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5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75 毫秒
1.
马继琼  杨奕  尹桂芳  孙道旺  许明辉  王玲 《园艺学报》2017,44(Z2):2703-2704
 ‘云魔芋迷乐2号’为珠芽魔芋(Amorphophallus muelleri),生育期155 d左右,单株球茎增长倍数平均8.35倍,平均产量56 250 kg · hm-2,球茎葡萄糖甘露聚糖含量38.0% ~ 43.0%,粘度2 500 ~ 4 000 mPa · s,适宜400 ~ 1 300 m海拔的湿热区域种植。  相似文献   

2.
 ‘耿芋2号’是采用系统选育法选育而成的珠芽类魔芋。平均产量45 t · hm-2,抗病性好,较当地种植的花魔芋增产近50%,软腐病发病率降低60%。生育期240 d,商品芋精粉葡甘聚糖含量43.69%,粘度14 600 mPa · s,平均出粉率52.8%。适宜西南地区海拔600 ~ 1 600 m的山地种植。  相似文献   

3.
李川  崔鸣  王显安  赵兴喜  李增义  刘列平 《园艺学报》2014,41(10):2161-2162
‘秦魔1号’是采用系统选育法从岚皋花魔芋农家种群体选育出的新品种。株形紧凑,平均产量达22.75 t ? hm-2,较当地农家品种增产29.04%。鲜魔芋含干物质21.21%,干物质中含葡甘聚糖57.77%,生育期约160 d。适宜在秦巴山区海拔700 ~ 1 200 m区域的山区种植。  相似文献   

4.
尹桂芳  马继琼  孙道旺  杨奕  王玲 《园艺学报》2015,42(Z2):2877-2878
‘云魔芋迷乐3号’是2009年从泰国北部地区达府引入的群体种进行系统选育,经去杂纯化、组织培养、快速繁殖、4代繁育后获得性状稳定的株系,并进一步扩大繁育得到的新品种。膨大系数12.7倍,葡甘聚糖含量30.0% ~ 35.0%,粘度1 500 ~ 2 500 mPa · s。适宜在海拔400 ~ 1 300 m的湿热区域种植。  相似文献   

5.
魔芋新品种‘云芋1号’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云芋1号’是从丽江花魔芋群体中选育出的花魔芋(Amprophophallus konjac K.Koch)新品种。出苗到成熟195~210d,平均产量37500kg.hm-2,鲜球茎干物质含量17.5%~20.3%,干物质含葡甘聚糖61.8%,抗(耐)病性优于对照‘富源花魔芋’,软腐病和白绢病的发病率均低于对照。  相似文献   

6.
魔芋新品种———清江花魔芋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清江花魔芋’是恩施州魔芋研究中心从武陵山区地方魔芋种质资源中通过系统选择育成, 产量324115 kg/ hm2 , 干魔芋含葡甘露聚糖5114 % , 鲜魔芋含干物质1714 % , 全生育期125 d 左右, 较抗白绢病和抗软腐病, 比目前主栽品种增产10212 % , 成为了恩施州及武陵山区魔芋产业发展的主导品种。  相似文献   

7.
‘富魔1号’是通过系统选育方法,从云南富源地方花魔芋资源中选出的新品种。2年生平均产量为35.94 t ? hm-2,繁殖率为7.1,精粉葡甘露聚糖含量74.8%,粘度21 567.0 mPa ? s。适宜在云南海拔1 600 ~ 2 300 m区域种植。  相似文献   

8.
云南不同花魔芋品种性状相关分析   总被引:3,自引:1,他引:2  
对云南不同生态区域种植的魔花15、楚雄花魔芋2号、丽江花白魔芋、会泽花魔芋、大关花魔芋和富源花魔芋(CK)6个云南花魔芋地方品种的主要性状进行了相关性和聚类分析。分析结果表明,花魔芋种芋大小、干物质含量、球茎高等对球茎质量影响较大;干物质含量、球茎直径、球茎高等与葡甘露聚糖含量呈显著性相关;球茎质量、葡甘露聚糖、球茎直径等与干物质含量呈显著相关。云南花魔芋品种可聚为3个类群,富源花魔芋、会泽花魔芋、大关花魔芋和魔花15分布在第1个类群里,丽江花白魔芋、楚雄花魔芋2号分别聚成另外2个类群。  相似文献   

9.
为解决绵阳地区魔芋病害严重问题,特引进“鄂魔芋1号”进行适应性研究,分别在绵阳3个不同海拔地区(550、1000、1800 m)开展试验。结果表明,在生育期、抗病性及产量等性状上,“鄂魔芋1号”在海拔550 m及海拔1000 m地区表现明显优于当地花魔芋,其中以海拔1000 m处避雨栽培效果最佳,其生育期达173 d,软腐病发病率仅为2.8%,667 m^2产量达到2050.24 kg。“鄂魔芋1号”是适合中低海拔地区种植的优良品种。  相似文献   

10.
对96 份魔芋种质进行形态学标记,以评价魔芋种质的遗传多样性水平。结果表明:供试魔
芋种质的形态学性状均存在显著的遗传变异,种质间各性状平均变异系数为48.1%,其中芽形状的变异系
数最大,为130.6%;裂片颜色的变异系数最小,为25.6%。对魔芋表型性状进行聚类分析,以Pearson 相
关系数15 作为聚类阈值,将96 份魔芋品种分为11 类。  相似文献   

11.
放线菌‘D74’对魔芋的防病促生作用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根据供试放线菌‘D74’菌株的菌落形态特征及16S rRNA基因序列分析,确定其为娄彻氏链霉菌(Streptomyces rochei)。采用皿内拮抗试验研究表明,‘D74’对魔芋软腐病菌有较强的拮抗作用,拮抗圈直径为11.0 ~ 18.3 mm。用‘D74’无菌发酵滤液10倍稀释液处理甜瓜种子,其发芽率、简明活力指数、胚轴和胚根长度分别较对照增加34.9%、82.4%、66.4%和31.5%(P < 0.05)。盆栽条件下,拌土单接菌剂D74和菌剂与病原菌混接处理对收获期魔芋的相对防效分别为100%和17.0%。菌剂D74在单接和混接条件下能提高盆栽魔芋叶片光合作用、叶片绿色度(SPAD)、生物量及产量,亦能改善魔芋球茎品质。田间小区试验条件下,菌剂D74穴施,魔芋叶片光合指标、生物量及产量较对照增加。研究表明,放线菌‘D74’对魔芋软腐病菌有较强抑制作用,‘D74’活菌制剂对魔芋有良好的防病促生效果,对魔芋品质也有显著的改善作用。  相似文献   

12.
青农55是以耐裂球早熟ogura雄性不育系A05-1-3-15为母本,以耐裂球早熟自交系荷引-1为父本配制成的耐裂球甘蓝一代杂种。早熟,定植后50~55d(天)成熟,成熟后15d(天)内裂球率小于0.5%。外叶12片左右,叶球圆形,球高16~18cm。球外叶两叶叠抱,绿色,油亮,内叶淡黄色,口感甜脆,中心柱长度仅为叶球高度的1/2左右,采收初期平均单球质量1.2~1.4kg。秋季露地栽培每667m2净菜产量4500kg,春季保护地栽培每667m2净菜产量可达5000kg以上。高抗黑腐病,耐霜霉病。适宜北方地区春季保护地、秋季露地早熟栽培。  相似文献   

13.
白糯915 是以9103 为母本,9101 为父本配制而成的鲜食糯玉米一代杂种。幼苗生长健壮,株型半紧凑,平均株高264.5 cm,平均穗位高131.5 cm,果穗锥型,穗长21.2 cm,穗行数13.8 行,行粒数41 粒,穗轴白色,籽粒白色糯型,生育期103 d(天)。籽粒鲜食口感甜香黏糯,风味佳。一般每667 m2 产鲜果穗1 220 kg 左右。抗瘤黑粉病和穗腐病,感丝黑穗病,适宜在甘肃河西(酒泉、张掖、武威)、中东部地区及相似生态区域推广种植。  相似文献   

14.
碧绿258 是以细胞质雄性不育系CMS401 为母本,以自交系202 为父本配制而成的青花菜一代杂种。中熟,从定植 至收获85 d(天)左右;株型直立,叶片稍皱,叶缘波浪形,叶面蜡粉多;花球半圆球形、紧实,花蕾细小、绿色,低温条 件下不易变紫,单球质量0.5 kg 左右,VC 含量1 061 mg · kg-1(FW),蛋白质含量3.32%,且富含矿物营养;田间对病毒病 和黑腐病的抗性与对照优秀、耐寒优秀相当,每667 m2 产量1 300 kg 左右,适合北京、河北、天津、河南等地秋季种植。  相似文献   

15.
豫椒17是以自交系101-1为母本,104-1为父本配制而成的辣椒一代杂种。果实羊角形,纵径15.2 cm,横径3.1 cm,平均单果质量50.2 g,果色黄绿,每667 m2产量3 000.0 kg左右,VC含量873 mg?kg-1,可溶性糖含量2.33 %。高抗病毒病、疫病和炭疽病,适宜露地和保护地春早熟栽培。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