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3 毫秒
1.
0 引言 2004-2006年,通过对苜蓿大型喷灌与红枣微喷灌、红枣滴灌等各种灌溉方式的不同设计、不同灌头距离进行年用水量分析表明:这三种灌溉方式都具有节水效率较高、配合性强、均匀灌溉等特点,滴灌节水效率最优良,微喷灌次之,大型喷灌节水效率较低,与漫灌对比节水效率分别为60%、54%、40%.  相似文献   

2.
[目的]为了研究节水灌溉方式对玉米产量及构成的影响。[方法]2012年在武威荒漠生态与农业气象试验站设计了滴灌、喷灌、漫灌大田试验,并调查玉米整个生育期内的作物生长高度、叶面积指数、株子粒重等指标。[结果]滴灌条件下生物量高于喷灌和漫灌,拔节时差异最明显,滴灌比喷灌重48%、比漫灌重109%;滴灌叶面积指数最高,喷灌次之;在成熟期,滴灌、喷灌株高均较漫灌高22 cm;滴灌和喷灌百粒重分别重于漫灌11.88%、9.95%;滴灌、喷灌株子粒重分别重于漫灌24.8%、21.1%;滴灌理论产量大于喷灌22.59%,大于漫灌35.62%,喷灌大于漫灌10.63%;滴灌实际产量大于喷灌1.68%,大于漫灌6.52%,喷灌大于漫灌4.76%。[结论]3种灌溉技术条件下,滴灌效果最好,喷灌次之。  相似文献   

3.
对比分析了节水灌溉(喷灌)、抽水灌溉(漫灌)对甘蔗生长和蔗茎产量的效应。结果表明,采用节水灌溉(喷灌)技术,在实际用水量仅为抽水漫灌用水量一半的情况下,依然可以满足甘蔗正常生长的水分需求,甘蔗在株高、有效茎数、蔗茎产量等农艺指标上与抽水漫灌的基本一致。  相似文献   

4.
玉米不同局部灌溉技术的节水机理研究   总被引:4,自引:3,他引:1  
通过在玉米试验田采取一定的农艺手段,以畦漫灌为对照,对隔行交替灌溉、隔行交替喷灌、膜上灌溉和穴灌四种局部节水灌溉方式下的土壤水分变化、植株的生育动态、生理性状和产量进行了分析。试验结果表明:在前期土壤特性一定,局部灌溉水量为畦漫灌的70%情况下,几种局部灌溉节水技术中,膜上灌溉的节水性最好,依次为隔行交替灌溉、隔行交替喷灌和穴灌。膜上灌溉的产量比畦漫灌增加14.4%,隔行交替灌溉、隔行交替喷灌和畦漫灌接近,穴灌产量最低。  相似文献   

5.
[目的]为了研究节水灌溉方式对玉米产量及构成的影响。[方法]2012年在武威荒漠生态与农业气象试验站设计了滴灌、喷灌、漫灌大田试验,并调查玉米整个生育期内的作物生长高度、叶面积指数、株子粒重等指标。[结果]滴灌条件下生物量高于喷灌和漫灌,拔节时差异最明显,滴灌比喷灌重48%、比漫灌重109%;滴灌叶面积指数最高,喷灌次之;在成熟期,滴灌、喷灌株高均较漫灌高22em;滴灌和喷灌百粒重分别重于漫灌11.88%、9.95%;滴灌、喷灌株子粒重分别重于漫灌24.8%、21.1%;滴灌理论产量大于喷灌22.59%,大于漫灌35.62%,喷灌大于漫灌10.63%;滴灌实际产量大于喷灌1.68%,大于漫灌6.52%,喷灌大于漫灌4.76%。[结论]3种灌溉技术条件下,滴灌效果最好,喷灌次之。  相似文献   

6.
李英 《农家顾问》2014,(5):35-35
<正>为了研究节水灌溉方式对玉米产量及构成的影响,2012年在武威荒漠生态与农业气象试验站设计了滴灌、喷灌、漫灌大田试验,并调查玉米整个生育期内的作物生长高度、叶面积指数、株子粒重等指标。结果表明,滴灌条件下生物量高于喷灌和漫灌,拔节时差异最明显,滴灌比喷灌重48%、比漫灌重  相似文献   

7.
在百年不遇的大旱之年,通过与大水漫灌对比试验的效益分析,万亩喷灌节水灌溉技术比大水漫灌增加粮食产量464-2 万kg,增收466-58 万元,节水135 万m3 ,取得了明显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  相似文献   

8.
喷灌是农业节水工程措施中一项主要技术,本文系统阐述了我国灌设备生产水平,喷灌技术的节水效果和影响灌溉效率的因素,对喷灌系统与改进的地面灌溉方法进行了多种因素比较,同时分析了喷灌发展条件和目前发展缓慢的原因。  相似文献   

9.
压力灌溉节水50%-70% 随着工业的发展和技术的进步,以色列在积极挖掘水资源的同时,还不断地开发出新的节水农业灌溉技术与方法,农业灌溉技术经历了大水漫灌、沟灌、喷灌和滴灌的几次革命,每次革命都是农业节水技术的一次大飞跃.20世纪50年代,以喷灌技术代替了长期使用的漫灌方式.到了1965年,由于塑料工业技术的发展与普及...  相似文献   

10.
正我国现在缺水问题日益严重,而大水漫灌、渠系渗漏等因素导致国农田用水效率低下、浪费严重。因此,非常有必要进行节水灌溉技术的推广。一、节水灌溉技术发展趋势1、喷灌技术仍为大田农作物机械化节水灌溉的主要技术,其研究方向是进一步节能及综合利用。不同喷灌机型有各自的优缺点,要因地制宜综合考虑。2、地下灌溉已被世人公认是一种最有发展前景的高效节水灌溉技术。尽管目前还存在一些问题,应用推广速度  相似文献   

11.
1 常用的灌溉方法 主要方法有:漫灌、沟灌、滴灌和喷灌.漫灌是古老的田间灌水方法,但这种灌水方法水资源浪费严重,加大了生产成本.滴灌、喷灌能节水50%~60%,又能改善果园小气候,利于果树的生长发育,但一次性投资太大.  相似文献   

12.
北方果区由于果园生产力水平限制和水源缺乏.节水灌溉技术应用显得尤为重要.现在果园常用的灌溉方法有畦灌(漫灌)、管道灌溉、滴灌、喷灌、微喷灌和沟灌等方法.  相似文献   

13.
通过对不同喷灌设施的优缺点比较,竖立式微喷灌和人工浇灌的效益比较,竖立式微喷灌和传统的大田漫灌的用水比较,得出我区种植户可采用竖立式微喷灌或喷水带微喷灌等设施,不仅投资少,节水效能显著,还能增加产量和品质,具有显著的经济效益、生态效益和社会效益。  相似文献   

14.
对闽南旱地3种不同灌溉方式对秋播甜玉米田间群体温湿变化及光分布规律进行研究。结果表明:(1)孕穗扬花期的日温变化峰值分别是:喷灌33.1℃、滴灌33.2℃、漫灌35.6℃,喷灌和滴灌比漫灌分别低2.5℃和2.4℃,温度峰值低,变幅小,有利于甜玉米的光合作用和生物合成;相对湿度日变化峰值分别是:滴灌50.1%、喷灌52.0%、漫灌49.6%,滴灌和喷灌分别比漫灌高0.5和2.4个百分点,日平均是滴灌44.9%、喷灌45.6%、漫灌43.0%,滴灌和喷灌比漫灌分别高1.9和2.6个百分点,相对湿度提高增强了甜玉米生长高峰期的水分需求及抗旱能力;光截获率日变化峰值是滴灌55.7%、喷灌54.6%、漫灌52.8%,滴灌和喷灌比漫灌分别高2.9和1.8个百分点,日平均是滴灌34.9%、喷灌34.1%、漫灌32.3%,滴灌和喷灌分别比漫灌高2.6和1.8个百分点,光温效应得到改善;(2)全生育期平均温度分别是滴灌24.1℃,喷灌23.8℃和漫灌24.4℃,滴灌和喷灌所处的温度范围更有利于甜玉米授粉灌浆和干物质同化;全生育期平均相对湿度分别是滴灌48.3%、喷灌49.4%、漫灌46.4%,滴灌和喷灌相对湿度较有利于甜玉米的水分代谢和生长发育;全生育期平均光截获率是滴灌39.6%、喷灌40.2%、漫灌36.2%。滴灌和喷灌改善了光分布条件;(3)滴灌和喷灌均能取得显著增产,滴灌对甜玉米的株高、穗长、穗重和根重影响较大,而喷灌对甜玉米的成穗率、秃尖长和绿叶数改善最为明显。  相似文献   

15.
为研究不同灌溉方式下生物质炭添加对土壤硝化及反硝化微生物的调控效应,本研究采用田间小区试验,通过在不同灌溉方式下(常规地表漫灌、滴灌、喷灌和微喷灌)添加不同量生物质炭(0、10、20 t·hm-2),结合实时荧光定量PCR技术,研究了灌溉方式与生物质炭对华北地区冬小麦拔节期土壤硝化及反硝化微生物相关功能基因的影响。结果表明:与漫灌相比,滴灌、喷灌、微喷灌显著降低了土壤NH4+-N含量,降幅分别为49.30%~68.25%、30.22%~57.19%和43.63%~56.83%(P<0.05),但在一定程度上增加了土壤NO3--N含量,增幅分别为5.14%~62.39%、0~173.50%和0~87.90%。由于滴灌、喷灌、微喷灌等节水灌溉方式的灌水量远低于常规漫灌方式(约为漫灌灌水量的50%),因而会产生有利于硝化反应而抑制反硝化反应的环境,增加土壤硝化微生物功能基因AOA-amoA和AOB-amoA的基因丰度,且均表现为微喷灌>喷灌>滴灌>漫灌。同时,在各灌溉方式下,添加生物质炭可增加AOA-amoA和AOB-amoA的基因丰度,这可能主要归因于生物质炭发达的孔隙结构和良好的水肥吸附能力。与漫灌相比,滴灌、喷灌、微喷灌均降低了土壤反硝化微生物nosZ基因丰度。但在各灌溉方式下,添加生物质炭,尤其是高量生物质炭(20 t·hm-2)可提高反硝化微生物nosZ基因丰度,从而降低土壤反硝化过程的N2O损失风险。综上所述,节水灌溉方式与生物质炭互作可促进拔节期土壤硝化作用,并通过影响反硝化微生物活动调节土壤反硝化过程,微喷灌方式下添加20 t·hm-2生物质炭可有效促进小麦对氮素的吸收利用。  相似文献   

16.
九、应用节水微灌技术。应因地制宜,量力而行,建设现代节水农业设施,推广微喷灌、滴灌、渗灌、微管灌等微灌技术和喷灌技术,其中,喷灌可节水50%,微灌可节水60%-70%,滴灌和渗灌可节水80%以上。棚室蔬菜微灌比大水漫灌节水50%—90%,节能30%,增收30%—100%。与此同时,可借助系统设施,融水、肥、药于一体,进而发展由电脑控制的节水高效灌溉综合系统,做到节水、节肥、节药,并使之更适合农作物的生物学、生态学特性,更符合农作物对水、肥的需求,更适应有害生物的综合治理,更能保护农业生态环境,以实现农业可持续发展。  相似文献   

17.
<正>甘肃省小麦种植面积较大,在粮食种植中占主体地位。小麦在灌区农田采用的灌溉方式较多,有大水漫灌、垄作沟灌、喷灌、全膜微垄灌溉等多种模式,各种灌溉方式各有优缺点,大水漫灌简单、粗放,但水的浪费严重;垄作沟灌实用、节水,但增加了劳动投入;喷灌高效、精准,但设备投入较高;全膜微  相似文献   

18.
<正>化肥在粮食连年增产、保障国家粮食安全方面作出了突出贡献,然而因化肥大量施用带来的肥料利用率低、环境污染严重等问题迫切要求对化肥本身和施肥方式进行创新,以喷灌、滴灌、微喷灌为主要施肥方式的水肥一体化技术被认定为节水、增效、环保的现代农业新举措。随着水肥一体化的快速发展,粗放式的大水漫灌将逐步被滴灌、喷灌所取代,  相似文献   

19.
朱岩利 《安徽农学通报》2007,13(24):64-64,110
在陕北黄土丘陵沟壑区旱梯田地上,本试验对微喷、滴灌和喷灌三种节水补灌方式进行了应用研究,通过成本核算和经济效益分析,得出了相应的灌水效率.  相似文献   

20.
<正>玉米膜下多孔出流灌溉技术,就是在膜下两垄之间铺设专用管道进行节水灌溉。将地膜栽培技术与滴灌技术有机结合,与传统的漫灌、喷灌方式相比具有明显的优势。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