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43 毫秒
1.
正犊牛肺炎是小牛常见疾病。患有慢性肺炎的小牛极难完全康复,若畜舍环境较差、营养状况不佳,小牛易患犊牛肺炎。犊牛肺炎多发生2月龄的犊牛。异物性肺炎主要发生于初生后至30日龄以内的犊牛,10日龄左右的犊牛易患异物性肺炎,治愈率较低,死亡率较高,  相似文献   

2.
正牛作为我国畜牧业中的中要组成部分,直接关系的畜牧业的发展。传染性肺炎是犊牛的高发病,犊牛传染性肺炎长久得不到有效防治,在一定程度上会加大犊牛传染性肺炎病防治的难度。为此,需要了解犊牛传染性肺炎以及病原,从而采取有效措施,减少犊牛因传染性肺炎引发的发病率及死亡率。饲养人员应采取以下方法对犊牛传染性肺炎进行防治。一、犊牛传染性肺炎症状犊牛传染性肺炎主要是具有严重呼吸性障碍的犊牛肺部炎症性疾病,大多发生  相似文献   

3.
本研究对肺炎康复犊牛和健康犊牛的血液样品中酸碱平衡参数进行了测定。统计分析结果表明,康复犊牛与健康犊牛间的pH、Pco2 、HCO-3 act- 及HCO-3 /Pco2 差异极显著,(P< 0-01) ,而Po2 、HCO-3 st- 及BE 差异不显著  相似文献   

4.
正犊牛腹泻、肺炎是严重危害犊牛生长发育和生命健康的2种常见病,多见于40日龄内犊牛,腹泻犊牛继发肺炎的几率明显高于未发生腹泻的犊牛,且死亡率高。所以,特别提醒牛场兽医,在治疗犊牛腹泻时,不可忽视肺炎的防治。一、临床表现该病一般在犊牛出生2~3天后发生,犊牛患病后食欲不振,精神沉郁,腹泻、脱水、酸中毒、电解质  相似文献   

5.
王秀丽 《农村科技》2009,(6):109-109
犊牛是指0-6月龄的牛,由于犊牛的个体小,神经发育不健全,体温调节能力弱、自身抵抗力较差,对饲养管理要求高,所以犊牛肺炎是常发病。常见的有小叶性肺炎、大叶性肺炎、支气管肺炎等;该病多发于冬季、早春和晚秋。  相似文献   

6.
<正>1.犊牛饲养技术要点。①尽早哺喂初乳。犊牛出生后用干净布或干草擦净身上黏液,以免感冒造成肺炎,并尽早哺喂初乳,一般出生后0.5~1.5小时内喂初乳。犊牛出生后能站立时,将犊牛头引至乳房下,挤出牛奶于手指上,让犊牛舐食,并引至乳头让犊牛吮乳。采用人工哺乳时,日哺乳量应占体重  相似文献   

7.
正肺炎是新生犊牛较为常见的多发病,发病原因复杂,发病后常见精神抑郁、呼吸不畅、食欲下降或废绝、体格消瘦、抵抗力明显下降、引发消化道疾病等,导致病情加重的情况。犊牛肺炎发病后容易引发其他种类并发症,会对犊牛的身体器官造成损害,严重影响了犊牛的成活率,如果不及时防治,会给养殖农户带来直接的经济损失,所以,做好犊牛肺炎的综合防治工作非常必要一、病因分析(1)引发犊牛肺炎的物力原因犊牛出现肺炎的物力性因因素主要原因是环境刺激,  相似文献   

8.
肺炎是新生犊牛第二高发病.往往严重影响出生犊牛生长发育、降低抵抗力,使其生产性能下降.如果不及时进行有效治疗将会造成犊牛死亡。患慢性肺炎的犊牛很少能够完全恢复.一般不应作为后备牛使用。  相似文献   

9.
赛里江 《农村科技》2010,(8):102-103
<正>近期,乌鲁木齐市某牛场爆发了由肺炎链球菌引起的犊牛肺炎,发病率达27%,死亡率达11%,严重威胁人畜健康。一、发病情况牛场从澳大利亚、荷兰引进1000头12~14月龄的荷斯坦育成牛,翌年4~5月产犊164头。5月5  相似文献   

10.
犊牛是一个奶牛场的未来 ,如何提高犊牛的成活率 ,降低犊牛因腹泻引起死亡是重中之重。引起犊牛腹泻的因素很多 ,笔者根据有关资料及经验总结如下 :1 管理因素1 .1 喂初乳过晚犊牛喂初乳应尽早为宜 ,这样可以增强抗病力。一般在犊牛出生后 0 .5~ 1 h,幼犊能站立的时候 ,喂给初乳 ,对体质软弱的可推后 1~ 2 h。但是由于犊牛多出生在夜间 ,许多饲养员和农户在助产时忙的不亦乐乎 ,产后处理完毕后没有形成立即挤出初乳饲喂幼犊的习惯 ,或是考虑到牛产后体质虚弱 ,挤奶过早会影响牛胎衣的及时脱落及母牛体质变差 ,不挤初乳喂犊 ,造成犊牛胃…  相似文献   

11.
【目的】哺乳期犊牛胃肠道功能尚未健全,对日粮的消化能力不足,易导致腹泻等营养性疾病的发生,降低成活率。实施早期断奶的哺乳期犊牛日粮以液体的代乳品为主,其酸度对犊牛健康有着比成年牛更加重要的影响,但目前犊牛血气指标变化的规律、正常值范围等数据仍不成体系,无法判别日粮酸度是否适宜。本研究以48头新生荷斯坦公犊牛研究液体饲料pH值对哺乳期犊牛血气指标的影响,探索犊牛血气指标的变化规律。【方法】采用2×4因子设计,2种代乳品,其植物蛋白占总蛋白比例分别为50%和80%,代乳品乳液pH值分别调整为6.2、5.5、5.0、4.5,共计8个处理组。将48头新生荷斯坦公犊随机分配到上述8个组中,分别饲喂上述代乳品乳液。试验期63 d,其中预试期21d,正试期42 d。每两周测定犊牛体重,每日记录代乳品和颗粒料的采食量;在21、49 d抽取全血检测血液pH值、二氧化碳分压(pCO2)、氧气分压(pO2)、氧饱和度(SO2)、[HCO3-]浓度(HCO3-)、实际剩余碱量(ABE)、总二氧化碳量(TCO2)、标准碳酸氢盐浓度(SBC)和标准剩余碱(SBE)。采用SAS软件GLM或MIXED模型对生长性能或血气指标进行统计分析,以REG模型建立血气指标与代乳品乳液pH值之间的相关关系式,以正态分布检验血气指标的变化。【结果】降低代乳品乳液pH值可提高犊牛平均日增重(P<0.05);代乳品乳液pH值对犊牛血液pO2、SO2、HCO3-、ABE、TCO2、SBC和SBE皆有极显著的影响(P<0.01),对血液pH值、pCO2也具有影响趋势;随着代乳品乳液pH值的降低,犊牛血液pH值、pCO2、pO2、SO2、HCO3-、TCO2呈现出二次曲线变化规律(P<0.05),R2分别达到0.9201、0.8481、0.8600、0.9445、0.8631、0.8141,ABE、SBC和SBE则呈现出直线型改变(P<0.05),R2分别为0.9060、0.8126、0.8298。血液pH值和pCO2随日龄变化有显著改变(P<0.05);除HCO3-、ABE、SBE外,其他血气指标符合正态分布规律(P>0.05)。代乳品中植物蛋白占总蛋白的比例由50%提高到80%时,犊牛平均日增重和干物质采食量降低,但血气指标并未受到影响(P>0.05)。 【结论】随代乳品乳液pH值的降低,21-63 d犊牛血液HCO3-、ABE、TCO2、SBC、SBE显著降低,可作为评价日粮酸度效果的敏感指标。  相似文献   

12.
采用恒温摇床培养方法,研究了不同营养源(处理1:尿素+乙酸钠;处理2:亚硝酸钠+乙酸钠;处理3:硝酸钾+乙酸钠;处理4:碳酸氢铵;处理5:硫酸铵+碳酸氢钠;处理6:磷酸二氢钾+碳酸氢钠)对复合垂直流人工湿地基质生物膜培养液pH值的影响,探讨了pH值变化过程中生物膜脱氢酶活性和多糖含量的变化规律.结果表明,处理1、4以及5中培养液pH值先下降然后再上升,但下降和上升的幅度不同.处理2、3以及6中培养液pH值添加碳源前在7.30~7.40之间缓慢变化,添加碳源后均上升至9.00左右.在培养液pH值变化的过程中,生物膜脱氢酶活性和多糖含量也发生改变.处理1、2、3中生物膜脱氢酶活性均在pH值上升的过程中达到最高值,而处理4、5、6中脱氢酶活性随pH值的变化呈下降趋势.对于所设6个处理,除处理4中多糖含量在整个试验过程中基本不变外,其余5个处理中多糖含量均在pH值上升过程中一直增加.  相似文献   

13.
为了研究钼对SD大鼠血气相关指标的影响,试验选用健康状况良好的SD大鼠60只(雌雄各30只),雌雄鼠分别随机分为5组,即对照组、钼50组、钼100组、钼200组、钼400组,适应后进行试验,自由进食及饮水,分别在饮水中添加0、50、100、200、400mg·L-1钼酸钠(Na2MoO4·2H2O),以此建立试验动物模...  相似文献   

14.
缺铁黄化梨树根际土壤特性的研究   总被引:8,自引:2,他引:8  
通过对酥梨正常树、轻度黄化树、重度黄化树的根际土和根丛土中 N、P、K、Fe、Mn、Cu、Zn、HCO3-及 p H的研究表明 :缺铁黄化使梨树根际 N、P、K、Mn、Cu明显富集 ,Fe在轻度黄化时亏缺 ,重度黄化时富集 ,Zn随黄化加重而亏缺值增大。根际土壤的 p H有下降趋势 ,缺铁黄化使这种趋势更加明显。HCO3-在根际和根丛土中含量均随缺铁黄化程度加重而增加。在高 p H和低有效 Fe的条件下 ,高 HCO3-是引起梨树缺铁黄化的主要因素 ,降低土壤中 HCO3- 含量是矫治黄化的关键措施  相似文献   

15.
试验采用单因素随机分组处理内等重复的设计,选择健康5周龄金定蛋鸭144只,以玉米-豆粕型日粮为基础,在代谢能为11.7MJ·kg-1的情况下,依据粗蛋白CP水平分为13%,16%,19%3个处理,每个处理设8个重复,每重复6只试鸭,进行生长代谢实验和分析血液生化指标来揭示日粮蛋白质水平对体内酸碱平衡的影响。结果表明,在试验期内日采食量CP为13%的高于其他两组且差异显著(P<0.05),日增重和饲料效率各处理差异不显著(P>0.05)。血清pH、碱储、钠、钙、磷、镁离子的浓度差异不显著(P>0.05),阴离子间隙、渗透压、二氧化碳浓度、钾离子和氯离子浓度差异显著。代谢试验表明,磷、铜、钙、镁、锰、钠、钾等矿物元素的代谢率各组差异显著(P<0.05),其中CP为19%组显著低于其他两组,锌的代谢率差异不显著。蛋白质代谢率随日粮蛋白质的增加呈下降趋势,CP为13%组的蛋白代谢率显著高于其他组。  相似文献   

16.
为减少无土栽培对草炭等不可再生资源的依赖,促进农业废弃物资源化利用,本研究探讨以生物质炭替代传统栽培基质进行凤仙花栽培,通过盆栽试验研究了生物质炭及草炭不同比例混配作为生长基质对凤仙花生长的影响。试验设置了生物质炭与草炭不同的混配比例,分别是单一草炭基质(B0P5),生物质炭与草炭体积比为1:4(B1P4)、2:3(B2P3)、3:2(B3P2)、4:1(B4P1)和单一生物质炭基质(B5P0)共6个处理,分析了不同配比基质的化学性质,并对各处理凤仙花生长情况及观赏指标进行了统计分析。结果表明,随着生物质炭添加量的增加基质pH逐步升高,添加生物质炭的基质(B1P4、B2P3、B3P2、B4P1、B5P0)pH分别为7.01、6.90、7.34、7.83和9.05,较单一草炭基质提高了18.76%~55.77%,且差异均达显著水平;B1P4处理和B2P3处理的基质有效磷含量分别为292.10、266.53 mg·kg-1,较单一草炭基质提高28.57%、17.32%,差异达显著水平。适量添加生物质炭可有效调节基质pH、并提高基质有效磷含量,并促进凤仙花生长,其中B1P4处理株高在苗期、生长期、开花期和成熟期分别较单一草炭基质提高42.39%、81.83%、23.66%、24.72%。B2P3处理开花数最多,整个花期分别较单一草炭基质处理增加21.05%~133.33%,且差异显著。研究表明,草炭混配适量生物质炭可有效促进凤仙花生长,增加凤仙花观赏价值。  相似文献   

17.
为了揭示桂花品种‘杭州黄’Osmanthus fragrans ‘Hangzhou Huang’抵御酸雨高温胁迫的生理生化机制,以‘杭州黄’叶片为材料,采用盆栽人工模拟酸雨胁迫(pH 5.6,pH 4.0,pH 3.0,pH 2.0)和高温胁迫(40℃)进行处理,测定了叶片光合色素,活性氧(ROS),丙二醛(MDA)质量摩尔浓度,抗氧化酶活性和非结构性碳的变化。结果表明:①酸雨或高温单一胁迫后,叶绿素a(Chl a)质量分数、总叶绿素(Chl t)质量分数和Chl a/b均呈降低趋势。酸雨高温协同胁迫后,叶绿素a和总叶绿素质量分数及Chl a/b进一步降低,pH 2.0处理分别比对照降低了27.7%,23.8%和19.5%(P < 0.05)。②ROS和MDA质量摩尔浓度在酸雨或高温胁迫后均显著增加;协同胁迫后,随着pH值的降低,O2·-和MDA质量摩尔浓度显著增加,pH 2.0处理分别比对照增加了158.3%和142.0%(P < 0.05),过氧化氢(H2O2)质量摩尔浓度在pH 3.0时达最大,比对照增加了180.0%(P < 0.05)。③酸雨及高温胁迫后保护酶超氧化物歧化酶(SOD),过氧化物酶(POD)和过氧化氢酶(CAT)活性均显著增加,3种酶共同作用抵御胁迫造成的伤害;协同胁迫后,SOD和CAT活性先升高后下降,而POD仍保持较高活性,pH 2.0处理比对照增加了107.3%(P < 0.05)。④酸雨胁迫后,葡萄糖和果糖质量分数相对稳定,蔗糖和淀粉质量分数显著降低;高温胁迫后,非结构性碳质量分数均显著降低;协同胁迫后,非结构性碳质量分数进一步降低,其中协同pH 2.0胁迫后果糖、蔗糖和淀粉质量分数分别比对照降低了38.1%~41.6%,葡萄糖质量分数比对照降低了22.4%。研究表明:‘杭州黄’在酸雨高温胁迫后通过调节保护酶活性和非结构性碳代谢减轻胁迫造成的伤害,增强机体还原力,表现出较强的抵御酸雨高温胁迫的能力。  相似文献   

18.
密度调控对长白落叶松人工林土壤呼吸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为探明密度调控对北温带森林土壤呼吸的影响机制,以长白落叶松人工林为研究对象,选择4种林分密度P1(300~350株/hm2)、P2(500~550株/hm2)、P3(600~650株/hm2)和P4(850~900株/hm2),使用LI-6400便携式土壤呼吸测定仪对其生长季(5—10月)土壤呼吸速率进行测定。结果表明:不同密度林分生长季土壤呼吸速率均呈现明显的季节动态,最高值均出现在8月末,最低值出现在10月中旬;不同密度林分生长季土壤呼吸速率及土壤累积CO2排放量均随林分密度增大而显著降低(P<0.05)。不同密度林分土壤呼吸与土壤温度之间均呈极显著的指数相关(P<0.001),但与土壤含水量之间相关关系不显著(P>0.05);双因素模型拟合效果更优,土壤温度和含水量共同解释了土壤呼吸速率的73.1%~81.0%。土壤呼吸温度敏感系数Q10值表现为:在300~350株/hm2时最低(2.41),500~550株/hm2最高(3.32)。生物因子随着林分密度的增大而显著增大(P<0.05),非生物因子均随林分密度增大而显著减小(P<0.05);生长季土壤累积CO2排放量与生物因子达到极显著负相关(P<0.001),与非生物因子均达到极显著正相关(P<0.001)。逐步线性回归分析表明,生长季凋落物量、土壤有机碳、微生物生物量碳含量和土壤全氮含量与土壤呼吸的关系最为密切。综上所述,不同密度林分之间土壤温度及含水量、生物及非生物因子的差异是导致土壤CO2排放产生差异的主要原因。在森林经营管理中,为减小森林土壤CO2的排放量,应将林分密度设置为850~900株/hm2。   相似文献   

19.
叶文炳  曾成  孙海龙 《安徽农业科学》2008,36(17):7335-7337
[目的]了解岩溶泉的水化学动态变化,并探讨降雨过程中岩溶作用的机理。[方法]采用仪器自动记录、现场滴定和样品的室内测试相结合的方法研究了陈旗岩溶泉的水化学动态变化。[结果]HCO3-及Ca2+是陈旗岩溶泉水中的主要阴阳离子,分别占到80%以上。陈旗岩溶泉的水化学类型为HCO3--Ca型。Ca2+和HCO3-的浓度和泉水的电导率存在良好的线性关系([Ca2+]=0.225 8 Cond+0.8076,R2=0.983 8;[HCO3-]=0.469 7 Cond+8.698 6,R2=0.999 3)。泉水的季节性变化和昼夜动态变化趋向于与温度同变(夏季白天pH值低,冬季晚上pH值高)。暴雨期间,其水化学变化以稀释效应为主。[结论]陈旗岩溶泉的水化学动态变化反映了该区岩溶作用的强弱,该研究为探究大气中CO2的库源关系及全球环境变化提供了一种新的方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