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8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21 毫秒
1.
叶片吸收的过剩光能引起的光抑制将导致植物光合生产能力下降,提高防御光抑制的能力是改善植物光合作用的重要途径。植物叶片含有的叶黄素与光抑制程度和光抑制的防御有关。然而目前除明确叶黄素通过叶黄素循环参与光抑制防御外,对叶黄素在光抑制防御中的其他作用了解还相当有限。金叶榆(Ulmus pumila cv.jinye)具有叶黄素含量差异显著的叶片,为研究该问题提供了理想材料。本研究以金叶榆绿色叶和浅绿色叶为材料,测定叶绿素a、叶绿素b、胡萝卜素和叶黄素含量。在夏季早晨、中午和傍晚不同光照条件下测定叶绿素荧光动力学曲线和吸收光谱,并且测定离体的两种不同颜色叶片叶绿素荧光参数和吸收光谱对高温胁迫的响应。结果表明:浅绿色叶片的叶绿素含量极显著低于绿色叶片,但叶黄素含量极显著高于绿色叶片;早、中、晚绿色叶片PSⅡ最大光化学效率(Fv/Fm)都高于浅绿色叶片;绿色叶片和浅绿色叶片在中午强光下Fv/Fm都显著低于早晨,发生显著的光抑制;在傍晚Fv/Fm升高到与早晨同一水平,表明中午发生的光抑制是可逆的;在可见光范围内,两种颜色叶片之间及早、中、晚3次测定之间吸收光谱未表现出显著差异,因此中午Fv/Fm的下降不是由于叶片光能吸收变化引起的;在高温胁迫下两种颜色叶片的Fv/Fm都极显著下降,且下降幅度几乎一致,在可见光范围内,两种叶片的光能吸收均增加。浅绿色叶片在中午强光下的初始荧光(Fo)升高和最大荧光(Fm)下降的幅度都显著大于绿色叶片。这些结果暗示叶片中的高叶黄素含量有助于叶片在强光下减少光能向PSⅡ反应中心的输送和关闭PSⅡ反应中心,从而有助于缓解强光对光合作用的抑制作用。  相似文献   

2.
【目的】明确稻瘟病菌对杂交水稻光系统的毒害机制。【方法】采用ZA10、ZA14、ZA18、ZC11 4个稻瘟病菌生理小种粗毒液浇灌水稻植株,探讨4个稻瘟病菌生理小种毒素对不同生育时期冈优725叶片叶绿素荧光参数(最大光能转化效率(Fv/Fm)、潜在光化学活性(Fv/Fo)、实际光能转化效率(ΦPSⅡ)、非循环光合电子流速率(ETR)、光化学淬灭系数(qP)、非光化学淬灭系数(qN)、初始荧光(Fo)、叶片表观量子效率(α))的影响。【结果】稻瘟病菌毒素处理后,冈优725叶片的光系统受到破坏,Fv/Fm、Fv/Fo、ΦPSⅡ、ETR、qP、qN、α显著降低,而Fo显著升高。不同稻瘟病菌生理小种毒素的毒力差异显著,且随着浓度的增高毒素对水稻光系统的影响作用增强,其中ZA10毒力最强。【结论】稻瘟病菌毒素能引起水稻叶片类囊体膜受损和反应中心破坏,光合电子传递效率降低,光保护能力削弱;稻瘟病菌生理小种与水稻生育时期对叶绿素荧光参数存在极显著的互作效应,在孕穗期对毒素最敏感,在拔节期最耐受。  相似文献   

3.
钙对高温下巨峰葡萄叶片光合作用和叶绿素荧光的影响   总被引:10,自引:0,他引:10  
郑秋玲  谭伟  马宁  翟衡 《中国农业科学》2010,43(9):1963-1968
 【目的】分析钙对高温胁迫下葡萄叶片光合、荧光参数的影响,以探明钙在高温胁迫下对叶片光合机构的保护作用。【方法】选取高温时期,以田间生长的巨峰葡萄为试材,研究CaCl2、CaCl2+Ca2+螯合剂EGTA、CaCl2+钙调素抑制剂氯丙嗪(CPZ)预处理对高温胁迫下葡萄叶片的光合、荧光参数及丙二醛(MDA)含量的影响。【结果】喷施CaCl2显著提高了高温胁迫下葡萄叶片的净光合速率(Pn),使光系统Ⅱ(PSⅡ)维持较高的活性,光化学猝灭系数(qP)、PSⅡ的天线转换效率(Fv’/Fm’)、光系统Ⅱ最大光化学效率(Fv/Fm)均极显著高于对照,初始荧光(Fo)极显著小于对照,膜脂过氧化产物MDA含量稍低于对照;添加抑制剂EGTA、CPZ明显抑制了光合作用,2个处理的Pn分别比钙处理的低29.4%、26.5%;其PSⅡ功能和活性也受到了显著抑制,导致叶片中MDA含量分别比钙处理高33.7%和40.2%。【结论】喷施CaCl2有效缓解了高温对葡萄叶片光合作用的抑制以及对PSⅡ系统的损害。  相似文献   

4.
光质对生姜叶片光合特性的影响   总被引:10,自引:1,他引:9  
张瑞华  徐坤  董灿兴 《中国农业科学》2008,41(11):3722-3727
【目的】探讨光质对苗期生姜叶片光能利用及光合特性的影响,为生姜苗期遮光处理提供理论依据。【方法】以莱芜大姜为试材,采用不同颜色塑料薄膜及尼龙纱网进行苗期遮光处理,创造光强相同而光质不同的环境条件,测定叶片叶绿素荧光参数、光合速率和光呼吸速率日变化及光合特征参数。【结果】不同处理叶片叶绿素荧光参数日变化动态相似,但叶片Fv/Fm、Fv’/Fm’、ΦPSⅡ、qP和光化学反射指数(PRI)均以绿膜处理最高,其次为蓝膜和白膜处理,红膜处理最低;而PSⅠ和PSⅡ间激发能分配不平衡偏离系数(β/α-1)和NPQ则以绿膜处理最低,蓝膜、白膜和红膜处理依次升高。叶片Pn日变化均为有明显午休的双峰曲线,但由高到低依次为绿膜、白膜、红膜、蓝膜;而Pr及Pr/Pn则相反。红膜处理叶片AQY较高而光补偿点较低;绿膜处理叶片CE、RuBP最大再生速率及光饱和光合速率较高。【结论】适当增加遮光光质中绿光比例,生姜叶片午间光抑制程度较轻,PSⅠ和PSⅡ间线性电子传递协调性较好,激发能热耗散较低,光能利用效率较高。因此,绿膜处理叶片适应强光能力较强,Pn较高。  相似文献   

5.
测定比较了阿克苏市5个枣引种品种的初始荧光(Fo)、最大荧光(Fm)、PSⅡ最大光能转化效率(Fv/Fm)和PSⅡ最大光能转化潜力(Fv/Fo)4个叶绿素荧光参数随太阳总辐射、空气温度和空气相对湿度变化的日变化以及不同作用光强下从初始荧光上升到最大荧光一半所需时间(T1/2)的变化特征.结果表明:5个枣品种的叶绿素荧光参数Fv/Fm、Fv/Fo、Fo、Fm的品种间差异均达到了极显著水平(P<0.001),而且在时间序列上Fv/Fm、Fv/Fo、Fo和Fm也均表现为差异极显著(P<0.001);骏枣、金丝小枣的Fv/Fm值全天保持较高水平,灰枣、赞皇大枣的Fv/Fm日均值处于较低状态,且赞皇大枣的Fv/Fm和Fv/Fo日均值显著低于其它品种;除骏枣、金丝小枣的叶绿素荧光参数T1/2下午相比上午变化不是很明显外,其它品种均有不同程度的降低,表明下午的强光、高温和低空气湿度使得PSⅡ活性下调,PSⅡ光合电子传递链受阻,从而发生了光抑制.测试品种耐光抑制能力的强弱为:骏枣耐光抑制能力最强,金丝小枣、羊角枣其次,灰枣、赞皇大枣耐光抑制能力最弱.  相似文献   

6.
以三种不同衰老类型的牡丹品种卷叶红、大胡红和肉芙蓉为试材,比较其叶片在不同时期的强光下叶绿素荧光特性的差异,探讨牡丹叶片光抑制发生的机理和叶片衰老差异的原因。结果显示,7月中旬至8月下旬,与大胡红和肉芙蓉相比,卷叶红的PSⅡ最大光化学效率(Fv/Fm)、PSⅡ电子传递量子产率(PSⅡ)和光化学猝灭系数(qP)下降较小,且保持了较高的非光化学猝灭系数(NPQ)。表明叶黄素循环的热耗散迅速增加,提高了对强光的适应,而可逆失活和不可逆破坏则加重了光合机构的损伤,这造成了衰老的先后次序为肉芙蓉、大胡红、卷叶红。Fv/Fm、NPQ、qP和PSⅡ对光强响应的差异明显,使之可以作为鉴定耐光抑制能力大小的指标。  相似文献   

7.
新疆6个核桃品种叶绿素荧光特征比较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在大田栽培条件下测定了新疆6个核桃品种的叶绿素荧光参数。结果表明:6个核桃品种Fv/Fm和Fo的品种间差异达到极显著水平(p<0.01),Fm的品种间差异达到显著水平(p<0.05),而Fv/Fo的品种间差异不显著。在时间序列上,Fv/Fm、Fv/Fo、Fo和Fm均差异极显著(p<0.01)。除新温185和新新2的叶绿素荧光参数T1/2在下午强光条件下较上午有所增加外,其他品种在下午的强光条件下均有不同程度的降低,表明下午的强光、高温和低空气湿度使得PSⅡ活性下降,PSⅡ光合电子传递链受阻,从而发生了光抑制。新温185、新新2的耐光抑制能力最强,其次是新早丰、新丰和扎343,新温179的耐光抑制能力最弱。  相似文献   

8.
主要研究了温度和光照互作条件下对日本红枫叶片叶绿素含量、荧光参数、叶黄素循环以及抗氧化酶活性的影响。结果表明:高温强光、高温弱光处理的日本红枫叶片叶绿素含量分别降低29.1%和22.9%;高温强光使花色素含量降低6%;处理90 min后高温强光使叶片的Fo、Fm、Fv/Fm分别下降至处理前的80.5%、11%和36.9%;高温强光、高温弱光使叶片的叶黄素循环库分别降低9.7%和7.3%,(A+Z)/(V+A+Z)比值分别升高66.2%和61.9%;弱光条件下温度对叶绿素含量的影响比在强光条件下更明显;强光条件下温度对花色素含量的影响比在弱光条件下明显;高温导致日本红枫叶片发生光抑制,诱导红枫叶片叶黄素循环启动;高温强光、低温强光、高温弱光都会影响日本红枫叶片内多数抗氧化酶活性,这三种处理使日本红枫叶片的正常生长受到一定程度的胁迫。  相似文献   

9.
盐胁迫对杨树和紫丁香叶片叶绿素荧光特性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研究NaCl不同浓度胁迫处理对杨树和紫丁香叶片叶绿素荧光特性的影响。【方法】采用0(对照),200,400,600,800mmol/L NaCl溶液处理杨树和紫丁香叶片,研究两者在盐胁迫条件下叶绿素荧光参数的变化。【结果】随着NaCl处理浓度的增大,杨树和紫丁香叶片的PSⅡ最大光能转化效率(Fv/Fm)、PSⅡ有效光化学量子效率(Fv′/Fm′)、非循环光合电子传递速率(ETR)、PSⅡ实际光能转化效率(ΦPSⅡ)以及光化学猝灭系数(qp)均呈下降趋势。比较而言,杨树Fv/Fm下降并不显著,且在非胁迫环境或较低盐胁迫条件下,杨树叶片的Fv′/Fm′、ETR、ΦPSⅡ以及qp值高于紫丁香叶片,而非光化学猝灭系数(NPQ)值低于紫丁香叶片。【结论】在非胁迫环境或较低盐胁迫条件下,杨树叶片光合作用的光化学性能优于紫丁香叶片。  相似文献   

10.
以三年生欧洲甜樱桃(Prunus avium L.)‘先锋’(砧木为马哈利)盆栽苗为试验材料,测定了小同光强对叶绿素荧光参数和DI蛋白含量的影响,以及NaHSO3和外源活性氧清除剂抗坏血酸(AsA)对叶片内H2O2积累的效应.结果表明,叶片在1800μmol·m-2·s-1光强下处理6h后,光系统Ⅱ最大光化学效率(Fv/Fm)、电子传递速率(ETR)、PSⅡ量子产量(ΦpsⅡ)及非光化学淬火系数(NPQ)下降,初始荧光(Fo)和光化学猝灭系数(qP)以及DI蛋白的相对含量变化不大.与对照(H2O)相比,叶片经5mmol·L-1NaHSO3和4mmol·L-1AsA处理后,Fv/Fm下降幅度减小.这些结果表明,强光下甜樱桃Fv/Fm的下降并非是光合机构遭受破坏所致而是光合功能下调的一种保护机制,低浓度的NaHSO3和AsA对保护光系统Ⅱ有一定作用.  相似文献   

11.
【目的】探索幼苗叶片花青苷对低温弱光处理的番茄幼苗的光合作用是否具有保护作用。【方法】利用硫灯和氙灯下生长的番茄幼苗真叶之间以及野生型(WT)和光敏素双突变体(phyB1phyB2)幼苗真叶之间花青苷含量的差异,以叶绿素荧光为指标,研究花青苷对低温弱光处理的番茄幼苗叶片光合荧光变化的影响。【结果】低温弱光(2oC, 100 µmol photons•m-2•s-1)对番茄幼苗叶片PSⅡ具有显著的抑制作用,但是对PSI活性影响不大。低温弱光处理硫灯和氙灯下的番茄幼苗及硫灯下的WT和突变体番茄幼苗3 h后,硫灯下富含花青苷的番茄 PSⅡ光化学效率Fv/Fm降低到处理前的76.3%,氙灯下的降低到63.3%;能合成花青苷的WT的Fv/Fm降低到处理前的64.3%左右,而不能合成花青苷的phyB1phyB2降低到处理前的53.7%;下降程度显著高于WT。在番茄幼苗叶片不能合成花青苷后,分别生长在硫灯和氙灯下的番茄植株叶片在经过低温弱光处理3 h后,叶片的PSⅡ光化学效率Fv/Fm的变化幅度没有显著的差别;同样,硫灯下WT和phyB1phyB2植株之间也没有显著差别。【结论】花青苷对低温弱光逆境处理的番茄叶片的光合机构具有保护作用,这种保护作用极可能与花青素对可见光和紫外光的吸收和屏蔽作用有关。  相似文献   

12.
[目的]研究干旱胁迫对小麦代换系旗叶叶绿素荧光诱导动力学的影响以及外源染色体对叶绿素荧光参数的调控效应.[方法]以中国春(Chinese Spring,CS)-人工合成六倍体小麦(Synthetic hexaploid wheat,Synthetic 6x)代换系及其亲本为材料,于2005-2007年测定不同水分处理条...  相似文献   

13.
盐胁迫对高粱幼苗光合作用和荧光特性的影响   总被引:22,自引:5,他引:17  
【目的】研究盐胁迫对不同高粱品种幼苗光合作用及叶绿素荧光参数的影响,为高粱栽培管理、耐盐品种的选育及耐盐胁迫人工调控提供理论依据。【方法】以高粱耐盐品种(辽杂15号)和盐敏感品种(龙杂11号)为材料,人工气候箱内营养液培养,湿度60%,光照/黑暗为12 h/12 h,光照强度为134 μmol•m-2•s-1,昼/夜温度为28℃/25℃。从3叶期开始进行NaCl处理(NaCl浓度为0、50、100、150、200 mmol•L-1),研究盐胁迫下高粱幼苗光合作用和叶绿素荧光参数的变化。【结果】低浓度NaCl(50 mmol•L-1)胁迫可以增加叶绿素含量,但是高浓度NaCl(100-200 mmol•L-1)胁迫明显降低叶绿素含量;盐胁迫使净光合速率(Pn)、气孔导度(Gs)、蒸腾速率(Tr)、最大荧光(Fm)、Fv/Fo、Fv/Fm、Fv′/Fm′、光化学猝灭系数(qP)下降,初始荧光(Fo)和非光化学猝灭系数(NPQ)提高,低浓度盐胁迫(50 mmol•L-1 NaCl)使胞间CO2浓度(Ci)降低,高浓度则相反。辽杂15号受盐胁迫的影响程度小于龙杂11号,表现出较好的耐盐性。【结论】50 mmol•L-1浓度的低盐胁迫对高粱幼苗的影响不明显,光合速率下降的主要原因是气孔限制;100-200 mmol•L-1浓度的高盐胁迫对高粱幼苗有很大影响,引起光合速率下降的主要原因是非气孔限制。盐胁迫下,耐盐品种能有效保护内部的光合机构,增强对盐胁迫的适应性。  相似文献   

14.
新疆11个杏品种叶绿素荧光特征比较   总被引:8,自引:2,他引:6  
[目的]通过对11个新疆主要优良杏品种的叶绿素荧光参数及其日变化的观测,旨在了解其荧光特性和对塔里木盆地高光热环境的适应差异,以期为优良杏品种在环塔里木盆地的推广应用提供参考.[方法]采用调制式OS-30P荧光仪测定了供试品种的初始荧光(Fo)、最大荧光(Fm)、PSII最大光能转化效率(Fv/Fm)和PSII最大光能转化潜力(Fv/Fo)4个叶绿素荧光参数随太阳总辐射、空气温度和空气相对湿度变化的日变化以及不同作用光强下从初始荧光上升到最大荧光一半所需时间(T 1/2)的变化特征.[结果]11个测试杏品种的叶绿素荧光参数Fv/Fm和Fv/Fo品种间差异不显著(P>0.05),巴都玉吕克、大果胡安娜、阿克西米西全天具有相对较高的Fv/Fm 和Fv/Fo,粗黑叶杏、木牙格的Fv/Fm 和Fv/Fo日均值相对较低;Fo、Fm的品种间差异达到了极显著水平(P<0.01);在时间序列上Fv/Fm、Fv/Fo、Fo和Fm均表现为差异极显著(P<0.01);粗黑叶杏、木牙格的叶绿素荧光参数T1/2下午相比上午明显下降.[结论]测试品种耐光抑制能力的强弱为:巴都玉吕克、大果胡安娜、阿克西米西耐光抑制能力最强,雀斑杏、索格佳娜丽、库买提、细黑叶杏、黑叶杏、佳娜丽其次,粗黑叶杏、木牙格耐光抑制能力最弱.  相似文献   

15.
张琦  李鹏  田嘉  李疆 《新疆农业科学》2019,56(2):267-277
【目的】扁桃AcCBF1基因对光合作用的影响,为扁桃新品种选育提供科学依据。【方法】采用农杆菌介导法获得转AcCBF1基因烟草,在经过连续室外37℃高温天气一周后,以野生烟草为对照,测定和分析试验烟草的光合参数和叶绿素荧光参数日变化特性。【结果】利用农杆菌介导法成功获得3株转基因烟草,经PCR检测证明AcCBF1基因已稳定地整合到烟草基因组中。转基因烟草和野生烟草的Pn、Gs均呈现“双峰”曲线,且峰值出现时间一致。12:00达到第一个峰值,16:00出现光合“午休”,18:00达到第二个峰值。二者的Pn日均值分别为6.496 、4.553 μmol/(m2·s);Gs日均值分别为157.357 、133.371 μmol/(m2·s)。转基因烟草和野生烟草的Fo均呈现出先上升后下降的趋势,Fm呈现先下降后上升的趋势。Fv/Fm、Fv/Fo、ΦPSII与Fm日变化趋势一致,均呈现先下降后上升的趋势,二者的Fv/Fm日均值分别为0.821、0.736;Fv/Fo日均值分别为5.044、3.391、ΦPSII日均值分别为0.763、0.600。【结论】与野生烟草相比,转AcCBF1基因烟草同化CO2能力较高,光合能力较强,光合反应中心较稳定,对高温的适应能力较强。扁桃AcCBF1基因能够有效改善烟草的光合作用,维护光合反应中心的稳定;选育扁桃AcCBF1高表达品种应对夏季的干旱高温。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讨低温弱光胁迫下不同基因型棉花幼苗叶绿素荧光特性及能量分配的响应机制,为棉花耐低温品种选育及筛选耐低温鉴定指标和方法提供理论依据.[方法]以6种不同基因型棉花幼苗为试材,通过5℃、100 μmol/( m2·s)低温弱光处理,测定12 h内叶绿素荧光相关参数.[结果]低温弱光胁迫提高了初始荧光Fo、光合功能相对限制值L(PFD),显著降低了PSⅡ最大光化学效率Fv/Fm、PSⅡ实际光化学效率φPSⅡ、光合电子传递速率ETR、光化学猝灭系数qP等指标,非光化学猝灭系数NPQ则呈现先升后降的趋势;同时,PSⅠ激发能分配系数σ、天线热耗散速率Drate增大,PSⅡ激发能分配系数β、光化学速率Prate降低.[结论]低温弱光胁迫导致棉花幼苗叶片PSⅡ光化学活性降低,光合电子传递过程受抑,更多的光能用于天线热耗散,且干扰了PSⅠ和PSⅡ间的激发能分配和传递.综合各指标分析,新陆中28号与中棉所50号在低温弱光胁迫下表现出良好的光能分配、利用能力,耐低温能力较强,新陆早42号与中棉所43号次之,新陆早33号和新陆早19号较差.  相似文献   

17.
【目的】揭示弱光和低温弱光下辣椒叶片类胡萝卜素含量的变化规律,及其与品种耐弱光性或耐低温弱光性的关系,为辣椒种质耐性鉴定筛选适宜的指标和方法。【方法】以已知耐弱光性和耐低温弱光性的12个辣椒品种为试材,动态测定弱光和低温弱光下叶片类胡萝卜素含量,研究类胡萝卜素含量的变化规律及其与品种耐性的相关性。【结果】28℃/18℃、100μmol·m-2·s-1弱光处理或15℃/5℃、100μmol·m-2·s-1低温弱光处理均使辣椒叶片的类胡萝卜素含量逐渐降低,且低温弱光处理的降低幅度大于弱光处理的。28℃/18℃、100μmol·m-2·s-1弱光处理5、10、15和20d叶片的类胡萝卜素含量与辣椒耐弱光性综合隶属函数值均呈极显著正相关;15℃/5℃、100μmol·m-2·s-1低温弱光处理10、15和20d叶片的类胡萝卜素含量与辣椒耐低温弱光性综合隶属函数值呈显著负相关。【结论】弱光或低温弱光下辣椒叶片类胡萝卜素含量可以作为品种耐弱光性及耐低温弱光性的鉴定指标。弱光下辣椒叶片的类胡萝卜素含量越高,品种的耐弱光性越强;低温弱光下辣椒叶片的类胡萝卜素含量越低,品种的耐低温弱光性越强。  相似文献   

18.
紫花苜蓿对蓟马危害的光合生理响应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索紫花苜蓿对大田蓟马危害的光合生理响应机制,揭示苜蓿对蓟马危害的补偿机制。【方法】以抗蓟马苜蓿无性系R-1和感蓟马苜蓿无性系I-1为材料,在大田蓟马持续危害条件下,于初花期测定2个无性系不同受害级别叶片的气体交换参数、叶绿素荧光诱导动力学参数的变化。【结果】随着叶片受害级别的增加,R-1、I-1无性系叶片的叶绿素含量和水分利用效率(WUE)降低,胞间CO2浓度(Ci)、蒸腾速率(Tr)和气孔导度(Gs)升高,净光合速率(Pn)先升高后降低;R-1无性系的光补偿点(Lcp)、暗呼吸速率(Rd)先降低后升高,表观量子效率(AQY)、光饱和点(Lsp)、最大净光合速率(Pnmax)先升高后降低,I-1无性系的Lcp、Rd升高,AQY、Lsp降低,Pnmax先升高后降低;受害级别相同时,R-1无性系的Pn、AQY、Lsp和Pnmax高于I-1无性系,Rd、Lcp低于I-1无性系。随着叶片受害级别的增加,R-1无性系的初始荧光(F0)先降低后升高,PSII实际光合效率(ФPSII)、非光化学淬灭系数(NPQ)、光化学淬灭系数(qP)、PSII潜在活性(Fv/F0)和PSII原初光能转化效率(Fv/Fm)先升高后降低,I-1无性系的F0升高,NPQ、qP先升高后降低,ФPSII、Fv/F0和Fv/Fm降低;受害级别相同时,R-1无性系的F0低于I-1无性系,ФPSII、qP、Fv/F0和Fv/Fm高于I-1无性系。相对于健康叶片而言,R-1无性系不同受害级别叶片的气体交换参数、光响应参数及叶绿素荧光动力学参数的增幅、降幅均小于I-1无性系。【结论】蓟马危害造成了紫花苜蓿PSII反应中心受损,使得紫花苜蓿对光能的利用能力下降,光合效率降低。但在受害较轻的情况下,R-1无性系具有较高的光合效率,光合补偿效应显著大于I-1无性系,说明R-1无性系对蓟马危害具有较强的抗性。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