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25 毫秒
1.
为了研究郑州海洋馆饲养的赤魟的发病原因,试验采用微生物分离方法从病鱼体内分离出一批优势菌,以常规形态学观察和生理生化特性检测,结合16S rRNA基因序列分析对该优势菌进行了鉴定,使用K-B纸片扩散法对分离菌进行药敏试验。结果表明:分离菌株为革兰氏阴性短杆菌,生理生化特征结合16S rRNA基因序列分析鉴定该菌为创伤弧菌(Vibrio vulnificus)。药敏试验显示分离菌株对青霉素G和杆菌肽耐药,对庆大霉素、妥布霉素、新霉素、头孢唑啉、头孢噻肟、新生霉素、链霉素、强力霉素、恩诺沙星、利福平和复方新诺明等药物高度敏感。  相似文献   

2.
采用病理剖检、分离培养、染色镜检、生化试验和16S rRNA基因序列分析等方法对分离菌株进行鉴定,结果显示该分离菌的培养特性、菌落形特征、生理生化特征均与拟态弧菌相同;药敏试验结果表明,该分离菌对链霉素、罗红霉素、丁胺卡那、氧氟沙星高度敏感,对多黏菌素敏感,对青霉素、氟苯尼考、头孢曲松、强力霉素耐药;16S rRNA基因序列同源性分析结果显示,该分离菌与弧菌科弧菌属的同源性为92.8%~99.9%,其中与中国分离的2株拟态弧菌的同源性最高(99.9%)。遗传进化树结果表明,分离株与霍乱弧菌、易北河弧菌、溶藻弧菌、拟态弧菌等自成一个分支,其中在这分支下与中国分离的拟态弧菌SCCF04(KC503059.1)、拟态弧菌XQ(KJ604709.1)单独另成一个小分支。从黄颡鱼中分离出1株拟态弧菌,并将命名为201811,试验结果可为黄颡鱼拟态弧菌病的防控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3.
为鉴定羊源腐生葡萄球菌QJ-01菌株并探讨其生物学特性,进行常规生理生化试验、16S rDNA基因序列分析、小鼠致病性试验、耐药基因检测以及药敏试验。结果显示,分离菌株QJ-01与腐生葡萄球菌生化特性基本一致,16 S rDNA基因扩增获得长度为1 465 bp的片段,与GenBank中腐生葡萄球菌的同源性高达99%,在系统进化树中与腐生葡萄球菌(NR041324)聚为一支,结合生理生化特性和16 S rDNA基因序列分析,鉴定该菌株为腐生葡萄球菌。该菌株对小鼠致病性较强,主要损伤肺、脾等脏器。检测出TEM、aac(6′)-Ⅰb、aac(3)-Ⅱa和Sul2共4种耐药基因;该菌株对头孢唑林、环丙沙星和复方新诺明等12种抗菌药物敏感,对青霉素、克林霉素和多黏菌素E等7种抗菌药物耐药。研究结果为进一步探究该菌的致病性及疫病的防治提供参考依据。  相似文献   

4.
鲈鱼摩氏摩根菌的鉴定及药敏试验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从患病鲈鱼体内分离到1株优势菌LY2014,对其进行形态观察、生理生化试验、16SrDNA基因序列分析,同时采用Kriby-Bauer纸片扩散法进行耐药性分析。结果该菌为发酵型、具有动力的革兰阴性杆菌,根据生化试验结果初步确定该菌为摩氏摩根菌。以该菌的基因组为模板PCR扩增获得的16SrDNA序列长度为1 407bp(GenBank登入号为KJ830813)。该序列与GenBank数据库中摩氏摩根菌的16SrDNA基因序列相似性高达99%,系统进化树显示其与摩氏摩根菌亲缘关系最近,从而确定菌株LY2014为摩氏摩根菌。该菌株对磷霉素、菌必治和多黏霉素B高度敏感,对痢特灵、红霉素和诺氟沙星等5种药物中度敏感,对氨苄西林和氟苯尼考等11种药物耐药。  相似文献   

5.
为了明确副溶血弧菌在内陆淡水水体中的分布情况,本试验从查干湖水体中分离得到1株革兰阴性杆菌,命名为A201805S2,对其进行形态观察、生理生化鉴定,并利用PCR方法对其16S rDNA基因序列进行扩增和测序,将测得结果于NCBI上进行BLAST同源性比较。结果显示,该菌株在硫化硫酸盐柠檬酸盐胆盐蔗糖琼脂培养基(TCBS)上为绿色菌落,革兰染色呈红色,两端钝圆,为革兰阴性杆菌;生理生化鉴定结果与副溶血弧菌特性相一致;分离菌与副溶血弧菌16S rDNA基因序列同源性达99%。结果表明,本试验首次从内陆苏打盐碱型淡水水体中分离出副溶血弧菌,为淡水水体副溶血弧菌防控提供数据支持。  相似文献   

6.
段荟芹  王利 《中国畜牧兽医》2015,42(5):1288-1293
为了探讨松鼠葡萄球菌(Staphylococcus sciuri)的病原学特性,本试验从耗儿鱼(Corydoras)分离出菌株YDE0916,并对其进行生理生化鉴定、16S rDNA基因PCR扩增、序列分析及耐药性分析。结果显示,该菌株为革兰氏阳性球菌,呈串形,无芽孢,无荚膜。该菌不运动,β-半乳糖苷酶、VP反应为阴性,蔗糖、麦芽糖为阳性。扩增的16S rDNA基因序列长度为1 476 bp (GenBank登录号:KP031644),与GenBank中的松鼠葡萄球菌16S rDNA基因序列的相似性达99%。系统进化树显示,菌株YDE0916和松鼠葡萄球菌聚为一簇,由此判定菌株YDE0916为松鼠葡萄球菌。药敏试验结果显示,该菌株对诺氟沙星、杆菌肽耐药,对美满霉素、庆大霉素、氨苄西林等22种药物高度敏感。本研究为松鼠葡萄球菌的分离鉴定及预防积累参考依据。  相似文献   

7.
为探明海口某龟鳖养殖场送检的发病中华草龟的病原,本试验从患病中华草龟体内分离得到一株优势生长菌(命名为J1)。经菌落培养、革兰氏染色观察、生理生化鉴定及16S rRNA序列比对分析,并进行攻毒及耐药性试验验证其致病性及药物敏感性。结果显示,该分离菌株在普通营养琼脂培养基上形成圆形、光滑、湿润黏稠、灰黄色、不透明的菌落;革兰氏染色镜检结果显示,该分离菌为革兰氏阴性短杆状;生理生化试验结果显示,分离菌具有运动性,果糖、柠檬酸盐、硝酸盐、氧化酶、接触酶和精氨酸双水解酶呈阳性,而葡萄糖产气、葡萄糖产酸、鸟氨酸脱羧酶、乳糖、麦芽糖、V-P试验等呈阴性;16S rRNA基因序列分析显示,该分离菌株与GenBank中登录的假单胞菌同源性最高;系统进化树显示,该分离菌与恶臭假单胞菌聚为一簇;人工攻毒试验证实分离菌可使中华草龟发病并死亡,临床症状和病理变化与自然发病龟相似;耐药性分析发现,分离菌株对妥布霉素、头孢拉定、庆大霉素等药物敏感,对克林霉素、四环素、氨苄西林、头孢克洛等多种药物耐药。本试验结果可为龟鳖疾病的诊断、预防和治疗提供有力的技术支撑和实践指导。  相似文献   

8.
为探明海口某龟鳖养殖场送检的发病中华草龟的病原,本试验从患病中华草龟体内分离得到一株优势生长菌(命名为J1)。经菌落培养、革兰氏染色观察、生理生化鉴定及16S rRNA序列比对分析,并进行攻毒及耐药性试验验证其致病性及药物敏感性。结果显示,该分离菌株在普通营养琼脂培养基上形成圆形、光滑、湿润黏稠、灰黄色、不透明的菌落;革兰氏染色镜检结果显示,该分离菌为革兰氏阴性短杆状;生理生化试验结果显示,分离菌具有运动性,果糖、柠檬酸盐、硝酸盐、氧化酶、接触酶和精氨酸双水解酶呈阳性,而葡萄糖产气、葡萄糖产酸、鸟氨酸脱羧酶、乳糖、麦芽糖、V-P试验等呈阴性;16S rRNA基因序列分析显示,该分离菌株与GenBank中登录的假单胞菌同源性最高;系统进化树显示,该分离菌与恶臭假单胞菌聚为一簇;人工攻毒试验证实分离菌可使中华草龟发病并死亡,临床症状和病理变化与自然发病龟相似;耐药性分析发现,分离菌株对妥布霉素、头孢拉定、庆大霉素等药物敏感,对克林霉素、四环素、氨苄西林、头孢克洛等多种药物耐药。本试验结果可为龟鳖疾病的诊断、预防和治疗提供有力的技术支撑和实践指导。  相似文献   

9.
蓝狐源肺炎克雷伯菌的鉴定与药敏试验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昌黎某养殖场蓝狐出现呼吸困难、气喘,呈急性死亡。为了确定引起蓝狐死亡的病原菌,从无菌采集送检病死蓝狐的肝脏、心血、肺脏等病料组织中分离病原菌,通过培养特性、形态观察养、生化鉴定、16S rRNA序列测序等方法进行了鉴定。结果显示,分离菌株为肺炎克雷伯菌,该菌的16S rRNA基因测序与Gen Bank登录的9株克雷伯菌参考株同源性在98%~99%之间。动物回归试验结果表明该菌对小鼠具有很强的致病性,半数致死量(LD50)为3.2×106CFU/m L。通过K-B药敏纸片法分析分离菌株的耐药性,结果显示对恩诺沙星、环丙沙星、大观霉素、头孢曲松4种药物高度敏感,对其他药物存在多重耐药。  相似文献   

10.
为确定导致重庆某大鲵人工养殖基地突发疾病的病原菌,试验从患病大鲵的肝脏分离出优势菌株(KN6-L211),通过人工感染鲫鱼进行致病性试验,采用菌落形态观察、生理生化特性分析、16S r DNA基因序列分析及常用药物的敏感性测定等方法鉴定该分离菌及其耐药状况,结果表明:该分离菌株KN6-L211为浅黄金黄单胞菌,该菌对鲫鱼具有很强的致病性,对头孢唑啉、头孢呋辛、头孢他啶、多西环素、氯霉素、吡哌酸、左氧氟沙星、四环素等8种药物高度敏感。  相似文献   

11.
以2018年河南省草地清查结果为基础,依据河南气候、地形地貌、草地类型和利用方式的多样性特点,对河南省天然草地进行区划,为河南省天然草地的保护和合理化利用提供依据。按照简单明了和容易实际操作的原则,依据气候、地形和地貌的明显分界线进行划区,使同一区的气候、地形地貌和草地类型尽可能保持一致,草地区的命名方法为:地形地貌+草地类。根据区划原则,河南省天然草地可分为4个类,30个型,5个草地资源区,分别为:豫北山地暖性灌草丛以及低地草甸区,豫西山地暖性灌草丛、低地草甸类和山地草甸区,平原农区低地草甸暖性灌草丛区,淮南山地热性灌草丛和低地草甸区;黄河滩区低地草甸和暖性灌草丛区。河南天然草地区划结果有利于针对不同气候条件、土壤条件和植被条件进行改良、利用和保护,有利于发挥天然草地的多样化功能,挖掘其巨大的生产潜力,能把宝贵资源转化为生产力,大力发展河南省以草牧业为核心的多种经济发展。  相似文献   

12.
猪圆环病毒(PCV)是引起圆环病毒相关疾病(PCVAD)的主要致病病原。之前发现的猪圆环病毒只有2种血清型,分别为圆环病毒1型(PCV1)与圆环病毒2型(PCV2),其中起主要致病作用的是PCV2。2016年,美国学者Palinski等从具有皮炎肾病综合征(PDNS)症状和繁殖障碍的母猪中发现了一种新型圆环病毒,并命名为圆环病毒3型(PCV3)。随后波兰、韩国、中国、瑞典等国家也检测到了PCV3的存在。目前PCV3在世界范围内多个国家均有流行。鉴于PCV2对养猪业造成的重大危害,PCV3的发现应引起人们的重视。论文主要从生物学特性、流行病学和国内外流行情况,以及PCV3的最新研究进展进行了综述,以期对PCV3的后续研究有所帮助。  相似文献   

13.
为研究地衣芽孢杆菌和低聚木糖对断奶仔猪生长性能、肠道形态和通透性及粪便微生物的影响,试验采用体重、健康状况相近的(25±1)日龄断奶仔猪160头,随机分为4组(对照组、400mg/kg地衣芽孢杆菌组、200mg/kg低聚木糖组和地衣芽孢杆菌+低聚木糖组),每组5个重复,每个重复8头仔猪。结果表明:(1)地衣芽孢杆菌组和低聚木糖组断奶仔猪的平均日增重显著提高15.1%和12.8%(P<0.05),腹泻率显著降低34.1%和41.2%(P<0.05);地衣芽孢杆菌组断奶仔猪的料肉比显著降低10.6%(P<0.05);(2)地衣芽孢杆菌组和低聚木糖组断奶仔猪空肠的绒毛高度显著提高20.3%和16.3%(P<0.05),绒隐比显著提高31.5%和20.7%;(3)地衣芽孢杆菌组断奶仔猪血清D-乳酸和二胺氧化酶(DAO)水平显著降低14.6%和19.1%(P<0.05);(4)低聚木糖组断奶仔猪粪便乳杆菌数量显著提高5.3%(P<0.05);地衣芽孢杆菌组和低聚木糖组断奶仔猪粪便大肠杆菌数量显著降低12.5%和9.4%(P<0.05),并且两者有显著的互作效应(P<0.05)。因此,断奶仔猪日粮中添加地衣芽孢杆菌和低聚木糖可以改善仔猪的生长性能,降低腹泻率,改善肠道绒毛结构和屏障功能,促进肠道微生物平衡。  相似文献   

14.
为了解河南省猪群中常见猪病病原隐性感染情况,2018年以屠宰场猪群为研究对象,每个季度采用横断面研究方法,开展常见猪病病原携带情况调查。采集猪扁桃体、淋巴结组织样品,对同一头猪的不同组织进行混样处理,进行猪瘟病毒(CSFV)、猪繁殖与呼吸综合征病毒(PRRSV)、口蹄疫病毒(FMDV)、猪伪狂犬病病毒(PRV)、猪细小病病毒(PPV)、猪圆环病毒2型(PCV2)、猪圆环病毒3型(PCV3)、猪传染性胃肠炎病毒(TGEV)、猪流行性腹泻病毒(PEDV)以及副猪嗜血杆菌(HPS)和弓形虫(TP)的病原学检测,并对结果进行时间和空间分布分析。本调查在全省5个区域,共检测样品972份,除未检出CSFV和FMDV外,其他9种病原均有检出,检出率在0.21%~64.81%之间;PPV、PCV2、PCV3、HPS等4种病原一年四季均有检出,且地域分布较广,检出率较高,需重点加强防控;PRRSV、PRV、TEGV、PEDV、TP等5种病原呈现一定季节性和区域性分布特征,需针对不同季节和不同区域,制定相应防控措施。  相似文献   

15.
为了解河南省奶牛结核病感染情况,2018年以全省规模奶牛场为研究对象,采用估计流行率的抽样策略,开展奶牛结核病检测,并对检测结果进行空间和群间分布分析。全年共对152个监测场点的12417头活牛进行牛型结核菌素皮内变态反应试验。结果显示:全省规模奶牛场结核病场群阳性率为8.55%,个体阳性率为1.36%;豫西地区奶牛结核病个体阳性率最高,达8.91%,豫南地区无阳性活牛检出,其他地区个体阳性率介于0.05%~0.21%之间;存栏量≤100头的规模奶牛场个体阳性率最高,存栏量>2000头的规模奶牛场无阳性检出。结果表明,河南省规模奶牛场存在一定程度的牛结核病感染,豫西地区奶牛场和小规模奶牛场流行情况尤为严重,因此需针对不同区域和不同规模场群,制定相应的防控、净化措施。本研究掌握了河南省奶牛结核病的流行情况和分布特点,对于河南省奶牛结核病净化以及保障公共卫生安全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6.
近年来,河南省努力推进动物卫生监督暨畜牧兽医执法标准化建设,在工作机制、机构建设、队伍建设、工作实效等方面取得了显著成效,但也存在着资金投入不足、工作开展不均衡、执法难度大等难题。本文从标准研究、财政支持、队伍管理、执法办案等提出发展建议,以期为深化综合执法改革,全面提升基层执法能力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7.
河南青贮玉米品种鉴选与青贮质量评价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刘刚  张红瑞  郭凯  付彤  刘天学 《草地学报》2019,27(2):510-514
本试验通过对河南省17个青贮玉米品种进行青贮质量比较分析来鉴选出适合该省种植的优质高产品种。通过对不同品种间的农艺性状、产量性状、干物质含量及青贮前后营养价值进行比较分析得出:适宜河南种植的青贮玉米品种有渝青506、渝青3号和金岭17。  相似文献   

18.
猪流行性腹泻(PED)主要侵害仔猪,发病率和病死率极高,严重影响养猪业的发展。目前,对于该病尚无有效治疗药物,细胞因子疗法、返饲等方法效果不确切。中药作为纯天然药物,含有多种有效活性成分,具有作用广泛、安全、低残留、低毒性、不易产生耐药性等优势,且已有研究证实许多单味中药及复方对猪流行性腹泻病毒(PEDV)均有抑制作用,己经成为当今最具发展前景的药物,被广泛用于PED的防控。论文就中药体外抑制PEDV的作用、临床应用,以及中药抑制或杀灭病毒,修复肠黏膜、减轻炎症反应,调控细胞干扰素信号通路,提高猪免疫力和肠内消化酶活性等作用机制进行综述。  相似文献   

19.
葡萄糖氧化酶作为一种氧化还原酶,能够消耗氧气和β-D-葡萄糖生成过氧化氢和葡萄糖酸。本文介绍了葡萄糖氧化酶的性质、结构及其催化机制,特别是对其在饲料中的应用及作用机理进行了论述,以期能够为葡萄糖氧化酶的进一步开发利用提供帮助。  相似文献   

20.
为了解河南省猪源沙门氏菌的血清分型和耐药性,从郑州、开封、焦作等5市生猪屠宰场抽取猪盲肠内容物样品840份进行沙门氏菌分离。采用PCR、BD PhoenixTM-100全自动微生物鉴定系统和血清凝集反应对分离菌株进行鉴定,并通过微量肉汤稀释法对分离菌株进行药物敏感性分析。结果显示:从840份样品中共分离沙门氏菌45株,分离率为5.36%(45/840);分离的沙门氏菌共分为6个血清型,其中德尔卑(Derby)沙门氏菌为优势血清型;分离的沙门氏菌对四环素、磺胺异恶唑、大观霉素、氨苄西林耐药较严重,耐药率分别为82.22%、75.56%、73.33%、73.33%。结果表明:河南省存在一定的猪源沙门氏菌污染,尤其是德尔卑沙门氏菌,需要重点加强控制;沙门氏菌耐药情况较为严重,应进一步规范养殖环节抗菌药物的使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