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分析了贵州近年耕地质量监测现状,指出加强耕地质量监测,提高耕地质量,是提升耕地综合生产能力,确保粮食安全,促进农业增效和实现农业的可持续发展的一项重要措施。  相似文献   

2.
为了探讨耕地质量与粮食生产水平的关联性,找出基于耕地质量视角的粮食产能提升途径,借助GIS技术,在分析耕地质量与粮食生产水平现状的基础上,构建了耕地质量综合折算系数IQ,统一折算标准,把分散质量等级转化成可比的综合质量,划分了耕地质量与粮食生产水平等级,构建了“耕地质量-生产水平”综合区,并分析了各综合区特点与“耕地质量-生产水平”耦合提升的途径。结果表明:耕地质量综合折算指数范围为3.56%~4.67%。将江西省耕地质量划分出了低质量、中质量、高质量3个质量等级类型;形成了时段Ⅰ、时段Ⅱ的低产区、中产区、高产区粮食生产水平类型区;据空间与属性匹配后得到了低质量-低产区(LQ-LP)、低质量-中产区(LQ-MP)等7类综合区;针对各综合区特点,基于生态环境、自然条件、社会经济投入等方面,提出促进耕地综合质量与粮食生产能力水平提升的途径与建议。  相似文献   

3.
耕地质量提升技术及其应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合理引导农户采用具有提升耕地质量的技术对于提高土壤肥力、改善土壤健康,促进作物高产高效和耕地健康可持续至关重要。本研究分析了耕地质量提升的影响因素,综述了包括秸秆还田技术、绿肥种植技术、深耕深松技术、有机肥施用技术、测土配方施肥技术、水稻机械化侧深施肥技术、施用土壤调理剂技术和水肥一体化技术等耕地质量提升技术,对这些技术的优缺点进行归纳,总结应用措施。目前研究关注点主要集中在耕地质量提升技术的集成应用、农户各项技术采纳的差异性以及现代信息技术平台和设备产业化应用。最后提出应完善耕地多功能的技术标准和方法制定、强化高分遥感等信息技术对耕地质量进行监测与评价、提高耕地资源利用效率和健全农户生态补偿机制等方面的研究工作。  相似文献   

4.
为了探讨耕地质量与粮食生产水平的关联性,找出基于耕地质量视角的粮食产能提升途径,借助GIS技术,在分析耕地质量与粮食生产水平现状的基础上,构建了耕地质量综合折算系数IQ,统一折算标准,把分散质量等级转化成可比的综合质量,划分了耕地质量与粮食生产水平等级,构建了"耕地质量-生产水平"综合区,并分析了各综合区特点与"耕地质量-生产水平"耦合提升的途径。结果表明:耕地质量综合折算指数范围为3.56%~4.67%。将江西省耕地质量划分出了低质量、中质量、高质量3个质量等级类型;形成了时段Ⅰ、时段Ⅱ的低产区、中产区、高产区粮食生产水平类型区;据空间与属性匹配后得到了低质量-低产区(LQ-LP)、低质量-中产区(LQ-MP)等7类综合区;针对各综合区特点,基于生态环境、自然条件、社会经济投入等方面,提出促进耕地综合质量与粮食生产能力水平提升的途径与建议。  相似文献   

5.
耕地作为植物生长的载体,是重要的农业生产资料.随着社会进程的不断推进,耕地质量的重要性日益凸显.提升耕地质量对增强耕地生产力,保障国家粮食安全具有重要意义.本研究在总结前人研究的基础上,对耕地质量的内涵进行了归纳总结,即耕地质量可概括为耕地环境、耕地土壤属性、耕地管理水平等因素共同作用下所呈现出来的耕地综合产出能力.耕...  相似文献   

6.
研究旨在为新建高标准农田耕地质量评定和验收提供参考.依据《耕地质量等级》(GB/T 33469-2016)标准,利用ArcGIS对安徽涡阳县新建高标准农田进行耕地质量等级评价,分析高标田建设前后的耕地质量等级变化情况以及耕地质量评价指标提升程度.结果 表明,涡阳县新建高标准农田平均耕地质量等级为3.17等,相较2019...  相似文献   

7.
为了探索研究不同农作物秸秆还田对耕地质量的影响,2010-2015年依托财政部农业部耕地保护与质量提升项目,在全省18个县(市、区)开展了不同农作物秸秆还田对耕地质量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不同农作物秸秆还田后,耕地质量逐渐提升,耕层土壤容重逐渐减小,有机质及大量元素含量逐渐增加,p H值逐渐向中性方向发展,CEC逐渐提高。  相似文献   

8.
耕地质量和土壤肥力直接影响农业耕作及其发展,是关系国计民生的大事。但是当前我国的耕地问题层出不穷,环境污染、土地肥力下降和水土流失等严重影响了耕地质量,阻碍了农业生产。主要从政策的角度出发,分析和论述了如何提升我国的耕地质量和土壤肥力。  相似文献   

9.
连云港市耕地质量建设现状与发展措施浅议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耕地资源数量和质量直接影响土地产出率、农产品质量安全、农业增效和农民增收,本文在阐述近年来连云港市耕地质量建设所取得的成绩的基础上,分析了所存在的问题,探讨了在"十二五"的耕地质量建设中,高起点定位耕地质量建设目标,以地力建设为核心,依靠科技进步,全面实施"增"(即增施有机肥)、"提"(即提高肥料利用率)、"改"(即改良土壤)、"防"(即防止土壤退化和污染)等提高耕地质量综合措施,全面推进耕地质量建设,提升全市耕地质量整体水平。  相似文献   

10.
为给新疆干旱区域河谷区的新增耕地质量评定以及高质量耕地的开发提供参考依据,采用综合评价法对伊犁河谷区新源县10 个项目区新增耕地质量进行评价。研究结果表明:与伊犁河谷区的平均耕地质量水平比较,新源县新增耕地自然质量和利用质量较好,经济质量较低。伊犁河谷区新增耕地的主要障碍因素有水资源的利用率不高,林网化程度较低,人为管理和施肥措施不到位,土壤盐碱化较重。伊犁河谷区在今后新增耕地开发利用中要注重考虑各质量影响因素,通过加强耕地管理、提高施肥技能、完善农田基础设施建设、合理调整农业结构等措施,保证新增耕地质量的稳步提升和合理利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