蚴(Cysticercus tenuicollis);吸虫有4种,有肝片形吸虫(Fasciola hepatica)、矛形双腔吸虫(Dicrocoelium lanceatum)、东毕吸虫(Orientobilharzia sp.)、绵羊扁体吸虫(Ratynosomum ovis)。检出的优势虫种为捻转血矛线虫和羊仰口线虫。  相似文献   

19.
猪肾虫病是有齿冠尾线虫(Stephanus dentatus)寄生于猪的肾盂、肾周围脂肪和输尿管壁等处引起的蠕虫病。猪肾虫的幼虫自然感染后经体内移行需经6—12个月发育成为成虫,成虫应用尿检可以确诊,但移行中的幼虫则需经免疫学方法进行诊断。过去  相似文献   

20.
丙硫咪唑对绵羊多种寄生蠕虫的成虫具有良好的驱除效果,我们于1983年12月,对幼虫(或童虫)的驱除作用进行了试验。现将结果报告如下。一、材料与方法(从略) 二、试验结果丙硫咪唑每公斤体重4—10毫克对绵羊多种蠕虫的成虫驱除作用优良,驱虫率接近100%,对除马歇尔线虫、奥斯特他线虫外其余线虫驱净率均为100%。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