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2 毫秒
1.
郑蓓蓓  谢宗周  郭文武 《园艺学报》2013,40(7):1262-1268
 采用高效液相色谱测定柑橘种间体细胞杂种[‘朋娜’脐橙(Citrus sinensis Osbeck)+ 粗柠檬(C. jambhiri Lush)]和其两个融合亲本果实的类胡萝卜素含量,气相色谱测定可溶性糖及有机酸含量,并检测代谢过程中关键基因的表达,比较分析体细胞杂种果实品质遗传及基因表达特点。结果表明,体细胞杂种类胡萝卜素成分及含量均偏向粗柠檬亲本,柠檬酸、苹果酸积累量也偏向粗柠檬;而蔗糖含量处在中亲值;实时定量PCR 技术检测类胡萝卜素代谢途径中的7 个基因,其中4 个基因在‘朋娜’脐橙中的表达量高于粗柠檬,环化途径中番茄红素ε 环化酶基因(CitLcy-e)、玉米黄质环氧酶基因(CitZep)在体细胞杂种中表达量偏向粗柠檬亲本,显著低于‘朋娜’脐橙。可见粗柠檬遗传物质的表达在体细胞杂种中占主导地位。  相似文献   

2.
温室栽培对鲜食葡萄果实单萜积累的影响尚不明确。以早熟鲜食葡萄品种‘香妃’和‘早玫瑰香’为试材进行温室栽培,以露地栽培作为对照。采用顶空固相微萃取(HS–SPME)结合气相色谱—质谱联用(GC–MS)技术,辅助自动质谱图解卷积和鉴定系统(AMDIS),检测葡萄果实中游离态单萜类化合物的含量。共检测到29种来源于异戊二烯代谢途径的单萜类化合物。两个葡萄品种单萜类化合物总含量随果实发育均呈升高趋势,且露地栽培均高于温室栽培,果实成熟期‘香妃’高于‘早玫瑰香’。利用主成分分析(PCA)可以明显区分开温室和露地栽培下的‘早玫瑰香’,但两种栽培条件下‘香妃’的单萜化合物在成熟期愈加接近;整体趋势表现为露地栽培葡萄果实具有更丰富的柠檬烯、(Z)–别罗勒烯、(E,Z)–别罗勒烯、里那醇、β–月桂烯、异松油烯、(Z)–β–罗勒烯、cis和trans–氧化玫瑰、β–香茅醇和cis–吡喃型氧化里那醇。  相似文献   

3.
采用高效液相色谱—串联质谱(UHPLC–MS/MS)技术对西瓜5份具有代表性的材料果实进行代谢产物分析,在此基础上选取栽培西瓜高糖材料‘97103’和野生西瓜低糖材料‘PI296341’,利用气相色谱—质谱联用(GC–MS)方法对主代谢产物进行定量分析。从成熟果实中定量鉴定出58种代谢物,其中22种在‘97103’和‘PI296341’间存在显著差异。韧皮部运输的棉籽糖在野生低糖材料果实中大量滞留,而在栽培高糖材料中极少积累。综合差异代谢物及其代谢途径分析发现,高糖材料‘97103’果实在水苏糖、棉籽糖等光合产物卸载途径及蔗糖积累代谢途径上的代谢产物积累较高;而低糖材料‘PI296341’,则在氨基酸代谢、有机酸代谢途径及6–磷酸葡萄糖等糖代谢途径上产物积累较高。这些发现为野生西瓜进化到栽培种果实品质的代谢产物积累和调控提供了重要依据,也可为提高西瓜品质提供指导。  相似文献   

4.
陈方永  倪海枝  赵凯  任正初 《园艺学报》2009,36(9):1400-1400
 ‘浙玉1号’柚是以异源四倍体体细胞杂种‘Zj’ (甜橙类+柠檬) 为父本, 与单胚二倍体柑橘品种‘玉环柚’进行有性杂交获得的三倍体新品种, 无籽, 不裂果, 果皮清香浓郁, 果肉酸甜适中, 自然贮藏期120~135 d, 高出亲本30 d以上。  相似文献   

5.
以不同发育期毛欧杂种葡萄‘NW196’为试验材料,利用HPLC–MS检测其果皮中花色苷的组成及含量,Real-time PCR检测花色苷合成相关基因表达水平,并与欧亚种‘赤霞珠’比较。结果表明,成熟后期‘NW196’果皮中花色苷总量显著高于‘赤霞珠’;采收期‘NW196’葡萄果皮中共检测到23种花色苷,成熟后期单糖苷所占比例高于双糖苷,其中含量最高的是花翠素–3–O–葡萄糖苷,3’5’–羟基取代花色苷比例高于3’–羟基取代花色苷;与欧亚种‘赤霞珠’相比,‘NW196’果皮中酰化和甲基化花色苷比例较低。结论:毛欧杂种‘NW196’花色苷组成与欧亚种‘赤霞珠’差异明显,这与其品种特性有关,并受到类黄酮代谢路径相关基因的调控;此外,花色素双糖苷主要在转色初期合成。  相似文献   

6.
【目的】对苹果新品种‘瑞阳’和‘瑞雪’及其亲本果实中主要糖酸、酚类、矿物质及维生素类物质的含量进行差异分析,为完善新品种的果实评价体系和推广提供理论依据。【方法】以‘瑞阳’和‘瑞雪’及其亲本‘秦冠‘’富士’和‘粉红女士’果实为材料,采用高效液相色谱(HPLC)技术对果实中主要糖酸、酚类和维生素类物质的组成与含量进行分析,使用原子吸收分光光度计对果实中矿物质含量进行测定。【结果】在成熟期‘,瑞阳’和‘瑞雪’及其亲本果实中所含主要糖酸、酚类、维生素类及矿物质的组分一致,但含量差异显著‘。瑞阳’果皮中酚类物质总量显著高于其亲本‘富士’和‘秦冠’,其中根皮苷和绿原酸含量显著高于‘富士’‘;瑞雪’果皮中酚类物质总量接近‘富士’,低于‘粉红女士’,介于双亲之间,其中表儿茶素和儿茶素含量显著高于‘富士’。5个参试品种中钾、钙、镁含量相对较高,铁、锌含量较低‘,瑞阳’果实中Ca含量接近‘富士’,显著高于‘秦冠’‘,瑞雪’果实中Ca、Zn含量显著高于‘富士’。冷藏期间,5个参试品种中糖酸、酚类和维生素类物质的变化趋势相近,但在不同的品种间存在稍微差异。【结论】‘瑞阳’果实中酚类和矿物质明显优于‘秦冠’,接近‘富士’,最佳食用期为冷藏60 d左右‘;瑞雪’果实继承了‘粉红女士’的诸多优点,果实中苹果酸、维生素C、矿物质Ca含量显著高于‘富士’,最佳食用期为冷藏90 d左右。  相似文献   

7.
为研究钙处理对‘南果梨’果实果皮微观结构、表皮蜡质组成和香气释放的影响,在‘南果梨’果实商熟期前15 d喷施0.04 kg·L~(-1)氯化钙,喷水作为对照,在商熟期和后熟5 d后用扫描电子显微镜和透射电子显微镜分别观察果皮微观结构、细胞排列,并用质谱测定表皮蜡质组成,用气相色谱—质谱法(GC–MS)测定挥发性香气物质含量。结果表明:钙处理果实果皮蜡质层较对照脱落更多,但果点比对照完整,果实表层细胞间隙大于对照。‘南果梨’果实表皮蜡质化学组分包括脂肪酸、脂肪醇、酯类、烷烃、烯烃、醛类和酚类,其中以脂肪酸、脂肪醇、烷烃、醛类为主,钙处理果实果皮蜡质中酯类、脂肪酸、醛类的相对含量显著高于对照(P 0.05)。钙处理果实挥发性香气物质总含量在商熟期和后熟5 d时总含量分别为3 959.75和6 676.80 ng·g~(-1),比对照提高20.92%和24.16%。以上表明钙处理通过改变‘南果梨’果实果皮的微观结构和蜡质成分,增加了其香气的释放。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不同发育时期‘早酥’梨及其红皮芽变‘红早酥’梨果皮类黄酮组成与合成模式。【方法】以‘早酥’梨与芽变‘红早酥’梨不同发育时期的果实为材料,通过HPLC-MS2法测定其果实发育过程中类黄酮组分的含量变化,通过实时荧光定量PCR测定相关合成基因表达水平的变化。【结果】‘早酥’梨和‘红早酥’梨果皮类黄酮组分与含量差异较大,差异主要集中在黄酮醇、原花青素和花青苷代谢支路。2个品种果实自然发育过程中的类黄酮积累模式基本一致,以酚酸、原花青素、黄酮醇和花青苷为主的多数类黄酮组分的合成高峰位于果实发育早期,随着果实发育成熟,酚酸类物质含量呈现不断下降趋势,大部分原花青素、花青苷和黄酮醇类物质在果实膨大期后含量维持稳定。‘早酥’梨葡糖糖苷类黄酮、原花青素组分儿茶素和原花青素B2在果实成熟期出现第二个积累高峰。类黄酮合成高峰期,大多数类黄酮合成基因表达水平达到峰值。果实发育后期,下游类黄酮合成基因DFR、ANR、ANS和UFGT表达量相应提高。【结论】‘红早酥’梨果皮比‘早酥’梨果皮含有更多类黄酮物质,特别是类黄酮糖苷衍生物的种类更为丰富,含量也显著升高。‘红早酥’梨和‘早酥’梨果皮中的类黄酮合成高峰均位于果实发育早期。随着果实的发育,‘红早酥’成熟果皮中类黄酮组分含量虽有下降,但仍含有较高水平的原花青素和类黄酮糖苷类衍生物。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究云南红梨果实各部分(果皮、果肉和种子)花色苷、叶绿素和类黄酮的动态变化规律,力求为优质红梨的生产提供理论依据。【方法】以云南境内主栽的‘美人酥’和‘巍山红雪梨’2个品种为试材,取其不同发育期的果实,将其果皮、果肉和种子分离,对花色苷、叶绿素和类黄酮含量进行测定。【结果】‘美人酥’各部位花色苷含量为0.395~0.896 g·L-1;‘巍山红雪梨’各部位花色苷含量为0.047~0.854 g·L-1。‘美人酥’各部位叶绿素含量为0.011~0.132g·L-1;‘巍山红雪梨’各部位叶绿素含量为0.023~0.203 g·L-1。‘美人酥’各部位类黄酮含量为0.689~2.564 g·L-1;‘巍山红雪梨’各部位类黄酮含量为0.182~0.974 g·L-1。红色砂梨各部位类黄酮含量花色苷含量叶绿素含量。花色苷在果实成熟过程中各部位含量都呈上升趋势而叶绿素含量呈下降趋势,类黄酮的含量在果皮中先升后降,在果肉中呈降—升—降的趋势。【结论】果实花色苷的变化规律有异于类黄酮和叶绿素,而类黄酮和叶绿素的变化规律相似。  相似文献   

10.
‘苏翠1号’梨因其极早熟、汁多味甜、肉质细脆而深受广大消费者喜欢。为了解‘苏翠1号’成熟果实主要代谢产物及代谢通路相关基因表达情况,探究其果实优异性状形成的物质和分子基础,对‘苏翠1号’及其亲本‘翠冠’和‘华酥’成熟果实样本进行代谢组和转录组测序分析。代谢组分析发现,3个品种间,前25个差异代谢产物主要包括有机酸、碳水化合物、氨基酸、甘油磷酸脂、脂肪酸和绿原酸。HPLC测定表明,蔗糖含量在‘苏翠1号’中最高,葡萄糖含量在‘翠冠’中最高,果糖含量在‘苏翠1号’和‘翠冠’中相似,略高于‘华酥’,山梨醇含量在‘苏翠1号’和‘华酥’中均显著低于‘翠冠’;苹果酸含量在‘苏翠1号’中最高,柠檬酸含量在‘华酥’中最高,‘苏翠1号’和‘华酥’总酸含量相近,均高于‘翠冠’。氨基酸含量分析表明,‘苏翠1号’的氨基酸总含量及天冬氨酸、苯丙氨酸、甲硫氨酸含量显著高于‘翠冠’和‘华酥’。转录组GO和KEGG分析表明,相较于‘翠冠’和‘华酥’,‘苏翠1号’有机底物分解过程、脂质代谢、有机酸生物合成、羧酸生物合成、多糖代谢等生物学过程及代谢途径显著富集。进一步挖掘差异基因发现,糖代谢中的SPS、山梨醇代谢中的S6P...  相似文献   

11.
植物体内类黄酮通常以糖基化的形式存在,其糖基化由UDP–糖基转移酶(UDPglycosyltransferase,UGT)催化完成。以‘浏阳金柑’果实为研究对象,利用UPLCG2-SQTOF技术对其类黄酮种类进行鉴定,共检测出11种类黄酮,包括C–葡萄糖苷类黄酮、C–新橙皮糖苷类黄酮和O–新橙皮糖苷类黄酮。基于转录组测序,筛选出49个金柑果实发育过程中高表达的UGT基因。进化分析显示,13个高表达的FcUGT可能参与了类黄酮的糖基化修饰过程。其中,1个FcUGT编码C–葡萄糖基转移酶,参与了C–葡萄糖苷类黄酮的修饰过程;9个FcUGT编码7–O–葡萄糖基转移酶,可能参与了O–新橙皮糖苷类黄酮的修饰过程;3个FcUGT编码1,2–鼠李糖基转移酶,可能参与了O–或C–新橙皮糖苷类黄酮的修饰过程。  相似文献   

12.
为研究不同柑橘品种对柑橘黄脉病毒(Citrus yellow vein clearing virus,CYVCV)变异的影响,将CYVCV毒株CQ01嫁接接种于4类共35个柑橘品种,对不同植株中CYVCV的衣壳蛋白(CP)基因进行分析,结果发现仅有少数位点发生了变异。运用RT-qPCR技术检测不同柑橘品种中CYVCV的相对含量,发现甜橙类品种中CYVCV的相对含量最高,墨西哥来檬中CYVCV的相对含量最低。植株中CYVCV的含量与其症状不存在明显的关联。  相似文献   

13.
3种柑橘实生砧木及其2种体细胞杂种根系解剖结构的比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刘霞  彭抒昂  郭文武 《园艺学报》2008,35(9):1249-1254
采用石蜡切片法和组织离析法分别对3种柑橘实生砧木和2种体细胞杂种的根系木质部和导管分子的解剖构造进行了比较。结果表明:(1)粗柠檬、红橘和枳3种实生砧木根系的木质部和韧皮部呈同心圆环状排列,而‘红橘+枳’和‘红橘+粗柠檬’两种体细胞杂种木质部和韧皮部呈“海星状”排列,结构异常。(2)导管所占的面积和密度,均以生长势较强的粗柠檬为大,以生长势较弱的枳为小;体细胞杂种没有明显规律。(3)柑橘导管分子属于孔纹导管,穿孔板均为单穿孔,大多分布于端壁上;导管分子两端具尾、倾斜、侧壁穿孔等性状的有无及其比例,反映出生长势的差异及其输导能力的强弱。(4)粗柠檬具有较好输导能力的导管分子结构,而枳较差;体细胞杂种根系的导管分子长度和直径都大于其亲本,在导管分子性状上,向不利于输导能力的较原始性状偏移。  相似文献   

14.
吴巨勋  肖慧玲  王小花  伊华林 《园艺学报》2014,41(10):1993-2000
‘早红’脐橙[Citrus sinensis(L.)Osbeck + C. unshiu Marc.]是来自‘罗伯逊’脐橙[C. sinensis (L.)Osbeck]和‘国庆1号’温州蜜柑(C. unshiu Marc.)的嫁接嵌合体。采用SSR和CpSSR分子标记分析了‘早红’脐橙的叶片、汁胞、囊瓣壁和白皮层的细胞来源,采用气相色谱(GC)和顶空固相微萃取-气质联用(HS–SPME–GC–MS)的方法测定了‘早红’脐橙及其两个嫁接亲本的可溶性糖和有机酸含量,以及果皮和果肉的香气物质。结果表明,‘早红’脐橙汁胞和囊瓣壁中均含有两个亲本的遗传物质,果肉中的有机酸含量显著低于两个亲本,果皮中的香气物质与‘罗伯逊’脐橙果皮基本一致,但是果肉中的香气物质与两个亲本都不尽相同。  相似文献   

15.
培养三倍体柑桔植株的研究   总被引:3,自引:1,他引:2  
以柑桔异源四倍体体细胞杂种[哈姆林甜橙(CitrussinensisOsbeckcv.Hamlinsweetorange)+粗柠檬(C.jambhiriLush cv.Rough lemon)]为父本与单胚的二倍体柑桔类型[宜昌橙(C.ichangensisSwingle)与华农本地早(C.reticulataBlancocv.Huanongbendizao)的杂交后代]杂交,通过幼胚早期离体培养,获得了113株再生植株,其中89%为三倍体,并初步筛选出了适宜的幼胚离体培养时间为授粉后80d。  相似文献   

16.
采用高效液相色谱- 串联质谱技术(HPLC-MS/MS),对不同类型番茄果实的叶酸及其衍生物含量进行初步分析。 结果表明,栽培种和野生种不同基因型番茄果实中总叶酸含量均差异显著,栽培种番茄总叶酸含量为1 532.79~4 530.72 μg · kg-1,野生种番茄总叶酸含量为2 587.85~4 035.93 μg · kg-1。基于全基因组数据选取的17 份醋栗番茄总叶酸含量为 1 934.81~5 050.13 μg · kg-1。栽培种M82 和野生种LA0443 的叶酸含量较高,分别为4 530.72 μg · kg-1 和5 050.13 μg · kg-1。 对12 种叶酸衍生物的分析结果表明,不同基因型番茄的叶酸衍生物种类也存在一定差异,大部分资源至少含有9 种叶酸衍 生物。其中醋栗番茄资源叶酸变异更为丰富:5 份资源具有12 种叶酸衍生物,而四氢叶酸(THF)、四谷氨酸5- 甲酰四氢叶 酸(5-F-THFGlu4)、叶酸(FA)、10- 甲酰叶酸(10-F-FA)等在一些资源中含量较低或未能检测到。总体而言,番茄与大 多数作物类似,5- 甲基四氢叶酸(5-M-THF)是果实中的主要叶酸形式,其次是5- 甲酰四氢叶酸(5-F-THF),二者呈现 显著负相关。  相似文献   

17.
利用核型分析和基因组原位杂交技术(GISH)对沙田柚宜昌橙异源二倍体和异源四倍体材料的遗传组成进行了初步分析。比较11份材料的染色体类型、随体数与位置、臂比、染色体相对长度等,在核型变化,随体有无、数量和位置方面显示出多样性;与亲本相比,异源四倍体与二倍体未显示明显的染色体结构变异,但核型不同显示在杂交和多倍体形成过程中存在染色体重组和一些微染色体结构上的变异。GISH分析表明,异源四倍体(CSY)和二倍体(SY)确实为沙田柚与宜昌橙杂种,端部具较强信号的染色体为体细胞半数的染色体数,表明这些染色体可能是来源于探针亲本的染色体,基本明确CSY和SY的染色体来源。沙田柚与宜昌橙杂交获得的不同倍性材料的核型与GISH分析为柑橘遗传育种研究提供了细胞遗传学资料,同时GISH技术在柑橘中的应用在今后开展柑橘基因组遗传分析中可起到一定参考作用。  相似文献   

18.
早中熟鲜食葡萄5个品种及其亲本果实单萜成分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以早中熟鲜食葡萄品种‘瑞都香玉’、‘瑞都红玫’、‘瑞都早红’、‘瑞都红玉’、‘瑞都脆霞’及其亲本‘京秀’和‘香妃’为试材,采用顶空固相微萃取结合气质联用技术,辅助自动质谱图解卷积和鉴定系统(AMDIS),测定果实游离态单萜化合物的含量,共检测到29种单萜类化合物,不同品种含量差异较大,父本‘香妃’中的含量高达2 153.63μg·L~(-1),约为母本‘京秀’的150倍,‘瑞都香玉’的含量高于1 000μg·L~(-1),‘瑞都红玉’、‘瑞都红玫’和‘瑞都早红’较为接近,‘瑞都脆霞’低于50μg·L~(-1)。‘香妃’和‘瑞都香玉’中单萜物质的香气值(OAVs)最大,而在‘瑞都脆霞’和‘京秀’中,所有单萜化合物的香气值都低于嗅觉阈值(OAVs1),这与多年对各个品种的感官分析结果基本相符。主成分分析(PCA)结果表明,前两种主成分的累计方差贡献率为84.79%,第一主成分代表变量有:(E,Z)–别罗勒烯和(Z)–别罗勒烯、里那醇、(E)–β–罗勒烯和(Z)–β–罗勒烯、柠檬烯、异松油烯、cis–氧化玫瑰和trans–氧化玫瑰、β–月桂烯;第二主成分代表变量有:香叶醇、香叶醛、γ–香叶醇、橙花醛、trans–呋喃型氧化里那醇。香气特征主要表现为花香和果香,花香的主要贡献者是里那醇、柠檬烯、cis–氧化玫瑰和trans–氧化玫瑰,果香的主要贡献者是里那醇、柠檬烯和香叶醇。  相似文献   

19.
不同种类柑橘的蜡质结构与成分比较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采用扫描电镜和气质联用技术研究纽荷尔脐橙(Citrus sinensis Osbeck‘Newhall’)、南丰蜜橘杨小2-6株系(C. reticulata Blanco‘Yangxiao 2-6’)、红心蜜柚(C. grandis Osbeck‘Hongxin Miyou’)、宫川温州蜜柑(C. unishiu Marc.‘Miyagawa Wase’)、尤力克柠檬(C. limon Burm. F.‘Eureka’)等5种柑橘果皮蜡质结构、含量和组成成分的差异。结果表明:柑橘果皮蜡质由无定型蜡质层及散布其上大小不同的不规则小圆片状蜡质晶体组成;主要化学成分为脂肪酸、饱和烷烃、饱和醛、初级醇、三萜类化合物和小分子代谢产物;纽荷尔脐橙果皮蜡质晶体大小、分布密度、蜡质总量以及除醛外的各蜡质组分含量均要显著高于其它4种柑橘;并且首次从纽荷尔脐橙果皮蜡质中鉴定出了具有保健功能的六甲氧基黄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