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6 毫秒
1.
番茄迟熟基因突变体的研究进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薛玉梅  穆欣  许明 《中国蔬菜》2006,1(10):32-34
综述了番茄迟熟基因的发现过程及遗传规律,着重探讨了番茄成熟突变体Nr、rin、nor、alc材料与正常番茄品种及其一代杂种果实在成熟过程中的呼吸强度、乙烯释放量及多聚半乳糖醛酸酶(PG)活性的变化,并阐述了果实硬度和果实耐贮性的遗传规律,进一步对番茄迟熟基因的应用前景进行了展望。  相似文献   

2.
脂氧合酶基因家族成员与果实成熟衰老研究进展   总被引:19,自引:3,他引:16  
张波  李鲜  陈昆松 《园艺学报》2007,34(1):245-250
综述了LOX在果实成熟衰老进程中的最新研究进展, 主要包括LOX与乙烯合成、果实软化、香气物质合成以及LOX基因家族成员的表达和功能研究。  相似文献   

3.
以‘红心7号’和‘红心9号’两个红肉苹果新品系的成熟果实为试材,检测贮藏期间硬度与香气成分及其相关酶活性与基因表达量。‘红心9号’苹果贮藏期间果实硬度极显著低于‘红心7号’,而乙烯释放速率极显著高于‘红心7号’;总香气物质、酯类含量及AAT1、AAT2和LOX基因表达量均极显著高于‘红心7号’,而在贮藏后期(90~120 d)果实醇类与醛类含量及HPL和ADH基因表达量均极显著低于‘红心7号’;PG、XET、PME、AM、α-L-Af和β-Gal等6个果实软化相关基因表达量及其酶活性大都极显著高于‘红心7号’。上述结果表明乙烯释放速率和酯类含量高及酯类生物合成和果实软化相关基因上调表达可能是导致‘红心9号’苹果贮藏期间果实硬度显著低于‘红心7号’的主要原因。香气物质种类、含量及其变化能作为果实贮藏品质评价的指标之一。  相似文献   

4.
PG和LOX对采后番茄果实软化及细胞超微结构的影响   总被引:17,自引:2,他引:15  
生吉萍  罗云波  申琳 《园艺学报》2000,27(4):276-280
以番茄 (Lycopersiconesculentum)品种‘丽春’为试验材料研究了果实采后多聚半乳糖醛酸酶 (PG)和脂氧合酶 (LOX)的活性变化与果实硬度的关系 ,并观察了细胞超微结构的变化。结果表明 ,随着果实采后呼吸强度和乙烯释放量不断增加 ,PG和LOX活性迅速增加 ,而果实硬度逐渐下降。呼吸强度和LOX活性高峰出现在发白期 (BR) ,而乙烯释放量高峰延迟至转色期 (TU)。PG活性随着果实的成熟逐渐增加 ,而LOX活性在发白期之后保持较高水平。分别用外源LOX和LOX加底物处理番茄组织切片 ,发现组织细胞的衰老进程加速 ,进而导致细胞膜瓦解、胞壁纤维松弛以及细胞器空胞化。PG和LOX都与果实的后熟软化有关 ,LOX与衰老的启动有关  相似文献   

5.
一氧化氮对番茄果实采后成熟和Le-ETR4基因表达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杨虎清  吴峰华  常银子 《园艺学报》2010,37(8):1257-1263
以破色期的‘卡罗’番茄果实为试材,研究了NO供体硝普钠(SNP)50 μmol · L-1处理30 min对番茄果实采后成熟的作用,并采用Northern杂交技术检测NO对番茄乙烯受体基因Le-ETR4表达的影响。结果表明,50 μmol · L-1 SNP处理降低了番茄果实的乙烯释放速率,抑制了ACC氧化酶(ACC oxidase,ACO)、纤维素酶(Cellulase)和多聚半乳糖醛酸酶(Polygalacturonase,PG)的活性,延缓了果实的色泽变化和软化,同时显著抑制了番茄乙烯受体基因Le-ETR4的表达。以上结果说明NO主要通过抑制番茄乙烯的生物合成和乙烯受体基因表达来控制成熟相关酶的活性,NO可以在生理水平和乙烯受体水平调控番茄果实的成熟。  相似文献   

6.
番茄成熟突变体果实贮藏过程中细胞超微结构的变化   总被引:2,自引:2,他引:2  
张玉  许向阳  李景富 《园艺学报》2005,32(4):707-710
 对含有rin基因的番茄成熟突变体02612果实在贮藏过程中细胞超微结构的变化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 rin突变体果实在贮藏期间果肉细胞壁完整、叶绿体、线粒体结构保持完好。rin突变体的耐贮性与其果肉细胞在贮藏过程中能够保持完整的结构有关。  相似文献   

7.
以裂果率差异极显著的番茄为材料,分析了SlPL(Solyc03g111690)基因的表达差异,进一步利用基因遗传转化对其进行功能验证。结果表明,SlPL在易裂番茄‘NT189’中的表达量显著高于耐裂番茄‘NT91’;在番茄果实中的表达量显著高于根、茎、叶、花等器官,且在果实转色期和红熟期表达量较高;通过灌水处理和ABA处理诱导果实开裂,发现在相同处理时期,易裂果材料果实中SlPL表达量总体显著高于耐裂果材料。通过遗传转化获得SlPL过表达(OEPL)和敲除(pl)的株系,与野生型相比,OEPL更易裂果,且果实硬度显著降低,pl果实硬度升高。OEPL果实中原果胶含量显著低于野生型,水溶性果胶含量显著高于野生型,pl果实中原果胶和总果胶含量显著高于野生型;OEPL果实中果胶裂解酶活性显著高于野生型,pl果实中果胶裂解酶活性显著低于野生型。基因表达分析发现,OEPL果实中细胞壁代谢相关基因SlPG2、SlPME2.1、SlCel2、SlGH9C5和乙烯合成途径相关基因SlACS4、SlACO1的相对表达量显著高于野生型,pl果实中则相反。pl果实中乙烯响应因子SlERF2的相对表达量显著高于...  相似文献   

8.
为探索番茄果实成熟与乙烯的关系,测定了转反义NR和ACC基因突变体番茄果实不同发育期乙烯释放量的变化,结果显示:(1)NR2、NR17和NR18号转反义NR基因果实各期的乙烯含量变化规律与普通果实相同。(2)转反义 NR基因番茄果实与转反义ACC基因番茄果实不同,前者果实能正常成熟、但成熟延迟,后者不能正常成熟。(3)在转反义NR基因果实发育各期中,粉红期乙烯释放量最高。(4)转反义NR基因果实成熟各期乙烯的释放量均明显低于普通果实。说明乙烯受体蛋白基因——NR基因的表达在被抑制后,也反过来抑制了番茄果实乙烯的释放。(5)转反义NR基因果实在常温下贮藏,贮藏期延长了43d。  相似文献   

9.
 以‘大久保’桃为材料,研究了果实在采后常温贮藏过程中特征香气及乙烯释放量和相关酶活性的变化。结果表明:果实中“青草型”香气成分含量的降低对风味的影响大于“花香型”香气成分的增加对风味的影响,以“青草型”与“花香型”香气成分的比值为衡量指标,比值最低时风味最佳。乙烯释放量与醛类物质含量和“青草型”香气成分含量呈显著负相关,ACC氧化酶与LOX酶共同调控乙烯的合成,进而调节香气的释放,影响果实的风味。  相似文献   

10.
以“南京白凤”桃果实为试验材料,研究了常温、低温和GA3处理条件下果实采后LOX(脂氧合酶)活性变化和内源乙烯发生规律。获得了后熟期间LOX活性与乙烯发生量的跃变型变化趋势;在果实软化衰老过程中,LOX启动膜脂过氧化作用导致果实软化衰老,同时内源乙烯的大量合成加速了果实的软化衰老速度;低温和GA3处理通过降低LOX活性和抑制内源乙烯合成,并延迟其高峰期的出现而延缓果实衰老进度。  相似文献   

11.
以‘Micro-Tom’番茄(Solanum lycopersicum L.)为试材,种子发芽后30d移入人工气候室,分别进行红/蓝光组合(1:1、3:1、5:1、7:1)处理,以白光处理为对照。在番茄果实绿熟期、转色期、成熟期取样,测定果实挥发性物质含量及蛋白组数据。结果表明,在转色期和成熟期,对番茄风味有积极作用的己醛、反式–2–己烯醛、β–紫罗兰酮、牻牛儿丙酮、6–甲基–5–庚烯–2–酮、2–苯乙醇、愈伤木酚的含量在红/蓝光3︰1组合处理中最高,而对风味有消极作用的水杨酸甲酯的含量较低,并且在成熟期为0。进一步分析了红/蓝光3︰1组合处理与对照相比的差异蛋白,在成熟过程中番茄果实共鉴定到12个与挥发性物质产生有关的差异蛋白,其中8个上调表达,4个下调表达。通过对12个差异蛋白进行mRNA水平的验证发现,只有转色期的苯丙酮酸互变异构酶(MIF)在蛋白质和mRNA水平表达不一致,其他11个蛋白在两个水平表达均一致。  相似文献   

12.
以‘Micro-Tom’番茄(Solanum lycopersicum L.)为试材,待种子发芽后30 d移入光质实验室,分别用红光和白光(对照)处理植株,在果实绿熟期、转色期、成熟期取样,测定果实可溶性糖含量,进行蛋白质组学分析。结果表明,在果实发育过程中红光处理的番茄果实可溶性糖含量显著高于对照。蛋白组数据显示,与白光对照相比,在绿熟期,红光处理的番茄果实有46个差异蛋白,其中4个与糖代谢有关;在转色期鉴定出134个差异蛋白,其中4个与糖代谢有关;在成熟期鉴定出65个差异蛋白,其中7个与糖代谢有关。在15个与糖代谢有关的差异蛋白中,9个上调表达,6个下调表达。对差异蛋白进行mRNA水平的验证,发现只有甘油醛–3–磷酸脱氢酶(GAPN)、乙酰辅酶A羧化酶(ACACA)在蛋白质和mRNA水平表达不一致,其他蛋白在两个水平表达一致,这说明转录水平并不总是与翻译水平一致。由此可见,红光处理通过影响一些与糖代谢有关的基因和蛋白来正调控番茄果实糖含量。  相似文献   

13.
番茄脂肪氧合酶与乙烯释放量的关系   总被引:17,自引:3,他引:14  
不同成熟时期的番茄,其果皮和隔壁部位的乙烯释放量与脂肪氧化酶(LOX)活性变化趋势一致;外施LOX底物亚油酸、亚麻酸,可促进番茄组织的乙烯释放,而非LOX底物的饱和脂肪酸对乙烯释放没有明显的促进作用;外施LOX代谢产物茉莉酮酸、愈创木酸亦可促进乙烯释放,而LOX抑制剂对乙烯释放有抑制作用,外施LOX代谢产物茉莉酮酸、愈创木酸亦可促进乙烯释放,而LOX抑制剂对乙烯释放有抑制作用,对LOX及LOX途径与番茄乙烯释放及衰老生理的关系做了讨论。  相似文献   

14.
采用高效液相色谱- 串联质谱技术(HPLC-MS/MS),对不同类型番茄果实的叶酸及其衍生物含量进行初步分析。 结果表明,栽培种和野生种不同基因型番茄果实中总叶酸含量均差异显著,栽培种番茄总叶酸含量为1 532.79~4 530.72 μg · kg-1,野生种番茄总叶酸含量为2 587.85~4 035.93 μg · kg-1。基于全基因组数据选取的17 份醋栗番茄总叶酸含量为 1 934.81~5 050.13 μg · kg-1。栽培种M82 和野生种LA0443 的叶酸含量较高,分别为4 530.72 μg · kg-1 和5 050.13 μg · kg-1。 对12 种叶酸衍生物的分析结果表明,不同基因型番茄的叶酸衍生物种类也存在一定差异,大部分资源至少含有9 种叶酸衍 生物。其中醋栗番茄资源叶酸变异更为丰富:5 份资源具有12 种叶酸衍生物,而四氢叶酸(THF)、四谷氨酸5- 甲酰四氢叶 酸(5-F-THFGlu4)、叶酸(FA)、10- 甲酰叶酸(10-F-FA)等在一些资源中含量较低或未能检测到。总体而言,番茄与大 多数作物类似,5- 甲基四氢叶酸(5-M-THF)是果实中的主要叶酸形式,其次是5- 甲酰四氢叶酸(5-F-THF),二者呈现 显著负相关。  相似文献   

15.
为了研究番茄LYC-B 干扰对类胡萝卜素合成主要酶和主要代谢产物的影响,构建了果实特异性的番茄红素β- 环
化酶LYC-B 干扰载体,并验证了其在不同颜色番茄果实中的有效性。依据X13437.1 扩增番茄果实特异启动子E8,构建了果
实特异性载体E8-pBI121,其在粉色、红色、绿色和紫色的番茄果实中均能表达。依据X86452.1 扩增番茄LYC-B 从61~861
bp 间长度为801 bp 的片段LYC-B1 和从 480~781 bp 间长度为302 bp 的片段 LYC-B2,构建了以CaMV 35S 为启动子的LYC-B
干扰表达载体pBI121-B1B2,以E8 替换CaMV 35S,构建了果实特异性干扰载体E8-pBI121-B1B2。采用农杆菌注射法分别
侵染番茄叶片和果实,GUS 染色显示,pBI121-B1B2 在叶片、果实和种子中均表达,E8-pBI121-B1B2 只在果实和种子中表达。  相似文献   

16.
In order to elucidate whether fruit maturity stage influence the induced resistance of exogenous elicitors in tomato and the involved mechanisms, we investigated the defense responses of tomato fruits against Botrytis cinerea, ethylene production and internal quality following treatments of fruit with salicylic acid (SA) or ethephon (ET) at mature green (MG) and breaker (BR). SA significantly suppressed decay and disease incidence in tomato fruits at both MG and BR stages, along with higher expression level of PR1 gene after 2 days of treatment. All fruits treated by SA had lower contents of ethylene and lycopene. The ET-treated fruit at both maturity stages showed lower disease incidence and higher level of PR2 and PR3 expression compared with the control fruit. ET treatment significantly enhanced ethylene and lycopene contents, and accelerated fruit ripening. Our results suggest that SA and ET induced disease resistance in fruits by mediating the expression of different pathogenesis-related genes and have different effects on fruit ripening, which in turn influences the disease resistance of tomato fruits.  相似文献   

17.
利用多基因聚合技术,以番茄材料13485(含Cf-5、Tm-1、Mi-1基因)作母本,分别以番茄高代自交系13065(含Ty-2、Ty-3、I-2、Ph-2、Ph-3基因)和高代自交系13337(含耐贮存基因rin)作父本配制杂交组合。利用分子标记辅助选择(MAS)技术对2个组合的F2分离群体的1057个单株进行基因型鉴定,共获得抗5种病害的番茄材料19株,抗4种病害的材料30株,抗3种病害且含rin基因的材料20株。选择田间表现优良的单株留种以进行后续的选择,同时结合人工接种鉴定验证分子标记鉴定的准确性,结果表明,人工接种鉴定与分子标记鉴定结果吻合度均在80%以上。  相似文献   

18.
构建番茄突变体库对于丰富遗传变异、发掘基因资源具有重要意义。利用1%的甲基磺酸乙酯(EMS)处理‘里格尔87-5’加工番茄种子12 h,对M_2代材料进行农艺学性状与生物学性状鉴定,对部分M_3代材料进行遗传稳定性验证。在M_2代筛出典型突变体,包括早衰、矮化、圆果、低抗坏血酸、黑斑、绿茎、簇生等突变单株。对240个M_2代家系中共1 023个单株全生育期田间表型进行观察鉴定和果实品质测定,共发现90个变异单株,其中13个突变单株同时出现两个或两个以上变异性状,共50个变异性状,总的单株变异频率(突变株/总株数)为8.80%。叶、茎、花、果实和植株发生的变异株数分别为27、7、17、56和21,性状变异频率分别为2.64%、0.68%、1.66%、5.47%和2.05%。其中矮化突变体分子鉴定表明,curl-3基因外显子中C变成T,氨基酸由L变成F,喷施油菜素内酯不能恢复其正常生长,表明curl-3突变导致油菜素内酯信号传导受阻。curl-3突变体叶片与果实中抗坏血酸含量下降,并伴随着叶片中氧化态与还原态抗坏血酸比值增加,这可能与抗坏血酸氧化酶基因AO表达量和AO酶活性增强有关。  相似文献   

19.
灌溉量对限根栽培番茄生长和品质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了明确灌溉量对番茄品质的调控效果,利用限根槽培无土栽培系统,对不同灌溉量(2.0、1.6、1.2、0.8、0.4 L · d-1)下番茄的生长、叶片光合参数、产量、品质及代谢相关酶等变化规律进行研究。结果表明,减少灌溉量显著抑制了番茄的生长,降低了叶片净光合速率、气孔导度、胞间CO2 浓度、蒸腾速率,单株产量和单果质量也均显著降低;但果实中葡萄糖、果糖、VC 含量及糖酸比明显提高,可溶性糖和可滴定酸含量逐渐增加。灌溉量的减少降低了番茄果实中蔗糖合成酶和磷酸蔗糖合成酶活性,提高了中性转化酶和酸性转化酶的活性,从而降低了蔗糖的含量。利用熵权法和TOPSIS 法相结合的方法,综合分析各项指标得出番茄在限根栽培下的最佳日灌溉量为0.8 L。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