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43 毫秒
1.
李琴 《兽医导刊》2022,(6):69-70
当前,国内对牛肉及相关产品的需求量日益增加,促进了国内肉牛养殖业的发展.目前,集约化、规模化的养殖方式是国内重要的肉牛养殖方式,是保证国内牛存栏量、出栏量以及牛肉产量稳定发展的养殖模式.由于规模化养殖肉牛场内牛数量较多、肉牛密度较大,因此出现细菌病极易传播扩散造成更为严重的经济损失.本文对规模化肉牛养殖场常见的细菌性疫...  相似文献   

2.
随着消费者对于牛肉畜产品需求量的提高,肉牛养殖业的发展越来越规模化、产业化。肉牛养殖过程中犊牛的饲养过程是非常关键的步骤,犊牛的健康状况直接关系到整个牛只饲养过程的生产性能,以及后续的经济效益。犊牛腹泻是犊牛养殖过程中常见的一种疾病,对于犊牛健康以及生长发育速度有非常大的负面影响。本文将对犊牛养殖过程中导致出现腹泻的原因以及常见的临床症状进行介绍,旨在为犊牛的科学养殖带来帮助。  相似文献   

3.
我国是世界第三大牛肉生产国,但牛肉市场供求矛盾突出,牛肉价格居高不下,牛肉进口量跳跃式增长,增加牛肉有效供给已成当务之急。本文梳理了当前我国牛肉消费的基本特征,即牛肉需求潜力大、供不应求的局面不会在短期内改变,揭示了我国牛肉供给面临着肉牛养殖规模化和专业化程度低、肉用牛品种严重不足、生产成本节节攀升、肉牛屠宰产能严重过剩而精深加工能力不足等诸多困境及成因,并提出了应对措施。  相似文献   

4.
随着国民对高品质牛肉产品需求量的增加,一大批规模化的肉牛养殖场蜂拥而起,养殖规模和科技水平不断得以发展和应用.目前,在肉牛养殖行业,影响我国肉牛养殖业的瓶颈不是肉牛品种、饲料和市场销路问题,而是常见疾病的威胁.采用现代化的科技手段,做好相关疾病的预防和诊断,对于规模化肉牛养殖场来说非常有必要.本文就规模化肉牛养殖场肉牛常见疾病及科学防治做一分析和研究.  相似文献   

5.
随着经济的发展和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市场对牛肉的需求量越来越大。南方山区具有良好的雨、热条件,丰富的水草资源,再加上土地成本低等优势,为南方肉牛养殖产业的有序发展创造了条件。本文阐述了我国肉牛产业的市场前景、效益、养殖管理、防疫,以及存在的环境问题和解决措施。  相似文献   

6.
为提高我国牛肉生产的监管水平,保证牛肉产品质量安全,满足消费者的知情权和选择权,本研究基于肉牛个体从养殖、屠宰、销售等整个生产周期流程,采用肉牛个体编码技术、标签技术(Radio frequency identification,RFID)、信息采集与无线网络传输技术、网络数据库及二维码标识等技术,开发规模化肉牛场牛肉生产可追溯系统。系统包括肉牛养殖、屠宰、销售等环节信息采集与分析管理的智能平台,该平台3个子系统总共实现的功能模块多达42项,其中,养殖环节20项,屠宰环节16项,销售环节6项。系统主要实现对规模化肉牛场按肉牛个体进行养殖、屠宰、销售信息的正向采集与传输,以及通过网络、查询机、手机扫描二维码等方式的反向溯源。通过规模化肉牛场牛肉生产可追溯系统的建立,实现全产业链各环节主要质量安全信息的采集和远程贮存,以及正向跟踪和反向溯源,为规模化牛肉生产企业提供面向内部数字化管理及服务的公众平台。  相似文献   

7.
近年来,浙江省肉牛饲养量连年下降,牛肉市场需求却与日俱增,市场供求严重失衡。据调查,按照目前松阳县肉牛饲养状况看,牛肉远不足市场需求的三分之一。牛属草食动物,体型大、抗病力强、饲养成本低、市场潜力大、肉价稳中有升、养殖风险小。由于牛肉供求有着巨大的市场潜力,也给当前山区肉牛养殖提供了难得的发展机遇。  相似文献   

8.
随着国际市场对牛肉需求的增加,全球牛的养殖数量大幅度提升,截至2010年,全球牛存栏数量已达14.3亿头,每年以平均650万头的数量增加。另据调查,全活牛的养殖主要集中在中国、美国、巴西等国家,规模化饲养是主要的养殖模式,如澳大利亚、巴西等国家畜牧业多为草原型,尤其是科技发达的美国,更是基于其科技资源和自身资源,发展大规模工厂化现代畜牧业。笔者结合自身养殖经验,分析了我国现代化肉牛业的特点,为促进我国现代肉牛业健康持续的发展提供帮助。  相似文献   

9.
本文对2012年我国肉牛产业的宏观政策环境以及养殖、屠宰加工、市场供销、贸易等方面的发展动态进行了全面阐述,力求从总体把握行业发展形势,指导未来产业持续、健康发展。综合分析,在宏观政策环境方面,各地重视肉牛生产大县的标准化养殖,探索融资、保险等创新方式,实施肉牛养殖补贴和中央储备牛肉投放市场及产品区域调剂等政策;在养殖方面,以县市区为主的规模化养殖进一步发展,高档、品牌化肉牛养殖逐步受到重视,乳牛肉生产给予市场新的补充;在屠宰加工方面,部分养殖大县自建屠宰企业,肉牛屠宰量明显下降;在市场供销方面,经营方式不断创新,肉牛交易市场进一步完善,牛肉产品市场监管逐步加强;在贸易方面,牛肉产品进口量大幅增加,除鲜冷带骨牛肉外,进口价格均不同程度降低,牛肉产品出口量明显减少,出口价格均有所增加。  相似文献   

10.
我国随着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对畜产品的需求结构发生了变化,已从“数”转向“质”。人民对畜产品的需求正渐进到选择性购买阶段,市场对畜产品生产的调节功能日益加强,特别是对高档牛肉的需求与日俱增。目前,世界牛肉消费量约占肉类消费总量的三分之一。五十年代牛肉华产主要依靠肉牛业,而七十年代则角肉牛,奶牛肉、奶公犊肉等多条渠道提供.其中奶公犊提供  相似文献   

11.
肉牛产业是保障中国农业生产系统良性循环的重要环节,是推进中国城乡居民肉食消费结构改善的重要产业.自20世纪80年代以来,中国肉牛生产快速发展,但随着农业机械化的快速发展和资源条件的变化,中国肉牛产业近年来下滑严重,牛肉价格快速上升,养殖效益开始好转,若这种市场格局持续下去,将会有力拉动肉牛业的恢复.据报导,2010年底全国肉牛产业省级以上的龙头企业已达100多家,我国牛肉的产量仅次于美国和巴西,肉牛规模化养殖程度达到34.6%,标志着我国肉牛生产已具备产业化雏形.  相似文献   

12.
我国肉牛业正处在从传统肉牛业向现代肉牛产业发展的过渡阶段,千家万户的分散饲养正在被规模化、集中化、科学化、标准化、商品化的肉牛养殖所取代。在市场经济条件下,有规模才有效益,有规模才有市场,规模化养殖既可以增加经济效益和提高抵抗市场风险的能力,还是实施标准化生产,提高畜产品质量的必要基础。  相似文献   

13.
本文介绍了天水市肉牛养殖现状,分析了肉牛养殖业存在的问题,并提出了发展对策,这将对提升天水市肉牛养殖业规模化、标准化、产业化发展水平,为广大消费者提供安全、健康、绿色的牛肉产品起到积极作用。  相似文献   

14.
我国的肉牛产业规模化供应市场是从20世纪80年代中期开始起步的,目前肉牛生产处于一种农户分散饲养比重大、饲养成本因地域不同而不均衡,稳定成熟的肉牛产业尚未形成的状况。虽然我国牛品种资源丰富,发展空间潜力大,但我国本土牛品种的商品率相比国外专门的食用肉牛品种低,生长周期相对较长,牛肉加工方法单一,加上我国当前肉牛养殖业的生产规划、区域布局等还不够明晰,各地的养殖和育肥模式也处于"自由经济类型",缺乏科学性和长远的规划性。本文是农业部全国畜牧总站设置的专门课题,旨在通过对全国现有的肉牛养殖、育肥模式的研究,探讨和研究我国肉牛产业发展中现存的问题和生产流转模式现状,对形成适合我国国情的稳定成熟的肉牛产业,为合理制定肉牛产业布局,为肉牛产业持续发展提供参考依据具有重要意义。汇总我国现有的肉牛育肥生产流转模式现状,进一步分析我国目前肉牛育肥生产流转模式存在的问题,并提出建议。  相似文献   

15.
为了给肉牛市场提供高品质的牛肉产品,养殖场纷纷引入国外的肉牛品种。但肉牛对我国规模化养殖方式的适应度不高,因而疾病发生率较高,对养殖场经济效益、牛肉产品安全质量均产生了不利影响。本文以进口安格斯肉牛为例,分析了进口安格斯肉牛的常见疾病,即消化系统疾病、泌尿生殖系统疾病、乳房疾病、呼吸系统疾病、外科疾病、四肢蹄病、眼病及寄生虫病等,针对性给出了优化饲养管理方式、改善饲养环境等降低舍饲模式下安格斯肉牛疾病发生率的措施。  相似文献   

16.
畜牧业开展标准化、规模化养殖模式是今后发展的必然趋势。倡导和鼓励推行养殖小区标准化生产,是全面提高畜产品质量安全、增强市场竞争力,促进养牛业可持续发展的战略性举措。笔者针对肉牛规模化、标准化养殖的技术要点,提出如下几点建议。  相似文献   

17.
随着人民食品结构的变化,对优质牛肉的需求越来越突出。因为牛肉瘦肉多,脂肪少.味道鲜美,且含有丰富的蛋白质、磷、钙、铁、维生素A、B及荣草酸等成份.营养价值较高。据测定,牛肉含蛋白质21%,并含有人体营养必需的各种氨基酸,经常食用,可减少高血压、动脉硬化、糖尿病等疾病。牛肉在我省肉类总量中所占比例极低.其市场供应一直趋于紧俏状态。究其原因是没有形成规模化的肉牛养殖。目前市场上供应的牛肉大多来自于被淘汰的老、残、病牛,所以数量有限,且肉质粗硬,D感差。要解决市场对牛肉需求量的关键措施是大力发展肉牛养殖…  相似文献   

18.
正近年来,肉牛养殖有了长足发展,不仅给市场提供了丰富的优质牛肉,还为养殖户创造了非常好的经济收入。为了促进肉牛养殖的健康发展,提高肉牛品质和市场竞争力,相关部门需要优化肉牛的饲养管理技术,保障肉牛摄取营养的均衡性。为肉牛提供良好生长环境,降低肉牛疫病的发生率。1育肥牛选择1.1年龄选择一般情况下,公牛需从1周龄以后开始育肥;而阉割牛、母牛需从2周龄以后开始育肥。在此过程中,  相似文献   

19.
袁豪  杨小碎 《兽医导刊》2017,(24):85-86
随着社会经济的不断发展,人民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人们膳食结构的改变,市场对牛肉的需求不断增加,拓展了肉牛养殖空间,在农村千家万户养殖量持续下降不可逆转的形势下,大力发展规模化养殖才是壮大我县肉牛产业的根本出路,我们紧紧围绕这一关紧性问题,高标准、高起点抓肉牛产业规模化建设,伴随着我县肉牛规模化养殖的不断发展和养殖场(户)饲养管理水平的提高,呈现出了发展过程中诸多问题,此次,我就我县规模肉牛养殖中的现状、常见疾病和防治措施进行相关的探究和分析.  相似文献   

20.
肉牛标准化生产是现代化肉牛业建设的一项重要内容,也是现代肉牛业的发展方向,其对于提高我国肉牛业生产效率和生产水平,保障牛肉产品有效供给,提升牛肉产品质量安全水平,实现生态环境友好和谐,推进肉牛业由传统粗放型养殖方式向现代集约型养殖方式转变,以及促进肉牛业持续、健康、稳定发展中具有重大的现实意义和深远的历史意义。近几年来,我国各地先后开展了畜禽养殖标准化示范创建、扶持“菜篮子”产品(畜产品)生产、肉牛标准化示范县建设等一系列项目和活动,有力地促进了区域性肉牛产业标准化进程。应该说,标准化是今后一定时期内我国肉牛产业的发展方向,其对于提高区域性饲草饲料资源利用率、加速肉牛品种改良、推动养殖设施设备改造升级、提升肉牛疫病防控能力、保障牛肉产品质量安全、破解粪污环境污染问题等具有积极意义。本文现将标准化肉牛生产关键技术做一总结,以供参考。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