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75 毫秒
1.
以青海4个不同地区卷丹为材料,采用春化处理,以春化时间为指标,研究春化时间对卷丹珠芽发芽率的影响。结果表明:不同春化时间对同一地区卷丹珠芽发芽影响是随着春化时间的增加,卷丹的发芽率和生长势不断下降,即卷丹在45 d左右的发芽率与生长势最好;在同一春化时间下,卷丹在不同地区的发芽率和生长势有较大差异,其中最理想的卷丹品种为门源地区的卷丹。  相似文献   

2.
以卷丹(Lilium lancifolium)为试材,克隆了1个LBD转录因子基因,命名为LlLBD18(GenBank序列号ON455210)。其开放阅读框为684 bp,编码227个氨基酸,含有1个典型的LOB结构域。进化树分析发现LlLBD18与姜(Zingiber officinale)ZoLBD18的亲缘关系最近。亚细胞定位结果显示LlLBD18定位于细胞质和细胞核。荧光定量PCR分析表明,LlLBD18在卷丹初生珠芽中表达量最高,其次是根中,在叶片中最低。在珠芽形成过程中,LlLBD18的整体表达情况为先上升后下降再上升,且在珠芽原基启动前期(离体诱导4 d)最高。功能研究发现,在卷丹中过表达LlLBD18可以促进珠芽形成,而沉默LlLBD18后的珠芽形成受到显著抑制,表明LlLBD18在卷丹珠芽形成中起正向调节作用。  相似文献   

3.
以卷丹(Lilium lancifolium)叶腋组织为研究材料,利用RT-PCR和RACE技术克隆得到AGO1基因的cDNA全长,命名为LlAGO1。其全长4 014 bp,开放阅读框长3 687 bp,编码1 228个氨基酸残基,其编码蛋白分子量为135.36 kD,理论等电点(pI)为9.57。氨基酸序列分析表明LlAGO1含有PAZ和Piwi两个AGO1典型的结构域;信号肽预测结果表明LlAGO1蛋白不存在信号肽,为非分泌蛋白;亚细胞定位预测其主要定位于细胞核;与相关同源蛋白高度相似,且与芦笋AGO1a蛋白(XP_020260210.1)亲缘关系最近。qRT-PCR分析结果表明:LlAGO1在卷丹叶腋、鳞片、根、叶等不同组织均有表达,其中在叶腋中的表达量最高,叶片和根中的表达较弱;腋生珠芽形成过程中,LlAGO1仅在可形成珠芽的上部叶腋表达,且在珠芽形成时表达量最高,而在不形成珠芽的下部叶腋几乎不表达,推测LlAGO1可能与卷丹珠芽的形成相关。  相似文献   

4.
习永和 《蔬菜》2001,(10):15-15
百合播种后须经数年培育管理才能获得可供采收的商品鳞茎,一般采用无性繁殖先获得种球,也可采用种子繁殖先获得种球,然后将种球栽入大田,经过田间管理长成商品百合。种球是用各种繁殖材料先培养成50~100g的小鳞茎,所需年数因采用的繁殖器官不同而异。下面简要介绍一下种球培育的5种方法。 一、珠芽培育法 此法适用于产生珠芽的品种,如卷丹品种等。夏季采收成熟的珠芽,9月下旬~10月上旬,按行距12~15cm开4cm深的播种沟,沟内每4~6cm播珠芽1枚,播后覆土3cm左右。地冻前培土覆草盖膜,以利安全越冬。第…  相似文献   

5.
百合播种后须经数年培育管理才能达到可供采收的商品鳞茎,一般采用无性繁殖先获得种球,也有采用种子繁殖先获得种球,然后将种球栽入大田,经过田间管理长成商品百合。种球是用各种繁殖材料先培养成50—100g的小鳞茎,所需年数因采用的繁殖器官不同而异。下面简介种球培育的五种方法。 1.珠芽培育法 此法适用于产生珠芽的品种,如卷丹品种等。 夏季采收成熟的珠芽,9月下旬至10月上旬,按行距12~15cm开4cm深播种沟,沟内每距4—6cm播珠芽1枚,播后覆土 3cm左右。地冻前培土覆草盖膜,以利安全越冬。第2年春季出苗时揭除覆盖的草和膜,中…  相似文献   

6.
<正>百合为百合科百合属多年生草本球根植物,全世界现有100多个品种,按用途可分为花用、药用、食用三大类。原产中国的卷丹百合是药食兼用以收获地下鳞茎为栽培目标的百合品种。在北方农村庭院常作为观赏花卉而广泛种植。卷丹百合在秋季9~10月栽植后,子鳞茎在土中越冬,到翌年4月出苗。出苗后即进入了田间管理时期。此期通过加强田间管理,对减少病虫为害、增加产量、改善品质、提高经济效益具有重要意义。田间管理主要包括松土补肥、植株调整、肥水管理、病虫  相似文献   

7.
施肥对卷丹百合产量和硝酸盐含量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研究了施肥对卷丹百合产量及鳞茎内硝酸盐含量的影响。结果表明:施用化肥可以显著提高卷丹百合的产量,与对照比较,各施肥处理使百合增产250.2~1 084.0 kg/hm2,平衡施用NPK肥料的处理产量最高,为1 084.0 kg/hm2,纯收入最多,为6 716.9元/hm2。各处理中百合鳞茎硝酸盐含量最低的是PK处理,其次为NPK处理。  相似文献   

8.
冀西北坝上地区不同播期对卷丹百合农艺性状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了找出冀西北坝上地区栽种卷丹百合的最佳播期,进行了不同播期对百合生育期和农艺性状影响的研究,结果表明,在冀西北坝上地区栽种卷丹百合,随着播期的推迟,百合的株高和地径逐渐缩短。百合开花后鳞茎数已基本不再增加,而鳞茎周径和鲜质量迅速增长。因此要获高产、优质的卷丹百合,其播期最迟为5月11日,在温度稳定通过5℃以后,越早越好。  相似文献   

9.
为了探索光周期对百合试管鳞茎生长发育的诱导效应,寻求试管鳞茎生产的最佳光照参数,以秦巴山区野生卷丹(Lilium lancifolium)试管苗为材料,采用5种不同光周期处理(每天分别暗处理0、8、12、16和24 h),对试管小鳞茎的发生和膨大、糖含量、淀粉酶活性及其对培养基糖源利用情况进行了测定。研究结果表明:不同光周期处理对试管小苗的形态建成和生长发育影响显著,以16 h暗处理对小鳞茎的发生和膨大最为有利;不同培养时期测定表明,经不同光周期处理的小鳞茎可溶性总糖含量、淀粉含量及淀粉酶活性等呈现一定差异;经60 d培养,短光照和黑暗处理(黑暗12、16和24 h)的小鳞茎淀粉含量比全光照和长光照(0和8 h)处理的高;不同光周期处理下试管鳞茎对培养基蔗糖利用率不同,以短光照(黑暗16 h · d-1)处理的利用效率最高。  相似文献   

10.
《蔬菜》2017,(11):13-13
<正>中国农业科学院蔬菜花卉研究所揭示了重要的食用及药用百合卷丹——宜兴百合腋生珠芽形成的关键分子机理。相关研究成果在线发表于国际知名期刊《植物科学前沿(Frontiers in Plant Science)》上。该研究运用解剖学、转录组学、生理学和分子生物学相结合的手段系统地研究了卷丹茎中、上部叶腋珠芽形成的机制。卷丹珠芽形成于地上茎与叶片连接的叶腋处,是由叶柄基部近轴端表皮下层的薄壁细胞分裂分化而来。根据解剖观察,取茎上部腋生珠芽形成不同阶段的叶腋组织及下部不形成珠芽  相似文献   

11.
‘渝百合1号’是由野生卷丹(Lilium lancifolium Thunb.)染色体加倍选育而来的卷丹新品种。植株长势健壮;花为橙色,具黑色斑点;鳞片大而厚实,味甜,适口性较优,适宜鲜食。高抗枯萎病,中抗炭疽病,产量为13 200 kg · hm-2。  相似文献   

12.
袁素霞  刘春  明军 《园艺学报》2016,43(10):2065-2066
‘丹蝶’是亚洲百合新品种,可赏食兼用。花橙红色;生长期较短,约80 d;周径为14 ~ 16 cm的种球,花苞3 ~ 5个;花期约20 d;株高60 ~ 70 cm;抗逆性较强。其鳞茎味甜,营养价值和生物活性物质含量均较高。  相似文献   

13.
百合新品种‘京鹤’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袁素霞  刘春  明军 《园艺学报》2016,43(9):1845-1846
‘京鹤’是亚洲百合新品种,适宜作观赏栽培,也是很好的食用百合品种。株高110~130 cm,生长期较短,80~85 d;单株花苞数较多,周径为14~16 cm的种球,花苞7~10个;花橙黄色;花期较长,20~25 d;抗逆性较强。鳞茎营养成分和生物活性物质含量较高。  相似文献   

14.
 ‘雨荷’是以二倍体亚洲百合‘金角’(Golden Horn)为母本,四倍体亚洲百合‘布鲁内罗’(Brunello)为父本,杂交选育而成的三倍体新品种。花橙红色,有少量紫褐色斑点,花瓣肥厚。花丝和花柱橙色,花粉黑褐色。株高75 ~ 80 cm,花径14 ~ 15 cm。生长强健,抗逆性强,适宜中国华东地区栽培。  相似文献   

15.
百合育种研究进展   总被引:35,自引:2,他引:35  
 对目前国内外百合种质资源状况、育种过程中的性状改良以及技术创新等方面所取得的成就进行了综述, 认为近年来百合育种在新品种选育及育种技术方法等方面均有很多创新, 并在无花粉百合选育, 克服杂交前、后障碍以及农杆菌介导的转基因操作等方面建立了一系列综合、完整的体系, 为今后的育种工作提供了借鉴模式。但在濒危物种的保护, 育种过程中杂交不育机理等基础理论研究以及分子生物学育种的开展等方面还比较薄弱, 有待进一步加强。在新品种选育方面, 抗性育种仍是今后育种研究的重点。  相似文献   

16.
百合新品种‘太阳花’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冯秀丽  岳玲  赵兴华 《园艺学报》2020,47(10):2069-2070
百合新品种‘太阳花’是从亚洲百合‘瓦迪索’与东方百合‘西伯利亚’杂交后代中选育出的,植株生长健壮。花碗形,完全开放直径16.5 cm,花瓣长10 cm,瓣宽5 cm,花瓣上部黄色,基部橘色,瓶插寿命10 d。耐高温,抗病性强,适合北方地区栽培。  相似文献   

17.
Anthers of the LiliumבEnchantment’, excised at the uninucleate microspore stage, were cultured on MS media containing 6% sucrose with auxin and cytokinin. When anthers were cultured on the medium with 2 mg l−1 picloram and zeatin, 12–86% of them formed nodular calli. Anthers excised from greenhouse- and field-grown plants showed different responses: anthers of greenhouse-grown plants had a significantly higher capability to form callus and regenerate bulblets than those of field-grown plants. In anthers from greenhouse-grown plants, bulblet formation was dependent on the time at which anthers were excised from donor plants: anthers collected from early forced mother-plants had a higher capability of forming bulblet than others. All regenerated plantlets were diploid, which was substantiated by histological observation showing that the anther-derived calli originated from anther wall tissues. Virus tests by ELISA were made for 49 plantlets selected randomly at transplanting: 20 plantlets (41%) were virus-free, and the rest showed positive reactions for lily symptomless virus, cucumber mosaic virus and/or tulip breaking virus.  相似文献   

18.
东方百合‘红羽’是以‘贵阳红’为母本,‘蒂伯’为父本,采用离体受精杂交方法培育的新品种。整体性状稳定,花瓣白色,中脉红,柱头紫色,茎杆绿色无斑点,对镰刀菌有较强抗性,性状优良,适应性强,易推广。  相似文献   

19.
百合新品种‘暴风’是以东方百合‘西北利亚’为母本,野生淡黄花百合为父本,采用离体受精杂交方法培育而成。花色洁白素雅,中脉黄色,柱头乳白色,茎杆绿色无斑点,对镰刀菌有较强抗性,经济性状优良,适应性强。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