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6 毫秒
1.
以2014年和2016年四川牡丹种子为试材,采用方差分析法,研究了基质和赤霉素(GA_3)处理对种子生根的影响及GA_3处理对种子发芽的影响,以期探索四川牡丹种子萌发特性。结果表明:对于生根率和发芽率,2016年种子比2014年种子高,具有强的生活力。对于种子生根,草炭土生根时间短于沙土,生根率以及不同根长百分比显著高于沙土;GA_3处理虽缩短种子生根时间,但显著降低生根率,增大霉烂率;未经GA_3处理的种子,播于草炭土中生根率最高(90.38%)。对于种子发芽,GA_3处理显著缩短初萌期,根长显著影响发芽率;当根长30mm时,用100mg·L~(-1) GA_3处理,初萌期较短(70d),发芽指数较高(0.203),发芽率最高(81.25%)。四川牡丹种子萌发优化条件为,在20℃恒温条件下,采集当年生的种子播于草炭土中,待主根长度生长到30mm时,用100mg·L~(-1) GA_3处理12h,转入4℃低温下发芽。四川牡丹种子萌发困难是其濒危的主要原因,该试验为珍稀濒危物种四川牡丹的繁育和救护提供参考依据。  相似文献   

2.
运用高通量转录组测序技术分析华重楼种子萌发前后激素信号转导途径和合成通路中的差异表达基因,旨在初步揭示GA_3和IAA组合处理华重楼种子萌发的调控机理。结果表明:600 mg·L~(-1) GA_3+40mg·L~(-1)IAA可使华重楼种子萌发率在8个月时达到87.33%。结合转录组测序结果,将差异表达基因与KEGG数据进行比较发现:外源施加GA_3和IAA可使GA分解代谢基因GA_(2ox)下调表达,GA合成基因GA_(20ox)上调表达,GA信号转导通路中GID_1下调表达,PIF4上调表达,推测在外源施加的GA_3和内源GA增加的共同作用下GA信号转导增强。外源施加IAA可使IAA合成通路中YUCCA和ALDH上调表达,IAA信号转导通路中生长素的受体蛋白基因AUX1、AUX/IAA、SAUR等上调表达,推测在外源施加IAA和内源IAA增加的共同作用下IAA信号转导增强。GA_3和IAA组合促进种子萌发的调控机理可能与GA、IAA合成代谢和信号转导相关。  相似文献   

3.
以小孢子脱分化易诱导型(DD)和脱分化不易诱导型(ND)两种类型的7个茄子品(株)系为试验材料,研究不同基因型茄子花药内源激素的差异以及低温(4 ℃/2 d)、变温处理(4 ℃/2 d+36 ℃/6 d)对花药内源激素含量的影响。结果表明:田间自然生长状态下(CK),DD型材料小孢子单核靠边期花药内源IAA、GA3和ABA含量显著高于ND型,ZR含量显著低于ND型。经低温处理后,DD型材料花药内源IAA含量较高,维持在CK相同水平|而ND型材料花药内源IAA、GA3、ABA含量均显著上升,达到DD型CK水平。经变温处理后,DD型材料花药内源IAA含量仍基本维持在CK相同水平|GA3、ABA含量则呈现出大幅度下降趋势|而ND型材料内源IAA、GA3含量显著上升,ABA含量显著下降。  相似文献   

4.
两个梨品种果实发育过程中果肉及种子内源激素的变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探索梨种子对果实生长发育的影响,通过高效液相色谱(HPLC)技术对"鸭梨"和"新高"果实发育期间果肉和种子中内源生长素吲哚乙酸(IAA)、赤霉素(GA3)、脱落酸(ABA)和玉米素(ZT)含量变化进行了测定。试验结果显示:两个品种种子中ABA和ZT含量变化基本相似,但新高ABA、ZT含量高于鸭梨;鸭梨IAA含量随着果实的发育处于下降趋势,而新高先升高后降低;鸭梨GA3含量随着果实发育先下降后上升,而新高出现两次高峰一次低谷且整体下降的趋势。两个品种果肉中IAA、GA3、ABA和ZT含量变化趋势基本相似,新高IAA、ABA含量高于鸭梨,70d之前新高GA3含量高于鸭梨,然而随着果实发育,鸭梨GA3含量又高于新高,并且鸭梨出现两次高峰,果实发育到80d后,新高ZT含量高于鸭梨。  相似文献   

5.
以8年生‘中油4号’油桃为试材,对休眠期的枝条进行ABA和GA处理发现,ABA延迟芽体萌动,GA促进萌芽和提前开花,在桃芽萌发中ABA和GA起拮抗作用。利用转基因技术在拟南芥中过表达桃ABA分解代谢关键酶ABA 8’–羟化酶基因PpeCYP707A1、PpeCYP707A2和PpeCYP707A3,获得纯合株系,RT-PCR结果表明,目的基因在过表达株系中的表达量分别达到对照的23.86倍、7.37倍、3.23倍;过表达株系生长缓慢,抽薹、开花延迟,其中过表达PPECYP707A1株系生长最慢,开花最晚;过表达株系种子萌发和幼苗生长对ABA不敏感,受伤害程度小;10℃低温处理试验证明,过表达株系相对生长速率高于野生型,推测低温条件下,过表达CYP707As正调控拟南芥的生长发育。  相似文献   

6.
三个葡萄品种叶片中激素变化与抗寒性关系的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以贝达(抗寒性较强)、赤霞珠(抗寒性中)和梅鹿辄(抗寒性较弱)3个葡萄品种的1 a生枝条为材料,测定不同低温胁迫(-15、5℃)下叶片中4种内源激素ABA、IAA、GA、iPA含量及比值的变化。结果表明:低温条件下,3个葡萄品种叶片中ABA呈现先升高后降低的趋势,而IAA、GA、iPA则显示出先降低后有所升高的变化;ABA与IAA、GA、iPA的比值总体表现出先升高后降低的趋势,并且其变化数值与温度呈负相关。抗寒性强的品种贝达叶片中ABA/GA、ABA/IAA均大于抗寒性差的品种梅鹿辄,其中ABA/GA和ABA/IAA的变化与抗寒性关系最为密切。据此推断,ABA/GA和ABA/IAA可以作为判断葡萄品种抗寒性的指标。  相似文献   

7.
以秀丽西瓜为试验材料,采用抑芽剂仲丁灵乳油对西瓜腋芽进行涂抹处理,研究仲丁灵对西瓜腋芽内源激素的影响。结果表明:通过使用仲丁灵乳油,西瓜腋芽4种游离态内源激素(ZR、IAA、ABA、GA_3)含量与无菌水对照相比存在差异。仲丁灵处理后1~14 d ZR含量低于对照,且变化趋势平稳,处理14 d后ZR含量逐渐增加,而对照ZR含量逐渐下降;仲丁灵处理的IAA含量呈现先增加后趋于平稳趋势,而对照呈现先下降后逐渐趋于平稳趋势;仲丁灵处理的ABA含量呈现逐渐上升的变化趋势,而对照呈现先上升后下降的趋势;仲丁灵处理的GA_3含量呈现先下降后上升的变化趋势,而对照呈现逐渐上升趋势;仲丁灵处理的IAA/ZR则呈现先上升后平稳的变化趋势,对照呈现逐渐下降趋势。在仲丁灵处理后21 d,ZR、IAA、ABA含量及IAA/ZR显著高于对照,而GA_3的含量显著低于对照,表现为腑芽的生长受到抑制。  相似文献   

8.
设置系列冷冻温度和处理时间开展南方红豆杉种子冷冻催芽试验,结果表明:南方红豆杉种子经冷冻处理,于4月份气温升高后播种,约25d种子即可萌发;在-20~-15℃条件下,冷冻处理30d即达最佳效果,其萌发率在75%以上。  相似文献   

9.
玉铃花种子休眠原因及其内源激素含量变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以玉铃花种子为试材,从种皮透水性、种子不同部位的浸提液萌发抑制测定等方面探讨了种子休眠原因,并用低温层积处理打破种子休眠,测定层积过程中4种内源激素含量变化,研究4种内源激素对种子萌发的影响。结果表明:玉铃花种皮存在一定的透水性障碍和机械束缚;玉铃花种皮及胚乳(胚)中均含有抑制种子萌发的物质,且抑制强度为种皮胚乳(胚),低温层积可有效打破种子休眠;随着层积时间延长,GA含量明显上升,ABA含量急剧下降,IAA/ABA、ZR/ABA及GA/ABA的比值升高可促进种子萌发。  相似文献   

10.
以“辽宁4号”鲜核桃为试材,研究了常温(20±3)℃和低温(0±1)℃下核桃的贮藏效果,测定其胚芽中内源激素脱落酸(ABA)、赤霉素(GA3)、生长素(IAA)和玉米素核苷(ZR)的含量及其与ABA比值的变化规律.结果表明:鲜核桃在常温下20 d萌发,5d开始发霉,低温下贮藏120 d仍未发芽;低温贮藏的鲜核桃胚芽中ABA的较高含量,却极显著抑制了GA3、IAA、ZR的含量和w(IAA)/w(ABA)、w(ZR)/w(ABA)的比值,对w(GA3)/w(ABA)影响不显著.表明低温主要通过保持鲜核桃中较高的萌发抑制物质,抑制其萌发促进物质来实现对鲜核桃较好的贮藏效果.  相似文献   

11.
蒜芥茄(Solanum sisymbriifolium)是广西重要的番茄嫁接栽培用砧木。通过种子前处理及发芽试验探讨打破种子休眠的方法,筛选蒜芥茄种子催芽处理的最适组合。结果表明,低温及赤霉素(GA3)能解除种子休眠;低温诱导60 d 为最佳处理;30 ℃ 16 h/20 ℃ 8 h 变温条件下GA3 浓度200 mg·L-1,30 ℃恒温条件下GA3 浓度600 mg·L-1 较有利于蒜芥茄种子发芽;自然发酵方式采收的种子比未发酵直接采收的种子更易于催芽。  相似文献   

12.
为阐明苹果(Malus×domestica)R2R3-MYB转录因子基因MdMYB2在非生物胁迫条件下的生物学功能,对MdMYB2的启动子序列进行分析,发现其含有非生物胁迫相关顺式作用元件,且MdMYB2的表达量受外源ABA、聚乙二醇(PEG)和4℃低温的诱导。在不同处理对MdMYB2过表达拟南芥植株和MdMYB2过表达苹果愈伤组织的试验中发现,外源ABA处理抑制了MdMYB2转基因拟南芥种子的萌发,且转基因幼苗提高了对ABA的敏感性、耐旱性和抗冷性。同时,过表达MdMYB2的苹果愈伤组织也表现出对ABA敏感、耐旱和抗冷的表型。以上结果说明MdMYB2在植物的逆境胁迫响应中发挥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13.
为了探讨白菜种子萌发热抑制的机制,以新收获的白菜种子为材料,研究了种子萌发对不同温度的响应,后熟、冷层积和植物激素处理对种子萌发的作用,以及种子萌发和不同处理与细胞壁降解酶之间的关系。结果表明,当萌发温度 ≥ 20 ℃时,种子的萌发率显著降低,热抑制的种子不表现次生休眠。后熟、层积和GA3处理能有效地降低种子萌发的热抑制;相反,ABA处理则增强种子萌发的热抑制。种子萌发过程中内切–β–甘露聚糖酶、β–甘露糖苷酶和α–半乳糖苷酶的活性增加。与新收获的种子相比,后熟、层积和GA3处理增加上述3种酶的活性;ABA处理增加内切–β–甘露聚糖酶的活性,但不影响β–甘露糖苷酶和α–半乳糖苷酶的活性。在不同温度下吸胀48 h的种子的内切–β–甘露聚糖酶和α–半乳糖苷酶的活性变化与随后种子的萌发没有直接关系。说明新收获的白菜种子具有明显的萌发热抑制,这种特性能被后熟、层积和GA3处理以增强细胞壁降解酶活性的方式有效地解除。  相似文献   

14.
以茄子单性结实品系D-10、D-21 和非单性结实品系03-2 为试材,研究了自然低温对茄子子房(果实)发育过程中4 种内源激素,即生长素(IAA)、赤霉素(GA4)、玉米素核苷(ZR)和脱落酸(ABA)含量的影响及其与果实生长发育的关系。结果表明:不同温度下茄子果实发育过程中内源IAA、ZR 和ABA 含量的变化趋势基本相同,均是在开花初期逐渐上升,并达到一个峰值,之后急剧下降,且子房(果实)发育前期的IAA、ZR 和ABA 含量均明显高于果实发育后期的IAA、ZR 和ABA 含量。日平均最低温度为14.3 ℃显著降低了果实发育后期(开花6 d 后)茄子不同品系的IAA 水平,但对果实发育前期IAA 含量的影响因基因型不同而异,可明显降低03-2 开花初期IAA 的合成。不同基因型茄子果实发育过程中GA4 含量对温度的响应无明显规律。温度对ZR 和ABA 含量的影响主要表现在果实发育初期,日平均最低温度为14.3 ℃不利于开花时ZR 的合成,但显著提高了D-10 的ABA 含量。茄子果实发育初期较高的IAA 和ABA 水平有利于果实发育和单性结实,而GA4 和ZR 可能与单性结实关系不大。  相似文献   

15.
以多分枝西瓜品种陇抗9 号与不分枝西瓜品种无杈早为试材,采用超高效液相色谱串联质谱的分析方法,研究分 析不同分枝西瓜品种生长过程中引哚甲酸(ICA)、引哚乙酸(IAA)、玉米素(Z)、二氢玉米素(DHZ)、脱落酸(ABA) 等内源激素含量的变化。结果显示,在伸蔓期与果实膨大初期,不分枝西瓜品种叶片中ICA、IAA+ICA 含量显著高于多分 枝西瓜品种;在整个生长期,不分枝西瓜品种叶片中Z、DHZ+Z 含量低于多分枝品种;且不分枝西瓜品种的(ICA+IAA)/ (Z+DHZ)、(ICA+IAA)/ABA、(ICA+IAA)/(GA1+GA3+GA4+GA7)在伸蔓期与果实膨大初期显著高于多分枝品种。由此 可见,较高含量的ICA 对西瓜侧枝的分生有抑制作用,较高含量的Z 与DHZ 对西瓜侧枝的形成有促进作用;(ICA+IAA)/ (Z+DHZ)、(ICA+IAA)/ABA、(ICA+IAA)/(GA1+GA3+GA4+GA7)的较高比值不利于西瓜侧枝的形成。  相似文献   

16.
孟士德薰衣草种子萌芽生物学特性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以孟士德薰衣草为试验材料,研究温度、光照以及赤霉素等外界条件对孟士德薰衣草种子萌发的影响,以期找到提高孟士德薰衣草种子萌芽率的有效方法,为孟士德薰衣草的播种繁殖及育种工作提供科学的理论依据。结果表明:(1)孟士德薰衣草的种子黑褐色,表皮光滑,种皮坚硬角质化,外包蜡质,种子千粒质量(0.947±0.045)g;(2)200 mg/L赤霉素浸泡处理6 h孟士德薰衣草种子萌芽率最高,达到94.6%;(3)15℃黑暗环境下孟士德薰衣草种子萌芽率最高,达到95.2%,20℃次之,为94.6%,但相比15℃幼苗长势更好;(4)光照10 h处理有利于孟士德薰衣草种子萌芽,萌芽率为94.6%,且幼苗长势最好;(5)采用不同浓度GA3对孟士德薰衣草种子进行处理,以200 mg/L的GA3处理种子萌芽效果最佳,萌芽率达到94.0%。  相似文献   

17.
以当年采收的荸荠种子为材料,探讨运用不同的处理方法,如低温层积、摩擦去种皮、98 %浓硫酸浸泡、热水浸泡、不同浓度GA3和6-BA浸泡、不同贮藏方式、不同发芽温度和光照条件以及不同品种等对荸荠种子发芽率、发芽势和发芽指数的影响。结果表明:荸荠种子4 ℃低温水藏48 d后,98 %浓硫酸浸泡10 min+40 ℃水浸泡50 min对提高荸荠种子发芽率效果最好;发芽温度以25 ℃最好,30 ℃下种子不发芽;贮藏方式以湿沙藏最好,其次是水藏;种子在部分光照条件下发芽较好,黑暗条件下发芽率较低,不同品种之间以沙洋荸荠发芽率、发芽势和发芽指数均最高。  相似文献   

18.
为探明硅缓解聚乙二醇(PEG)渗透胁迫抑制黄瓜种子萌发的调控机理,以‘新春4号’黄瓜(Cucumis sativus L.)种子为试材,PEG模拟干旱胁迫,以蒸馏水为对照,研究硅处理(0.5 mmol ? L-1 Si)、PEG处理(10% PEG)、PEG与硅共处理(PEG + Si)对黄瓜种子萌发、膜脂过氧化、渗透调节、抗氧化酶系统及碳水化合物代谢的影响。结果表明,与对照相比,10% PEG处理显著抑制黄瓜种子的萌发,其发芽势、发芽率、芽苗全长及鲜质量显著降低,丙二醛(MDA)和游离脯氨酸(Pro)含量显著升高,抗氧化酶活性升高,PEG + Si处理可显著缓解干旱胁迫对黄瓜种子萌发的抑制作用,发芽势、芽苗全长及鲜质量显著大于PEG处理,MDA及Pro的含量显著低于PEG处理,抗氧化酶活性显著提高;正常条件下,Si处理黄瓜种子的发芽势、发芽率、芽苗全长、鲜质量、MDA含量、Pro含量以及抗氧化酶活性与对照均无显著差异。与对照相比,在种子萌发0 ~ 48 h,10% PEG处理的淀粉含量高而可溶性糖含量低,同时降低了α–淀粉酶和β–淀粉酶活性,萌发36 h时,黄瓜种子α–淀粉酶(AMY)和β–淀粉酶(BMY)基因的表达水平显著下调;PEG + Si处理显著降低了淀粉含量,提高了可溶性糖含量、α–淀粉酶和β–淀粉酶活性,显著上调了AMY和BMY基因表达水平;Si处理淀粉含量、可溶性糖含量、α–淀粉酶和β–淀粉酶活性变化趋势与对照一致且无显著差异,显著上调了BMY的基因表达,对AMY无显著影响。可见,在干旱胁迫下,Si通过提高黄瓜种子抗氧化酶活性、淀粉水解酶活性、减少MDA积累量和上调AMY、BMY基因表达水平,缓解了干旱胁迫对种子的脂质过氧化损伤,提高了碳水化合物的转化速率,促进种子萌发。  相似文献   

19.
本试验系统比较了不同低温胁迫条件下,黄瓜种质芽期和苗期低温耐受性的鉴定方法。分别在13℃和15℃(26℃为对照)对15份种质种子进行芽期低温胁迫,以种子活力相关的发芽率、发芽势和发芽指数以及种芽生长量相关的胚根长度、种芽鲜质量和种芽干质量等6项指标进行低温耐受性的鉴定评价。结果表明,13℃适合用于极耐低温材料的筛选,15℃适宜作为大量黄瓜种质芽期低温耐受性鉴定评价的胁迫温度。以冷害指数和恢复指数为评价指标,利用6℃恒低温处理不同天数,对黄瓜二叶一心幼苗进行苗期低温耐受性鉴定评价,适宜胁迫时间为3~5d。在15℃/5℃变温条件下对黄瓜一叶一心幼苗进行苗期低温胁迫,适宜胁迫时间为9~15d。以恢复指数作为评价指标进行苗期低温耐受性鉴定,其胁迫时间应比以冷害指数为评价指标的处理时间缩短1~2d。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