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利用天牛成虫期需要进行补充营养的特性,采用构树为诱饵树引诱桑天牛,棠梨为诱饵树引诱云斑天牛来监测两种天牛成虫发生期。结果表明,桑天牛在山东省沂南县出现的始盛期、高峰期、盛末期分别在7月上旬、中旬和下旬。云斑天牛在湖北省嘉鱼县分别在4月22~26日,4月26~30日和4月30日~5月4日。  相似文献   

2.
桑天牛诱饵技术研究及应用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1994~1995年,在野外进行桑天牛成虫飞行距离,诱饵树设置位置,诱饵树根部药毒杀成虫以及不同被害程度杨树林分利用诱饵去防治效果的研究,结果表明,成虫最远的可飞行到2500m处的食物上取食,以在250-550m间较多,诱饵树高在林外低矮植物间的引诱效果的为设在林内的3.1倍,林内诱饵树越高,引诱效果越好,诱饵树根部施入铁灭克240g/m^2,在15-21天内对成虫的毒杀效果达64.0%~86.7  相似文献   

3.
1994~1995年,在野外进行了桑天牛成虫飞行距离、诱饵树设置位置、诱饵树根部施药毒杀成虫以及不同被害程度杨树林分利用诱饵法防治效果的研究。结果表明,成虫最远可飞行到2500m处的食物上取食,以在250~550m间较多。诱饵树设在林外低矮植物间的引诱效果为设在林内的31倍。林内诱饵树越高,引诱效果越好。诱饵树根部施入铁灭克240g/m2,在15~21天内对成虫的毒杀效果达640%~867%。利用诱饵树诱集成虫进行人工捕杀,可使林内有虫株率由原来的277%~948%,下降到54%~594%。  相似文献   

4.
利用成虫取食习性防治桑天牛、光肩星天牛和云斑天牛的技术是由中国科学院高瑞桐先生率领的科研小组经过多年研究所取得的成果。其原理是利用桑天牛、光肩星天牛和云斑天牛为了完成其性成熟必须取食某些植物以补充营养或对某些植物有趋向性的特点 ,清除这类植物 ,断绝其营养源 ,或在林间有目的地设置部分诱饵树 ,进行诱集 ,集中杀灭。这项技术具有方法简单 ,省工、省药、省资金 ,污染小 ,有利于保护天敌等优点。  相似文献   

5.
云斑天牛补充营养习性及与寄主树关系的研究*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下载免费PDF全文
在室内用多树种混合和单一树种的嫩枝饲养云斑天牛成虫,结果表明:用蔷薇、白蜡饲养的才产卵,较用旱柳、枫杨、1-69杨、白榆饲养的取食量大、寿命长。成虫的取食量、寿命及产卵量与植物体内的含糖量呈正相关。用蔷薇作诱饵树捕杀云斑天牛,经两年试验后,林内有虫株率由原来的94.4%下为17.8%。  相似文献   

6.
松褐天牛引诱剂Mat—1号的研究   总被引:13,自引:0,他引:13  
以单萜烯类化合物为主要成份配制的松褐天牛Monochamus alternatus Hope经诱剂Mat-1号,主要对产卵期的松褐天牛起引诱作用。每个诱捕器在成虫出现期的诱捕量最高可达74.3头,初诱日在5月20日前后,终诱日在9月上旬。在离林缘30m,50m,100m,150m,200m距离引诱剂的松褐天牛百分比分别为50%,20.0%-22.7%,12.5%-13.7%,9.1%-1%,4.5  相似文献   

7.
利用管氏肿腿蜂和诱饵植物控制天牛的试验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2009-2010年进行了利用管氏肿腿蜂Scleroderma guani和诱饵植物控制天牛的林间试验.结果表明,释放管氏肿腿蜂防治柳树上星天牛和光肩星天牛,2009年受害株率下降38.69%,而2010年却上升4.1%.在种植复叶槭引诱光肩星天牛和星天牛保护柳树的试验中,2a中复叶槭平均诱虫数为2.9头/株,受害株率呈现先降后升的趋势,2009年柳树受害株率从37.14%降低到28.00%,但2010年柳树株受害率反而上升至67.00%.在种植构树引诱桑天牛保护西府海棠的试验中,构树平均诱虫数为37.9头/株,2009年和2010年西府海棠的受害株率分别为71.04%和93.60%.在种植白蜡树引诱云斑天牛保护柳树的试验中,白蜡诱集的云斑天牛成虫数平均为55头/株,柳树的受害株率从43%下降至30%.比较经药剂处理和人工捕捉的诱饵植物诱集的天牛数量,喷施高效氯氰菊酯微胶囊剂后诱饵植物所诱集的天牛成虫数量明显少于人工捕捉到的数量,但药剂处理仍不失为一种可行的处理方法.  相似文献   

8.
苦楝引诱防治星天牛研究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苦楝(Melia azedarach)对星天牛(Anoplophora chinensis) 成虫具有较强的引诱能力,引诱直线距离可达200m以上,6-7月的诱虫量占整个诱虫期的71.6%,星天牛在苦楝树上的取食、停歇及交配时间每次一般在2-7h之间;诱饵树以设置在通风向阳的林道旁或郁闭度较小林分的林窗中为宜,距寄主植物有一定蹁的林缘更佳。以5种溶剂在常温下浸泡苦楝树叶及嫩枝皮,用其浸提液制成滤纸和木块诱芯,对星天牛成虫进行引诱试验,以甲苯、丙酮、乙醇3种溶剂的效果较好,单头次啃咬诱芯时间达37min46s,且雌虫在诱芯上表现出产卵动作;红外光 谱仪测试及引诱效果分析认为苦楝树中具有活性的引诱成份为醇类和芳香族化合物;林间防治试验表明,在苦楝诱饵树上喷施农药毒杀星天牛时,以8%绿色地雷300倍液为首选,可每25d喷药1次;而用50%甲胺磷300倍液、40%氧化乐果400倍液应每半个月内施药1次为佳。  相似文献   

9.
松褐天牛引诱剂Mat-1号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以单萜烯类化合物为主要成份配制的松褐天牛MonochamusalternatusHope引诱剂Mat—1号,主要对产卵期的松褐天牛起引诱作用。每个诱捕器在成虫出现期的诱捕量最高可达74.3头,初诱日在5月20日前后,终诱日在9月上旬。在离林缘30m、50m、100m、150m、200m距离引诱到的松褐天牛百分比分别为50%、20.0%~22.7%、12.5%~13.7%、9.1%~10%、4.5%~7.5%,引诱的最远距离为200m  相似文献   

10.
我省为害杨树的天牛种类主要有云斑天牛和桑天牛两种,其发生发展和严重程度与虫源树有密切的关系。防治方法主要采用综合治理,诱饵树毒杀成虫以及熏蒸毒签毒杀幼虫,防治的关键在于治理"动期"(成虫)。  相似文献   

11.
利用诱饵树防治桑天牛的研究   总被引:6,自引:1,他引:6  
张贤开  雷永春 《林业科学》1992,28(5):466-470
湖南省洞庭湖区的欧美杨、黑杨林,从苗期至成林都不同程度地受到桑天牛(Apriona germari)为害,轻则生长受抑,重则死亡,为此,我们根据桑天牛成虫具有补充营养的特性,于1985—1988年在广州军区南湾湖农场,开展了以诱饵树招引诱杀桑天牛成虫的大面积试验工作。一、研究方法及结果 (一)成虫补充营养与产卵量及寿命的关系(见表1)。  相似文献   

12.
呋喃丹、铁灭克、3911和久效磷均用50、100mg/kg浸诱饵树构树和50mg/kg浸糖械枝段,防治桑天牛和光肩星天牛成虫,平均死亡率依次为83.82%、98.8%、93.34%、90.00%、93.40%、97.76%、92.66%、93.80%、89.20%、100.00%和96.66%。久效磷、来福灵 、快杀刮、来扫利和功夫用50、25、12.5mg/kg喷洒桑天牛成虫诱锈饵树,平均死亡率  相似文献   

13.
本文排除天牛为害所造成的风折和死亡缺蔸等损失,报道桑天牛,云斑天牛为害三类不同年龄的杨树所引起的单项立木材积年生长量损失,结果表明,1-2年生杨树每株受一头桑天牛幼虫为害,平均每株立木材积年损失量为0.001774立方米;3-4年生,平均每株受2.89头桑天牛幼虫为害,年损失量为0.034938立方米;9-10年生平均每株受2.22头云斑天牛幼虫为害,年损失量为0.042147立方米,三类不同年龄的处理组与其对应的对照组相比较,立木材积年生长量的差异达到显著或极显著水平。  相似文献   

14.
松墨天牛引诱剂及引诱作用研究   总被引:49,自引:8,他引:41       下载免费PDF全文
通过连续2a的系统研究,筛选出对松墨天牛引诱活笥最强的M99-1引诱剂,其主要成分为单匝烯、乙醛、丙酮和有机溶剂。在松墨天牛成虫期,每个诱捕器可诱捕151.5头天牛成虫,平均降低下代卵量1204.4粒。该引诱剂对监测松墨天牛成虫种群密度及其携带松材线虫数量和防治天牛危害具有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15.
胡小月 《湖南林业》2008,(12):28-28
杨树天牛,为蛀干性害虫,常见有星天牛、光肩星天牛、黄斑星天牛、桑天牛、云斑天牛等。 光肩星天牛在江南多为1年1代11月在树干隧道内或皮下越冬.并于翌年4月下旬用木屑作室化蛹。,6月中旬至7月中旬为成虫羽化盛期.7月上旬初孵幼虫先啃食树皮下韧皮部组织.7~9月成虫飞翔并取食枝条顶端叶脉及嫩枝皮。成虫最喜欢在直径4~10厘米的枝和干上产卵,  相似文献   

16.
在商洛市商州区以杨树林为对象,采用定点、定期观测和定期解剖树干相结合的方法,研究了云斑天牛幼虫生长发育及其危害特点,表明云斑天牛在本区2年发生1代,以幼虫和成虫在虫道或蛹室越冬,每年5~6月份是成虫发生盛期;成虫昼伏夜出,傍晚是日活动高峰;成虫补充营养期和幼虫期是控制其种群数量的最佳时期;采用人工和内吸性化学药剂进行防治,可有效控制其危害。  相似文献   

17.
"绿色威雷"保护性防治杨树云斑天牛试验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云斑天牛成虫在湖北省羽化期为4月10日~5月20日,在成虫羽化初期,采用“绿色威雷”200倍液对杨树4 m以下主干喷雾,可有效控制其危害。对大面积成片杨树林,通过防治林缘天牛可达到控制整块林地天牛危害的目的。  相似文献   

18.
光肩星天牛成虫发生期及种群数量变动规律研究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下载免费PDF全文
本文对利用诱饵树法预测光肩星天牛成虫发生期进行了研究。光肩星天牛种群发生数量与杨树品种、树龄及天气积分指数有密切关系。露伊莎杨上的卵量分别为I-214杨和I-69杨的2.7倍和14.5倍。I-69杨3年一树上的一为5年生树的8倍。低龄幼虫越冬前的存活率与6-9月份的天气积分指数呈正相关。光肩星天牛种群数量的消长规律,初步认为为5a一个周期。  相似文献   

19.
杨树极易遭受桑天牛、云斑天牛危害,防治天牛是杨树培育工作中的一项主要措施。 一、发生特点。桑天牛危害幼树主干和3年生以上树枝条,云斑天牛危害3年生以上树干基部。 二、危害特点。带林比片林发生严重,林缘比林中发生严重,密度小林分比密度大林分发生严重,3年以下林分比4年以上林分发生严重,居民区比非居民区发生严重,虫源树多的林分比虫源树少的林分严重。  相似文献   

20.
天牛长尾啮小蜂的初步研究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天牛长尾啮小蜂AprostocetusfukutaiMiwaetSonan是星天牛Anoplophorachinensis(Forster)、桑天牛AprionagermaniHope的卵寄生蜂。在福建省沿海木麻黄林中对星天牛卵寄生率为7.5%-58.7%,福建省惠安1年3-4代,以老熟幼虫越冬。越冬代成虫在5月旬开始出现。该文对其形态特征进行了描述,对生活史,活习性等进行观察观察。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