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7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578 毫秒
1.
目的 以核心力量训练理论为指导研制一套老年人防跌倒健身体操,并通过12周运动干预实验检验其效果。方法 以56名六七十岁老年人为研究对象。实验组分别在干预前、中(第4、8周)、后进行11项体适能测试。采用2(实验前、后)×2(实验组、对照组)重复测量的方差分析进行差异比较,并采用简单效应及多重比较检验实验组不同干预阶段的锻炼效果。结果 所有指标训练主效应×组间主效应的交互作用显著(P <0.01),且实验组所有的测试结果在干预后均有显著提高(P <0.01),但只有在运动干预的中期阶段是所有指标均有显著提高。结论 1)12周基于核心力量训练的健身体操运动干预能有效提高老年人的平衡能力、核心肌力等,对预防老年人跌倒具有积极作用;2)运动干预的中期对于改善老年人各项体适能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2.
为探讨体育锻炼态度与体育锻炼行为及有氧体适能的内在关系,对323名初中生进行了问卷调查和有氧体适能的测试。运用相关分析、逐步回归分析和结构方程模型验证了三者之间的关系。研究结果表明:1)行为习惯、行为认知和行为控制感能正向预测体育锻炼行为;主观标准负向预测有氧体适能;行为习惯正向预测有氧体适能;体育锻炼行为能正向预测有氧体适能。2)路径分析支持体育锻炼行为的中介作用,行为习惯、行为认知和行为控制感均通过体育锻炼行为间接影响有氧体适能。其中,体育锻炼行为在行为习惯和有氧体适能之间扮演着部分中介的作用,而在行为习惯、行为认知与有氧体适能之间起着完全中介的作用。3)采用促进和抑制策略养成青少年良好的行为习惯;增强行为控制感,让青少年充分感受到自主性;加强青少年体育理论知识的学习并内化,形成正确的行为认知。  相似文献   

3.
运用运动人体科学的方法,对荷球运动员的运动HR、RPE、VO2ma、肺活量等生理指标进行分析,旨在客观评价荷球运动的负荷强度、疲劳程度、心肺功能水平及健身效果,为科学地推广和研究荷球运动提供生物学依据。结果表明:荷球是一项较大负荷强度的有氧与无氧相结合的运动项目,能有效地促进人体心肺功能及有氧与代谢能力的提高。  相似文献   

4.
目的 探讨规律健美操和有氧舞蹈对医学生心理疲劳及学业倦怠的影响。方法 选取河北医科大学49名学生,开展为期2个月、每周3次的有氧操舞运动,单次时长约40 min。运动干预前后发放《疲劳程度评分量表》与《马斯勒学业倦怠量表》以评估有氧健身操舞对医学生心理疲劳与学业倦怠的影响。结果 2个月操舞训练后,大学生心理疲劳及学业倦怠评分均较干预前显著降低(P<0.05)。结论 健美操和有氧舞蹈能缓解医学生的心理疲劳和学业倦怠,具有积极作用。  相似文献   

5.
探索跆拳道有氧训练方式对男女童有氧适能的影响。将10-13岁男、女童各60名随机分为2组:分为实验组和对照组,每组男、女童各30名,实验组进行以中低等强度有氧训练为主的运动素质与跆拳道专项技能相结合的训练,进行为20周,每周2次,每次60min,对照组在试验期间不参加任何系统体育活动,实验前后测试男女童肺活量指标及台阶指数。研究显示运动素质训练与跆拳道专项技能学习相结合的有氧训练能够大幅度提高男、女童的肺活量及台阶指数,性别之间并无显著差异,这种训练方式对增强呼吸及心血管系统机能具有更明显的效果。其训练为提高儿童的有氧适能,促进儿童身体健康发展提供有效方法与手段。  相似文献   

6.
本文研究以西安市长安区杜曲街道西江坡村老年人参加体育运动为切入点,进行实地调查研究,实事求是地反映现阶段老年人参加体育、运动的现状及存在的问题。采用文献资料法、问卷调查法、访问法等方法,在对杜曲街道西江坡村老年人参加体育运动的现状进行调查的基础上,对体育运动动机、运动项目、运动时间等做了较全面的调查和分析,并对影响杜曲街道西江坡村老年人体育运动的因素进行分析,生理因素分析、健身意识分析、运动场地设施分析等,并对参加体育健身的老年人的年龄.性别.健康状况等进行分析,针对影响因素,提出了相应的具体性建议,为政府部门制定实施全民健身计划提供决策依据,促进老年体育健康科学有序的发展提供一定的参考。旨在为进一步推进全民健身计划的实施,培养老年人健康的生活方式,实现对老年人体育锻炼的有效管理、指导和决策,引导老年人科学地参与锻炼,为今后杜曲街道西江坡村老年人体育活动的深入开展提供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7.
有氧健美操是伴着音乐而运动的健身项目。音乐是有氧健美操的灵魂,它对突出成套动作的风格特点、对动作的渲染、对动作艺术感的提升起着极为重要的作用。通过对有氧健美操音乐选择的研究,希望对有氧健美操的教学与锻炼起到事半功倍的作用,达到更好的锻炼效果。  相似文献   

8.
采用配对设计将24名男性业余网球运动员随机分为单纯体能训练组(对照组)、体能训练+复合营养组(试验组)2组(每组12名),研究了1,6-二磷酸果糖(FDP)、左旋肉碱(L-Carnitine)、谷氨酰胺(Gln)营养补充剂对业余网球运动员有氧运动能力的影响。2组观察对象均完成相同的网球技能训练计划和体能训练计划(共8周),对试验组进行营养干预。2组试验前后采用有氧功率自行车测试最大吸氧量(VO2 max)、75%最大心率时的摄氧量(VO275%HRmax)、75%最大心率时摄氧量体重比率(VO275%HRmax/Weight)、75%最大心率时的功率(PWC75%HRmax)等有氧能力指标,并记录安静时、运动后即刻、运动后3min、运动后5min 的 HR。研究表明,试验前2组各观测指标无统计学意义(P〉0.05);试验8周后,试验组有氧能力指标均高于对照组(P〈0.05),也高于试验前(P〈0.05);试验组运动后3minHR、5minHR的恢复显著快于对照组(P〈0.05)。以上结果表明,复合营养补充能增进业余网球运动员有氧训练效果,提高有氧运动能力,加速运动后心率的恢复。  相似文献   

9.
探讨6个月气排球运动对绝经后妇女体质健康的影响,以期为提高绝经后妇女生命质量提供一种较为有效、简单且易养成运动习惯的运动项目;定制受试者入选标准,经过筛选选取31名绝经后妇女为研究对象,对其进行为期6个月的气排球运动干预,并通过系统的生理生化指标的综合监测对气排球运动的健身效果进行评定,运动干预前后各指标分别测试1次;受试者在运动干预后脂肪率、反应时较实验前明显下降,而骨骼肌/体重、握力及肺活量与实验前相比则明显提高,其他指标虽有改变但均无显著性差异;长期的气排球运动能较好的改善绝经后妇女的体质健康,应予以推广;但较佳的运动干预时间的选定仍需进一步探究。  相似文献   

10.
在系统生物学的相关研究中,基因网络模型作为基因组机理与功能分析的基础,通过基因描述谱数据以建立基因关系模型的方法应用非常普遍.利用定量建模的方法,针对对有氧呼吸和无氧呼吸条件下的典型基因与酿酒酵母菌之间的逻辑关系建立了相应的数学微分方程模型,从而对有氧环境与无氧环境切换后基因表现出的动力学行为进行了分析,并通过计算获取...  相似文献   

11.
Mental rotation of the neuronal population vector   总被引:19,自引:0,他引:19  
A rhesus monkey was trained to move its arm in a direction that was perpendicular to and counterclockwise from the direction of a target light that changed in position from trial to trial. Solution of this problem was hypothesized to involve the creation and mental rotation of an imagined movement vector from the direction of the light to the direction of the movement. This hypothesis was tested directly by recording the activity of cells in the motor cortex during performance of the task and computing the neuronal population vector in successive time intervals during the reaction time. The population vector rotated gradually counterclockwise from the direction of the light to the direction of the movement at an average rate of 732 degrees per second. These results provide direct, neural evidence for the mental rotation hypothesis and indicate that the neuronal population vector is a useful tool for "reading out" and identifying cognitive operations of neuronal ensembles.  相似文献   

12.
体育舞蹈是集体操、武术、音乐和动作技能表现能力于一身的一门课程,它在达到提高身体机能、 锻炼身体目的的同时,通过舞蹈元素与形体艺术的结合,在音乐的伴奏下,通过舞的形式诠释“动”的概 念,通过技能教育陶冶了学生的情操,提高了学生的艺术审美能力,促进了学生的全面发展。并学习了如 何展现自身独特的魅力。运用文献分析、教学实验的方法,对参与北方大学公共体育课程体育舞蹈教学的 学生进行了研究。研究的结果上表明:体育舞蹈教学中音乐教育与学生动作表现能力关系十分密切。  相似文献   

13.
通过对30名2型糖尿病老年患者进行为期16周的健步走结合乒乓球运动 干预,探讨健步走结合乒乓球运动对2型糖尿病老年患者生命质量的影响,同时对实验干预结束1年后实验组患者后续运动情况进行跟踪调查,以期为2型糖尿病老年患者提供一种较为有效、简单且易养成运动习惯的运动项目;方法:定制受试者入选标准,按性别比例1:1选取60名2型糖尿病老年患者,并分成实验组和对照组(各30名,且各组性别比例为1:1),实验组患者进行为期16周的健步走结合乒乓球运动干预,对照组正常生活(无运动干预且期间无其它规律性运动活动),实验干预前后对两组患者分别进行心理指标、生理指标评定,并在实验干预结束1年后对实验组患者后续运动人数及运动时间进行调查;结果:经过为期16周的运动干预后,实验组患者心理健康、生理健康状况得到了一定程度的改善,而对照组实验前后则无明显变化;实验干预结束1年后实验组80%以上的患者养成了良好运动的习惯,且大部分运动者周平均运动时间在1h~4h之间;结论:16周健步走结合乒乓球运动可在一定程度上提高2型糖尿病患者的生命质量,且易使患者养成良好的后续运动习惯,因此,认为健步走结合乒乓球运动是一种行之有效且易实施的运动组合,应予以针对性推广。  相似文献   

14.
探讨较长时间的有氧健身操锻炼对普通女性大学生STI是否有良性的影响,30名普通女性大学生分成实验组(15人,3次/周, 90min/次)和对照组(15人,1次/周, 90min/次),共16周(一个学期)有氧健身操定量锻炼。分别在锻炼前、第8周末、16周结束时测量STI指标。结果表明,8周有氧健身操锻炼有一定的效果,但并不显著,直到16周结束STI相应指标才出现较明显的变化。提示:短期的有氧健身操锻炼对心脏的影响较小,要使心脏发生与运动相适应性的良性变化,锻炼的周期要长,且要保证每周锻炼的次数和时间。  相似文献   

15.
探讨中等强度有氧运动对2型糖尿病患者胰岛素抵抗相关因素的影响。选取海南医学院附属医院内分泌科自2011年2月至2014年3月确诊的2型糖尿病(T2DM)患者86例,随机分成两组。观察组46例,其中男25例,女21例;对照组40例,其中男23例,女17例。对照组继续按照糖尿病的一般治疗进行教育与自我检测血糖,同时按照医院治疗方案进行口服药物或胰岛素注射等基础治疗。观察组除上述治疗外,按照美国糖尿病学会(ADA)与美国运动医学学会(ACSM)于2010年颁布的《2型糖尿病运动指南》中的推荐,制定针对个体的不同中等强度运动方案。两组患者在实验前及12个月后晨起空腹状态测定BMI、体脂率、FPG、HbA1c、FINS、HOMA-IR。研究显示长期中等强度有氧运动对2型糖尿病患者BMI、体脂率、FPG、HbA1c、FINS、HOMA-IR等指标有显著影响。  相似文献   

16.
身体活动在个体发展各阶段具有广泛的心理健康效应。已有研究提示,有氧练习与抗阻练习对儿童、青少年的P3与工作记忆等认知表现具有积极影响,并且对学业成就测试有潜在积极效益。身体活动还对成年群体的执行功能及抑郁表现具有中等程度的改善效应,并且对罹患阿尔茨海默症及多发性硬化症老年群体的认知功能具有积极临床效果。身体活动心理效益的生物学机制主要体现在血液灌注水平提升、突触发生及脑源性营养因子的表达。未来研究中,应当丰富随机对照与纵向性质研究,身体活动与其它因素对脑功能影响的交互作用机制需要进一步了解。  相似文献   

17.
旨在研究昆明犬运动前后心率变异性(HRV)的特点,为评估昆明犬在运动状态下的工作表现及效果提供理论依据。选取8头搜索类专业训成昆明犬,在跑步机上以6 km/h的时速运动10 min,分别采集运动前、后的HRV值,分析运动前后各指标差异及其与工作成绩的相关性。结果显示,运动后SDNN(R-R间距标准差)和RMSSD(相邻R-R间距之差的均方根值)指标与运动前差异显著,平均R-R间距与工作成绩显著相关;运动后时域指标SDNN、RMSSD和平均R-R间距与工作成绩显著相关,其中平均R-R间距与工作成绩显著负相关;非线性指标SD1(全部正常2个R波的标准差Y)和SD2(全部正常2个R波的标准差X)与工作成绩显著相关;运动后最低R-R间距、平均R-R间距、最高R-R间距和PNN50极显著低于运动前;运动前、后迷走神经指标SDNN、RMSSD、SD1等与工作成绩极显著相关;运动后非线性指标SD1、SD2比运动前略微上升,但差异不显著。表明昆明犬运动前、后迷走神经活性占主导地位,是影响工作犬工作状态的主要因素。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